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法流派
第一节现代英语教学法的三个阶段 (1)
第二节传统外语教学法流派及其教学原则与方法 (4)
第三节外语教学法的新发展 (8)
第四节传统与当代外语教学理念与实践对比分析 (13)
第五节英语教学法流派中文介绍 (17)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1. 阅读法(Reading Method) (17)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2. 自然法(Natural Approach) (17)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3. 自觉实践法 (18)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4. 视听法(Audio—Visual Method) (18)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5. 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 (20)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6. 直接法(Direct Method) (20)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7. 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21)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8. 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 (22)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9.社团语言学习法(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 (25)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10. 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25)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11. 暗示法(Suggestopedia) (26)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12. 沉默法(the Silent Way) (27)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13. 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 (28)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14.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 (29)
第六节英语教学法流派英文介绍 (30)
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30)
Theory of language underlying 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31)
Theory of learning underlying 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31)
Main features of 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32)
Objectives of 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32)
Exemplification 教学范例 (33)
Summary and Comments (33)
method英语The Disadvantage of the Grammar-Translation (34)
The Direct Method (35)
Theory of language underlying the Direct Method (37)
Theory of learning (37)
Main features of the Direct Method (38)
Objectives of the Direct Method (38)
Techniques of the Direct Method (38)
Summary and Comments (39)
The Cognitive Approach (41)
Theory of language underlying the Cognitive Approach (42)
Theory of learning underlying the Cognitive Approach (43)
Main features of the Cognitive Approach (46)
Objectives of the Cognitive Approach (47)
Techniques of the Cognitive Approach (48)
Procedures (教学步骤) (48)
The Audiolingual Method (51)
Theory of language (51)
Theory of learning (52)
Main features of the Audiolingual Method (53)
Objectives of the Audiolingual Method: (教学目标) (54)
Techniques of the Audiolingual Method: (54)
Procedures (教学步骤) (55)
Communicative Approach (59)
Background of the Communication Approach (59)
Theories of language underlying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61)
Theory of learning underlying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63)
Main features of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63)
外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它的因素比较多。由于外语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必然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受到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领域一般教学论的影响。然而,外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外语教学法的主要理论基础是语言学。自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后,每一主要流派都有体现它基本理论的相应的外语教学法。但是,外语教学并不完全依附语言学,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有的外语教学法(如直接法)并无相对应的语言学流派作为理论基础。因此,不能机械地将语言学流派与外语教学法看成一对一的关系。
