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企业国际化研发
合作网络结构演化研究
—基于华为PCT 专利数据孟方琳项飞金缀桥胡三勤*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项目号:19BJY099)、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
项目(项目号:2019BGB014)、上海市属应用型本科上海杉达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 专业建设(项目号:Z30011. 1 &006)的阶段性成果。加拿大 新印太战略
*作者简介:孟方琳,上海杉达学院副教授、东华大学博士生;项飞,上海杉达学院毕业生;金缀桥,上海杉
达学院商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胡三勤,上海杉达学院讲师。通讯作者:金缀桥。
摘 要:随着万物互联的数字化时代到来,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 展机遇和挑战,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我国跨国企业国际化研发网络正不断向高阶进 化。本文以华为国际化研发网络结构演化为例,
利用WIPO 公布的2002-2018华为申 请的PCT 专利数据中合作专利申请人的地理信息,应用UCINET 软件构建了华为研发 合作网络可视化演化路径。最后根据华为国际化研发合作网络演化的过程和作用,为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国际化研发合作的方式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追赶提供 重要的借鉴。
关 键词:核心一边缘;核心一半边缘;研发合作网络;网络中心性;专利合作 条约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企业作为技术、知识、人才、资本的主要流通主体,逐渐成 113
海关与经贸研老I Journal of Customs and Trade第42卷|02|2021年03月
为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核心力量。全球多数跨国企业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并建立研发合作关系,创办海外研发机构。5G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全球网络统一标准,人类将进入全面数字化时代。我国2035年创新发展目标之一是涌现一批企业进入世界R&D支出100强企业,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部分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形成一批世界级产业创新集。因此,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我国跨国企业国际化研发合作网络结构必须不断优化,突破组织边界、地域边界和知识边界,形成创新要素集聚、拥有关键核心技术优势的研发合作网络。2020年华为研发投入1316.59亿元,作为创新领军企业推动我国移动通信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等高端产业走在世界前列。本文根据WIPO公布的2002-2018华为申请
的PCT专利数据中合作专利申请人的地理信息和华为研发单元的地理信息,生成nxn阶对称相邻矩阵,应用UCINET6软件构建了华为的研发合作网络可视化图,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华为2002-2018年海内、外合作研发组织分布以及整体合作研发网络结构演进进行了研究,发现合作研发网络结构演化有利于华为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追赶,缩小与其他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差距,达到真正的全球领先跨国公司的技术水平,为我国其他具备技术实力企业走向国际化、提高国际竞争力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
二、文献综述
随着跨国研发合作机制的逐渐完善,大量的跨国企业开始了对此机制的广泛应用。国内外很多学者也开始大量研究研发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研发合作网络的网络节点的研究,包括网络中心性及跨国企业内、外组织单元的“核心一边缘”结构;另一方面是对整个研发合作网路的研究,包括网络规模以及网络密度。国内外有关研发合作网络结构研究如下:
国外学者De Beaver D and Rosen R.(1979)发表与合作研发相关的文章,对研发合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认为研发合作网络是指在研发过程中,研发单元为了达到技术创新、资源共享这一目的,或者为了实现技术追赶的目标而与其它研发单元进行交流、合作而形成的一种关系网络,阐释了研发合作网络的定义,奠定了研发合作网络的相关基础。Staropoli(1998)提出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制药行业合作伙伴
网络组织形式的历史演变进程,认为具有复杂拓扑结构的随机网络在自然界中很常见,描述的系统多种多样。在此之前已经证明拓扑信息可用的大多数大型网络显示无标度特征。因此,研究引入的无标度模型的标度特性,可以解释观察到的寤律分布的连通性。M.Y.Hsu(2008)研究工业、大学和研究机构之间的研发合作,发现没有单一的决定因素对所有合作类型都有显著影响,这意味着不同类型的研发的驱动力不同,研究表明研发强度与供应商、客户和机构合作的倾向之间呈倒U形关系。Savin(2016)提出一个具有内生吸收能力的创新网络模型,扩展了研发合作战略联盟的现有文献,这些网络是知识空间中不同位置的企业之间动态合作的结果。
国内学者主要关注国际研发合作模式、机制和经验,以及国际研发合作的功能、作用、经济效应及其对全球价值链或供应链的影响等问题。沈红(1999)探讨了企业间国际研发合作
114
跨国企业国际化研发合作网络结构演化研究
的意义,并提出企业参与国际研发合作方式的主要类型包括外部市场交易、技术联盟、技术网络构建、合资和兼并收购。刘杰(2004)等学者研究结果表明在混沌科学方面相关科学研究工作者之间形成的科研合作关系网络,也具有类似许多大型合作关系网络数据库所具有的无尺度网络特性。丁志祥(2008)表明研发合作组织可以实现联合技术创新并共同承担成本和风险,共享技术和知识资源,提高技术进步
