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分析与影视翻译研究发展的新趋势
◎桂徐贵邓玲
摘要:如果对影视翻译研究和话语分析理论的发展进行简要综述,就不难发现:影视翻译研究大体呈现出从侧重语言本体研究到重视文化语境研究、
从强调文本研究到突出话语分析的发展方向。具体而言,从语篇分析、批评话语
分析与话语权力理论出发,对影视话语结构、影视翻译研究方法和影视翻译策略
等内容进行新的观察,成为影视翻译研究发展所呈现的一种新趋势。而不少研
究也表明:通过对话语标记语等衔接与连贯结构的深入考察、引入语料库等定
量研究方法、加强从意识形态视角的权力操控分析,是影视翻译研究的重要
内容。
关键词:影视翻译话语分析权力意识形态
一、关于影视翻译研究
影视翻译(Film Translation,或译Screen Translation,ST),也称视听翻译(Audiovisual Translation,AVT),是从文学翻译发展而来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①影视翻译的出现和发展是经济技术、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飞速发展的必然结果。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传播方式,影视文化的生产与传播广受瞩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相应地,影视翻译的重要性也毋庸赘言。
经历过语言学理论和文化交际学理论观照的影视翻译研究,迎来了新的注重话语分析的发展阶段。本文将在简述影视翻译研究和话语分析理论主要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分别从影视话语结构、影视翻译研究方法和影视翻译策略等角度探讨语篇分析、批评话语分析与话语权力分析理论对影视翻译研究的影响和启示,从而阐述在影视翻译研究领域业已出现的若干新趋势。
一般认为,影视翻译研究约始于20世纪60年代,自90年代在欧洲兴起,并在最近10多年得到蓬勃发展。在西方,主要在西欧,影视翻译研究大体经历了一个“电影翻译一屏幕翻译一视听翻译一多媒体翻译”的发展过程#②
%本文系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2016年度校级课题(D2016002)和浙江省文化厅2016年度科研项目(ZW2O16O16)的部分研究成果,得到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科研启动资金项目资助,项目名称“话语全视域下的国产影视作品英译研究"(2O16QDAOO5)#
-76-
话语分析与影视翻译研究发展的新趋势
长期以来,影视翻译研究的话题主要有理论研究、实践研究、教学研究和意识形态研究等。③在国内,影视翻译研究除部分成果侧重于教学研究之外,其余大多属于实践方面的探讨分析;尤其是在中国影视翻译研究的早期,在引进海外影视作品、满足国内精神文化需求的时代背景下,一些专家、学者多从自己的翻译实践和影视译制的经验出发,从不同的微观层面探讨了影视翻译的语言处理问题,如:张春柏、钱绍昌就较早地论述了影视翻译的语言特点及其与一般文学翻译的区别,李运兴具体指出了字幕翻译的适用策略,赵春梅分析总结了译制片翻译过程中的主要矛盾,麻争旗则从语言编码的角度系统阐述了配音片译制的技术处理和翻译方法问题。这些都是中国影视翻译研究的滥觞之作,为中国影视翻译研究的深入发展带来巨大影响。④
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影视文化事业空前繁荣,国内影视翻译的研究成果也逐渐丰富。具体来说,进入21世纪的影视翻译研究大体上分为两大类:专题分析和综合研究。在专题分析方面,相关成果主要涉及:配音译制、台词字幕翻译、片名翻译、译者和字幕组研究、影视翻译与改写研究、教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等;综合研究方面的成果则主要包括:影视类型翻译研究、影视翻译研究综述和案例研究等。
概括而言,西方影视翻译研究成果丰硕,呈现出从语言本体研究到文化话语分析、从文本研究到多模态
分析的发展态势。而国内的翻译研究成果则多局限于本体研究,一般多囿于语言比照和文化交际层面,在意识形态、权力建构和社会话语分析等跨科、跨界研究方面存在不足。
二、话语与话语分析理论的发展
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是近年来语言学、翻译学和社会学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许多学者对其定义和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存在较大分歧,分别从语言学、社会学、传播学、政治学等不同学科的研究视角对其进行了多方位探讨,并提出了各自的不同主张。
根据黄国文、徐珺的观点,有关话语和话语分析的研究大体可划分为三大流派,即:发端于英美学界的“英美学派”,也称“应用语言学派”;肇始于福柯话语权力理论,并侧重于话语实践和权力秩序建构研究的“福柯学派”;以及受以上两种话语理论启发而侧重于文化批评和社会实践的“批评话语学派”,⑤
