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言语行为和会话含义
作者:魏兴才
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3年第01
        摘要:语言的间接现象是指语句的形式结构与说话人的交际意图不相吻合的情况。作为间接语言的一种重要表现,会话含义指的是因违反合作原则某一准则所产生的话语含义。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分析都以语言运用作为研究对象,间接言语行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通过各种连贯关系构成语篇来发挥其交际功能。因而我们说间接言语行为和会话分析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间接言语行为 会话含义 合作原则
        一、引言
        继奥斯汀1962年提出分析日常语言哲学的方法、创立言语行为理论后,塞尔在继承和批判他老师的日常语言哲学和方法论的基础上,使之进一步系统化严密化,从而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言语行为理论(列文森,1983)。奥斯汀从一个完整的言语行为中抽象出一种行为,
分别为说话行为施事行为取效行为。奥斯汀认为句子意义和言外之力外之力有着根本性的区别,而塞尔则认为任何语句都有言外之力的特征,他合理地解释了命题内容和施事行为的关系,并于1975年提出间接言语行为的概念,为认识言外之力的本质,解释言外之力和句子形式之间的关系,以及言外之力和说话双方共有知识、会话原则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独到的方法,从而弥补了奥斯汀理论及其本人早期经典理论的缺陷。
        二、语言的间接性
        只要我们对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稍加观察,就可以发现语言的间接性,也就是说人们常常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通过某种方式间接地表达自己。这种在语言使用时拐弯抹角的现象就是语言的间接性。间接地使用语言是人类语言交际的一个普遍现象。例如:
conversation意思
        1)甲:你和我去看场电影,怎样?
        乙:我头有点疼。
        2)甲:你能帮助下我的数学吗?
        乙:怎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