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重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
1.自然带:自然带又称“自然地带”或“地理地带”,是指在纬向地带性因素制约下,在地球表层中,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
2.地域分异:是指地球表层大小不等的、内部有一定相似性的地段之间的相互分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差异。
3.地域分异规律:带有普遍性的地域分异现象和地域有序性就是地域分异规律。
4.离散型板块边界:洋脊的轴部,两侧板块相背而动。
5.汇聚型板块边界:海沟附近或大陆板块之间的板块相向运动。
6.平错型板块边界:转换断层,两侧板块水平剪切滑移。
7.地理环境结构的整体性: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或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它们相互
联系、相互制约并结合成一个整体,包括:内在联系性、空间组合性、纬向地带性分异规律:指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它们形成的自然综合体,具有大致沿纬线方向东西延伸成一定宽度的带状,按经线方向有规律的南北更替、顺序排列的变异性。
8.非纬向地带性分异规律:指地理环境随地质构造、地形、海陆分布、洋流以及大气环流的某些特性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与纬向地带性有偏差的变化。
9.地理环境结构的差异性:即自然地理环境内部的分异性或区域性。
10.中美地峡:科迪勒拉山系自北美大陆向南延伸的部分,狭长,多山地、丘陵。境内多火山和地层陷落带。
11.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墨西哥、中美地峡、西印度岛和南美洲。因这里长期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现有国家同属拉丁语系,因此而得名。
12.产业“软化”:在国民经济的三大产业中服务业这一非物质(软的)生产部门所占的比重增大,而农业和工业等物质(硬的)生产部门所占的比重进一步下降的现象。
13.厄尔尼诺现象:是指一种东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水异常变化的极端情况,是全球气候和海洋环境异常的一种信号。
14.世界经济一体化:遍布世界各地的交通和通讯网络是全球每一个角落都进入国际分工的体系中,从而使得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能够利用自己的优势发展对自己有利的产业,并从其他国家和地区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其他资源,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取得最理想的经济效益。
15.世界经济区域化:是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分异现象,它有着自己的地理分布规律,同处一个共同的地理单元是其最本质的特征。
16.进口替代工业化:用国产化工业品代替进口品,是为减少对发达国家资本和技术的依赖,从发达国家的竞争攻势中保护本国幼稚产业,建立本国完整的产业体系而采取的“内向型”工业化战略。
17.出口导向型工业化:依据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国际分工,把所生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向国外出口,以此带动国民经济增长。加拿大 新印太战略
18.全球气候的分布。
答:(一)陆地低纬度气候
陆地低纬度气候带包括:
1)赤道多雨气候;2)热带海洋性气候;3)热带干湿季气候;4)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5)热带季风气候。
(二)陆地中纬度气候
1.陆地温带气候:
(1)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2)温带季风气候;(3)温带海洋性气候;(4)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2.陆地亚热带气候:
(1)亚热带湿润气候;(2)亚热带季风气候;(3)亚热带夏干气候;(4)亚热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
(四)高地气候
19、沙漠化是指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影响而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原来非沙漠地区出现类似沙漠环境的变化,出现以移动沙丘风沙活动、沙丘起伏为主要标志的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退化过程。
20、地盾:大陆地壳上相对稳定的区域,长期处于上隆,没有或很少有沉积盖层,通常是大陆板块的核心
1、知识经济在世界上的分布规律
(1)理论认识看:知识经济是把知识和掌握知识的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要素,知识经济是信息社会的主要经济形式。
(2)在实际中:世界知识经济分布规律是:集中了高素质人才和拥有充分技术开发条件的发达国家和国家内部的告诉发达地区。只是拥有传统资源的国家和地区仍然以传统经济为主。
(3)从地域上,知识经济在地理分布上是不平衡的;
(4)从发展情况看,世界上最典型的知识经济的分布
美国:
巴西:
欧洲:
日、中、印、新、以:
2、印度发展经济的优越条件,其优势条件表现在:
一、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地形低缓平坦,平原和低地在全国的总面积占有相当大的部分,便于耕作和开展经济活动。 土壤以冲击土和黑土为主,分布面积广泛。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量十分充足,降水充沛,适宜农业活动的发展。但是降水很不稳定,季节分布不均,容易带来洪涝、干旱,给国家和社会带来极大地损失。水文,在气候的制约下,河流水量丰富,但流量的季节变化很大。印度的矿产资源丰富,最主要的有铁、煤、云母等。但是有相当多的资源储量不足,仍然需要依赖进口。
二、人口劳动力条件:印度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国,所以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劳动力成本相
对较低。但是劳动力素质分化明显,一方面拥有掌握高科技的高素质劳动力,另一方面还存在大量的文盲。
