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9368/jki.2096-1782.2017.16.162
新媒体H5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吕天宇,宋佳佳,赵芳媛,杨婧怡
齐齐哈尔医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摘要]论文立足于目前医患矛盾突出的社会问题,基于部分医生人文精神的缺失现象,针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教育展开研究。通过分析国内外医学人文教育的研究状况,得出医学人文教育需要注入新形式,且应从医学生阶 段开始,培养学生终身阅读、自主阅读人文书籍的结论。随着移动信息服务的迅猛发展,H5技术利用其自身优 势,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研究对新形式——基于平台的H5设计推荐阅读,应用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 方法进行实践和归纳。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医学人文精神;H5曰推荐阅读
[中图分类号]R-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1782(2017)08(b)-0162-04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New Media H5 in the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LYU Tian-yu, SONG Jia-jia, ZHAO Fang-yuan, YANG Jing-yi
Qiqihar Medical College, Qiqihar, Heilongjiang Province, 161006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researches the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based on the prominent social issues of medical contradictions and loss of humanistic spirits of some doctors and w e should use n e w forms of medical
humanistic education by analyzing the research status of medical humanistic education at h o m e and abroad, and also should culture the lifetime reading and automatic reading of humanistic books from phase of medical student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formation service, the H5technique i s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by people by using i t s o w n advantages, and the H5 design based on wechat platform in the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i s practiced and s u m­
marized in paper.
[Key words] Medical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Medical humanistic s p i r i t s; H5; R e c o m m e n d i n g reading
当今社会,医患矛盾突出。医生人文素养的缺失 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医学生是未来的医生,是医 学界的后备力量。为了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除了需要用以往学者提出的传统教育等方法,还需
注 人新的技术形式,使其易于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新 媒体H5就是其中一种技术。它可与平台结合,应用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1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要性
1.1医患矛盾突出
近年来,我国医患纠纷愈演愈烈,杀医现象竟屡
见不鲜。据国家卫计委统计,2002年中国医疗纠纷案 件有5 000余起,2006年有10 000余起,2013年有
[基金项目]基于H5的图书资源整合在培养医学生人文精 神中的应用研究(201611230018)。
[作者简介]吕天宇(1996-),女,黑龙江海伦人,本科在读,主要从事口腔医学专业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宋佳佳(1987-),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研究 工作,E-mail:kks7@qq。70 000起左右;尽管最近3年出现下落倾向,但医患 矛盾形势仍然十分严峻[1]。有数据显示,在2013年10 月一2015年6月期间,全国发生30多起影响较大的 恶劣伤医事件[2]。让大家印象深刻的是2013年10月25日的浙江温岭连恩青杀医案件及2016年广州陈 仲伟医生被杀案[34]。手段之残忍,昭示着我国医患关 系形势的严峻。