第一节现代英语教学法的三个阶段
现代英语教学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萌芽阶段、发展阶段和深入阶段。
现代英语教学法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英语教学法通过改革和继承产生了很多流派,并将继续在改革和继承中不断创新。现代英语教学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萌芽阶段、发展阶段和深入阶段。
一、现代英语教学法产生前的英语教学方法(1880年以前)
从中世纪开始,欧洲人要教希腊语、拉丁语等死的语言,当时主要是为了书面翻译和阅读,这时他们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语法翻译法(tn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到了十八世纪,欧洲的学校虽然开设了现代外语课,但仍然沿用语法翻译法,当时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基本上还是书面语。人们学习外语
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阅读外语资料和文献。德国语言学家奥朗多弗等学者总结了过去运用语法翻译法的实践经验,并在当时机械语言学(mechenical linguistics)、心理学(psychology)的影响下,给语法翻译法以理论上的解释,使语法翻译法成为一种科学的外语教学法体系。语法翻译法是为培养阅读能力服务的教学法,其教学过程是先分析语法,然后把外语译成本族语,主张两种语言机械对比和逐词逐句直译,在教学实践中把翻译当成教学目的,又当成教学手段。语法翻译法重视阅读、翻译能力的培养和语法知识的传授,忽视语言技能的培养,语音、词汇、语法与课文阅读教学脱节。
二、现代英语教学法的萌芽时期(188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19世纪末,世界领土已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争夺对外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英语曾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可见当时英联邦领土范围之广,已囊括了东西两半球。美国也在积极向外扩张。英语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世界最主要的语言。自然英语教学也更加重要。当时的英语老师感到用语法-翻译法来教英语这门现代语言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掀起了一场英语教学改革运动。
国际语音协会(the Interne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于1880年发表了英语教学六原则,被认为是英语教学改革的宣言书(manifesto):
1. 从日常生活口语开始;
2. 熟悉语音、常用的句子和习语;
3. 用归纳法教学;
4. 用外语思维;
5. 写作训练先模仿后创造;
6. 笔头翻译要放在提高阶段进行。
在这六条原则的指导下,许多国家的英语教师采用了直接教学法。
直接法(the Direct Method)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始于西欧的外语教学改革运动的产物,是古典语法翻译法的对立面。德国外语教育家菲埃托是最早提出直接法的教学法构想的先驱人物。十九世纪语音学的建立和发展为直接法提供了语音教学的科学基础,直接法主张采用口语材料作为教学内容,强调模仿,主张用教儿童学习本族语言的方法,"通过说话学说话"的方法来学习外语,教学过程是一句话一句话听、模仿、反复练习,直到养成语言习惯。教学中只用外语讲述,广泛利用手势、动作、表情、实物、图画等直观手段,要求外语与思想直接联系,绝对不使用本族语,即完全不借助于翻译,语法降到完全不重要的地位。
1898年,在维也纳召开的国际现代语言教师大会上,直接法的一些做法得到了接受。此时德国学者伯力兹(Maximlian Berlitz)在美国创办了伯力兹语言学校(Berlitz School of Languages),用直接法教学
取得成功,并推广到世界各地。
直接法是在教活语言,特别是在培养口语能力方面,取得显著的成绩。直接法比起古典语法翻译法是教学法史上一大进步,成为以后的听说法、视听法、功能法等现代改革派的发端,但它是完全针对语法翻译法的弊端提出的,本身难免有它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的地方,对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只看到消极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或充分估计到它的积极的一面,只看到和只强调幼儿学母语和已掌握了母语的人学习外语之间的共同规律,而对两者之间的差别未曾注意到或没有充分估计到,因此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方法来解决两种有一定区别的语言学习问题,在教学中偏重经验、感性认识,而对人的自觉性估计不足,对文学的修养不够注意,对许多语言现象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三、现代英语教学法的发展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70年代)
本阶段跨越两次世界大战,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社会发展步伐加快,对英语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确立了资本主义阵营的霸主地位,英语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这期间,在直接教学法的基础上,英语教学法继续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在战期间,美国迫切需要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大批会说外语的人才,同时受结构主义语言学(structural linguistics)和行为主义心理学(behavioristic psychology)的影响,听说法(the Audio-lingual Method)产生了。
听说法又叫结构法或句型法,《英语900句》(English 900)是听说法的典型教材。
以布龙菲尔德为首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结构体系,是一套习惯;
以斯金纳为首的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语言行为是一连串刺激──反应的过程。