的速度和效率。吴菲菲(2018)等学者以谷歌为例的研究结果表明,研发合作网络的结构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联系不断增多。刘雅琴(2019)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专利合作网络规模不断扩张,但整体网络结构相对稀疏,节点间合作深度明显上升,但合作广度变化较小。陈秀英、刘胜(2020)等提出国际研发合作通过示范效应、产业关联效应、竞争效应和人力资源流动效应促进全球价值链分工攀升。许培源、程钦良(2020)关注“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了研发合作和技术转移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提出与“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国家开展科技合作要因国因地制定具体的措施策略。鼓励企业研发合作与技术转移双管齐下,构筑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对研发合作展开了研究,对研发合作的概念、合作机构、合作机制、国际研发合作风险等方面展开了研究。基于此本文认为华为的研发合作网络结构的演化与谷歌相似,其研发合作网络的结构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通过对华为国际研发合作网络的演化发展的分析,得出华为选择海、内同步双向发展作为其国际研发合作的主要策略,为我国创新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供借鉴。
三、华为国际化研发合作网络节点的中心性分析
(-)有关华为的PCT数据选择研发合作组织类型
1.华为2002—2018年PCT申请专利情况
在研究跨国企业的研发合作中,目前大多研究学者常用的计量指标包括专利数量、科技论文数量和高技术产品出口数额等,其中专利数量在跨国企业研发合作研究中被大量使用。在大量的专利库中,由于WIPO的数据具有权威性被世界各地相关研究广泛使用,本文在研究华为跨国研发合作时采用的便是华为在WIPO公布的PCT专利申请数据,截至2018年底,华为累计获得授权专利87,805项,其中2018年华为在WIPO公布的PCT专利申请数量为5405件,位居全球第一。通过图1可以看出,华为2002-2018年的PCT专利申请数量相对国内其他跨国企业,增长速度非常快,并根据2019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华为PCT专利申请呈现较为稳定的增长趋势。
2.华为海外研发合作组织类型
115
海关与经贸研老Journal of Customs and Trade第42卷|02|2021年03月
^.^2002—2018年PCT专利件数
-一PCT申请专利散/件-----據性IPCT申清专和数/件)
年盼
图1华为2006-2018年PCT专利数量变化趋势图
资料来源:中研网
研究表明,不同的跨国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择在海外设立研发合作机构动机也不同,绝大部分是为开拓海外市场、实现技术创新、进行资源共享等。国际研发类型可分为:基础技术、技术开发、技术转移三种,这三种研发类型导致跨国企业研发合作组织类型逐渐多样化。跨国企业研发合作组织结构类型分为母国集权型、多国集权型、多国分权型、核心型、网络化整合型。部分学者又将跨国公司的研发合作组织分为以下五种类型:本土集中式、地区集中式、多中心分散式、中心-边缘式、整合的研发网络式。
华为作为我国跨国企业中的佼佼者,其研发合作组织类型也不断趋向多样化,从原来以深圳为中心的本土集中式到以深圳、美国、瑞典、加拿大为中心的多中心分散式,到目前以深圳、美国为中心的中心一半边缘式。
国际研发合作是企业进行知识学习与吸收、知识整合和网络知识获取的重要手段。国际化研发合作势必为企业带来互补性知识,提高新技术研发效率和新产品质量,也为创新型企业带来异质性知识发挥价值和重构的新机会。华为目前大部分的海外研发合作机构的服务对象仍然是母国市场以及欧美市场。2015年华为对印度研发中心进行扩建,目前该研发中心已成为华为最大的海外研发中心。印度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在电子技术方面印度拥有全世界最优秀的软件工程师,华为选择在印度建立尖端研发合作中心,不仅能够不断地获取和吸收新技术,同时也获得了不可估量的技术逆溢。与此同时华为也在法国等发达国家建立了海外研发合作机构,目的是希望利用发达国家的顶尖科学家进行基础研究,获取新的技术,以求实现技术追赶。
(二)网络中心性的内容及其应用
网络中心性是判断网络中节点重要性的指标,反映了节点对应的个体在实体网络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影响作用。本文就是通过节点中心性这一指标来判定华为研发合作网络中各节点的重要性,同时也是得出华为以深圳为中心的“核心一边缘”结构开始演化成以美国为中心的“核心一半边缘”结构的这一结论的重要依据。
116
跨国企业国际化研发合作网络结构演化研究
特征向量中心性是根据相邻节点重要性来衡量某节点中心性的指标,一个节点拥有更多重要合作伙伴则其特征向量中心性越高,可供其利用的重要资源也越多。本文把特征向量中心性用作华为跨国研发合作网络的度量指标。根据图3与图6可以看出深圳和美国是华为研发合作网络中的核心节点,根据图7也可得出深圳拥有上海、北京、德国等重要合作伙伴,美国拥有加拿大、瑞典、新加坡等重要合作伙伴,因此深圳跟美国这两个节点,相对同研发合作网络中其他节点特征向量中心性更高,可以供给其他节点利用的可用资源更多。
四、华为国际化研发网络的演化路径分析
(-)国内的“核心一边缘”结构演化路径
部分学者将华为的研发合作行为,分为2002—2005年、2006—2009年和2010—2013年三个阶段,并通过不同的阶段来研究华为的国际化研发合作网络的演变。本文通过汇总华为PCT 专利的合作专利人的地理地址和华为内、外部研发单元的地理地址,生成nxn阶对称相邻矩阵,应用UCINET6.2软件中的Net draw功能做出下列用到的研发合作网络可视化图(其中节点面积的大小代表研发合作机构的多少,黑表示重要节点,蓝表示节点)。
2002—2005年华为除了深圳总部以外,仅在上海和北京设立研发单元,从图2中可以看出华为仅依靠这几个研发单元,无法构成研发合作网络的基本框架。此阶段的华为不管是在选择合作伙伴上还是在提升研发能力上都受到了限制,并且各研发单元之间仅仅建立合作,并未开始实际上的研发。
2006-2009年华为除了在一线城市设立的研发单元以外,也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二线城市开始设立研发单元,此阶段的华为开始重视产学研发合作和技术研发合作等相关方面的关系建立,其研发合作机构位置也慢慢趋向科研院校,研发合作对象也从2003—2005年的以企业为主转变成以大学为主。由图3可知,此阶段华为开始在国内慢慢构成研发合作网络基本骨架,但网络规模与网络密度都还太小,研发合作网络只有基本碎,不足以支撑华为当时的发展蓝图。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