究其原因,既有患者方面的因素,又有医生方面 的因素。其中某些医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导致与患者沟 通不畅、彼此不信任,这一关键因素就使培养具有崇 高人文精神的医师变得尤为重要。实际上,医患关系 不是只需求医务人员高超的医疗水平,它还需求医务 人员能够将心比心地为病患着想,给予其精神上的安 慰,医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在医治患者的过程中 至关重要[5]。若是能在培养医生的初始一医学生阶 段,就让医生晓得此理,那么和谐的医患关系就指日 可待;对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将直接影响医生的医 德,继而影响医患关系的和谐与改善,这也是实现医 患和谐的必须要素[5]。
162 系统医学SYSTEMS MEDICINE
1.2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国外医学人文教育20世纪初,美国的Flexner Report等学者提出医学教育应加强人文科学等非生
物医学课程的教学往后几十年直到20世纪60年 代,人们逐渐对这一观点达成共识。美国医学院校最 先开设人文学科的课程教学,并将其作为教育改革的 主要环节[7]。20世纪70年代,美国恩格尔博士建议生 物医学模式应由生物一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替 代。医学模式的变革更使得各发达国家在世界范围内 研究和加强医学人文教育[8]。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近乎全部的美国医学院校开设人文社科课程,英国、日本也开设相关课程[7]。
近年来,世界各发达国家除了通过医学课程与人 文课程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及对当代医学人文精神缺 失的现状、缘由和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进行全方位 多角度的剖析论证,还提出强化医学人文精神培养的 可实践性提议;一个葡萄牙学者,曾于2010年出版的 文章中提出6个培养医学人文精神的战略行动[5]。总 的来看,国外对医学人文教育相当重视,在医学生医 学人文精神的培育有较大的投资及研究,并能从多方 位实行教育。这些应使国内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借鉴 和学习。
1.2.2国内医学人文教育与国外的起步较早、发展 成熟不同,我国当代的医学人文教育存在着起步晚、教 学形式单一、体系不成熟和教育成果不显著等问题气 我国当代对医学人文教育的关注始于二十世纪八九 十年代,原天津医科大学副校长栗政中曾于1994年 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上发表的《面向21世纪 发展中国特的高等医学教育》一文中强调社会、心理 因素在医学中的重要性和向现代医学模式的转换是 我国21世纪医疗卫生保障事业的发展趋势之一[9-10]。
我国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优势是发展迅速。在 CNIKI搜索“医学人文精神”后,据发表年度趋势图表
统计:与医学人文精神有关的文章,从1989年开始有 发表,2000年以后发表文章急剧增加,2006年后每年 发表的文章数都在200以上,2012年达到峰值407 篇,近5年发表的相关文章都在300篇以上。足以见 得,我国学者近些年对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视。在这些 文章中,探究理论和实践的皆有。但就现阶段我国的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现状来看,针对医学人文教育“如 何做。如何做好。”的实践性研究更重要。
2医学生人文教育需要新的形式
2.1中外医学人文教育形式特点比较
国外医学人文教育从课程改革人手,形式繁多、特点显著。其特突出可见于以下5点:随意性、实效 性、灵活性、交叉性、贯穿性;教学形式灵活多样:课堂讲授、分组研讨、讲座、混合学科传授等,再结合各种 手段,如多媒体和网络等新兴技术;与各学科交叉包 容,贯穿医生的学习生涯气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突出的 问题在于:各学科缺少融会,教学时间短暂且局限于 某一阶段,连贯性差,师资分配不合理,教师仅专注于 自己本职学科的教学气
比较二者分析,国内外的医学人文教育形式都以 医学生的教育课程为主,国外形式多样且能贯穿学习 生涯和职业生涯,国内形式单一且课程短暂、有局限 性。鉴于以上分析,我国医学生人文教育除了传统的 课堂讲授,还需要注人新的形式。一种形式新颖,利于 医学生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推荐阅读新方式一基 于平台的H5设计。
2.2新媒体H5与平台结合
2.2.1 H5简介H5是HTML5的简称,HTML英文全 称为“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中文译成“超文 本标记语言”,数字5是指HTML的第5次主要技术 修改;HTML是一种建立网页的方法,是网页的开发 端
和接收端约定如何标记文字样式、图片等页面内容 的全套规范;H5与Html5不完全相同,它不但指利用 Html5编码完成的W eb广告,还涵盖了CSS3, JavaScript等以Html5为基础的可呈现互动效果的社
交广告[11-12]。总之,H5是一个可以实现设计文字、图片 样式,结合音频、视频等其他形式的一种新技术手段。
2.2.2 H5宣传的优势如今H5基本用于广告宣传。H5的广告能不受屏幕浏览的畛域,可实现绘制图像、
擦除、摇一摇、方向与重力感应、3D视图等互动方式[12]。这样的广告不仅让人耳目一新,还能令人明知是广告 却觉得有趣,乐于分享,达到宣传的效果[12]。随着移动 网络的发展,纸质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广泛普及,人们移动设备的持有率迅猛增加,移动信息服务也就 愈加重要。H5技术为移动信息服务的发展打下基础,可使其服务更优质、更人性化[1\H5界面通过浏览器 即可浏览,无需下载其他应用软件。这也使其更易于 分享和流通[13]。
