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是鱼米之乡、江南水乡,但该地的水文化并不是千篇一律的,苏州的文化记忆与苏州古城都有着命脉相依、生息相融的关系。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对苏州渔家村一带的古代民居和人文资源的冲击和破坏越来越大。江南区域旅游开发起步比较晚,其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较为不足,苏州石湖渔家村在苏州区域有着非常浓厚的历史文化,根据其自身优秀的水乡特发展当地的旅游业有利于保护当地文化,使其不被时代的洪流埋没并弘扬于世人。
1苏州水乡特文化建设的意义
在苏州石湖渔家村项目设计的过程中,笔者深刻了解了渔家村在苏州的重要性,将苏州的水乡特作为苏州的文化名片并融入民居、村落、水乡、吴越遗址,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现行性资料与实际风俗资源进行研究。渔家村具有丰富的文化蕴藏和历史信息,是我国千百年来文化、历史、社会和民俗等多方面的浓缩,通过对其进行研究可以充分了解中国水乡社会历史文化的变迁和发展。重现苏州水乡历史可以使更多人了解到古代人的生活,以苏州石湖渔家村为例,阐述当地水、建筑、经济的发展,以探索文化遗产的内在价值[1]。
在探寻传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对自然要素、人居要素与文化要素建立联系,并系统性分析苏州水乡文化的构成要素及其特征,无论是地域、人居、文化还是点状、线性、面域都是很重要的考察纬度[2]。例如,渔家村项目主要是形成“一轴三片”的格局,即新郭老街传统文化轴,包括田园风光片区、传统文化片区、新生文化园片区,南部的田园风光片区将是一片与石湖配套相连的旅游休闲区,中部的传统文化片区将复原新郭老街,北部的新生文化园片区将成为和沧浪新城配合的总部基地、文化创意基地。这只是实地考察的一部分内容,整个的区域环境、物质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经济资
源都属于实地考察范围[3]。2苏州水乡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策略2.1街巷布局与空间节奏序列
苏州石湖渔家村———新郭老街的街巷布局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传统商业街典型街巷布局形式的归纳。新郭老街街巷布局从传统老街的经典模式出发依水而建,形成南北东西两条主街,依托主街及建筑的退让关系形成巷、弄等次一级步行道路系统,从而保证街巷布局充分体现传统老街的布局肌理,确保新郭老街街巷空间的纯正性。第二,村落街巷形式的结合。依托石湖优美的田园风光,在保证老街布局形式的基础上突破传统老街两宅夹一街或沿水成街等形式的单一性,融入村落街巷的空间序列,形成一面田园、一面商铺,甚至规划出田园小径的田园商业老街区。
新郭老街在传统街巷布局的基础上在局部穿插融入村落景观特空间,形成“放—收—放”的空间节奏序
列,使游客拥有丰富空间变化体验的同时置身于老街与田园村落特的融合氛围中,形成富有独特个性的田园商业老街区,营造富有节奏及村落趣味的空间感受[4]。2.2新郭老街的景观设计
规划地块位于石湖风景区,景优美,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整个渔家村项目中的商业及服务配套功能业态以特餐饮和传统小吃为主。新郭老街自古商贾繁盛,现状建筑无保留价值,有老树、古井及古桥。新郭老街的景观布局包括:一个核心是水院经幢;两条老街分别是东西向水街及南北向步行街;四条弄巷是四条收放尺度不一的巷弄;四个村头有越来溪老码头、村头晒场、新郭村头牌坊、村头浮雕广场;八个景观节点是观鱼跃、树下老井、廊桥映月、双桥、村中池塘、柳浪闻莺、农耕文化、田园小径;一个老宅指体现石湖农居文化的老宅,其总平面、总体布局如图1、图2所示。
DOI:10.lxzs.1671-9344.202020001作者简介:屠伟军(1971—),男,汉族,江苏苏州人,高级工程师,学士。*
通讯作者:徐安祺(E-mail :)。
