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互联》教学设计
作者:王建华 李秀梅 宋巍巍 曹恒来
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1年第17期
        ● 学习内容分析
        万物互联(IoE)是指将人、流程、数据和事物结合在一起使得网络连接变得更加相关,更有价值,这种连接是建立在物联网技术基础上的。为此,确定本课的主要内容为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即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感知层主要用于前端数据的获取,通过局域网、互联网传输到后台服务器,在应用层将感知层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实现具体的应用。在理解物联网体系结构的基础上,运用物联网技术设计智慧大棚,让学生经历监测和调节植物生长环境的过程,体会物联网技术给生活带来的变化,以使学生对物联网有更深刻的理解,为以后设计富有创意和价值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打下基础。
        ● 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与小学阶段相比他们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探究验证自己的想法。他们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环境中成长的,对互联网的应用并不陌生。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学生对物联网的概念和结构虽然陌生,但在生活中对各种物联网应用都有不同程度的体验,如共享单车、智慧物流、智能家居等。在小学的信息技术学习中,也已经对Scratch编程、传感器、物联网等知识有了一
定的了解。这些经验和学习都为学生设计简单的物联网系统做好了准备。
        ● 学习目标
        (1)理解物联网的体系结构,感知物联网从信息感知到信息传输、智能处理的基本过程。
        (2)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可以借助物联网技术解决的简单问题,分析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感知和传输技术,设计并制作简易的物联网系统,提高学生利用信息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发现生活中常见的物联网应用,感受万物互联对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影响。
        ● 教学过程
        1.现场体验,感知物联网
        同学们,老师在家里种植了草莓盆栽,想不想看看老师家里草莓的生长情况呢?
        活动1:远程查看草莓盆栽,感知物联网。
        (1)利用手机APP异地查看草莓的实时影像。
        (2)我们能看到异地的草莓盆栽需要哪些硬件和软件?
        (3)在整个过程中,摄像头、网络、服务器、手机各起到了什么作用?分析、归纳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小结:摄像头用于获取真实世界的信息,属于物联网的感知层,感知层主要通过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实时辩识和采集物体的属性、环境状态、行为模式等信息;摄像头拍摄的视频通过无线局域网、有线局域网、互联网等上传至服务器,网络层主要负责传输感知层获取的信息,也称为“传输层”;手机通过APP和服务器实现视频监控,属于物联网的应用层,应用层面向各类行业的物联网管理平台和应用平台,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农业等。
        设计意图:借助远程查看家中草莓的真实物联网应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在分析本应用中相关设备具体作用的基础上,感知物联网从信息感知到信息传输、智能处
理的基本过程,并由点到面扩展至同类设备和应用,归纳出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为后面设计简单物联网系统做了较好的铺垫。
        2.远程监测,初设物联网系统
        师:今天,老师将“智慧大棚”搬到了课堂上,让我们运用物联网技术,搭建一个大棚智能控制系统,对种植草莓的环境数据进行监测和管理。
        活动2:设计远程监测系统,监测草莓生长环境数据。
        (1)哪些环境因素会影响草莓的生长?
        (2)分析监测系统结构,确定监测所用传感器、网络与监测平台(如图2)。
        ①我们准备监测哪些数据?要获得这些数据,需要哪些传感器?
        ②观察教师提供的器材,到有“WIFI”字样的模块,你知道WIFI有什么作用吗?
        ③这套器材如何监测获得的环境数据?
        (3)学生分组,4人一组,明确各人的工作职责(如表1)。
        (4)搭建草莓生长环境远程监测系统。
        ①对照硬件连接接口表安装传感器(如表2)。
        ②打开监测例程,仿照读取土壤温度脚本,添加读取湿度和光照脚本,对照硬件连接接口表设置对应的读取接口,并设置WIFI名称和密码(如图3)。
        ③下载监测程序至主控板。
        (5)登录“中小学物联创新平台”,监测草莓生长环境的温度、湿度与光照,并汇报监测结果(如表3)。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影响草莓生长的环境因素,得出“智慧大棚”远程监测系统的任务需求。依据活动1中得出的物联网体系结构,通过一、认一认等活动确定所需的传感器以及传输信息的网络,并仿照现有例程完善读取数据的脚本,登录应用平台获取环境数据,学生在搭建簡易物联网系统的过程中,能对物联网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有更为直观形象的认识。
        3.自动控制,完善物联网系统
        师:远程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并反馈草莓的生长环境,但管理过程中仍需人工干预,如浇水等,怎样让草莓管理不依赖人工,真正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呢?让我们为监测系统增加自动控制功能。
        活动3:完善自动控制功能,实现草莓管理自动化。
        (1)阅读资料,了解适宜草莓生长的环境数据。
        温度、湿度、光照等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在合适的环境下植物会长得很好。草莓对温度很敏感,植株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左右;由于草莓根系较浅,植株小,叶片大,蒸腾作用强,对水分的要求较高,一般营养生长期需保持土壤持水量在60%左右;草莓是一种喜阴植物,光照度不高于30Lux。
scratch编程app        (2)分析控制方式(如表4)。
        (3)连接硬件设备(如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