综上所述,H5宣传集载体形式丰富,效果呈现多 样,趣味性,易参与,易分享等优点于一身,吸人眼球。根据最新公布的2017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 计报告》统计,全国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在2016年底 达到6亿9 500万,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的占比 为95.1%,且网民中学生体最大[14]。通过对齐齐哈 尔市某医学院校内不同学院、不同年级的在校学生随 机采访,调查医学院校图书资源的学习现状,后期用 SPSS统计数据。在“您是否有智能手机”的采访中,数 据表明该校拥有智能手机的大学
生占比为96%。因而 可知,大学生的智能手机持有率相当高。如果用精美
SYSTEMS MEDICINE 系统医学163
的H5界面在手机社交中宣传书籍,可以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2.3 H5依托于平台的优势H5的流行使得一 些可设计H5界面的软件应运而生,也使得H5推荐 书籍的内容设计变得便捷简易。人们用这类软件设计 完成H5后,软件可生成此H5界面独有的二维码和 网址链接。
现如今,是我国使用非常广泛的手机社交途 径。截至2016年6月,的智能手机覆盖率在全国 超过94%,月活跃用户达8亿600万[15]。公众平 台更是被广泛用于各个行业的广告宣传,如电影宣 传,公司各类信息发布等。如果在上定期 推送图文消息,在图文消息内容中加人H5界面的二 维码,在“阅读全文”处链接H5网址,那么随着 用户的激增,可以达到图书宣传的目的。
3新形式应用于医学人文教育的方法
将要宣传的内容设计成H5界面,接着把此H5 链接到的图文消息中。精心设计图文消 息,吸引用户阅读。在医学院校内推广这种公众 号,定期打造精美书单,结合线上线下活动,多种形式 获取优质图书推荐资源,促使医学生自主读书、多读 书、读好书,进而使其人文修养得以提升。这种基
于微 信平台的H5设计,可应用于医学人文教育,为医学 生能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打下 基础。
3.1制作H5优质推荐书单
首先研究人员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优秀图书推荐,然后阅读图书、写感想并摘取书中部分精彩文字,结 合作者简介及其他作家评价,最后整理以上关于此书 的优秀之处制成H5图书推荐界面。在此H5界面里,设计人员可结合滑屏转换场景、图片文字跳跃呈现、符合推荐图书主题的背景音乐伴随播放等技术来打 造生动精美的书单。这样的书单可以提升读者的阅读 感受,使读者不再对推荐的书单感到枯燥无趣,进而 对计划推荐的图书产生阅读欲望。
获取优秀图书推荐的途径主要有4种:①医学院 校权威教师推荐专业及人文类书籍。例如,请医学伦 理学教师推荐部分优秀的医学人文类书籍。②广泛大 量地阅读人文经典书籍。例如,上网查人文类经典 书目,阅读后汇总并讨论分析,最终筛选出适合学生 阅读的优质图书。③学生读者反馈。例如,根据学生对 专业素养、等级认证的需求现状整理推送大学生英语 四六级考试合格同学的学习经验。④图书馆优质图书 资源整合。
3.2开展读者互动活动
3.2.1举办线上活动“你读书,我买单。”学生在平台上留言其想要的图书及理由,研究人员据此制成 投票环节,学生中票选高者可获得赠书。学生的留言 有助于研究人员了解他们的读书喜好和对阅读的认 知,而投票赠书等环节则激发了学生主动求书、读书 的积极性。学生也可通过浏览他人的留言发现自己感 兴趣的图书。
3.2.2举办线下活动“我们都是朗读者”活动广泛地 邀请同项目互动读书的粉丝,并吸引还未参与到项目 中的学生一起活动,以朗读的形式来表达对图书的理 解,将书赋予生命。学生们在一起交流探讨,吸纳不同 的意见,能真正地体现出阅读的意义。
研究项目在推出几期精美书单及开展读者互动 活动后,粉丝阅读量得到显著提高。数据显示,图 文开始推送书单的阅读量为38,推送3期书单后阅 读量为63,举办一次读者互动活动后阅读量上升至 1 082。这些数据表明,彼此可交流互动的趣味性活动 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书籍为主题举办的此类活 动更使学生的阅读兴趣高涨,而且已有一部分学生能 够自主阅读并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3.3注重读者反馈
读者粉丝可以通过在公众平台留言、H5末 页界面评论、语音留言及联系项目组成员等方式反馈 问题,提出意见,或交流喜爱的书籍。研究人员时刻关 注读者的这些留言,定期将反馈信息整理,并针对不 同类型的反馈,制定出或推送读者推荐书单、或改善 平台的分栏设置等的解决方案。这
些做法 都使得学生与项目平台的距离感渐渐消除,研究 人员和读者、读者和读者之间如朋友一般地相处,共 同学习、共同进步,学生的人文精神在日常的阅读和 讨论中逐渐提高。
4结语
更广泛地阅读,新视野的开拓、医学生的文化素 质加强是道德水平的提高和医学人文性复归的必要 条件,有助于引导医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和世界观。医学生课程繁重、阅读时间有限、图书馆资 源利用少,这些现状通过推荐优质书目、整合资源等 措施,可以得到改善。H5界面视觉感官丰富,社交分 享方便,操作简单,未来发展空间大,适用于图书分
享。基于平台的H5设计应用于医学生人文素质 教育的效果显著,但仍有其缺点。如平台的初期 宣传困难,优质图书的筛选和书评精炼会耗费大量的 时间等,这些缺点通过不断地探索可以解决。通过对 H5的推广和应用将激励医学生、医生自主学习培育
人文精神,从而推进医学人文的不断进步,建设和谐 美好的医疗环境。
164 系统医学SYSTEMS MEDICINE
[参考文献]
[1]罗以澄,王继周.医患冲突议题中新闻报道的话语策略
及启示—以近年四起医患冲突事件为例[J].当代传
svg和h5的关系播,2016(5):44-47.
