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  知识梳理
 
新闻理论
新闻业务    (新闻采访报道学 新闻编辑学 新闻评论学 新闻摄影学)
新闻事业史 (中国新闻事业史  外国新闻事业史)
新闻事业经营与管理
第一节  新闻评论界说
一、什么是新闻评论
(一)界说
1、内涵:是针对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公众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发表评说论证,以表达某种看法、观点、思想的新闻文体。
            包括社论、短评和专栏评论等。
2、外延:除社论、短评、专栏评论外,还包括政治性漫画、民意调查、读者来信等。
(二)特点
1、体裁性质:新闻媒体中的议论文,与其他评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
2、新闻性:针对新闻事实或热点问题发表意见、阐明观点;
3、倾向性:代表编辑部发表观点,引导舆论。
(党报的新闻评论代表同级党委发言)
新闻评论的时代特征
一、媒体普遍重视新闻评论
《人民日报》社论、评论员文章
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全国和世界传播与介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方针、政策及主张的重任,其中言论被认为直接传达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声音,而倍受海内外读者关注及外国政府和外国机构的高度重视。
    《人民日报》目前24个版(周六、周日为12个版)中,一至四版为要闻版,五版为评论版, 其余为专版(经济、政治、体育、文化)和副刊。
    除社论、评论外,还设有《人民论坛》、《人民时评》、《声音》、《思想纵横》、《今日谈》等一批言论栏目,任仲平钟轩理仲祖文影响力日益彰显。
任仲平:是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缩写。19931222日,《人民日报》在一版发表了《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届三中全会》,这是人民日报第一次以任仲平为名刊发评论。
任仲平项目组组长、人民日报社长张研农,将评论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3--2003——初成风格。每年一到两篇。选题上,偏重理论时政的大主题,宏观的理论性题目比较多。
第二阶段(2003至今)——创作进入了有规模、有机制、有影响阶段。其标志性事件是2003年对非典的评论。
对社情民意、对社会热点事件,甚至体性事件都很关注。
任仲平文章:
  在一些重要时刻,对一些重要话题发表评论。
  坚持主动设置话题,引领舆论导向。
  行文之中,落笔之间,处处有排山倒海之感,时时有泰山压顶之势。
《中国青年报》本报评论员文章、评论专栏青年话题新闻评论版,以意见广场定位。引领中国报纸从杂文转向时评潮流。
中央电视台1993年成立新闻评论部”  《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央视论坛》
    2008年加强《新闻联播》中的评论分量,创办直播评论栏目《新闻1+1
  《新闻1+1》选取当天或近期有价值的新闻,由主持人和本台评论员或特邀嘉宾一起评说分析。
      围绕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进行探讨,辅以短片、现场报道、电话连线等多元的电视手段。
二、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增强
新闻评论与其他评论的区别在于:依赖新近发生的事件、现象、问题进行评说,时效性强。
新闻评论的时宜性是指当新闻事实清晰、反映问题明确,作者易于把握问题实质时,这样的评论要追求时效;
    有的新闻事实报道后性质还不是很明朗,或该事件涉及到一时无法定性、无法弄清的问题,或写作者还不能准确把握事件的本质,此时不宜一味追求时效。
又或者有的新闻报道后还需要观察各方面的动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这样的情况也不宜即时配发评论。                              ——时宜性
新闻评论的选题
一、新闻评论的选题
(一)选题定义
选题:是新闻评论要评说论述的对象。确定评论什么问题,是评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二)选题的价值标准  “该不该做、值不值得做
1、新闻价值
2、宣传价值——符合所在利益集团的利益; 社会影响力(社会效果)
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矛盾时,以宣传价值为选题标准。
二、新闻评论选题的来源
邓拓谈报纸社论选题——
A 从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定和指示中选题
B 从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提供的情况和意见中选题
C 从党和政府的主管部门了解到的意见和材料中选题
D 从记者提供的题目和线索中选题
E 从读者来信提供的意见和线索中选题
不同媒体选题要求不同——
《人民日报》社论:政治和社会
《中国青年报》冰点时评:政府执政 社会生活 法制治安 反腐倡廉
1、从上级精神中选题
中央和地方召开的党政工作会议;颁布的法律、法令、条文和文件;领导人讲话等。
2、从社会实践中寻选题
3、从新闻报道中选题
4、从探讨争鸣中选题
话题本身具有争议或蕴含冲突,不同评论者从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出发,表达相对合理但相互冲突的观点。
三、新闻评论选题的原则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众
新闻评论的立意
一、 立意
1. 定义:是作者对所评论对象提出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 立意的要求
1. 立意要新颖    (在正确的前提下力求出新)
2. 立意要合情合理
3. 立意要追求深刻
            能揭示表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使得读者能从评论中有所感悟和启发
新闻评论的要素-----论据
论据:用来支撑论点的依据。
      事实论据
      理论论据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领袖人物的思想等;
2、科学的规律、公理和常识。(有可能变动)
论据的要求——
1、论据要真实:事实准确;引用的理论无误、忠于原意
2、论据要典型:不要求把所有的论据出处都标注出来,但重要的论据在文中要有所说明。
新闻评论的要素-----论证
论证是通过论据说明论点的过程。
、论证路径:
(一)立论:正面、直接阐明事理,以证明作者的看法 、观点、主张。
立论的论证思路(针对问题或现象的评论):
  问题何在;
  出现问题的原因(问题的性质);
  应当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二)驳论:以反驳错误观点为主,在反驳中树立正确的观点。
   进行驳论,事先必须占有材料,对错误言论进行周密的分析,弄清它的症结所在,一针见血,击中要害。
1、驳斥观点
2、驳斥论据
3、驳斥论证
二、论证方法:
1、归纳论证:是将一件件具体的、个别的事例归纳在一起,寻其中共同规律,由个别到一般的方法。
2、演绎论证:用一般性原理推演出特殊结论的方法.
