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N1基因多态性与接受CABG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Identification of Prognostic Value Of Paraoxonase 1
(PON-1)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
作者姓名:吕民
专业名称:外科学
基因多态性
研究方向:中、小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
指导教师:孙大军 教授
学位类别:医学博士
培养单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论文答辩日期: 2018  年 11 月 27 日
授予学位日期:      年    月    日
答辩委员会组成:
姓名      职称    工作单位
主席  麻彤辉    教授    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委员  房学东    教授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李玉新    教授    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王辉      教授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柳林      教授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摘  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发病原因为异常的脂质代谢,在冠状动脉内膜形成粥样斑块,导致血管腔狭窄或堵塞。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目前临床上CHD的主要外科手段。CHD 常有多种并发疾病,其中包括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糖尿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等。与CHD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相比,COPD患者围术期更易发生意外事件,增加患者术后意外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目前医学界对于CHD合并COPD患者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CHD与COPD具有一些共同的危险因素。
在临床上的实际过程中,除了依靠患者病史、体征及相关检查及传统危险因素对疾病进行预测、预防和之外,对一些可能会影响CHD合并COPD患者病情转归、预测急性加重发作频率或者预后情况的相关分子标志物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对于在疾病发生早期进行识别并监测,选择适合的干预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CHD合并COPD患者加以重视,最终能够起到改善此类患者预后,延长其生存期的目的。
血清对氧磷酯酶1(serum paraoxonase1 ,PON1)由人体肝脏合成,由于其抗氧化特性成为目前研究热点。研究发现,PON1对低密度脂蛋白( 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具有保护作用,因此其具有
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能。PON1具有抗炎作用。基因型研究以及酶法检测PON1表型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同个体之间PON1活性可相差10~40倍。PONI活性的改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糖尿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心肌梗死等疾病患者血清中PON1活性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近年来对PON1活性的研究均显示,单纯依靠基因多态性不足以作为完全的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其原因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当中,PON1的活性更为重要,PON1的活性下降引起HDL抗氧化作用发生明显下调。
基因多态性是指在一个生物体中,同时和经常存在两种或多种不连续的变异型基因或等位基因。有调节作用的功能区突变,及邻近位点的突变能够通过影响蛋白质基因表达量,及活性变化,进而影响蛋白质功能。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即散在的单个碱基的不同,基因组中单核苷酸的缺失,插入与重复序列不属於
I
SNP,但更多的是单个碱基的置换。SNP通常是一种双等位基因的或二态的变异。
目前大量研究结果显示,PON1基因多态性与多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其中包括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等,因此有希望作为预测上述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近几年来已有大量关于PON1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但目前尚未有关于PON1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合并COPD患者行CABG术后
临床病理参数关系的研究。为此,本研究首次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自从研究者们发现miRNA以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RNA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在疾病发生部位的组织细胞中,其miRNA表达谱通常相较于机体正常组织细胞存在显著差异。心血管系统有着特别丰富的miRNA,miRNA在心血管疾病中充当多种多样的角。miRNA在心血管系统的高表达及心肌损伤时的异常表达给心肌缺血疾病的带来了新的方向,研究者期望通过调控miRNA的表达而减轻心肌缺血缺氧损伤。miRNA在心血管疾病中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本研究分别对CHD合并COPD患者的PON1基因序列的rs3735590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三种基因表型(CC:212; TC:75;TT:5)与行CABG术后的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同时采用体外细胞实验的方法研究miR-616与PON1的相关性,旨在为CHD合并COPD患者行CABG术后相关并发症的早期预防和诊断,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
为了研究CHD合并COPD患者PON1基因多态性与行CABG术预后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分别对三种PON1基因型(CC:212 、TC:75和TT:5)的冠心病合并COPD患者外周血中PON1的基因型与行CABG后的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采用体外细胞实验的方法研究miR-616与PON1的相关性,探讨CHD合并COPD患者体内PON1表达及活性变化的机制,旨在为冠心病合并COPD患者行C
ABG术后相关并发症的早期预防和诊断及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1)选取2010~2017年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行CABG术的CHD合并COPD 的患者共292例。所有入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采集上述患者的外周血样品。提取各血液样品DNA,随后采用酶切法测序确定各样本PON1基
I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