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服务外包是当前经济学的前沿话题,是国际资本流动研究的新领域。随着国际产业分工向纵深发展,服务业外包发展迅速,并已成为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引擎。必须针对当前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面临的主要问题,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和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服务外包;趋势;中国对策
 
  AbstractService Outsourcinga latest topic in economicshas become a new field in the research of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work division in depthservice outsourcing industry began to grow rapidlyand has become the main drive of the global FDI. This paper holds that we should establish efficient policies and find out the proper way of development in accord with China’s present undertaking international outsourcing.
  Key wordsservice outsourcingtrendChinese measures
 
  在全球化的时代,不同企业为谋求生存空间并为股东获取最大利润,已经将竞争的触角伸向各个角落。在此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节约运营成本已成为全球性的
管理命题。为适应这种竞争趋势,以优化流程为目的的管理思想不断涌现。将企业的核心资源集中到企业的核心业务上,剥离分散企业核心业务能力的干扰要素,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工作重心之一。作为国际经济发展的最新实践,外包服务就是适应这种发展趋势的一种新的企业经营理念,并在全球领域以惊人的速度成长。
  发展服务外包有利于发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比较优势,提高服务业的专业化水平,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吸引外资的能力,最终提高该国或地区的国际竞争力。服务外包带动分工的深化,物流、财务服务公司等新行业和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新企业应运而生,成为国家或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正迎来国际服务外包的重要机遇期,深入研究当前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加强对策分析,有助于更好地利用新的国际资本,提升开放型经济的水平。
 
  一、国际服务外包的基本现状与发展趋势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价值链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IT业务和基于IT的业务流程剥离出来,外包给企业外部专业服务商来完成的经济活动。服务外包主要有信息技术外包(ITO)和商务流程外包(BPO)两种类型。根据IMF编写的国际收支账户体系(
Balance of Payments AccountsBP)WTO服务贸易定义的外国附属机构服务交易活动(Foreign Affiliate Trade in ServicesFATS)对服务贸易的不同划分,国际服务外包内涵的界定也有所不同。采取BP分类方法,离岸服务中心通过建设经营转让方式(Build-Operate-TransferBOT)或者合资方式建立的企业,一般应被看作是东道国居民,它们与具有相同居民身份企业发生外包关系派生服务应被看作国内服务交易或国内服务外包,与具有非居民身份企业发生外包关系派生服务才被看作国际服务贸易或国际服务外包。如果采取WTO对服务外包定义方法,服务外包离岸企业都应被看作是商业存在,他们所有服务交易活动即FATS都应被看作服务贸易或国际服务外包[1]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发展迅速。发达国家由于昂贵的人力资源成本等原因,纷纷将一些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和部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向海外转移。2006年全球IT服务市场中外包的服务总量为3 465亿美元,2009年将达到4322亿美元。在传统IT外包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客户对成本、速度和灵活性的需要的前提下,BPO正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据高德纳公司对全球BPO市场的分析和预测,2009BPO全球总量将达到1 719亿美元。目前全球服务外包的市场规模正以每年20%30%的幅度急速扩张,预计到2009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将突破1万亿美元,这些都显示了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的巨大潜力[2]
  1.当前全球服务外包的基本现状
  据研究机构GARTNER预计,2004年全球信息技术外包(ITO)支出为1 928亿美元,到2008年可增至2 442亿美元,增长率达26.7%2004年全球商务流程外包(BPO)支出市场总值为1 113亿美元,到2008年可增至1 575亿美元,增长率41.5%BPO外包正成为服务外包发展中的亮点[3]
  目前全球服务外包的市场分布按发包国(地区)和接包国(地区)来看,发包方主要集中在北美洲、欧洲和亚太地区,主要是美国、西欧国家和日本。2005年,美洲仅在BPO外包方面的支出已超过2 700亿美元。据国际商业研究组织爱迪西(IDC)预测,到2010年,该地区的外包支出将达 4309亿美元;欧洲主要是西欧、中东及非洲在2005年全球BPO支出中占第二位,为774亿美元。到2010年,该地区的BPO支出将达1 11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6%。至于亚太地区的BPO外包支出不足全球份额的10%,但增长速度领先全球,根据IDC预测,从20052010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5.6%,到2010年将达751亿美元,占全球总支出的12%以上[3]
  目前,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和印度被视为发展最为成熟的离岸ITOBPO接包市场(见表1)。中国、菲律宾、墨西哥以及中东欧地区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在发展最为成熟的外
包市场中,印度最具竞争力,其份额占全球ITOBPO市场40%以上。在全球20ITO/BPO供应商中,有7家是印度公司。根据麦肯利和印度软件协会(Mckinley-NASSCOM)联合发表的报告,到2010年,印度BPO总值将由目前的116亿美元增加到 1500亿美元,ITO总值由184亿美元增加到1 500亿美元[3]
 
