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方案设计
1.1需求分析
1.1.1采购范围与基本要求
建立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的信息安全规划体系、信息安全组织体系、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安全服务管理体系,编写安全方案和管理制度,建设信息安全保护系统(包括路由器、防火墙、VPN)等。要求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的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达到第三级(见GB/T 22239-2008)。
1.1.2建设内容要求
(1)编写安全方案和管理制度
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需要符合国家关于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标准要求,覆盖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安全建设满足物理安全、操作系统安全、网络安全、传输安全、数据库安全、应用系统安全和管理安全体系,确保智慧园区项目系统的安全保密。
安全管理需求:自主访问控制、轻质访问控制、标记、身份鉴别、审计、数据完整性。
安全体系设计要求:根据安全体系规划,整个系统的安全体系建设内容包括物理安全、操作系统安全、网络安全、传输安全、数据安全、应用系统安全、终端安全和管理安全等方面。
(2)信息安全保护系统:满足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三级要求的连接云计算平台的信息安全保护系统,其设备为:
1.2设计方案
智慧园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全方位的,需要各方的积极配合以及各职能部门的相互协调。有必要建立或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和组织体系,完善安全运行管理机制,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分工,从技术、管理和法律等多方面保证智慧城市的正常运行。
1.2.1安全体系建设依据
根据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制定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等标准,“平台”的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定达到第三级(见GB/T 22239-2008),根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的信息安全产品,包括:
防专业VPN设备、WEB防火墙、防火墙、上网行为管理、终端杀毒软件网络版、网络防病毒服务器端等。
1.2.2安全体系编制原则
为实现本项目的总体目标,结合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基础项目现有网络与应用系统和未来发展需求,总体应贯彻以下项目原则。
保密原则:
确保各委办局的信息在存储、使用、传输过程中不会泄漏给非授权用户或实体。
项目组成员在为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基础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将严格遵循保密原则,服务过程中涉及到的任何用户信息均属保密信息,不得泄露给第三方单位或个人,不得利用这些信息损害用户利益。
完整性原则:确保信息在存储、使用、传输过程中不会被非授权用户篡改,同时还要防止授权用户对系统及信息进行不恰当的篡改,保持信息内、外部表示的一致性。
可用性原则:确保授权用户或实体对信息及资源的正常使用不会被异常拒绝,允许其可靠而及时地访问信息及资源
规范性原则:信息安全的实施必须由专业的信息安全服务人员依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对操作过程和结果要有相应的记录,提供完整的服务报告。
web应用防护系统质量保障原则:在整个信息安全实施过程之中,将特别重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的实施将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和流程进行,并由项目协调小组从中监督、控制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1.2.3体系建设内容
(1)安全管理体系
制定和完善与XX高新区智慧园区基础建设项目信息安全保护相适应的配套管理制度和要求,制度相关内容包括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要求包括对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的要求。
(2)安全技术体系
根据网络特殊需求和业务流程制定网络安全及安全加固方案,对信息系统内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设备以及中间件的安全配置策略进行加强,降低恶意攻击
者利用安全漏洞威胁系统安全运行的几率,从而有效控制因系统配置不当等因素引发的业务中断及信息外泄等风险,将高风险漏洞和中风险漏洞降低至可接受的范围内,使得应用系统的安全状况提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通过描述云计算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提出了客户采用云计算服务应遵守的基本要求,从规划准备、选择云服务商及部署、运行监管、退出服务等四个阶段简要描述了客户采购和使用云计算服务的生命周期安全管理。
(3)安全运维体系
安全运维通常包含两层含义:
a)是指在运维过程中对网络或系统发生病毒或黑客攻击等安全事件进行定位、防护、排除等运维动作,保障系统不受内、外界侵害。
b)对运维过程中发生的基础环境、网络、安全、主机、中间件、数据库乃至核心应用系统发生的影响其正常运行的事件(包含关联事件)通称为安全事件,而围绕安全事件、运维人员和信息资产,依据具体流程而展开监控、告警、响应、评估等运行维护活动,称为安全运维服务。
1.2.4安全体系架构
平台的系统安全体系架构包括以下几方面:
(1)集中用户管理
系统用户在不同的业务系统有不同的角定义,对应不同的功能权限,需构建相应的用户集中管理模式,实现用户统一身份和标识管理、统一认证及单点登录。
(2)用户命名统一
实现用户命名统一,为用户集中管理及信息共享提供支撑。
(3)身份认证
系统对不同岗位人员实行分级授权,对用户的访问权限实行有效的管理。
(4)访问控制
设置防火墙和网段划分,实现有效的安全隔离和访问控制;同时,在系统权限方面,对每一个不同的角,依照最小授权原则,分配完成其任务的最小权限,并使用基于角的访问控制机制来控制用户对信息的访问和操作;
(5)入侵检测
设置入侵监测系统,防止非法入侵,及时做出应对措施。
(6)漏洞扫描
采用专业漏洞扫描工具,定期对网络系统及计算机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及时发现潜在安全隐患,加以防范处理。
(7)病毒防范
在服务器安装防病毒系统,以提供对病毒的检测、清除、免疫和对抗能力;在网络内安装网络版防病毒系统,客户端可以在内网升级病毒库,做到整体防御。
(8)数据安全交换
在系统安全、网络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内网和外网、内网和专网间的数据安全交换。
(9)系统操作日志
通过操作日志功能,定义和区分操作级别,根据操作级别进行记录,为日志分析功能提供数据,发现并处理安全问题隐患,增强系统防护性能。
此外,系统还可以根据需要提供日志统计功能,对诸如访问量、并发访问数等系统性能参数进行比对,以便系统管理员及时调整和优化系统性能。
(10)安全防护体系
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系统,从安全规章制度建设、安全管理手段建设等方面保障系统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
1.2.5信息安全体系设计工作方案
(1)完善信息安全组织体系
成立以政府职能部门为主的“智慧园区”安全管理机构,强化和明确其职责;在健全信息安全组织体系的基础上,切实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各部门作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责任人;技术部门主管或项目负责人作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直接责任人,强化对网络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管理。
(2)加强信息安全配套建设
消除信息安全风险隐患,把好涉密计算机和存储介质、内部网络对外接入、设备采购和服务外包三个重要的管理关口。对政府信息系统和涉及重大民生及城市公共服务重要系统,建立与之配套的数据灾备中心。
(3)加强对涉密信息的监督管理
对相关单位将涉密信息存储在联网计算机上并违反规定上互联网,将涉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