摘要:文章基于苏州水乡实际案例,分析了其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经济发展的相辅相成的关联性,明确了苏州水乡特文化建设的意义,提出了苏州水乡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策略,研究了苏州石湖渔村水乡文化特设计理念,最后分析了苏州石湖渔家村水乡的特。关键词:苏州水乡文化;渔家村建设;建筑遗址;街巷布局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9344(2020)20-0001-05
苏州水乡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
—以苏州石湖渔家村新郭老街景观设计为例屠伟军,徐安祺(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000)
*
10
图1总平面图
图2总体布局1越城桥
2越来溪老码头
3新郭老街游客服务点4观鱼跃
5风雨木廊
6树下老井
7水院经幢
8廊桥映月
9村头晒场
10柳浪闻莺
11双桥
12村中池塘
13水车柴房
html网页设计文化传承14树下小憩
15村头小牌坊
16田园小径
17农耕雕塑
18村头浮雕广场
村头浮雕广场
新郭村头牌坊
树下老井
村中池塘
越来溪老码头
双桥
观鱼跃
柳浪闻莺
村头晒场田园小径
农耕文化
水源经幢
廊桥映月
1
2
3
4
5
67
8
9
11
12
13
1415
16
17
18
2.3景观案例分析
(1)山塘街。山塘街为白居易任苏州剌史时所建,至今己有1282年的历史,是有名的商贸云集之地,其有以下特点。①建筑密度高、地面硬化率高,多以大型乔木作为点状绿化,另由居民的中小型盆栽构成。②小尺度线形水体,河道规整,由一条主水道和3条次水道组成,以硬质驳岸为主。
③街区共有6座石拱轿,通贵桥及居住区段的石拱桥古古香,但沿线的快速立体交通对风貌造成破坏。④街区以线形空间为主,空间相对封闭,缺少收放,为标准的传統古镇老街格局。⑤以苏州特产品、老字号等为主。图3为山塘街。
(2)平江路。苏州古城内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区域,但其历史地位、名人典故等方面并不突出,而其历史空间格局和环境优势则十分突出,其有以下特点。①临水开敞空间造就了多样的绿化形式,经营者和居民的中小型盆栽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②小尺度网状水系,由1条主河道及4条次河道构成,但驳岸也以硬质为主。③街区共有石拱轿及平板桥9座,
尺度适宜、风貌良好。④街区一临水空间开阔,有收有放、变化丰富。⑤平江路在文化培育策略上注重打造现代文化,在招商上侧重创意文化商户以及现代画廊等文化设施,所以以文化休闲主题等内容为主,图4为平江路。
(3)陆巷古村。陆巷古村始建于南宋,距今800多年,是我国典型的古老村落,2005年进入苏州第一批古老村落保护名单,目前处于尚未完全开发状态,一定程度上还保持原生态,其有以下特点。①建筑密度疏密有致,古村落植被设计遵循自然生态原则,种类繁多,景观质朴自然。②尚存探花、会元、解元三座青石牌坊遗迹,节点集散空间丰富,结合道路、古井、水体、绿化等元素形成休憩广场和趣味节点。③水通太湖,有寒谷渡古码头,线形水体,以硬质驳岸为主。④路面材质主要为花岗石以及青砖铺地,自然质朴。⑤业态多为日常生
活用品、服务零售、当地特商品等,图5为陆巷古村。
(4)明月湾古村。明月湾古村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有大量明清古建筑遗址,文化底蕴极其丰富,是太湖这一优秀的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精华所在,其有以下特点。①建筑密度相对疏朗,古村落植被自然生态的种类繁多,农村树种较多,景观质朴自然。②节点集散空间丰富,结合道路、古井,水体,绿化,小品等元素形成休憩广场和趣味节点。③水通太湖,保存有古码头,线形水体,多为居民生活污水,水质情况较差。④路面材质主要为花岗石及青砖铺地,自然质朴。⑤业态多为日常生活
图3山塘街
图4平江路
图5陆巷古村
图6明月湾古村
品、服务零售、当地特小商品等,图6为明月湾古村。2.4建筑单体设计
街巷和空间是新郭老街设计的重点,而建筑单体则是其空间特表现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苏州传统民居特点进行分析得出,民居建筑几个单元立及平面尺度模式。