  虽然印度将继续占有绝对优势,但其他地区(特别是中国)外包服务商正积极拓展业务,竞争能力不断增强。从2006年的接包市场分布看,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拉丁美洲以及东欧发展迅速,已分别占据20%9%7%的市场份额[4]。以中国为例,虽然承接ITOBPO的规模仍然远远落后于印度,根据Diamond Cluste的报告,有意向向中国采购ITO外包服务的海外采购商数量上升 48% 2005年有4%2006年有8%。报告预测,在产品开发及采购服务等对英语水平要求较低的领域,中国作为服务供应地的地位持续迅速上升。此外,中国在地理上与韩国及日本接近,在历史文化方面有长久深入的联系,有利于中国在亚洲开展ITOBP
O业务。
  2.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
  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CCDI)预计,全球服务外包市场未来几年将保持7.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到2011年将突破5 000亿美元。与此同时,离岸外包业务正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到2011年,全球离岸外包市场规模将达到850亿美元,大约占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的17%。由此可见,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主要表现在:
  业务范围拓宽,技术含量提高。服务外包业务已经由上世纪90年代的IT服务拓展到现在的金融、财会、咨询分析、售后服务等各种业务流程。随着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服务外包所需的技术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全球知识性服务外包逐渐兴起。许多公司不仅将数据输入、文件管理等低端服务转移,而且还将风险管理、金融分析、研究开发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服务外包出去。
  离岸方式强化,服务外包承接国家增多。由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教育水平高,而工资水平低,致使越来越多的服务外包以离岸的方式进行。如通用公司(GE)提出公司外包业务的70%采用离岸模式;美国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预测,今后5年内,美国白领工作的离岸外包将增长30%。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服务外包,印度在承接发达国家服务外包领域遥遥领
先,目前已形成年销售收入300亿美元、其中出口230亿美元的服务外包产业,承接全球65%的软件外包市场业务和46%的其他服务外包市场业务,成为全球最大的提供服务外包的国家。其他一些国家如中国、俄罗斯、韩国、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等,也纷纷解除或放松了对服务业的经济规制,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试图在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分得一杯羹。
  近年来,随着离岸服务外包规模的扩大,转移到海外的工作岗位不断增加,引起西方国家对本国将失去很多工作机会的担心,服务外包的政治化趋势加强,对服务外包的发展产生一定消极影响。但从长期看,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新兴市场国家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都为全球服务外包创造了有利条件,服务外包将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主角。
  业务流程和IT技术相结合的外包是全球服务外包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从市场结构来看,目前,全球服务外包业务正逐渐从最基础的技术层面的外包业务转向高层次的服务流程外包业务,BPO将继续保持高于ITO的增长速度。2006年,全球ITO市场规模为2 170亿美元,同比增长6.1%,占服务外包市场的62.2%BPO的市场规模为1 320亿美元,占服务外包的比重为37.8%,但是其增长速度却比ITO9%[5]
  随着业务范围逐渐扩展,发包商逐渐倾向于将ITOBPO业务捆绑,以满足企业自身技术和业务的需求。也就是说,发包商不仅仅提供单纯的技术性外包服务,也提供一些服务性外包,因为在某些服务领域,企业的服务流程与技术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技术平台,企业就无法完成高效率的业务流程。中国和印度成为全球吸引离岸外包的最大市场。凭借语言、电子信息领域的专业人才规模、产业政策以及服务质量等优势,印度的离岸服务外包产业已经跻身世界前列,并且占据了80%的离岸外包市场。但是,随着其人才供给能力减弱、招募成本上升等问题的出现,跨国公司出于自身经济安全和分散风险的考虑,开始重视对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俄罗斯等二级市场的开发。
  虽然中国发展服务外包起步较晚,规模相对较小,但凭借良好的投资环境、丰富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巨大的服务外包市场,中国已经成为可以与印度竞争的强劲对手。有调查结果显示,2004年接受调查的外包服务购买方中没有一家企业向中国外包信息工业领域发包业务,到2006年已经有6%的公司向中国发放外包业务。同时,2004年只有8%的受访者表示,有计划在今后35年里向中国外包信息工业的业务,到2006年这一比例已经增加到40%
 
