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ticalThinking的翻译问题
Critical Thinking 的翻译问题
立法会CB(2)222/08-09(01)号文件
Critical Thinking 的翻译问题
政府引进培育Critical thinking 作为教育目标之背景
一九七零年代,美国洛克斐勒基金会(Rockefeller Foundation)在一项美国生活人文研究报告中强调:教育部应订定Critical thinking 作为个人基本能力之一。二十年后,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一九九四年签署「美国教育法案」1,正式将Critical thinking 列入全国性的教学目标。几年后香港也跟随美国,在教育统筹局的课程改革短期目标中(二零零一年至二零零六年),提出优先培养学生的共通能力(即沟通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 (Critical thinking) 及创造力),并将之融入现行科目或学习领域中,以提高学生建构知识的独立学习能力。自此,「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 一词,在香港逐渐为人所熟悉。
但很可惜,本人认为由于教育当局翻译上的谬误,将西方提倡的Critical thinking 译为「批判性思考」,令不少学生只是按字面解释,误以为批评即等同思考,对很多事情还未作深入的分析,便妄下定论,对他们分辨事物的逻辑能力,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而纵观整份「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议」,也未见教统局对「批判性思考」有任何明确或详细的定义。
「批判性思考」的学术背景
何谓「批判性思考」?其实所谓「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并非什么东西都批评,而是懂得分辨事物的逻辑、衡量正反两面的因素,从而作出理性客观的分析。我们可以看看在一九四一年最早提出Critical thinking 的美国学者Edward Glaser 是怎样为「批判性思考」下定义的:
我们认为「批判性思考」必须具备以下三项特质:
一、倾向以审慎的态度思虑议题和解决难题。
二、对理性探索与逻辑推理的方法有所认识。
三、有技巧地应用上述的方法。
一九九零年,一美国学者发表一份联合声明,为「批判性思考」的定义达成了共识,其大致内容如下:
“我们认为「批判性思考」是一种有目的、自我规范的判断,以解读、分析、评核、预计,和解释一切证据上、概念上、方法学上、标准厘定上,和背景资料上的因素,从而作出客观的判断……一个具有批判性思考的人,习惯性地喜欢发问和探索、对事物有全面的认知、仰赖于理性的分析、持开放的态度、懂得灵活变通、作出公正的评价、坦然面对自己的主观偏见、审慎的作出判断、并愿意从新考虑已作出的判断、对事物有清晰的了解、能有条理、有先后次序地处理复杂的事物、勤恳地做足够的资料搜集、理性地选择判别标准、聚焦于发问与探索,而且坚持追求在情况及环境许可下最精细、最准确的结论。conversion翻译方法的定义
可见,无论是「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 的原创者Edward Glaser,或是当代的学者,都认为「批判性思考」不是以批判为主,而是以客观的理性分析为重心。
为何“Critical thinking”的中文翻译出了问题
那么为何我们的中文翻译,会走出了「批判」这个意思呢?这就得归咎于历史的因素了。
「批判」一词的翻译,最早可以追溯至一九三五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纯粹理性批判》胡仁源翻译本。当时文白交替,社会动荡,白话文还处于实验性的阶段,而且胡先生并非直接由德语翻译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而是隔了一重,由当时的英译本翻译过来,因此很多翻译用词都有商榷的余地。而在英语里,Critical 也有多重的意思。根据英国牛津字典,Critical 可以解释为:
一、形容反对或不满的评语或评价(例如:critical comment)。二、表现出或涉及分析文字或艺术作品的优劣(例如:critical appraisal)。三、对成功或失败起决定性或关键性的作用(例如:criticaleffect)。四、病重而有死亡的威胁(例如:critical condition)。五、在数学和物理上由一个态势转换到另一个态势(例如:critical conversion)。六、核子反应堆或燃料维持自我持续的连锁反应(例如:critical mass)。
在六个解释当中「批判」只是其中一个。胡先生将Critique 翻译为「批判」,其实很值得商榷,但可以谅解他是出于哲学用法上的考虑(因为他翻译的是艰深的哲学课本)。可是现在我们所讨论的Critical thinking 是另一样东西,是一九四一年才提出、一九九零年之后才普及的新概念,因此没理由再沿用当时的翻译,张冠李戴地把Critical thinking 拆散为「
批判性」和「思考」两个概念,因为Critical thinking 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必须理解为同一个词组,而非两个英文字的合成。
“Critical"字源的考证
况且,将Critical 解释为「批判」的意思,是一五九零年才出现的引申义。如果我们回到Critical的本义,它是源自古希腊的字根krinein,即分开或分辨,丝毫也没有负面批判或批评的意思。可见,这个希腊字根的本义,其实是非常接近Critical thinking 这个整体概念的。Edward Glaser 相信就是采用了古希腊和拉丁字根,来为他的新概念而命名,因为这是西方学者的传统:每逢发明一样新的事物或概念,都会第一时间回到古希腊和拉丁文的字源,以古字根为新事物命名,将新的意思,重新赋予古字。因此每一个字,都能因应不同的时代和情况,而衍生出多种不同的歧义。Critical 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结论与建议
本人认为教育当局在Critical thinking 翻译上的谬误,反映出有关当局对Critical thinking 欠缺认真的了解与深入的认知,及有关官员对此重要的教育概念掌握不足,间接导致教育工
作者、学生,甚至是家长都对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作了错误的理解,及在教室中作错误的指导,妨碍学生学习高层次思维(Higher-order thinking),和影响英语水平(误以为一个字只得一种意思)。基于上文对古希腊和拉丁字根的考证,和当代权威学者对Critical thinking 的描述,本人认为应该将Critical thinking 翻译为「明辨性思考」或「分辨性思考」。以汉语的「辨」字来传达古希腊文krinein(分开、分辨)的意思。这样,则无论是古义或今义,都更为贴近Critical thinking 的真正意思。
最后,本人给政府有以下提问:
一、政府是否同意本人对Critical thinking 的理解和分析?如有不同意,理由为何及有何根据?本人欢迎政府回应及咨询学术界的专业意见。
二、假如同意,可否尽快将Critical thinking 的真正意思,阐释给教育工作者作参考与指引?
三、政府可否带头修改Critical thinking 的翻译?
叶刘淑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