以苏州传统民居建筑为基础,结合苏州乡村民居相对丰富多变的立面符号和元素(门窗、屋顶、屋脊、围墙、院门等),同时以满足上位规划对新郭老街业态功能的需求为条件,构筑符合现代使用功能并具有乡村建筑特点的新郭老街商业街建筑,形成既富有活力又特鲜明的新郭老街
区。
建筑单体以苏州传统民居为原型,以粉墙黛瓦为主体,融入木贴面、块石墙、矮挞门、木封板等,形成具有浓郁村宅韵味的新郭老街。建筑开间控制在1~3开间,开间尺度控制在3.3~4m ;为尽可能再现苏州传统民居的特,建筑层高控制在一层3.6m ,二层取一层层高的0.8比例,为2.7~3m ,灵活搭配组合,形成丰富的老街天际线。
3苏州石湖渔家村水乡文化特设计理念
(1)历史文化特。我国文化是不断发展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特,例如苏州的古建筑文化特。苏州的古建筑发展和苏州本地的自然风景是不可分割的。提到苏州自然要说到渔家村,就历史方面来说,渔家村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尽管其历史发展悠久,但是当地的原始风貌、自然风景及民风民俗仍较好地保存了下来,成为了我国璀璨的文明遗产。清末明初的书法家余觉与著名的刺绣大师沈寿为夫妻,其就在此处定居。如今政府根据
相关部门规划,通过对姑苏区渔家村的整治和再利用充分挖掘渔家村地区的历史文化特,保护历史遗存,再现田园风光,真正建成一个与石湖风景相容、与我国运河文化相配、与新时代发展的沧浪新城相连的全新的新郭村[5]。
(2)水空间居住模式。苏州作为我国秀丽山河的一部分,其水乡风格是独具特的。渔家村作为苏州的一部分,不管是在习俗文化还是在其他方面基本上都是按历史主流发展的,其”渔”字就体现出当地以
水为主而分布聚落的居方式[6]。渔家村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水为主,以水而居也使其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水空间居住模式。水乃万物之灵,诗人寄情山水,山水养育诗人,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曾在诗中写道:“阖闻城碧铺秋草,乌鹊桥红带夕阳。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水作为人们维持生命的重要因素,不仅在使用功能上会起到巨大的作用,在水乡的空间构成上也带来了艺术的新意和生机,更是在渔家村的整体布局当中体现出了重要的协
调作用。苏州水乡水网密布聚落,不仅给交通、供水、排水等带来便利,还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调节了聚落内的小气候。
(3)物质文化遗产。苏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名城,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的文人骚客曾在此定居,其沉淀了两千五百多年的文化底蕴。约在公元前11世纪,当地部落自号“勾吴”,苏州称“吴”也是由此而来。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在此建都,为此地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交流,其规模位置迄今未变,为世界少有的著名古建筑物质文化遗产。渔家村亦是如此,虽然经历了几千年的文化变迁,但是其历史风貌、文化特、风景面貌依然留存了下来。苏州的水山光景怡人,自然环境悦目赏心;
苏州的街巷临河“人家尽枕河",水乡泽国,被誉为“东方的威尼斯”。4苏州石湖渔家村水乡的特
(1)
民居建筑。苏州的房屋建筑是古墨调,以园林为主,其中拙政园更是闻名古今中外。说到苏州园林,最令人惊喜的是其园内有山水,山水藏于间,建筑特完全融合了当地的地理风貌,流水环绕,假山相连,近看成峰远看成岭,环环相绕,不觉已然。2018年9月27日(农历八月十八),自古流传的吴地传统民俗“游石湖看串月”在石湖景区渔家村内举行,可谓是“石湖行春桥,九环桥洞相连”。