  二、我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新一轮的国际资本转移中,我国凭借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丰富的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的业务量不断增加,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服务外包发展势头迅猛,但规模还很小
  据商务部发布的《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06》显示,1982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长近29倍,年均增长15.9%,为全球平均增长水平的2倍,出口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5年的第8位,进口世界排名由第40位上升到第7位。与此对应,服务外包正逐渐成为服务贸易的重要形式,呈现迅猛发展势头。在服务外包领域中扩张最快的是IT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客户服务等。以发展势头最为迅猛的IT服务外包为例,20012004年,我国软件外包服务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2.1%,市场规模由2001年的1.80亿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6.33亿美元。商务部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以1.45万亿美元的货物进出口总额继续保持全球第三大贸易国位置,但服务贸易却相对滞后,仅占我国贸易额的10.9%,远远低于19%的世界平均水平。其中服务外包的所占比例更是微不足道。以软件外包出口为例,根据专业机构的研究报告,2005年全国软件外包出口的总量仅占全球的2.3%[6]
  2.服务外包领域相对狭小
  服务外包具有信息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等特点,涵盖的领域广泛,涉及IT
服务、金融、保险、研发、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客户服务、产品设计等较多领域。但目前我国的服务外包主要涉及信息技术、研发设计及金融业等领域,其中软件外包业务占据主导地位。
  3.承接服务外包的地区发展不平衡
  目前,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上海、深圳、北京、大连、西安、成都、广州等少数大中城市。以软件出口为例,200618月深圳、北京、上海、西安、大连等城市的软件出口额已经占到全国软件出口额的80%以上,而占全国79%以上城市的软件出口额占的比重还不到全国软件出口额的20%[7]
  4.服务外包竞争更趋激烈,扩大国际市场面临强大对手
  尽管近期美国对服务外包争论不休,甚至还通过一些限制外包的法案,但却不能从根本上影响全球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各国承接服务外包的积极性也未因此减弱。许多国家采取措施为承接服务外包创造有利条件,积极抢占国际外包市场。如印度政府一直大力支持本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一方面采取开放的人才培养和流动政策,为承接外包创造有利的人力资源条件;另一方面积极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信息咨询服务支持,这直接促进了印度服务外包出口的快速发展。承接服务外包成为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竞争的重点。我国也被印度视为
可能的最大竞争对手[8]
  5.外包行业不够成熟,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中国的服务外包产业虽然增长迅速,但外包行业的整体成熟度不足。外包企业专业资源拥有程度较低,在缺乏有效的业务营销渠道,沟通能力也较弱,所承接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嵌入式软件开发、应用软件开发、信息服务等劳动密集型领域,而产品研发、建筑设计、人力资源外包等还处于起步阶段,行业结构体系比较落后,行业集中度也比较低。
  6.开拓欧美市场的难度加大
  据国际数据公司统计,全球软件外包业务主要来自欧美,美国的软件外包业务接近全球40%,而日本仅占10%。我国目前还无法承接来自欧美的软件外包大单,尽管在对日软件外包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业务量小,远不足以支撑我国成为服务外包承接大国。最近,美国通过了一些限制外包的法案,并已开始指责我国争夺其白领工作,这对我国企业开拓欧美市场将产生不利影响。
 
