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信号、系统及系统响应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理想采样的性质,了解信号采样前后的频谱变化,加深对时域采样定理的理解。
2、熟悉离散信号和系统的时域特性。
3、熟悉线性卷积的计算编程方法:利用卷积的方法,观察、分析系统响应的时域特性。
4、掌握序列傅里叶变换的计算机实现方法,利用序列的傅里叶变换对离散信号、系统及其系统响应进行频域分析。
二、实验原理
1.理想采样序列:对信号(t)=Asin()u(t)进行理想采样,可以得到一个理想的采样信号序列(t)=Asin(),,其中A为幅度因子,是衰减因子,是频率,T是采样周期。
2.对一个连续时间信号(t)进行理想采样可以表示为该信号与一个周期冲激脉冲的乘积,即=(t)M(t),其中是连续信号(t)的理想采样;
M(t)是周期冲激M(t)=(t-nT)=,其中T为采样周期,=2/T是采样角频率。
信号理想采样的傅里叶变换为,由此式可知:信号理想采样后的频谱是原信号频谱的周期延拓,其延拓周期为=2/T。
根据时域采样定理,如果原信号是带限信号,且采样频率高于原信号最高频率分量的2倍,则采样以后不会发生频率混叠现象。
三、简明步骤
产生理想采样信号序列(n),使A=444.128,=50=50。   
(1)首先选用采样频率为1000HZ,T=1/1000,观察所得理想采样信号的幅频特性,在折叠频率以内和给定的理想幅频特性无明显差异,并做记录;
(2)改变采样频率为300HZ,T=1/300,观察所得到的频谱特性曲线的变化,并做记录;
(3)进一步减小采样频率为200HZ,T=1/200,观察频谱混淆现象是否明显存在,说明原因,并记录这时候的幅频特性曲线。
四、程序
clc;  close all;  clear all
n=0:50;                        %定义序列长度
A=444.128;                     
a=50*sqrt(2.0)*pi;                 
T=1/1000;                      %采样频率定位1000Hz当频率为
% 300Hz和200Hz时将T分别改为
              % T=1/300和T=1/200即可
w0=50*sqrt(2.0)*pi;
x=A*exp(-a*n*T).*sin(w0*n*T);  %构造离散信号函数
subplot(3,1,1);                   
stem(x);                      %输出离散信号波形
title('理想采样信号序列');       
k=-25:25;
W=(pi/12.5)*k;
X=x*(exp(-j*pi/12.5)).^(n'*k);
用subplot函数magX=abs(X);                  %绘制x(n)的幅度谱
subplot(3,1,2);
stem(magX);
title('离散信号的幅度谱');     
angX=angle(X);
subplot(3,1,3);
stem(angX);
title('离散信号的相位谱');    %绘制离散信号的相位谱
五、结果图形
(1)f=1000Hz
(2)f=300Hz
(3)f=200Hz
六、思考题
1、在分析理想采样信号序列的特性实验中,利用不同采样频率所得到的采样信号序列的傅里叶变换频谱,数字频率度量是否相同?他们所对应的模拟频率是否都相同?
答: (1)由数字频率ω和模拟频率Ω的关系ω=ΩT可知,对于不同的采用频率其采用间隔T不同,因此对应的数字频率度量ω不同。
    (2)对于同一个信号,它们的模拟频率是相同的。
  2、实验中,当频域有频谱混淆时,在实验结果中是如何体现的?
答:由图可以看出,当采样频率为1000Hz时,在20—30之间幅频比较明显,在10—20之间不明显;而当采样频率分别为200Hz和300Hz时,幅频整体上都有增加,显然在20和40附近有明显的频谱混淆叠加。
实验二    应用FFT对信号进行频谱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在理论学习基础上,通过本次实验,加深对快速傅里叶变换的理解,熟悉FFT算法及编程的编写。
2、熟悉应用FFT对典型信号进行频谱分析的方法。
3、了解应用FFT进行信号频谱分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在实际中正确应用FFT。
二、实验原理
一个连续信号(t)的频谱可以用它的傅里叶变换表示为
(j= (t)dt
如果对信号进行理想采样,可以的到采样序列
(n)
同样可以对该序列进行z变换,其中T为采样周期
=
当z=的时候,我们就得到了序列的傅里叶变换
X()=
其中成为数字频率,它和模拟频率的关系为
式子中的是采样频率。上式说明数字频率是模拟频率对采样频率的归一化。同模拟域的情况相似,数字频率代表了序列值变化的速率,而序列的傅里叶变换成为序列的频谱。序列的傅里叶变换和对应的采样信号频谱所具有的对应的关系:
X()=
即序列的频谱是采样信号频谱的周期延拓。
离散傅里叶变换:
X (k) =DFT[x(n)]=
其中=,它的反定义为:
x (n) =IDFT[X(n)]=
令z=,则有
X(z)==DFT[x(n)]
可以的到X(k)=X(z)=是z平面单位圆上幅角的点,就是将单位圆进行N等分以后第k个点。
相关基本信号:
衰减正弦序列:(n)=
三角波序列:(n)=
反三角序列:(n)=
三、简明步骤
2、观察衰减正弦序列的时域和幅频特性
绘制a=0.1,f分别为0.0625,0.4375,0.5625编程绘制其图形及其频谱
3观察三角波序列和反三角序列的时域和幅频特性
绘制8点、16点FFT信号序列形状和频谱曲线,并进行比较说明。
四、程序
1、衰减正弦序列的时域和幅频特性程序
clcclear allclose all
a=0.1;                        %衰减指数
n=0:15;                            %定义序列长度
f=0.0625;    %信号频率f,可以改变频f=0.4375
    %和f=0.5625
x=exp(-a*n).*sin(2*pi*f*n);    %生成衰减正弦信号x
close all;
subplot(2,1,1);           
stem(x);                      %生成信号x的序列特性图
title('衰减正弦序列特性');
subplot(2,1,2);
stem(abs(fft(x)));
title('衰减正弦序列幅频特性'); %生成衰减正弦序列的幅频特性
    2、三角波序列与反三角波序列时域与幅频特性
clc clear allclose all
n=0:7;
for i=1:4
    xd(i)=i;                %三角波序列前四点数值(如果是
end                              %反三角波序列则有xd(i)=5-i )
for i=5:8
    xd(i)=9-i;              %三角波序列前四点数值(如果是
end                              %反三角波序列则有xd(i)=i-4)
for i=9:16
    xd(i)=0;               
end                              %定义生成(反)三角波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