从识解理论看《荆棘鸟》中主题意象的翻译
作者:时莉莉
来源:《戏剧之家》2019年第18
        【摘spider软件 ;要】本文基于Langacker2008)的识解理论,从认知的视角考察澳大利亚作家考琳·麦卡洛小说《荆棘鸟》两个汉译本中主题意象老蜘蛛的翻译。研究发现,在翻译风格上,相较于晓明和陈明锦的译文,曾胡对意象的翻译较多处为主观化识解,而晓明、陈明锦的译文则更为客观,然而有些地方会出现漏译或误译情况。
        【关键词】识解;《荆棘鸟》;主题意象;翻译
        中图分类号:H159 ; 文献标志码:A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8-0240-01
        《荆棘鸟》是澳大利亚著名作家考琳·麦卡洛的长篇小说,国内有两种译本,一为1983年晓明和陈明锦的译本,一为1990年曾胡的译本。《荆棘鸟》在国内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却鲜有学者研究与小说主题密切相关的主要意象。
        意象是主观意识与客观物象的结合体,小说中作者构建的意象在描写环境、刻画人物形象
和推动故事情节方面有其特殊的作用。通过阅读小说原文和查看相关文学评论,笔者发现了爱与命运是《荆棘鸟》的主题,并借助语料库统计分析出与主题联系紧密的主题意象老蜘蛛。对于老蜘蛛这一意象,从未有研究者有所涉猎。本研究尝试运用Langacker2008)识解理论中的四个维度,考察澳大利《荆棘鸟》两个汉译本中老蜘蛛这一意象的翻译。
        一、识解理论与认知翻译观
        “识解这一术语源自认知心理学领域,随着认知语言学的迅速发展被应用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指人们的认知能力。Langacker将其定义为我们拥有用不同方式识解同一情境的能力,认为概念意义既包括概念内容,又涵盖了对内容的识解方式。2008Langacker修改了他的分类,其最新的识解理论主要包括四个维度:详略度(Specificity)、焦点(Focusing)、突显(Prominence)和视角(Perspective),包含了其有关识解理论的所有核心内容。这四个维度指的是在观看某一场景时,我们实际看到的内容取决于观看到的详略度,所选择的焦点内容,最关注的突显层面以及观看时的视角。
        “识解作为认知语言学的核心概念之一,识解理论的发展为国内外学者提供了一种新的
认知视角研究翻译,对翻译的研究有着很强的解释力。谭业升(2016)提出一种以识解为中心的翻译能力认知观,认为翻译转换的认知实质是识解转换或重构;王寅(2005 2017)提出了翻译的认知观,认为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语言转换仅是外在的、表面的,认知运作才是内在的、深层的,因此翻译研究更重要、更基础的应考察认知层面上的运作。
        二、主题意象的识解分析
        笔者通过使用软件AntConc 3.4.4,統计出小说《荆棘鸟》中出现的高频词。结合小说原文,最后发现“the old spider”这一意象能够激活某种特殊含义,反映出小说的主题。借助软件笔者统计出文中“Spiders老蜘蛛)文中共出现20次,其中有特殊含义的有15处。由于软件可以处理中英文语料,笔者将与主题意象老蜘蛛相关的中英文语料全部收集整理出来,然后根据需求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可分析性的具体案例。
        小说中的主题意象在特殊的语境中具有特殊的含义,更多情况下原作者还会通过环境的描写加以衬托,以突显出某种意图。统观小说全文后可以得知,老蜘蛛这个意象在小说中有其特殊含义。在拉尔夫心中把骄横张狂且尖酸刻薄的玛丽·卡森隐喻为老蜘蛛,她得不到心上人的重视,便在察觉到拉尔夫对梅吉的喜爱之后时刻准备编织她的蛛网,计划着如何报
复她的猎物。终于在她将死之时用一千三百万镑的财富诱惑拉尔夫,让他心中对于权力与爱情的矛盾激化以致于不得不直面选择。然而把玛丽·卡森隐喻为老蜘蛛是独属于拉尔夫的心理描写,老蜘蛛这一意象在小说中也就有了特殊的含义。
        原文:Fee stared at her stupidly shocked out of her habitual indifference. It was so incongruously bridal so grossly unsuitable--why on earth had she tricked herself out like a raddled old spinster playacting at being married She had got very fat of late which didn't improve matters.
        曾胡译:菲呆呆地盯着她,尽管菲养成了冷漠的习惯,也不能不为之震惊--她干嘛把自己打扮成这副样子,就像一只昏庸的老蜘蛛玩弄出嫁的把戏一样呢?她老年发福,这对她是大为不利的。
        &陈译:菲笨拙地凝视着她,被她习惯性的冷淡吓坏了。这是非常不协调的装束,非常不相称——她为什么要把自己打扮成象要结婚的失贞的老处女?她近来变得很胖,穿白的衣服一点都不能遮盖掉这个缺点。
        在这段话中,“like a raddled old spinster”是从菲的视角出发而非拉尔夫,曾胡主观性地将之识解为像一只昏庸的老蜘蛛,而原文中老蜘蛛这一意象是从拉尔夫的视角构建出来的,曾胡没有考虑到该意象在全文中的一致性和连贯性,而且“spinster”没有蜘蛛的含义,因此,此处曾胡的翻译不准确;而晓&陈则直译为老处女,准确而保持了整篇小说中老蜘蛛意象的一致和连贯。
        三、结语
        本研究基于Langacker2008)的识解理论,从详略度、焦点、突显和视角四大维度分析了小说《荆棘鸟》两个汉译本中译者对小说中老蜘蛛这一意象的翻译。研究发现对老蜘蛛这一意象,不同的识解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译文的主观化和客观化处理取决于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和译者的翻译风格。在翻译风格上,相较于晓明和陈明锦的译文,曾胡对意象的翻译较多处为主观化识解,而晓明、陈明锦的译文则更为客观,译文很少添加个人风格的词句,然而,有些地方会出现漏译或误译情况。
        参考文献:
        [1]Colleen M.The Thorn Birds[M].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Publishers Inc.1977.
        [2]LangackerR.W.Cognitive Grammar A Basic Introduction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
        [3]考琳·麦卡洛.荆棘鸟[M].曾胡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
        [4]科林·麦卡洛.荆棘鸟[M].晓明,陈明锦译.南宁:漓江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