首先,话语和话语分析的诞生与语言学的发展密不可分。早期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观点一一从索绪尔到布龙菲尔德一一都过于强调对语言内部结构的描写,突出了对词法和句子结构的分析,把语言视作一个封闭的静态系统加以研究,将言语行为排除在外。纯粹的语言文字结构分析和句法研究无法解释语言应用的众多现象和问题,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开始承认语境的重要性,摈弃脱离语境研究语言的方法。基于传统的句法分析所面临的挑战,美国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哈里斯(Harris)首次在《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中提出:语言不是在零散的词或句子中发生的,而是存在于连贯的话语中;明确了语境分析和
言语研究的重要性#
-77-
语言与文化论坛2019.2(总第16辑)
其次,受索绪尔符号系统、结构主义语言学思想以及尼采权力观念影响,法国后结构主义的重要思想家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提出了话语权力理论。他认为:在狭义上,话语的一般理解就是语言的形式"而从广义上来讲,话语则涵盖了文化生活的所有形式和范畴。通过对人类临床医学、知识文明史的史学梳理,福柯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秩序得以建构的本质所在。他认为:话语不仅是一种言语实践,更是权力的表现形式,是知识传播和权力控制的工具;所有权力都可以通过话语来实现。⑥与语言学关注的重点不同,福柯更感兴趣的是话语秩序(Order of Discourse)、意识形态(Ideology)和社会关系(Social Relationships)等话语实践和权力建构问题。
最后,随着影视等大众传播媒体的出现以及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福柯学派和功能语言学等社会学、语言学的发展,一种反主流语言学的批评性语言学思潮开始崛起。作为一种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CDA)由罗杰•福勒等人(Roger Fowler)在《语言与控制%(Language and Control)—书中最早提出,并在欧洲和世界范围内得到蓬勃发展。其中,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和费尔克劳夫(N.Fairchlugh)等人的相关研究被认为是批评话语分析的重要基石。从尚在萌
芽期的法兰克福学派到正处形成期的英国文化研究学派,批评话语分析从其诞生伊始就与影视话语研究和大众文化批评息息相关,他们不仅深刻揭示了电视文化的意识形态本质,还着重分析了受众对电视内容的符号解读和影视文化对社会生活的建构。
从研究的基本内容、根本目的和具体方法来看,整体上,“话语分析”理论大致经历了从应用语言学层面的“语篇分析”到社会学、政治学层面的“意识形态研究”、从“知识秩序建构”到“文化话语批评”、从定性研究到定性与定量结合研究的发展趋势。而话语分析理论的这些发展显然也对影视翻译研究产生重大影响,因为它呼应了影视翻译研究在意识形态、权力建构和社会话语分析方面的内在需求,开辟了新的研究视野,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影视翻译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因此,话语分析理论和影视翻译研究的结合就成为一种必然。
三、话语分析与影视翻译研究发展的新趋势
限于时代和自身发展的原因,中国的影视翻译和影视翻译研究起步都较晚。无论是从民国初年国产商业无声影片插入双语字幕算起,⑦还是从新中国成立之初长春电影制片厂的译制片制作开始起算,⑧国内影视翻译发展尚不足百年历史,影视翻译还缺乏足够的理论指引和丰富的方法支撑。与传统的影视翻译只重视语言本体分析不同,话语分析理论关注的不只是单纯的语言文本,还包括对情境语境、文化语境、话语权力、身份认同、文化霸权以及自我与他者的分析。这里的“话语”在广义上可以被看作是在语言学
、社会学等交叉学科中的一个概念集合,即:话语不仅是任何大于句子、有交际功能的言语材料,也是构建权力的各种语言的和非语言的社会实践和意识形态。所以,话语分析,无论是“英美学派”(“应用语言学派”)的“语篇分析”,还是“福柯学派”的“话语权力”理论,抑或是“批评话语学派”的“批判话语分析”方法,都可以给现有的影视翻译研究在翻译目标、策
-78-
话语分析与影视翻译研究发展的新趋势略、方法、内容和评价等方面带来新的思考,从而引导影视翻译研究走向新的发展方向#
(-)语篇分析与话语标记语研究
语篇分析一般主要运用于应用语言学和语言教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包括特定情境中的语言结构使用和文化语境下的体裁分析等,如:衔接(Cohesion)与连贯(Coherence)就是语篇分析的两个重要内容,也是影视翻译研究不可忽视的部分#韩礼德(Halliday)首次提出“衔接”的概念,并随后提出了指称、替代、省略、连词和词汇衔接5种重要的衔接手法。而话语标记语(Discourse Markers)作为用来标示话语之间各种逻辑或时空关系的词或短语,多用于语篇的连贯。
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强大,常见的可以作连接语、话轮转换语、确定提示语、亲密暗示语、话题转换
语、界限标示语、填充语、激发语、修复语、态度标志语、模糊限制语等。话语标记语的翻译需要结合具体的社交语境和文化背景来确定。