3、比较法(比较论证)
4、喻证法(比喻论证)
5、反证法:证明与己方观点对立的观点错误;
          证明与对方观点对立的观点正确;
6、归谬法:先假设对方的论点、论据、论证是正确的,然后从中加以引申、推论,从而得出极其荒谬可笑的结论来,以驳倒对方论点。
新闻评论的分类
1. 按内容分:
2. 按形式分:社论 编辑部文章 评论员文章 短评 编者按
一、社论的定义
1[]史本沙尔《社论写作》:社论是一种事实与意见的精确、合理与有系统的表白,为了娱乐并影响公众,也为了要解释新闻,使一般读者能够了解其重要性。
2[]《苏联大百科全书》:社论是定期出版 物中的最重要的论文。是编辑部的论文,反映编辑部对某个问题的观点。是指导性的论文,它指出方向,表示报纸的方针。
3、张友渔(《新华日报》社论委员、社长。)
    社论者,代表报社之意见,对于时事,有所解释、批评及主张,以期指导读者之评论也。
4、邓拓:社论是最重要的评论,它涉及的问题都是广大人民众最关心、最迫切的现实问题。
社论是表明报纸的政治面目的旗帜,报纸必须有了社论才具有完全的政治价值。
社论:代表报社; (党报代表同级党委)
      对当前时事和重大问题有所解释、批评及主张;
      目的是指导广大读者。
社论:代表编辑部对当前的重大问题或事件发表观点的指导性论文。
与学术论文、理论文章的不同,有指导性、权威性;
四、社论的地位
    是报纸的最重要的言论形式。是报纸的灵魂,体现报纸的立场和观点。
特点:1、权威性:代表编辑部(党报代表同级党委),引导舆论,editorial文章指导实践.
2、指导性:对某个重大事件或问题表明立场、观点
.
五、分类
1、阐述型:是政策性 、政治性、指导性很强的权威性社论。任务是阐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奋斗目标。
2、启迪型
3、评介型:对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人物或事件进行评介。
4、论辩型:以披露和批驳敌对言行的一种战斗性较强的言论形式。
对外:批驳霸权主义等破坏地区稳定,世界和平的谬论或行为;
对内:对重大违法乱纪行为、腐败行为、 反动思潮等进行批驳.
5、礼仪、纪念型
编辑部文章
源于中苏两党论战 50-60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重大事件。)
编辑部文章,由社论发展而来,是比社论更有分量、更具有权威性的一种言论形式。
就国内外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外交领域的重大问题以及理论问题,比较系统的阐述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重型政论。
代表编辑部和同级党委对某个重大问题的立场和观点。
一般不轻易运用。
《深圳特区报》以本报编辑部的名义,从1992220日至33猴年八评,及时向全国传播了南方谈话的重要精神。
评论员文章
一、概念
1、定义:评论员文章:仅次于社论的一种高规格的评论模式,是代表编辑部发表的权威评论。
评论员文章在论及国际或海外重要新闻时,实际上是代表我国政府发言。
2、特点
1)论题比较重要——对现实生活中比较重大的问题发表看法。
      短评评论员文章 < 社论
2)权威性小于社论,时效性强于社论;
3)(与社论相比)论证更加细致深入。
    社论的论述相对概括抽象、郑重严肃,评论员文章具体深入细致、相对灵活。
    不少评论员文章是系列文章的组合,每篇着重论述一个重点。逐篇发力,形成合力。
(系列评论说明编辑部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
二、种类
1、本报(本台)评论员文章
一般不署名(官方彩:体现部门意图和集体意见)(署名评论员文章20世纪80年代出现)
2、特约评论员文章:是评论员文章的特殊形式,规格高于评论员文章。
1)评论对象: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
2)执笔者:党政机关或学术机构的权威人士。
3)代表编辑部的观点
3、观察家评论:观察家评论是评论员文章的一种特殊形式,极少使用,一般用于对重要时事问题的评论。
抗战时期:新华社    延安观察家评论
侧重观察,在观察中评析、论辩和预测,语言犀利,论述相对自由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