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云、智慧校园和网络学习空间的界定与关系研究
一、引言
近两年,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各级地方政府,都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
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第十九章专门阐述了教育信息化工作。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应通过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实现”。[1]2012年3月,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教育
部编制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明确了各类学校及教育
领域的发展目标和任务,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建设数字校园,配备必要的教学资源、工具和仿真实验室等软件;提出了“三通”工程和“两平台”建设项目。[2]在2012年9月的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9部委又联合颁发了《当前教育信息化的7项重点工作》等文件[3],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云平台建设等
工作包含其中。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和一系列会议的召开,目的是要真正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即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相关文件还明确指出了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思
路,要以应用为导向,应给教育教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应重点
围绕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开展应用工作
等。
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全国各地纷纷行动起来,各级政
府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加大了投入。很多地区都在规划建设教育云
平台和网络学习空间。大多数中小学、职业院校以及高等院校都
在建设或规划建设数字校园。部分区域明确提出了智慧城市、智
慧校园建设等。然而,究竟教育云、数字校园乃至智慧校园、网
络学习空间到底是什么样的,没有一个让大家觉得能够接受的标
准或界定。很多地区和学校,在教育云和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普
遍存在盲目现象,甚至出现荒唐的情况。比如,有个别地区计划
投入数千万元建设教育云公共服务平台,所设计的方案仅是建设
一个基础平台,即实现所谓统一认证、统一门户、统一数据的云
平台,没有考虑任何应用。按照其方案的设计说明,他们建设云
公共服务平台的目的是为以后的应用提供基础支撑系统。一般人
看完方案觉得说的很有道理,基础云平台有了以后,
各?dXrvvIHlubPlj7DnmoTliJ3kuK3kv6Hmga/mioDmnK/lpJrlhYPo
r4Tku7fnmoTlrp7njrA/5Z+65LqORGlzY3V677yB5bmz5Y+w55qE5Yi
d5Lit5L+h5oGv5oqA5pyv5aSa5YWD6K+E5Lu355qE5a6e546wZAIBD2 QWAmYPFQQADGNuZWQyMDE0MDMyMzzln7rkuo7ln47ln5/nvZHmnrbmn oTnmoTnvZHnu5zpmIXljbfns7vnu5/nmoTliIbmnpDkuI7orr7orqE8
5Z+65LqO5Z+O5Z+f572R5p625p6E55qE572R57uc6ZiF5Y2357O757u
f55qE5YiG5p6Q5LiO6K6+6K6hZAICD2QWAmYPFQQADGNuZWQyMDE0MD MyNDnmmbrog73lvZXmkq3ns7vnu5/lnKjpq5jmoKHnp7vliqjlrabku
aDkuK3nmoTlupTnlKjmjqLntKI55pm66IO95b2V5pKt57O757uf5Zyo
6auY5qCh56e75Yqo5a2m5Lmg5Lit55qE5bqU55So5o6i57SiZAIDD2Q
WAmYPFQQADGNuZWQyMDE0MDMyNTbln7rkuo5Hcm9vdmXnmoTnvZHnu5 zljY/kvZzlrabkuaDmqKHlvI/lu7rmnoTkuI7noJTnqbY25Z+65LqOR
3Jvb3Zl55qE572R57uc5Y2P5L2c5a2m5Lmg5qih5byP5bu65p6E5LiO
56CU56m2ZAIED2QWAmYPFQQADGNuZWQyMDE0MDMyNjbmoKHlm63kuID ljaHpgJrlupTnlKhORkPmlbDmja7lpITnkIbmioDmnK/noJTnqbbnu7
zov7A25qCh5Zut5LiA5Y2h6YCa5bqU55SoTkZD5pWw5o2u5aSE55CG5
oqA5pyv56CU56m257u86L+wZAIFD2QWAmYPFQQADGNuZWQyMDE0MDMy Nzfln7rkuo5BbmRyb2lk57O757uf55qE56e75Yqo6K++56iL6KGo55q
E6K6+6K6h5LiO5a6e546wN+WfuuS6jkFuZHJvaWTns7vnu5/nmoTnp7
vliqjor77nqIvooajnmoTorr7orqHkuI7lrp7njrBkAgYPZBYCZg8VB