Chaume(2004)通过语料分析,对影视翻译中的话语标记语做了定量研究;并重点考察了“Now”You know”(You)See”“Look”“I mean”等标记语在策略修复、问答过渡、加强语气、诉说机密、分享信息、澄清话题等方面的语用功能。⑨相应地,汉语也有许多类似的话语标记语,如“这个”“那个”“看你”“不是我说你”“嗯”“好”“然后”“是吧”等。
很显然,作为程序意义的一个典型例证,话语标记语是一种特殊的衔接和连贯手段,在话语建构方面具有明显的引导、制约、转换、修复和补充等功能。因此,话语标记语可以作为影视翻译研究的一个考察对象。谢楠(2009)就在这方面做了十分有益的尝试:通过把美国著名影片《飘》的源语和译语文本进行语料分析,以详细的统计数据论述了话语标记语“well”的不同语用功能,并分析了这些话语功能的汉译特点和意义特征。⑩
(二)批评话语分析和语料库实证研究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语言学、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等多种理论背景的批评话语分析因为其跨学科的开阔视域而备受关注,但也因其分析的对象和内容常不具代表性而受人质疑。-20世纪90年代,深受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影响的Stubbs等人开始尝试利用语料库语言学(Corpus Linguistics,C
P)研究语言和意识形态的关系。由此,开始了语料库和批评话语分析的结合。⑫
根据乐明(2006)的观点,影视话语可以被归类为广义上的一种“传媒话语”(Media Discourse),在研究传媒话语的过程中,语料库的研究方法体现了一种新的语言哲学观念,是一种重要的现代化的语言分析模式,这是因为“在传媒话语分析中系统地使用语料库和语料库分析工具,不仅可以分析语言的组成成分和相互关系,而且可以联系发话人和受话人的语言认知策略和文化价值观念,往往能得出很多重要的结论”。⑬
语料库不仅可以考察句长、词频、搭配、衔接、连贯等,而且可以对语言进行共时和历时性的分析,为实证研究提供基础。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语料库翻译学在译者风格、翻译规范等研究方面也成效显著。因此,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翻译,影视翻译研究在批判话语分析和语料库研究方法的应用方面将大有可为,如:Perez-Gonzalez,L(2014)就
-79-
语言与文化论坛2019.2(总第16辑)
通过理论和方法论的视角指出了影视翻译研究的过程模式、比较模式、因果模式的研究路径和进行语料库实证研究的方法。0
discourse
(三)话语权力分析与意识形态研究
如果说基于语篇分析和批评话语分析的影视翻译研究可能更多的是一种描述性的、说明性的研究的话,那么以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为核心的影视翻译研究应该可以更多地归类为解释性的、规范性的研究,其相关成果可以用来解释和规范影视翻译实践。这是因为话语权力理论可以更多地从宏观的跨学科的开放系统角度而不是微观的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待影视翻译研究,从而使影视翻译研究脱离了原先的狭小的文本中心论或情景语境中心论,进入更加广泛的多元性的文化和社会语境。
本质上,影视翻译研究是一门涉及文学、语言学、符号学、文化学、传播学、政治学、心理学、神经学、认知学等多学科门类的综合研究。所以,单纯的语言学理论和方法无法全面地分析和解决影视翻译问题!传统的语言学翻译理论和文化翻译理论只能就所谓的形式对等、信息(内容)对等、意义对等在语义翻译法、交际翻译法或直译法、意译法的范畴进行讨论"其影视翻译的评价标准也只限于传统的“信、达、雅”和“对等”原则#而对于影视翻译中普遍存在的增译、减译、不译、转译甚至是改写、操控现象,除了从所谓的“美学”角度加以解释之外,就难以进行深入的论述和分析。这就需要从跨学科的角度来进行探讨。
话语权力理论深刻地揭示了话语和知识的意识形态特征及权力建构本质,为后殖民主义的文化研究和文化翻译研究——从文化学派、解构学派到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奠定理论基础;进而能更好地解释一些诸如源语文化话语、目标文化话语、译者话等—
语、资本话语、受众话语、身份建构、诗学、意识形态、赞助人、自主性和自我与他者等话题,并为影视翻译和话语权力分析提供策略和方法。这其中,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e Lefevere,1985)的操控理论就深受福柯话语权力理论和埃文-佐哈尔(Itamar Even-Zohar,1976)多元系统论(Poly-system Theory)的思想影响。金海娜(2017)在考察早期中国无声电影外译的主要翻译模式时,曾深入地剖析了不同模式中所呈现的不同赞助人对电影外译策略、方法和效果的影响严此外,关于译者话语和赞助人研究,著名的国产影视英文翻译贾佩琳(Linda Jaivin,澳籍)在接受学者专访时也特别提到了影视片导演对影视翻译话语的限制和制约严
四、结语
综上!基于多学科理论基础的话语分析可以为影视翻译带来新的研究视角!从而能够更加科学、全面地认识、描述和解释影视翻译的特征和实质。具体来说,影视翻译研究可以从语篇分析入手(语言学视角),通过重视意识形态操控和话语权力分析(社会学、文化学、政治学视角),引入批评话语分析和语料库研究方法(语言学、翻译学视角)来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