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组织应用策略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微课无疑是教师专业成长,学生自主学习,家长辅导学生的有效碎片学材,她与慕课相媲美,使“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内涵得以丰富,外延得以拓展,成了翻转课堂唯一难得的前置性可视资源。这种内容和形式的课堂变革,推动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深度融合,极易被师生和家长接受。就目前来看,其技术和硬件在灵宝市的诸多学校,已不是制约微课的瓶颈,而理念、管理和应用的策略,则是微课应用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因此,正确把握微课资源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其意义不只是打造信息化的高效课堂,而是构建自主、优质、高效学习体系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微课程;信息化;翻转课堂;自主学习
【正文】在当前以“三通两平台”为目标和标志的教育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学生一进入学校,其“学习”便有了新的定义:不再局限于书本和课堂,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要兼顾信息素养的提升。因为派生于国外,盛传于国内的微课程和翻转课堂(颠倒课堂)这对最贴近信息化课堂教
学的资源与应用孪生姊妹,使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唯有“跟进”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以学生最感兴趣的网络形式育人,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本文将重点探讨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组织应用策略,帮助师生在翻转课堂中,准自主学习,高效学习的突破口。
一、微课
(一)概念 “微课”,名微课程,全称“微型视频课程”。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
(二)起源  在国外,早已有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概念。美国新奥尔良市萨尔曼·可汗自幼聪明好学,后来获得麻省理工学院数学学士学位、电子工程与计算机学士学位与硕士学位以及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可汗进入美国的一家基金公司工作。2004年,为帮助遇到了数学难题的七年级的表妹,可汗通过雅虎通聊天软件、互动写字板和电话,帮她解答学习难题,后来索性把自己的数学辅导材料制作成视频,放到中国慕课在线登录YouTube网站上,
方便更多的人分享。他有意识地把每段视频的长度控制在10分钟之内,以便网友有耐心理解、消化。
萨尔曼·可汗的教学视频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视频中唯一能够看到的就是他的手不断地书写一些数学的符号,并缓慢地填满整个屏幕。除此之外,只有讲解的画外音。这类视频教学信息清晰明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通过网络发布的视频,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学生可以自己控制,有利于自学。 比尔·盖茨说:“他(萨尔曼·可汗)是一个先锋,他借助技术手段,帮助大众获取知识、认清自己的位置,这简直引领了一场革命!
在我国,以李玉平老师为代表的微课程和可汗学院微课程比较符合学习认知体验的建构需要,是有价值的、值得推广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案例:《微课程:让学习变得简单而有趣》paper.chinateacher/zgjsb/html/2012-10/10/content_79962.htm
胡铁生老师发起的佛山微课乃至到现在的全国微课,作为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新思路,利用积件与组件概念率先走出了微视频资源的路子,为其它区域性资源建设特别是教师课堂教学实施研究的资源样式提供了很好的典范。(案例:《信息化曙光照亮中国教育未来》paper.jyb/zgjyb/html/2012-09/29/content_79281.htm
(三)特征  微课不像同步课堂(三分屏课例)那样,具有整节课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正因为,消耗一节课的时间和精力,看完一节同步课堂,就不如听一节实况课效果好。更何况教师也没用充足的时间和充足的精力,节节录制同步课堂。所以,相比而言,微课作为数字资源有着“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资源多样,情境真实;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半结构化,易于扩充”的特点。形式上“微”,内容上“精”,整体效果追求“妙”。
  鉴于儿童注意力的特点,所以,微课一般为5分钟,顶多不超过10分钟为好。
(四)制作  微课制作有多种方法,最简单的可以是纸笔加手机。就是用笔在纸上边讲解,边写画,用手机将这个过程录下来;最常用的是PPT讲解过程的屏幕录像,由教师将PPT或讲义进行讲解,录制这个讲解过程即可。最新推出的office2010版本中的Powerpoint,可以将PPT课件直接另存为通用的视频格式。
    规模较大的学校,应尝试非常“6+1”的集体创作微课方式,来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每周可集中两个时间,同学科教师集体研究 “课时划分、教学流程、学习目标、自学指导、解决策略和作业训练” 的六统一,若要学生喜欢自己的美声,教师就要靠双手把“六统一”的微课积件创作成微课。
    当然,规模较小的学校,教师可采用幸运“5+2 (工作日五天和双休日)的方式,借鉴名校教师的微课资源共享,也能取得理想的高效学习效果。
  (五)平台 制作的微课如何才能实现在线共享,对于当前的普通教师来说,最起码没有制约微课平台搭建的技术瓶颈。