[2]刘晶瑶.用什么捍卫医者的尊严?[N/OL].新民晚报,
2015-07-02(1) [2017 -05 -14]. xmwb.xinmin/
xmwb/html/2015-07/02/content_6_1.htm.
[3]戴哲宇.泣血的医患:温岭杀医案始末[J].中国检察官,
2015(6):73-75.
[4]陈仲伟之死痛击医患关系软肋[J].中国医院院长,2016
(10):15.
[5]宫福清.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研究[D].大连:大连
理工大学,2012.
[6]Macphail A. A n Address O N T H E S O U R C E O F M O D­
E R N MEDICINE[J].British Medical Journal,1933,1 (3767):
443.
[7]于澎涛.国外髙等医学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概况[J].中国
继续医学教育,2016,8(13):10-12.
[8]李秀宁,髙超,刘翰楠,等.国内外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7):68-70.
[9]王琳.中外医学人文教育的比较及启示[J].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7):71-72.
[10]栗政中.面向21世纪发展中国特的髙等医学教育[J].
中国髙等医学教育,1994(4):15-16.
[11] Reid J. H T M L5 Programmer’s Reference [M]. Berkeley,
CA:Apress,2015.
[12]谭坤,吕悦宁.基于平台的H5广告设计策略分析[J].
包装工程,2016,37(20):198-202.
[13]储节旺,黄洁钦.H T M L5与移动信息服务[J].情报理论
与实践,2013袁36(7):24-26+23.
[1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
状况统计报[R/OL]. (2017 -01 -22) [2017 -05 -14].
cnnic/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01/P020*********
672657408.pdf.
[15]腾讯科技.腾讯2016年第一季度总收入319.95亿元
同比增长43%[EB/OL].(2016-05-18)[2017-05-14].http:
/
/tech.qq/a/20160518/067853.htm.
(收稿日期:2017-05-20) (上接第161页)
3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的监测
患者在接受之前,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基 线肝功能进行监测,主要包括患者胆红素水平、ALT 指标、AST指标等。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监测患者体 内乙肝病毒的抗原及肝部硬度测定等,若是有条件的 医院还可以进行肝活检。在患者接受前后,医护 人员还需要对患者的血乳酸水平进行进一步监测,避 免患者在中出现肌酸激酶升高等,给患者带 来不良影响[7-8]。与此同时,患者需要每3个月到医院 进行复查,医护人员需要监测患者的AFP水平,并为 患者实施腹部超声检查气
4结语
乙型肝炎病毒已经成为患者患上肝硬化的主要 诱因,且每年有20%左右的肝硬化患者会出现肝功能 失代偿,其中还会有5%左右的患者患上肝癌[10]。对慢 性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速度进行有效的抑制是延缓 患者患上肝硬化、肝癌等的主要方法,因此,在乙型肝 炎肝硬化患者中,抗病毒应是最为核心、重 要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科技部“十二五”重大专项联合课题组专家,茅益民,尤
红,贾继东.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的临床诊断、评估
和抗病毒的综合管理[J].肝脏,2014,19(1):42-52.
[2]涂燕云,陈海艳,刘旭东.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抗病
毒的研究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 (3):
460-464.
[3]申婷,游晶,范晶华,等.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研究进
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3):339-341.
[4]朱传武,王海燕,方焕.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抗病毒[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9(15):1592-1597.
[5]黄英男,吴昊,沈锡中.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研究
进展[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3,40(2):233-238.
[6]孙亚朦,尤红.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分期及进展[J].临
床肝胆病杂志,2016,32(6):1036-1039.
[7]裴冬萍.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3年病情转归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8):1596-1597,1599.
[8]谷雷雷,张欣欣.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5(11):1717-1721.
[9]樊微微.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分析[J].中国
卫生标准管理,2016,7(17):91-92.
[10]付敏,颜学兵.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的预后
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7):81.
(收稿日期:2017-05-17)
SYSTEMS MEDICINE 系统医学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