svg和h5的关系
AAMY25lZDIwMTQwMzI4Nuenu+WKqOS6kuiBlOe9keWcqOmrmOagoee0
oOi0qOaVmeiCsuS4reeahOW6lOeUqOeglOeptjbnp7vliqjkupLogZT nvZHlnKjpq5jmoKHntKDotKjmlZnogrLkuK3nmoTlupTnlKjnoJTnqb ZkAgcPZBYCZg8VBAAMY25lZDIwMTQwMzI5M+aVmeiCsuS6keW5s+WPs OWcqOaVmeWtpuWPiueuoeeQhuS4reeahOW6lOeUqOWIneaOojPmlZno grLkupHlubPlj7DlnKjmlZnlrablj4rnrqHnkIbkuK3nmoTlupTnlKj
liJ3mjqJkAgcPZBYEZg8VARXmlrDmioDmnK/jgIHmlrDkuqflk4FkAg EPFgIfAQIFFgpmD2QWAmYPFQQADGNuZWQyMDE0MDMzMDjkuqflk4Hli JvmlrAg5YWs55uK5pCt5qGlIOeIseaZrueUn+WKm+S/g+aVmeiCsuS/
oeaBr+WMljjkuqflk4HliJvmlrAg5YWs55uK5pCt5qGlIOeIseaZrue
Un+WKm+S/g+aVmeiCsuS/oeaBr+WMlmQCAQ9kFgJmDxUEAAxjbmVkMj AxNDAzMzErSDNDV0xBTuaKl+W5suaJsOaKgOacr+S4uuagoeWbree9k
ee7nOaKpOiIqitIM0NXTEFO5oqX5bmy5omw5oqA5pyv5Li65qCh5Zut
572R57uc5oqk6IiqZAICD2QWAmYPFQQADGNuZWQyMDE0MDMzMj7ku6X lrp7kuLrlhYgg5YWo5pa
w5oOg5pmu5ZWG55So5Y+w5byP5py65Y+K5p
i+56S65Zmo5Lqu55u4MjAxND7ku6Xlrp7kuLrlhYgg5YWo5paw5oOg5
pmu5ZWG55So5Y+w5byP5py65Y+K5pi+56S65Zmo5Lqu55u4MjAxNGQC Aw9kFgJmDxUEAAxjbmVkMjAxNDAzMzM7Vml2aXRla+S4veiurzIwMTT lubTlhajlm73moLjlv4Pku6PnkIbllYblpKfkvJrlnKjkuqzlj6zlvI
A7Vml2aXRla+S4veiurzIwMTTlubTlhajlm73moLjlv4Pku6PnkIbll YblpKfkvJrlnKjkuqzlj6zlvIBkAgQPZBYCZg8VBAAMY25lZDIwMTQw
MzM0Lei2i+WKv+enkeaKgOaOqOi/m+mrmOagoeiZmuaLn+WMluWuieW FqOi/m+eoiy3otovlir/np5HmioDmjqjov5vpq5jmoKHomZrmi5/ljJ
blronlhajov5vnqItkZNfvMmYvVLj1peiOYQ1hq4xLXvL2" />  //
monitor      2.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的一种形态,因此,要搞清楚智慧校园
的界定,应首先讨论清楚什么是数字校园。
所谓数字校园是指依据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整合点
或信息化点,针对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家长等的不同需要所
建设的,能够有效支持教育教学工作的信息化支撑系统。该系统
由软件、终端硬件和网络设备等构成,应实现统一入口、统一数
据、统一认证、个性化服务。硬件和网络系统应是按照软件系统
运行的需要建设。在教学方面,能够支持教师备课。教师不需要
开发软件就能够制作出个性化的课件,特别是制作出可交互的软
件;能够支持教师课堂引导学生学习,组织学生开展探究、交流
和协作等活动;能够支持学生课后学习、问题咨询、协作和与教
师交流等。在教研和培训方面,能够支持集体备课、互动教学观
摩、交流研讨、专题培训及网络学习等,特别是应能够支持教学
内容的深入交流,如实验过程操作交流等。在管理方面,应能够
支持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与运行状态监测等。
讨论了数字校园的界定,我们该如何理解智慧校园,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数字校园呢?从字面上看,智慧校园显而易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字校园,它多了“智慧”两个字。关键点就在如何界定这里的“智慧”二字。我们认为,智慧校园中智慧的含义首先是指能够培养学生的智慧,即应最大限度地实现智慧教
育;与此同时,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手段和条件也应当
尽可能智能化。培养学生的智慧,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
构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更重要的基础是如何让学生发自内心的
愿意学习。因此,智慧校园应构建出能够让学生主动、轻松愉快、高质高效学习的环境,而且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智慧,即构建智慧课堂。在智能化方面,智慧校园主要体现在备课、学习、管
理、沟通用户交流、评价、安全等方面的智能化上。备课智能化
主要体现在资源查主动推送、资源生成和资源集成工具化。学习智能化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状况分层测试,学习内容分层、个性化,学习环境工具化。交流、协作智能化主要是工具化,有相
应的信息化环境支持。教学管理与评价、行政管理与评价、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