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光伏电站设计及施工特点
1山地光伏电站的特点
山地光伏电站是指在高低起伏变化较大的地形上建设的光伏电站。该类光伏电站所在地的整体地貌起伏不平、朝向各异、沟壑纵横,地形呈主条状或起伏型阶台式;局部主要为突石、断崖或凹凸型、波浪型地形地貌,这些特点使山体等易对山地光伏电站造成阴影遮挡[1]。图1为某山地光伏电站实景图。
此外,山地光伏电站存在可使用土地面积不规则、较分散,且地形落差较大的特点,容易出现边坡问题,致使设计和施工难度增大。此外,山地光伏电站的建设成本高、易发生雷击、发电效率较低等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现有山地土地上解决上述问题,需从光伏电站的前期规划、设计和施工管理等方面进行优化布局。
2山地光伏电站的规划首先,利用卫星地图分析项目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大致规划出光伏电站的范围,然后依据项目所在地国土、林业等部门的规划和意见,确定未利用地(包括基本
农田、林地、文物、军事、旅游、压覆矿等)的范围,结合待建设项目的性质确定建设范围,以确保所选场址符合相关政策。在确定使用范围后,再进行实地踏勘,确定所选场地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尤其是针对周边的高山遮挡、局部的地表环境(如突石、凹陷大坑、局部断崖等)及主条状或起伏型阶台式地形;首先应剔除场址内会影响光伏组件布置、项目施工及系统发电量的区域,如沟壑、高山遮挡、坟地、陡坡等;然后利用专业地形图软件进行分析,选取朝向较好、坡度较缓的地块,对于坡度较大、地形复杂的地块,可与建设单位共同评估其的可利用价值(主要涉及到施工和后期运维等情况);最终选定场址范围后,应计算可利用面积的装机容量,若存在利用面积不足的情况,应及时向建设单位汇报。
对于场址面积有限、地形条件不好、不能大面积场平,但装机容量又必须满足要求的情况,可采取降低组件倾角、调整方位角等方法,最大程度地优化装机容量和发电量。
3山地光伏电站的设计阶段在山地光伏电站的设计阶段,地形图宜选用LLOOo或上500的比例[2]
在测绘方面,若业主方委托的第三方测绘单位不了解光伏电站的布置特点,在进行测绘时,基于测绘范围及比例的缘故,测量结果的相对精度与质量都不会太高;并且点位范围控制在
0.5m以外,易导致山地地形地貌不全面(含周围山地的影响)、不清晰。如此一来,或多或少会影响光伏电站布置人员对地形的全面了解。
若设计人员采用传统的二维平面设计,将无法全面反映实际的地形地貌和光伏阵列的布置,尤其是光伏场区的整体优化设计周期长,使电站设计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即使是设计人员现场设计也无法准确分析光伏组件的遮挡情况。因此,这种设计方法的效果不显著,也是造成后期返工的原因之一。
鉴于此,在进行光伏电站布置时,设计人员应利用PVsyst软件做阴影分析,但该软件在山地光伏电站建模方面较为困难。于是本文提出了在进行山地光伏电站的三维技术设计时,采用山地光伏电站阴影分析软件
Helios3D、交互式卫星地图(奥维互动地图)及无人机巡航相结合的方
式。具体方法为:
1)在地图初步确定的选址范围内,采用无人机航拍来辅助现场踏勘,现场通过奥维互动地图移动端辅助定位,实地查看初选范围内地形地貌、地表附着物、施工道路条件等,为后期
设计保留影像记录。
2)在场址范围确定后,核实土地类别,确定最终用地红线范围,委托测量单位进行地形测绘,结合Helios3D软件快速建模进行地形分析,生成排布以便分析阴影遮挡。
3)在设计阶段,可将HeliOS3D软件自动排布的光伏组件布置导入奥维互动地图PC端,采用三维方式浏览排布情况,进一步优化后,导入奥维互动地图移动端,现场定位并调整光伏组件排布情况。
Helios3D软件与无人机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4)采用HeIiOS3D软件进行山地光伏电站阴影分析,建立3D模型,并导入PVSySt软件进行发电量分析;然后通过分析结果进行复核,通过调整达到预期的发电量;将Helios3D模型通过CAD二维平面设计
导入到交互式卫星地图进行第二次3D建模;最后利用建好的模型,采用交互式卫星地图和无人机巡航对山地光伏电站进行实地踏勘,对光伏场区的布置进行复核复测,二次确认。布置设计时要考虑实际的地形地貌与地形图中的光伏场区道路规划,实现光伏电站布置的协调统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