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方颜词的文化差异论文
描述彩的颜词除了本身固有的物理属性外,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由于文化历史背景的差异,各种颜在中西方文化中所蕴含的寓意不尽相同,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中西方颜词的文化差异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浅谈中西方颜词的文化差异全文如下:
文化属性是什么意思
摘 要 语言中的颜词丰富多彩,且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由于英汉两民族在文化上差异较大, 同一颜词在这两种语言中所表达出的文化内涵有时相去甚远。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了解其中的差异相当重要。本文讲着重探讨三大主要颜:黑、红、黄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关键词 中西方 颜词 文化差异
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有自己的颜词系统。英汉颜词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中国古代学者认为:水生木,青,代表东方;木生火,赤,代表南方;火生土,黄,代表中央;土生金,白,代表西方; 金生水,黑,代表北方。中国古代所说的正(青、赤、黄、白、黑) 和间(
绿、红、碧、紫、骝黄) 基本上包括了现代光学对颜的分类。在英语中黑表示深谋与坚定,红表示信仰与博爱,黄表示智慧与光荣,蓝表示高雅与忠诚,白表示纯洁与真实,绿表示愉快与永存。作为文化语言学习者,我们有必要对颜词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所具有的独特文化内涵进行研究。
1黑
在我国古代,黑是一种尊贵和庄重的颜,是夏和秦代所崇尚的正。缁衣(黑帛做的衣服) 是卿士听朝的正服。“戈绨”、“皂衣”和“玄衣”是上至国君下至大臣朝贺的礼服和祭服。在中国,黑陶瓷、黑漆器和水墨画发展较早,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特殊地位。在汉族传统文化中,“黑”有时与“白”相对而言,如:黑白分明,颠倒黑白,黑白电视;有时“黑”又与“红”对举,例如“黑心”(阴险狠毒之心) 就是“红心”(忠诚之心) 的反义词。汉语中的“黑”,其引申含义主要是指“昏暗”(黑咕隆咚、黑灯瞎火) 、“秘密”(黑幕、黑话) 、“非法”(黑货、黑市) 和“邪恶”(黑帮、黑店、黑手) 。但是在中国戏剧中的一些黑脸人物(如包公和李逵) 却是刚直不阿或憨厚的形象。
黑在英国的纹章艺术中表示深谋远虑、智慧和坚定,如:Jack knew black f rom white. (杰
克精明老练) 。在美术作品中表示邪恶、谎言和谬误;在教堂装饰中表示“耶稣受难日”;在丧葬中表示悲哀、绝望和死亡。在英格兰民族传统文化中,“black”有时与“white”相对而言,如call black white ( 颠倒黑白) , put down inblack and white ( 见诸文字) , swear black iswhite (强词夺理) 。“black”有时又与“blue”对举,如beat sb. black and blue (把某人打得遍体鳞伤) 。英语中“black”的引申含义,主要指“阴郁”(be in a black mood ,情绪低落) 、愤怒(lookblack 怒目而视) 、“不妙”( black sheep 害之马) 和“非法”( black market 非法市场) 。英语中的“black guards”或者“black”是指受雇佣穿黑衣的殡葬人员,也指“流氓”或者“恶棍”。
2红
战国时代“五德”的创始人邹衍认为:南朱雀,属火,赤。因此,在中国红是火与血的颜。中国人除了用它表示物体的颜外,还把它看作喜庆、吉祥、胜利、好运或受欢迎的象征。汉语中的“红白喜事”是指婚事和丧事。“开门红”是指工作一开始就取得了好成绩。“走红运”指走好运,“大红人”指受器重的人。“事业红火”指事业兴旺。红也象征着革命和进步,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过反抗暴政的组织,以红巾包头或以红旗为号,如“红巾军”以及穿红衣提红灯的“红灯照”。解放后五星红旗成了中国的国旗。在文学作品中,“红”也用于指年轻女性,
如“红妆”(女子盛装) ,“红颜”(少女) 。戏剧中的一些红脸人物(如关羽) 被看作是忠心耿耿的英雄。英国人认为,红表示为信仰和博爱献身,在某些圣餐仪式上穿红表示圣爱,在纹章艺术中红表示高兴,血红是坚毅不拔的象征。在教堂装饰中红用于圣神降临节或用于怀念殉教先烈。在英语习语中,go into ( the) red 意为“出现赤字”、“发生亏损”,see red 指“气得发疯”、“大发雷霆”,paint it red 意为“把某事物描绘成骇人听闻的样子”、“把某事物弄得引人注目”。go red 是资本主义国家反动集团用以称呼共产党人的字眼“赤化”。
3黄
黄在中国历史上被视为神圣、正统的颜,其主要原因是华夏祖先生活在黄土高原,华夏文化发源于黄河流域。《诗经集传》说“黄,中央土之正”。隋唐以后,皇帝都穿黄龙袍。钺原是周天子的专用武器,后世为帝王之仪仗。东汉道教推崇黄老之术,所以道袍都是黄的。历代皇帝所下的圣旨均写在黄的布上。历史上黄纸还用于书写官方文告、编造簿册,刊印御准历书、画驱鬼避邪的符咒或用于祭祀。在汉民族传统文化中“, 黄”主要指“吉利”“、好”,如:黄道吉日,黄花晚节;有时“黄”也指“失败”、“落空”,如:那笔买卖黄了,黄梁美梦。在英国的纹章艺术中,黄代表忠诚、智慧、坚贞和光荣。在____艺术作品中,出卖
耶稣的犹大总是身穿黄衣服。在英语成语中,turn yellow 意为“胆怯起来”,yellow around thegills 指“(因病或害怕而) 脸发白”;yellow dog是“胆小鬼”。
4 结语
就颜词而言, 由于英汉颜词在文化伴随意义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许多情况下, 很难做到既保留源语的颜意象, 又传达源语颜词的文化伴随意义。如果译者想在形式上忠实于原文, 保留源语的颜词, 他就可能会在意义上有所损失。反之, 如果他想在意义上完全忠实于原文, 就不得不在形式上, 即颜意象上有所变动。作为译者, 在处理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颜词汇时应在深入了解自己民族文化的同时, 也要深入了解外国文化, 能真正理解原文的意思, 将附加在源语上的超语言信息, 即文化信息传递过去。同时, 应尽力使源语与译语在各自文化里的含义相当。
参考文献
[1] 林纪诚.语言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2] 张培基.英语声词与翻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3] 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