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探讨与实践--以韩山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为例
黄伟;陈建孝;郑耿忠;朱映辉;江玉珍;杨圣云;罗新;谢铮桂;苗利明
【摘 要】通过分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专业通才培养和专业专才培养、学生个人选择和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应用型本科的培养模式。最后从“教学模块”和“应用实践模块”两方面介绍了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近两年来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做法。%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y teaching and practical teach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fessional gener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specialized educ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per-sonal choice and cultivation goal of university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n the cultivation model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is proposed.Last, the details in recent two years about cultivation model in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re presented.
【期刊名称】《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00)003
理科不好的女生学计算机行吗
【总页数】6页(P78-83)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作 者】黄伟;陈建孝;郑耿忠;朱映辉;江玉珍;杨圣云;罗新;谢铮桂;苗利明
【作者单位】韩山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广东潮州 521041;韩山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广东潮州 521041;韩山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广东潮州 521041;韩山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广东潮州 521041;韩山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广东潮州 521041;韩山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广东潮州 521041;韩山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广东潮州 521041;韩山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广东潮州 521041;韩山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广东潮州 521041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642.0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发展,大学阶段的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过渡为大众教育.这也意味着大学的培养目标已经从单一的培养研究型人才转变为培养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术型人才并存的格局[1].从数量和规模上看,应用型本科占据最大的比重.可以这样说,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成功是中国高等教育成功的前提,也是中国企业创新力、整体竞争力提高的基础[2].下面先讨论理工科应用型本科的培养模式,然后介绍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近两年围绕应用型本科培养所做的改革.
1.1 应用型本科培养的特点
应用型本科的培养模式取决于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学生的特点.随着社会分工精细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细化.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往往细化到专业领域中的应用方向.另一方面,企业从自身需求出发,更注重人才的实际经验以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动手能力.从目前学生的特点看,随着中国的开放程度越来越大,社会对个体的个性化和差异性的认同度不断提高.目前的大学生绝大部分都是20世纪90年代后出生.这个体比起以往任何一个年代的学生有更强烈个性化的追求、对自己未来职业的规划自由度不断提高.因此对于培养单位而言应该处理好以下关系: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重基础、宽口径.培养目标单一并且注重理论学习.对于应用型的人才而言,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需要像研究型人才那么全面、深入,但应该更注重专业实践和行业知识的学习.由于我国高校过去一直是培养研究型人才的精英教育,因此在符合企业需求的实践环节的培养显得单一和薄弱.这是目前社会的应用型需求和高校培养模式矛盾的主要体现,甚至不时有媒体报道出大学生退学改读技工学校的极端例子.一方面我们应该认识到对于应用型本科教学而言,传统的教学方式确实对学生的实践及动手能力培养不足;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不能用短视的、功利的标准来衡量和指导教育.忽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一种短视的行为,是以牺牲学生未来发展空间来换取短期效益的错误做法.过分强调学生的理论知识会让学生无所适从,不能体现出应用型本科的特点.因此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是理工科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的基础[3].
(2)专业通才培养与专业专才培养的关系.由于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是面向企业,而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有种类繁多、综合性强等特点.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企业往往只在某一行业的某一个方面做大做强,显然“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理念不适合应用型本科[4].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企业类型包括:基于Web的开发、数据库开发和维护、网络的架构和维护、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维护、网站前台设计和开发、电子商务等.
几乎所有这些方向都会被纳入到培养计划中,但由于这种专业通才的培养会使得学生各个方向都了解一些,但各个方向的能力都达不到企业的要求[5].因此处理好专业通才培养和专业专才培养是理工科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的关键.
(3)学生的个人选择和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学生的观念不断更新,现在的在校大学生的个性、自主意识等比以往任何一个年代的学生都来得强烈,对自己未来职业的规划和发展有着更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性.因此,对应用型本科生的培养要将专业的培养和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以及学生个人对未来职业规划等方面结合起来,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自由度,鼓励他们在一定的行业背景中到他们发展的空间.
1.2 培养模式
根据以上分析和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实际情况,我们设计了以下理工科应用型本科的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培养模式主要分“教学模块”和“应用实践模块”两大方面.其中“教学模块”主要包括:理论(课堂)教学、实验课、毕业论文等.在这个模块,既要删减课程中较为艰深的理论要求,又要保
证学生的专业素养,掌握足够的专业理论体系,为以后在职业生涯中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应用实践模块”是为了提高学生实际解决工程问题、提高动手能力而设置并贯穿于整个教学模块中:提高实验课的实践性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将毕业论文和工程实践需求联系起来、在校企合作中让学生到企业中见习甚至顶岗实习等.尝试对考核方法进行改革,增加上机操作环节并且根据不同专业调整上机操作在考核中的比重.为了进一步提高应用型本科的特点,在培养模式中增加了不同专业(方向)的实践基地,让学生在某一个感兴趣或者和自己职业规划相近的领域里进行更多的实践和发展,体现专业专才的培养.
在培养模式中,根据专业的特点通过调整考核中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的权重来调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教学模块是专业通才的培养方式,通过这个模块确保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理论知识来拓宽以后职业生涯中的发展空间;应用实践模块是专业专才培养方式,让学生在某一专业(方向)有更为深入的学习和实践以达到企业在实践和创新方面的要求.教师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到相应的专业(方向)实践基地,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
下面将从教学模块和应用实践模块两方面介绍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在近两年进行理工科应用型本科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学模块的改革就是对传统的教学的改革以适应应用型本科的要求.主要的内容是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及毕业论文方式进行相应的改革.
2.1 理论和实践的平衡
理论知识是学生以后职业生涯发展空间的保证.但同时也应认识到传统的培养目标对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不适合应用型本科的培养.考虑到应用本本科的特点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主要有以下内容:(1)降低对专业基础课程的难度,面向实际删除一些艰深的理论内容,但又要保证理论学习的最低底线,确保学生对专业的体系结构有系统性认识,满足以后职业生涯有足够发展空间的要求.(2)保障课程与学生职业规划或者兴趣一致,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学习以尽快达到企业的标准.(3)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讨论,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下面以《数据结构》为例,讨论应用型本科培养中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数据结构》通过研究计算机程序设计中非数值计算数据的关系、存储和操作等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造能力,使学生能够设计出结构清晰、高效率、鲁棒性强的算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数据结构》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背景.在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数据结构》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方向)的专业基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