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若某种牌号的汽油的重度7000N/m3,求它的密度
解:由得,
1.2 已知水的密度=997.0kg/m3,运动黏度=0.893×10-6m2/s,求它的动力黏度
解:得,
1.3 一块可动平板与另一块不动平板同时浸在某种液体中,它们之间的距离为0.5mm,可动板若以 0.25m/s的速度移动,为了维持这个速度需要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为2N/m2,求这两块平板间流体的动力黏度
解:假设板间流体中的速度分布是线性的,则板间流体的速度梯度可计算为
由牛顿切应力定律,可得两块平板间流体的动力黏度为
1.4上下两个平行的圆盘,直径均为d,间隙厚度为δ,间隙中的液体动力黏度系数为μ,若下盘固定不动,上盘以角速度ω旋转,求所需力矩T的表达式。
1.4
解:圆盘不同半径处线速度 不同,速度梯度不同,摩擦力也不同,但在微小面积上可视为常量。在半径r处,取增量dr,微面积 ,则微面积dA上的摩擦力dF
dF可求dA上的摩擦矩dT
积分上式则有
1.5 如下图所示,水流在平板上运动,靠近板壁附近的流速呈抛物线形分布,E点为抛物线端点,E点处,水的运动黏度=1.0×10-6m2/s,试求=024cm处的切应力。(提示:先设流速分布,利用给定的条件确定待定常数ABC
1.5
解:以D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设流速分布,由已知条件得C=0,A=-625,B=50
由切应力公式
y=0cm时,y=2cm时,y=4cm时,
1.6 某流体在圆筒形容器中。当压强为2×106N/m2时,体积为995cm2;当压强为1×106N/m2时,体积为1000cm2。求此流体的压缩系数
解:由
1.7 当压强增量为50000 N/m2时,某种液体的密度增长为0.02%,求此液体的体积弹性模数
解:由体积弹性模数公式

2  流体静力学
2.1 一潜水员在水下15m处工作,问潜水员在该处所受的压强是多少?
解:由得,
2.2 一盛水封闭容器,容器内液面压强po=80kN/m2。液面上有无真空存在?若有,求出真空值。
解: >,即存在真空
真空值
2.3 如图,用U型水银测压计测量水容器中某点压强,已知H1=6cmH2=4cm,求A点的压强。
解:选择水和水银的分界面作为等压面得
A点压强为
2.4 如图示两容器底部连通,顶部空气互相隔绝,并装有压力表,p1245kPap2245kPa,试求两容器中水面的高差H
解:由
2.5 水压机是由两个尺寸不同而彼此连通的,以及置于缸筒内的一对活塞组成,缸内充满水或油,如图示:已知大小活塞的面积分别为A2A1,若忽略两活塞的质量及其与圆筒摩阻的影响,当小活塞加力F1时,求大活塞所产生的力F2
解:由得,
           
2.3                2.4                  2.5
2.6如图示高H=1m的容器中,上半装油下半装水,油上部真空表读数p1=4500Pa,水下部压力表读数p2=4500Pa,试求油的密度
解:由题意可得
解得
2.7 用两个水银测压计连接到水管中心线上,左边测压计中交界面在中心A点之下的距离为Z,其水银柱高度为h。右边测压计中交界面在中心A点之下的距离为Z+ Z,其水银柱高为h+
h。(1)试求 h Z的关系。(2)如果令水银的相对密度为13.6 Z=136cm时,求 h是多少?
         
2.6                                    2.7
解:(1)分别取左边测压计中交界面为等压面得,
解得 h Z的关系为:
2)当 Z=136cm时,
2.8 给出如图所示AB 面的压强分布图。
               
a                    b                    c
2.8
解:
2.9 如图示一铅直矩形平板AB如图2所示,板宽为1.5米,板高h=2.0米,板顶水深h1=1米,求板所受的总压力的大小及力的作用点。
         
2.9                                      2.10
解:将坐标原点放在水面与直板延长线的交点,水平向右为O-x轴,竖直向下为O-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O-xy,在y方向上h处取宽度为dh的矩形,作用力dF
y方向上积分得总压力F
总压力的作用点为
2.10 如图示为一侧有水的倾斜安装的均质矩形闸门,其宽度b=2m,倾斜角,铰链中心O 位于水面以上C=1m,水深h=3m,求闸门开启时所需铅直向上的提升力T,设闸门重力G=0.196×105N
解:建立坐标系O-xy,原点在O点,Ox垂直于闸门斜向下,Oy沿闸门斜向下,浸在水中的闸门上的作用力 (不计大气压力)为
设压力中心为Dox轴的距离为,则有
当闸门转动时,FG产生的合力矩与提升力T产生的力矩相等,则有
T大小为
2.11 如图示,一水库闸门,闸门自重W=2500N,宽b=3m,闸门与支撑间的摩擦系数 =0.3,当水深H=1.5m时,问提升闸门所需的力T为多少?
解:将z轴取在闸门上,竖直向下,原点为水面与闸门的交汇点
液面下深度处微面积dA上的微液作用dF
闸门上的总作用力为 
由力平衡解得         
2.12 在水深2m的水池下部有一个宽为1m,高为H=1m的正方形闸门OA,其转轴在O 点处,试问在A点处需加多大的水平推力F,才能封闭闸门?
                       