(2)桥梁。在苏州古城的居住环境中,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建筑物———桥梁,各种各样的桥和苏州城乡居民的生活起居息息相关。白居易在另一诗中曾说:“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形象地描绘了苏州桥梁景观的场景,苏州的水巷小桥众多,桥上车马行人,桥下通航泊船,有许多买卖就在桥上、水路上进行。在《宋平江图》中所记载的桥就多达387座,城内的河道更是有“三横四直”之称。苏州至今仍有大量的古桥梁,各种桥梁和苏州的大小湖泊、河流、水网构成了古典的水乡之城的建筑文化景观。在烈日盛夏里,居民在此地纳凉,有着家村村传的星星灯火,百舸争流,着实美不胜收,这不是大自然所赠予的,而是由人们日常的行为中所生成的。中秋佳节之际人们会在桥上赏月,苏州城乡八月十八行春桥观串月就是这样的场景。正所谓“有水自有桥”,桥梁沟通了两岸,更沟通了人与人心之间的距离。
(3)乡镇广场。苏州的广场多分为水广场与桥广场,按其服务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交通广场、生活广场等等,居者亦可用于休憩和劳作,总之苏州的各类广场均和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苏州渔家村虽说是村落,但是不同于北上广一般以紧凑型居住为主村落,其居住环境以宽松、舒适为重心,具有空间广、面积大的特点。苏州民居更是以典雅情怀而闻名,聚落的广场、中心充分体
现了“小”而“雅”的特点,可以说是十分别致。广场虽小而围但开敞,不是封闭的,这种统一和矛盾的融合会给人们以独特的体验感,更给这以古典为韵味的小镇带来了繁华的生机和活力。实际上,苏州广场的边界亦有模糊之处,与一些大型广场不同,例如欧洲地区的广场只作为活动中心供人行走娱乐,而苏州的广场的功能更像是一个交通枢纽,其不是以边为界,而是以居民居住为界,同时将很多的河流,水场融为一体,为村落增添了一种与自然相适的美感。同时,当河流中的一些活动,比如民俗中的看彩船、游船茶社等成为主要活动时,河流就会被纳入广场;而以陆地活动作为主要活动方式时,河流则成为广场的边界。边界的多重划分给人以游离于开敞与闭合之间的感觉,这种多变的感觉是多种意义上的活动因素。
(4)
历史遗存。2018年,苏州考古博物馆项目被列入苏州规划局项目,同年11月2日,苏州市规划区公布了苏州考古博物馆规划内容,新建苏州考古博物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这为苏州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
新的文化风景线。其规划内容选址即位于石湖渔家村内,可见苏州渔家村的历史遗存量及文化价值之大。渔家村作为中国现代仅有的古村落之一,其历史遗存的文化价值,不管是从其实物留存,还是从当地的文化遗存中均可探索一番。通过一番规划,苏州渔家村的大部分文化亦可长久地保存下来,确保其成为我国全新的特小镇并将其包含的文化展现在人们的眼前。5结语
本文重点描写了苏州的水乡文化,以弘扬苏州水乡文化特、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环保与本地文化的交融为目的。通过探讨水乡特文化的开发保护的措施,更新、改造和传承江南水乡文化,以创造一个富有韵味的文化氛围,重建渔家村并还原历史,以期推动相关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院
[1]武阳阳.江南水乡传统聚落核心空间景观特征的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3.
[2]赵书杰.生态建筑: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苏州水乡原生态建筑与新生态建筑的思考[J].城市开发,2007(10):54-55.[3]周学鹰.江南水乡旅游发展与建筑遗产保护、更新[J].新建筑,2006(4):22-25.
[4]李东和,张捷,卢松,等.苏州水乡古镇旅游形象定位研究———以部分水乡古镇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2):81-85.[5]齐琦.传统江南水乡村镇景观意象研究[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1.
[6]黄晓东,黄水清,顾学明.苏州水乡地名中的“水味”[J].江苏水利,2007(12):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