  三、我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对策路径
  我国发展服务外包具有低成本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同时我国的国情也决定了发
展外包业务具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因此,我国发展服务业外包必须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
  1.从战略高度重视发展服务外包,加快部署发展我国知识型服务产业
  继上一轮全球制造业向具有劳动力规模和成本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浪潮后,又出现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知识型服务产业向具有智力人才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新浪潮。在这一轮浪潮中,印度、中国和俄罗斯这3个具有智力人才资源优势的国家处于最有利的位置,印度已经把握了这次产业机遇,在软件外包服务及其他技术服务领域走在中国和俄罗斯的前面,成了全球服务外包中心。在全球制造业转移过程中,中国继日本、韩国之后,通过改革开放,基本抓住了这次机会,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世界工厂)之一。但在把握和利用新一轮的服务产业转移上,中国还缺乏战略上的重视和部署,整体发展上与制造业比较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应该从战略高度研究分析国际服务产业转移的浪潮,从国家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对策,加快部署发展我国知识型服务产业。
  2.以承接日韩服务外包为突破口,逐步开拓欧美服务外包市场
  日本和韩国都是国际上服务发包较多的国家,在中国的制造业投资也较多,无论在文化渊源、地理位置还是人脉关系方面,中国都具有承接这两个国家服务外包的先天优势。尽管日
韩市场在中国服务外包中占据重要位置,但日韩市场在全球服务外包市场中所占份额较小,只有10%左右,更大的市场在美国和欧洲。随着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千百十工程”(注:商务部会同信息产业部和科技部于2006年上半年开始实施的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千百十工程是指,十一五期间,在全国建设10个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推动100家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将其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并培育1000家取得国际资质、有发展潜力的优秀服务外包企业,全方位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转引自:赵楠,李静.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路径选择[J].经济学家,2007(3)107-110)的实施,中国对外承接服务外包业务必将不断扩大,在稳步发展日韩服务外包市场的同时,还要积极开拓欧美服务外包市场,以分散风险,不断扩展市场空间。
  3.研究制定促进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政策措施,加强制度保障
  欧美企业在选择软件外包地点时主要考虑高素质的服务人才、具有战略高度的方案集成、核心外包的服务能力以及语言、文化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因素。目前,中国在这些方面与竞争对手还存在着不少的差距,而且,外包国际市场上呈现出的竞争态势是国家层面竞争与企业级别竞争的交叉并行,因此,对于我国还处于自发状态的外包出口产业来说,更需要国家政府的推动和大力支持。目前我国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西安、大连等中心城市进
行了重点产业布局,但还应继续加大力度,扶持发展软件、芯片设计、技术服务等知识型服务产业;应结合服务贸易的特点,在财政税收、投融资、进出口、出口信贷和信用保险、设立研发和营销机构、人才培训、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鼓励服务业的三来一补,拓展国际服务外包市场。
  4.加快服务贸易人才培养,提高服务贸易人员素质
  依据目前服务外包发展的速度,到2009年我国至少还需要30万软件外包方面的人才,其中有17.7万是初级人才[9] 显然,我国在软件人才的供给和需求方面还有很大缺口。由于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需要符合需求的专业人才,因此,政府应当出面引导,建立大规模、多形式、有针对性的人才培训体系。目前中国已经在推广软件学院、软件职业教育制度,今后软件技术学院要坚持联系外包业务,特别是关注服务外包的市场需求。同时,政府要鼓励作为发包商的、有培训能力的跨国公司与国内培训机构和大企业进行合作,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并在培训后吸收人员就业,还要鼓励中介机构与培训机构合作建立人才资源库,建立中国外包服务的供应链。
 
  参考文献
  [1]卢锋.服务外包经济学分析:产品分工视角:[EB/OL].[2007-07-11].http//ccer.pku.edu/cn/cn/ReadNews.asp?newsID=8052.
  [2]王涛.中国发力全球服务外包[EB/OL].[2007-
  11-13].http//finance.jrj/news/2007-11-13/000002917809.html.
  [3]课题组.国际服务外包发展趋势与中国服务外包业竞争力[J].国际贸易,2007(8)19-28.
  [4]国际贸易.服务外包国际化的经济学分析[EB/OL].[2008-02-15].http//v/c/2008-02-15/24033.shtml.
  [5]聂平香.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路径战略取向[J].国际经济合作,2007(7)9-13.
  [6]商务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06[EB/OL].[2006-12-28].http///cysc/cysczh/200612/28/20061229920404.shtml.
  [7]张丽.我国发展国际服务外包贸易的思考[J].发展研究,2007(8)45-47.
  [8]李志强,李子慧.当前全球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与对策[J].国际经济,2004(11)15-18.
  [9]刘绍坚.加拿大 新印太战略中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现状、模式及发展对策研究[J].国际贸易,2007(6)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