      2.11                            2.12
解:将y轴取在闸门上,竖直向下,原点为水面与闸门延长线的交汇点
液面下深度h=y处微面积dA上的微液作用dF
闸门上的总作用力为 
设压力中心为D到原点的距离为,则有
 
2.13 如图示,a b 是同样的圆柱形闸门,半径R=2m,水深H=R=2m,不同的是图(a)中水在左侧,而图(b)中水在右侧,求作用在闸门AB上的静水总压力P 的大小和方向?(闸门长度(垂直于纸面)按1m计算)。
                 
a                              b
2.13
2.14 如图示,为一储水设备,在C点测得绝对压强为p=19600N/m2h=2mR=1m,求半球曲面AB 的垂直分力。
2.14
解:由题意得,解得
2.15 一挡水坝如图示,坝前水深8m,坝后水深2m,求作用在每米坝长上总压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竖直方向段:
方向段:
方向段:
各作用力如图所示,
作用在每米坝长上总压力的大小和方向为:
2.16 挡水弧形闸门如图示,闸前水深H=18m,半径R=8.5m,圆心角θ=450,门宽b=5m。求作用在弧形门上总压力的大小和方向。
             
2.15                                2.16
解:压力中心距液面为,曲面面积
总作用力Fxz向的分力
总压力为,与x轴的夹角为
2.17 盛有水的开口圆桶形容器,以角速度ω绕垂直轴O作等速旋转。当露出桶底时,ω应为若干?(如图示中符号说明:坐标原点设在筒底中心处。圆筒未转动时,筒内水面高度为h。当容器绕轴旋转时,其中心处液面降至Ho,贴壁液面上升至H高度。容器直径为D。)
2.17
解:由回转抛物体的体积恰好是高度为h的圆柱体体积之半得:
所以

3  流体运动学
3.1 已知流体的速度分布为,求t=1时过(0,0)点的流线及t=0时位于(0,0)点的质点轨迹。
解:(1)将带入流线微分方程
t被看成常数,则积分上式得
t=1时过(0,0)点的流线为
2)将带入迹线微分方程
解这个微分方程得迹的参数方程:
时刻,点(0,0)代入可得积分常数:
带入上式并消去t可得迹线方程为:
3.2 给出流速场为,求空间点(3,0,2)在t=1时的加速度。
解: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可知:
a向分速度如下:
t=1时,点(3,0,2)的加速度为:
3.3 已知流场的速度为,式中k为常数。试求通过(101)点的流线方程。
解:将带入流线微分方程
k被看成常数,则积分上式得,将点(101)代入得
于是流线方程为
3.4 已知流场的速度为,试确定t=to时通过(xo,yo)点的流线方程。A为常数。
解:将带入流线微分方程
t被看成常数,则积分上式得
t=to时通过(xo,yo)点,得
于是流线方程为
3.5 试证明下列不可压缩流体运动中,哪些满足连续方程,哪些不满足连续方程?
1ox
2
3是不为零的常数),
4是不为零的常数)。
解:根据连续方程得定义,对于不可压缩流体const
在直角坐标系中当时,满足连续方程
1)因,满足
2)因,满足
在圆柱坐标系中当时,满足连续方程
3)因,满足
4)因,满足
3.6 三元不可压缩流场中,已知,且已知,试求流场中的表达式。
解:由不可压缩流场中连续方程
积分得,由c=0
所以流场中的表达式为
3.7 二元流场中已知圆周方向的分速度为,试求径向分速度与合速度
解:对于平面二维流场,,连续方程为,代入解方程
3.8 三元不可压缩流场中,且已知,试求流场中的表达式,并检验是否无旋?
解:由连续方程 
积分得,由c=0
所以流场中的表达式为
由于
可见该流体运动是有旋的
3.9 已知二元流场的速度势为
1)试求并检验是否满足连续条件和无旋条件。
2)求流函数。
解:(1
由于,满足连续方程;由于,无旋
2         
积分式       
将式x求偏导,并令其等于,即,可以判定f’(x)=0,f(x)=c
即流函数为:
3.10 不可压缩流场的流函数为
1)证明流动有势,并求速度势函数。
2)求(11)点的速度。
解:
1)由于,无旋即有势
由于
对上式作不定积分得速度势函数:
2)(11)点的速度为
3.11 已知,试求此流场中在点处的线变率、角变率和角转速。
解:由
线变率为:
角变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