这就构成了听说法的理论基础。听说法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语言是言语,不是文字"、"语言是结构模式的体系"的理论,提出以口语为中心,以句型或结构为纲的听说教学法的主张,教材用会话形式表述,强调模仿、强记固定短语并大量重复,极其重视语音的正确,尤其强调语调训练,广泛利用对比法、在对比分析母语与外语的基础上学习外语的难点,并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听说法把语言结构分析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外语教学中,使教材的编写和教学过程的安排具有科学的依据。这对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加速外语教学的过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贡献和进步。但听说法过分重视机械性训练,忽视语言规则的指导作用,过分重视语言的结构形式,忽视语言和内容和意义,存在流于"造作"的语言倾向。
与听说法类似的是法国学者提出的视听法(the Audio-visual Method)。
视听法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于法国,是当时法国对外国成年人进行短期速成教学的一种方法。视听法首先由古布里纳于一九五四年提出,视听法主张广泛利用幻灯、电影等电化教学设备组织听说操练,把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结合起来。视听法主张听说训练必须同一定情景结合,在某一情景基础上进行,因此,这种教学法又叫作情景法(the Situational
Approach),它的典型教材是New Concept English(《新概念英语》)。视听法发扬了直接法、听说法的长处,在教学中广泛使用声、光电的现代化教学技术设备,使语言与形象紧密结合,在情景中整体感知外语的声音和结构。
视听结合的方法比单纯依靠听觉或视觉来理解、记忆和储存的语言材料要多得多。视觉形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条件,促使学生自然和牢固地掌握外语。听觉形象有助于养成正确的语音、语调、节奏及遣词、造句的能力和习惯。视听法的缺点是过于重视语言形式,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整体结构,忽视语言分析、讲解和训练。
四、现代英语教学法的深入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
现代英语教学法的发展突飞猛进,英语语言学不但研究英语本身,而且研究英语这门语言的使用过程,以及这个过程所涉及的社会和心理因素。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口号对英语教学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逐渐对英语教学达成以下共识:
1. 把培养英语交际能力作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
2. 重视英语教学大纲;
3. 注意英语教学习的因素;
4. 开展对英语学习过程的研究。
这一时期产生了众多的英语教学法流派,如以功能-意念为纲(Notional-Fuctional Syllabus)培养交际能力的功能交际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重视发挥学生智力作用、强调认知语法规则的认知法(the Cognitive Approach)。
功能交际法创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欧共体(EEC--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国家,中心是英国。为了加强欧共体内各国的交流和合作,就必须重视作为媒介作用的外语。因此改革共同体成员国的外语教学,制定统一的外语教学大纲,设计统一的教材和测验标准,这是提高外语教学水平的根本措施。经过一百多位专家三年的努力,欧洲主要语言的教学大纲《入门阶段》(Threshold Level)和把英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初阶》(Way Stage)以及威尔金斯的《意念大纲》(Notional Syllabuses)相继问世,这标志着交际法的产生。
功能法的基本教学单位是话语(discourse)。话语立足于语言形式并具有交际功能。仅有听、说、读、写技能并不能完全确切地表达意念和传达思想,因为话语的具体意义受制于使用场合的诸多社会因素。同一形式可能有多种功能,多种形式可能有一种功能。因此教学对象应是语言的交际功能。教学过程必须交际化,这意味着排斥机械操练,要让学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交际场全合进行练习,也就是从用中学。在这种交际化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单是操练活动的主动者,同时也是影响所操练的话语的社会因
素之一,因为学生主观的意念、态度、情感、文化修养等也会影响语言形式的选择和语言功能的发挥。所以教学过程的组织要以学生为主,教师的任务是给学生提供交际场合,帮助学生创造性地、自由地表达观点,交流思想。
功能交际法不苛求纠正语言错误。英语教学应将注意力集中到语言交际的内容上,而不是个别语言错误上,除了一些影响交际活动的理解性错误需要纠正外,一般不因为语言错误而打断学生思路,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功能交际法以功能项目为纲,以活动为单位进行英语教学,强调教学过程的交际化。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但有些问题尚待进一步明确的解决,比如说语言功能的项目范围,这是一个笼统的提法,如何科学地确定功能项目的标准,如何对功能项目进行统计和分类以便安排教学程序,都需要进一步的具体研究和论证。以功能意念为纲,如何保证先易后难的学习顺序,如何避免先学到较难的语言形态
和结构,而后学到简单的语言形态和结构。因此必须研究出如何科学地协调语言功能、意念项目与语法、句型结构之间的关系。但不管怎么说,交际法是现代国外最流行的英语教学法之一,虽然具体方法不尽相同,但绝大多数学者已得出共识:培养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Communication i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final aim of English teaching)。《跟我学》(Follow Me)是典型的交际法教材。
认知法是在听说法受到拼击和挑战的情况下,于20世纪60年代产生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鲁尔(J. B. Carroll)首先提出的,是作为听说法对立面产生的。
"认知"方式是心理中是一个术语,它用来描绘不同的人在观察、组织、分析以及回忆信息、经验等方面的不同的习惯性倾向。认知法企图用认知--符号学习理论代替听说法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认知法反对语言是"结构模式"的理论,反对在教学中进行反复的机械操作练习。它主张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创造性活动语言的习惯是掌握规则,而不是形成习惯,提倡用演绎法讲授语法。在学习声音时,同时学习文字,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从学习外语一开始就同时进行训练,允许使用本族语和翻译的手段,它认为语言错误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副产物,主张系统地学习口述和适当地矫正错误。它强调理解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主张在理解新学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交际练习。在教学中广泛利用视听教具使外语教学情景化和交际化。认知法是以认识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使外语教学法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但认知法作为一个新的独立外语教学法体系还是不够完善的,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加以充实。在提倡认知法时要切忌重犯语法翻译法的老毛病
