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学案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工作通讯的写作特点。厘清文章思路,明确主旨,准确地为每节内容拟定小标题。
2.在默读和朗读中,品味《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一文中富有诗意、饱含深情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3.体会字里行间洋溢的自信、乐观和理性精神,理解并传承中国人民在抗疫行动中体现的精神品格,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习重难点:
1.梳理文章各部分主要内容,学习多角度报道事件的方法,理解报道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2.仔细揣摩文中的重要语句,尤其是饱含深情的句子,理解新时代伟大抗疫精神。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1.读准字音
杂(cáo)    虐(sì)    误(miù)        厌(wù)
(lù)  梁(jǐ)    足(mǎo)        诬(miè)
源(sù)    旺(xīng)  成(jì)        难(lí)
(qú)    挑(xìn)    反(xǐng)        抑(yā)
2.解释词语
(1)众志成城:大家齐心协力,就像城墙一样的牢固,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得到成功。
(2)高瞻远瞩:形容眼光远大。
(3)坚如磐石:像大石头一样坚固。形容不能动摇。
(4)同舟共济:本意是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
(5)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
(6)相濡以沫:泉水干涸,鱼靠在一起以唾沫相互湿润(见于《庄子·大宗师》)。后用“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7)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8)蔚然成风:形容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风气。
(9)沉疴积弊:就是长期遗留的问题。沉疴:拖延长久的重病;难治的病。积弊:积久相沿的弊病。
(10)如履薄冰:像走在薄冰上一样,形容谨慎戒惧。
(11)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二、资料链接
1.识作者
钟华论,是由新华社领导直接指挥、集中全社评论骨干力量打造的重要政论栏目,于2019年创办。“钟华论”聚焦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重磅评论,实现文字、视频、图片、金句海报的全媒呈现,彰显新华社评论的权威性、传播力和影响力。
2.探背景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我国。疫情来势汹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面临严重威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以非凡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决心,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同时,党和政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抓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取得显著成效。在这样的背景下,2020年5月10日新华社播发署名钟华论的文章《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人民日报》于次日全文刊载。
3.知文体
(1)新闻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2)类型: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新闻故事、文艺通讯、主题通讯、旅游通讯等;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事件通讯:是报道典型的、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事件。写事当然离不开事件有关的人,但它不像人物通讯那样着力刻画人,而是以事件为中心,但也在记事中写人,并且多写人物像。它既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的、振奋人心的典型事件和突出事件;也可以从某一新闻事件截取一个或若干个片断,进行细致详尽的描述,揭示事件的深刻含义;还可以是若干事件的综述。
三、文本研读
(一)整体感知
本文从国家和人民的角度,从不同层面全面、立体地报道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 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这一历史事件。文章主体分八节,各有侧重。讲述了伟大历史复兴时期,2020 年初遭遇新冠疫情,经过艰苦努力,付出巨大牺牲,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展示了自强不息、百折不挠;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顾全大局、甘于奉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命运与共、天下一家的伟大抗疫精神。
(二)文脉梳理
段落结构
主要内容或典型事件
剖析事件原因或意义
引子:寒冬再漫长也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
概述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一事件及其历史意义。
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我们挺过来了
用大量数据直观展现抗击新冠疫情取得的成效。
党中央的领导力、组织动员力、执行力,基层党组织、党员和人民在疫情阻击战中的贡献。
(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武汉主题灯光秀表达谢意;武汉保卫战动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医疗力量调遣。
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
(三)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的镜子
呈现不同历史时空的“武汉保卫战”的剪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就当代国人优秀精神品质。
(四)一个国家对生命的态度是最有说服力的文明标尺。
4月26日,武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数字清零;4月4日上午10时,举国悼念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
诠释党中央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许多平凡而伟大的同胞用生命践行使命,用大爱护佑苍生,担起民族未来。
(五)对抗疫魔,人类最有力的武器是科学。
强调科学防治的重要性,肯定中医药对抗击疫情的重要贡献。
疫情防控知识得以普及,人们生活习惯得以改变,科学理性的声音为社会注入正能量。
(六)增强忧患意识,破除沉疴积弊,永远都是进行时。
反思抗疫经验教训,提出改变的方向与措施。
为战胜疫情,实现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指明道路。
(七)只要心中有光,世界就有希望。
报道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最新形势,总结中国为全球抗疫做出的贡献。
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中国声音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共鸣,推动团结合作的中国理念和中国行动得到各国广泛支持和认同。
(八)在磨难中成长,在磨难中奋起。
描绘新冠疫情中逐步恢复的中国图景,回望中华民族百年沧桑的磨难历史,展望民族复兴的光明未来。
中华民族能在百年磨难的历史中不断前行是因为中华民族一直拥有不断奋斗的力量。
(三)文本探究
1.文本第(一)部分中“‘我们挺过来了!’钟南山院士的感慨,引发广泛共鸣。”如何理解这个“挺”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疫情暴发之初,大量患者涌向医院,患者数字迅速上升,正常生产生活骤然“停摆”,不少家庭永失至爱亲朋;②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党中央沉着应对,果断决策;③人民众听党号召,不顾个人安危,坚守职责,万众一心,联防联控,遏制了疫情,复工复产。
2.“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稳若泰山,源于根基坚实如铁”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请结
合文本第(二)部分中的相关内容加以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个省区市报告新增确诊病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是说中国人民在党的带领下,不惧困难,防控疫情,复工复产,使我们的生活幸福安宁;
②“稳若泰山,源于根基坚实如铁”运用比喻,形象地表明虽然疫情严重,但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做到万众一心,沉着应对,保持社会的局面;
③通过引用,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的颂扬之情和对我们拥有优越的社会制
度的自豪感。
3.文章第(二)至(七)部分的内容是如何层层推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