三、政治经济条件:在政治上,印度政府形成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政局基本稳定。但是由于脱胎于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印度的政治制度也存在着对经济发展不利的方面。在资金上,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缺乏资金成为印度国家发展经济的限制因素。在基础设施上,印度有了相当大的改善,但是仍然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四、科技条件:印度十分注重科技发展,高科技在世界取得领先地位,但是传统产业的生产技术仍然比较落后,是束缚印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五、社会文化条件:印度政府十分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英语的广泛使用,便于印度吸收先进技术。但是印度在宗教、种族、民族一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3、分析西亚石油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西亚区位:“三洲五海之地”
          现代交通枢纽
          海上交通要冲
石油经济的重要性:主要论述石油的能源经济地位     
西亚石油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一半以上,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要点一:该处所产石油90%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是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血液。
要点二:影响世界经济未定性。石油减产将是油价高涨,同时发达国家将面临石油短缺,肯定会影响经济的效率。从而使得世界经济下滑。石油产量过剩的话,燃油价格降低,使得世界经济效率提高。所以说西亚石油的产量稳定提高时保证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点三:直接影响就是加剧通货膨胀
4、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主要条件
(1)国际贸易、金融方面长期的经营历史,对许多外国银行具有特殊的吸引力。(2)在长期的金融业务中,拥有大量的金融机构、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和最完备的通讯网。
(3)政府的金融管制,特别对外国银行的管制,比较适宜。
(4)国内银行对外国银行也都抱欢迎态度。
(5)金融企业在分布上要求高度聚集以便迅速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
(6)伦敦、美国的纽约和日本的东京之间大致相隔8个时区,三大金融交易中心在一天里可以实现工作时间的接替(按8小时工作日),这样就保障了全球的金融交易可以在任何时间里进行。
5、英国与法国能源资源的差异
英国; 英国是欧盟中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⒈ 煤炭资源:总储量大,可采储量高。而且煤田煤层厚,埋藏较浅;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发热量高;煤田分布广泛且距海近,便于运输。
⒉ 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北海油田地质条件较好,钻井成功率高,油气井均可自喷,并且油质好,含蜡少,含硫低,可炼高级成品油。
⒊ 核电能源发展较快。
法国:自然资源丰富,有利于工农业生产,但能源资源贫乏,其煤炭资源从储量到质量,远不如英国。
⒈ 煤炭资源:法国煤炭储量低,矿床条件差,埋藏深,煤层薄,煤炭品种不全,煤质劣,
⒉ 石油:法国是西欧石油储量最少的国家,也是生产原油最少的国家。
3、加快发展核能和新能源,来代替煤、石油资源的不足
6、北美气候多样性的原因:
(一)大陆位置、面积和形状
北美洲南北延伸很广,几乎穿越了北半球除赤道带以外的所有气候带,地面受热状况有很大
差异,这是决定北美洲气候类型多样性的基本因素。北美大陆形状北宽南窄,大部分面积位于30°—70°N,其中50°—70°N最为宽广,因此北美洲主要属温带和亚寒带气候型,尤以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这是大陆性气候特征最显著的一种气候类型。30°N以南大陆面积不大,热带气候型所占面积也就相应缩减。
(二)洋流
在太平洋,日本暖流黑潮的延续北太平洋暖流,至哥伦比亚河口附近分为两支:北支,称阿拉斯加暖流;南支,称加利福尼亚寒流。
在大西洋,北有拉布拉多寒流,它自巴芬湾南流,并携带北冰洋冰块,表水温度小于10℃,使拉布拉多半岛沿海地区夏季很凉。墨西哥湾暖流从佛罗里达海峡流出向北,在30°N、79°W附近又与安的列斯暖流汇合,成为地球上一支最强劲的暖流。
北美大陆北部濒临的海域,如哈得孙湾、巴芬湾、波弗特海以及北极岛之间诸海峡,表层水温很少超过10℃,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冰封,甚至在夏季也产生雪暴和强雾。南部的墨西哥湾则属亚热带和热带暖水域,并且几乎与外洋隔绝,水温相当高。南北属性不同的海域及大陆中部平原地带相互接近,这二点对于北美大陆的气候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气环流
1.气压与风向  北美大陆的气压配置图式与亚欧大陆相似,具有四大活动中心,即两副极地低压中心——北大西洋冰岛低压和北太平洋阿留申低压,两副热带高压中心——北大西洋亚速尔高压和北太平洋夏威夷高压。另外,在大陆内部还有一冬高夏低冬夏交替的气压活动中心,因北美大陆冬夏海陆热力差异不如亚洲显著,高、低压的强度相对较弱。
(四)地形结构
北美洲以三大南北纵列带为特征的地形结构,对于大陆气候的分异有特别重要意义。
影响最显著的是西部科迪勒拉山系,它由三重山脉和一系列山间高原、盆地组成,不仅高度相当大,宽度也很大,沿海又缺乏深入大陆的海湾。因此,科迪勒拉山系一方面成为极地太平洋气团向东侵入的重重障碍,使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仅局限于40°N以北的西岸,处于背风位置的山间高原和山间盆地已属半干旱和干旱气候;另一方面,又阻挡着极地加拿大气团和热带墨西哥湾、大西洋气团西去,使之盛行于大陆的中、东部。所以,科迪勒拉山系的东带落基山构成大陆东、西部之间气候上的重要分界线,它不仅导致东、西部的降水巨大差异,对气温也有一定影响。
中部平原成为南北冷暖气团交绥、争逐的场所,气旋活动频繁,冬季尤为活跃。因此,中部平原天气多变,是北美洲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最大、大陆性较强的地区。
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高度和宽度均不大,山脉的连续性也较差,并不构成气候上的显著界线,但对局部地区的气候仍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