第二节传统外语教学法流派及其教学原则与方法
据历史记载,最早谈论外语教学方法的是欧洲教育家马科斯.昆体良(Marcus Fabins Quintilian    A.D.35—95)。他出生于西班牙,后去罗马教授希腊语。他的教学由四个步骤组成:朗读伊索寓言;写下该故
事;口头讲述某段故事;写一篇短文。据说这一方法流传很长一段时间。然而,16世纪前外语教师的工作大部分仅为词汇和句子的讲解而已。直到19世纪初,有关外语教学的方法尚未形成系统的观点和理论。
外语教学法理论是在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历史中,它经历了两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前以语法翻译法(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直接法(the direct method)和听说法(the audiolingual approach)为代表,一般称它们为传统的外语教学法;60年代后,认知法(the cognitive approach)和交际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的崛起促使一系列新型教学法脱颖而出,它们又可分为70年代诞生与80年代后期发展的两大教学方法。
但是,任何新教学法的兴起并不意味着旧方法的消亡。无论是传统的还是新兴的外语教学法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都各有长处和局限性。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学习和掌握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的特点,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自觉地、灵活地运用他们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对象服务。
一、语法翻译法(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语法翻译法是外语教学中历史最长与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无论在我国或国外,早期的外语教学都普遍采用语法翻译法。18世纪末,欧洲的拉丁语和希腊语的教学方法大多为语法翻译法。19世纪盛行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更为语法翻译法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翻译的手段和比较母语与外语语音、词汇和语法的
异同达到掌握外语和欣赏外国文学作品的目的。1.语法翻译法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语法翻译法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外语范文(特别是古典文学作品)和模仿范文进行写作的能力,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为达到此目的,教师系统传授、学生全盘接受外语语言知识。主要的教学方法为讲解与分析句子成分和语音、词汇变化与语法规则。词汇教学多采用同义词与反义词对比和例句示范法;讲解与分析语法基本上采用演绎法,即教师给出规则和结论,要求学生记忆和用规则解释课文。
●课堂管理采用教师权威模式,教学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单向行为。学生很少提问,学生之间交流更少。
●文学语言优于口语;在听、说、读、写四技能中,重视读写,轻视听说。
●课堂用语大部分是母语。通过翻译检查教学质量。有单句填空、造句、背诵课文和作文等。
2.常见的英语新授课过程(8:00—8:50)
8:00—8:10 复习:默写单词;个别与集体背诵上一课课文第几段等等。
8:10—8:20 教授新词:教师课前将本课新词的英语、音标和汉语解释写在小黑板上(或卡片上)。上课时按单词表逐字讲解。学生跟教师朗读英语单词后,教师说汉语,学生说英语单词,或反之。
8:20—8:30 讲授语法(规则动词现在进行时):教师讲解动词现代进行时的意义及其变化规则后,在黑板上写出课文中的动词原形,要求学生将它们转换成现在分词,再变成现在进行时。
8:30—8:40 讲解课文:教师逐句念课文,要求学生分析语法与翻译成汉语。教师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8:40—8:48 巩固新课:学生跟教师逐句朗读课文后,教师根据课文提问,学生按课文内容回答。
8:48—8:50 布置作业:拼写单词;语法填空;背诵某段课文。
3.语法翻译法的长处和弊端
●学生语法概念清晰,词义理解比较确切,翻译能力得到培养。
●语法翻译法能配合其他阅读与写作教学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
●教师的绝对权威地位有碍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学习被动,有些人失去兴趣,学习困难的学生常缺乏学好外语的信心。
●语法翻译法不能全面培养学生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特别是口语能力。长期使用语法翻译法会使学生患上外语聋哑病。
由于语法翻译法具有上述缺点,青少年初学外语时,不宜经常使用这一教学法。
二、直接法(the direct method)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和北美洲等地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各国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量迅速增长。采用语法翻译法培养的学生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语言学领域内出现了改革运动(the reform movement),以英国语言学家斯威特(H. Sweet)为代表的改革派强调口语和语音训练的重要性,推动了外语教学改革,与语法翻译法针锋相对的直接法便应运而生。直接法首先由法国人古因(Gouin)提出,后由他的弟子索斯(de Sauze)在美国倡导,并由教育家伯里兹(Berlitz)在教学中实施,由于他们的推广,20世纪初直接法流传颇广。
1.直接法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直接法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的外语能力接近以所学语言为本族语的人的水平。所谓“直接”,是指在外语教学中排除母语的干扰,直接将外语与实物、图片和行动结合起来,因为外语学习应与儿童习得第一语言一样,起始于接近生活的口语,而不是文学作品中的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