第一,搭建自媒体平台。我们可以学习美国新奥尔良市萨尔曼·可汗,将自己的微课长传在优酷Youku(uku)网站上。使用时,再分享给学生的QQ空间和等自媒体。这不仅有对学生有很强的掌控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还能相对保护自己微课的知识产权。三门峡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就放在YouTube网站上的,通过网站后台转帖源文件的方式,链接在三门峡电视台的网站上。至于如何跳过播放前的数分钟广告,看看《教你怎样跳过优酷等视频网站烦人的广告的设置》www.fyeedu/info/186177-1.htm)这篇文章,就会自行解决。
第二,利用校本公共平台。如果本校有网络中心的话,建议最好上传在自己学校门户网站的资源平台上,便于学生自主搜索浏览。
第三,人工传递课堂平台。实在不行,就是人工用优盘复制粘贴。这种人网的方式虽然不便于移动学习,但方便教师从制作电脑到传播传播电脑的信息资源随身保护性传递。
  (六)作用  微课,本身不具备在线的功能,但作为一种教育教学资源,一旦在网络上传播,相比于传统教材来说,比电教教材资源更适合于个性化学习,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对教师来说,微课是网上听课评课、跨区网络教研的,最具个性化的媒体专业成长平台。对学生来说,微课是一种最灵活、开放、交互性极强的,最具亲其师、信其道的网络碎片资源,在自主、专题、探究和移动学习中,不管是课前预习、或是课后巩固,是一种极易形成独立见解的电子学材。对家长来说,微课是辅导孩子学习的、浅显易懂的、见效最快的在线家教资源,也是学历/非学历进修的短平快课程资源。
(七)技术  微课制作,对于中青年教师来说,不用提升信息技术的能力,只要有兴趣登录《中国微课》网站(wwwweike),浏览学习“微课程课例”、“软件技术”(Screencast-O-Matic-v1.2)和“制作流程”,都能在10分钟内无师自通。
(八)资源  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平台(v)、河南基础教育资源网(www.hner/)、佛山教育信息港(www.fsjy/fsjy)、酷学习(www.kuxuexi)、
微课程资源平台(wkc.cqjljy)和灵宝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res.lbedu:90/)等网站都是与微课息息相通的资源信息港。
二、慕课
“慕课”(MOOC)是英文Massively Open Online Courses的缩写,即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兴起于美国。慕课视频也很短,就20分钟左右,为了吸引学生,还要提前设计“包袱”。
微课是课堂的资源,不需要专业的互动平台;慕课是课堂的形式,需要专业平台作支撑。微课面对初等、中等教育的学生,具备一个教师对应一班(或两班)学情的针对性;慕课面对中等、高等教育的学生,很难把握听课对象,没法第一时间知道讲深了,还是讲浅了。微课应用的互动在线下;慕课的互动在线上:一提交作业,就有对错反馈,老师或助教参与讨论学生“点赞”的问题,学生之间主要在论坛上互动。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微课和慕课的核心竞争力还是课程质量。
2013年,慕课在我国迎来了较快发展。继国外几大慕课平台之后,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上海交通大学的“好大学在线”、深圳大学致力推动的“优课”联盟(UOOC)等中文慕课平台相
继上线。此外,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虽然没有建平台,但都制作了自己的慕课课程。处在起步阶段的慕课,与微课一样,还很不完善,其探索,还在路上。
  三、翻转课堂(颠倒课堂)
(一)概念  简单地说,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微课,学生在家中或课前观看微课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这种课堂让学生到了课堂的“存在感”,在学习活动中,由被动走向主动,因而产生浓厚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互动和个性化沟通。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指出,“翻转课堂”不是在线视频的代名词。“翻转课堂”除了教学视频外,还有面对面的互动时间,学生与教师一起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视频并不能取代教师,也不能简单地视为在线课程。学生不是孤立、无序地学习。 
(二)起源
人们通常将美国科罗拉多州一所山区学校——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教师视为“翻转课堂”
的创始者。当时这所山区学校的许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时常缺课,而且一些学生好多时间花在了往返学校的班车上,这样导致很多学生无法跟上正常的学习进度。2007年春天,学校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开始使用视频软件录制PPT演示文稿并附上讲解声音。他们把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缺席的学生补课。不久他们进行了更具开创性的尝试——逐渐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在课堂上,教师主要进行问题辅导,或者对做实验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三)形式 “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是一种教学创新,近年来在美国日渐流行。所谓翻转,主要指重新建构了学习流程。
因此,可以这样认为:“翻转课堂”,“翻”的是教与学的环节——先教后学翻为先学后教,这与我国的“先学后教”极其相似。“转”的是预习的时间——课内书面预习转为课前视频预习,也就是说,将我国“先学后教”中的“先学”前置在课外。“翻转课堂”的贡献是:由教师的人灌或机灌,翻转成学生主动学、主动问。课前教师鼓励学生尽量自己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课堂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直奔主题。可直接展示相关问题的发生、发展以及相互关系,鼓励学生自
己进行归纳整理。学生不懂的问题,教师一般先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讨论一会儿,然后再进行适当的点拨、解答、补充或者延伸。这种高度自主、个性化、创造性的学习,远远超越了课堂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