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操作系统》形考任务(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
(为方便查,已按字母排序)
A
1.按文件用途来分,编译程序是(C. 系统文件)。
2.按照所起的作用和需要的运行环境,操作系统属于(B. 系统软件)。
3.按照作业到达的先后次序调度作业,排队等待时间最长的作业被优先调度,这是指(B. 先来先服务法)调度算法。
B
1.把逻辑地址转变为内存物理地址的过程称作(D. 重定位)。
C
1.CPU处理数据的速度远远高于打印机的打印速度,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可采用(C. 缓冲技术)。
2.CPU启动通道后,设备的控制工作由(C. 通道独立执行预先编好的通道程序来控制)。
3.采用SPOOLing技术的目的是(D. 提高独占设备的利用率)。
4.操作系统的基本职能是(D. 控制和管理系统内各种资源,有效地组织多道程序的运行)。
5.操作系统对缓冲区的管理属于(A. 设备管理)的功能。
6.操作系统内核与用户程序、应用程序之间的接口是(D. 系统调用)。
7.操作系统是通过(A. 按名存取)来对文件进行编辑、修改、维护和检索。
8.操作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调度是(B. 进程调度)。
9.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希望批处理控制方式下进入输入井的作业(D. 平均周转时间)尽可能小。
10.存储管理中,页面抖动是指(A. 被调出的页面又立刻被调入所形成的频繁调入调出现象)。
D
1.当前目录是/usr/meng,其下属文件prog/file.c的绝对路径名是(D. /usr/meng/prog/file.c)。
2.当硬件中断装置发现有事件发生,就会中断正在占用CPU的程序执行,让操作系统的(C. 中断处理程序)占用CPU。
3.动态分区分配按照进程的需求量分配内存分区,所以(A. 分区的长度不是预先固定的,分区的个数是不确定的)。
4.动态重定位是在程序(C. 执行)期间,每次访问内存之前进行重定位。
F
1.放在输入井中的作业处于(B. 后备)状态。
2.分区管理要求对每一个进程都分配(D. 地址连续)的内存单元。
G
1.工业过程控制系统中运行的操作系统最好是(B. 实时系统)。
2.固定分区中各分区的大小是(A. 相同或者不同,但预先固定)。
3.过硬件和软件的功能扩充,把原来独占的设备改造成为能为若干用户共享的设备,这种设备称为(D. 虚拟)设备。
J
1.进程从运行状态变为阻塞状态的原因是(B. 输入或输出事件发生)。
2.进程控制块是描述进程状态和特性的数据结构,一个进程(D. 只能有唯一的进程控制块)。
3.进程调度是根据一定的调度算法,从(D. 就绪)队列中挑选出合适的进程。
4.进程与程序之间有密切联系,但又是不同的概念。二者的一个本质区别是(D. 程序是静态概念,进程是动态概念)。
5.经过(D. 动态重定位),目标程序可以不经过任何改动而装入物理内存单元。
K
1.可由CPU调用执行的程序所对应的地址空间为(D. 物理空间)。
2.可重定位分区存储管理采用的地址转换公式是(B. 绝对地址=基址寄存器值+逻辑地址)。
3.控制和管理资源建立在单一系统策略基础上,将计算功能分散化,充分发挥网络互联的各自治处理机性能的多机系统是(D. 分布式系统)。
L
1.Linux系统中的shell是负责(B. 解释并执行来自终端的命令)的模块。
2.Linux系统中的进程调度采用(A. 抢占式优先级)。
3.链接文件解决了连续文件存在的问题,它(D. 提高了存储空间的利用率)。
4.两个进程合作完成一个任务,在并发执行中,一个进程要等待其合作伙伴
发来信息,或者建立某个条件后再向前执行,这种关系是进程间的(A. 同步)
关系。
5.两个进程争夺同一个资源(B. 不一定死锁)。
M
1.某进程由于需要从磁盘上读入数据而处于阻塞状态。当系统完成了所需的
读盘操作后,此时该进程的状态将(A. 从阻塞变为就绪)。
P
1.批处理系统的主要缺点是(D. 失去了交互性)。
Q
1.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最大特点是(A. 可定制性)。
R
1.如果文件系统中有两个文件重名,不应采用(A. 单级目录)结构。
2.如果信号量S的值是0 , 此时进程A执行P(S)操作,那么,进程A会(D. 进入阻塞态,让出CPU )。
3.若P、V操作的信号量S初值为2,当前值为-,则表示有(B. )个等待
进程。
S
1.SPOOLing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的(B. 虚拟)分配。
2.设备的打开、关闭、读、写等操作是由(A. 设备驱动程序)完成的。
3.设磁盘的转速为3000转/分,盘面划分为0个扇区,则读取一个扇区的时
间是(D. 2ms  )。提示:分(m)等于60秒(s),秒等于000毫秒(ms)。
4.设某作业进入输入井的时间为S,开始运行的时间为R,得到计算结果的
时间为E,则该作业的周转时间T为(C. T=E-S)。
5.实时操作系统追求的目标是(D. 快速响应)。
6.实现虚拟存储器的目的是(C. 扩充主存容量)。
7.数据库文件的逻辑结构形式是(C. 记录式文件)。
8.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中,无法破坏的是(C. 互斥条件)。
T
1.特殊文件是与(C. 硬件设备)有关的文件。
2.通常,用户编写的程序中所使用的地址是(B. 逻辑地址)。
3.通道是一种(D. I/O专用处理机)。
U
1.UNIX操作系统核心层的实现结构设计采用的是(C. 层次结构)。
2.UNIX命令的一般格式是(D. 命令名[选项]  [参数])。
W
1.为了对紧急进程或重要进程进行调度,调度算法应采用(A. 优先级法)。
2.为了描述进程的动态变化过程,采用了一个与进程相联系的(B. 进程控制块),根据它而感知进程的存在。
3.为了使多个进程能有效地同时处理阵发性的输入和输出,最好使用(B. 多缓冲)结构的缓冲技术。
4.为了使计算机在运行过程中能及时处理内部和外部发生的各种突发性事件,现代操作系统采用了(A. 中断)机制。
5.为了使系统中各部分资源得到均衡使用,就必须选择对资源需求不同的作业进行合理搭配,这项工作
是由(A. 作业调度)完成的。
6.为了使系统中所有的用户都能得到及时的响应,该操作系统应该是(A. 分时系统)。
7.为用户分配主存空间,保护主存中的程序和数据不被破坏,提高主存空间的利用率。这属于(A. 存储管理)。
8.文件的存储空间管理实质上是组织和管理(C. 辅存空闲块)。
9.文件的逻辑组织是(B. 从用户观点看)的文件组织形式。
10.文件名与(B. 物理地址)的转化是通过文件目录来实现的。
11.文件系统采用二级文件目录可以(D. 解决不同用户间的文件命名冲突)。
12.文件系统为每个文件另建立一张指示逻辑记录和物理记录之间的对应关系表,由此表和文件本身构成的文件是(C. 索引文件)。
X
1.系统“抖动”现象的发生是由(B. 置换算法选择不当)引起的。
2.系统出现死锁的原因是(A. 若干进程因竞争资源而无休止地循环等待着,而且都不释放已占有的资源)。
3.系统调用是由操作系统提供的内部调用,它(D. 只能通过用户程序间接使用)。
4.下列不属于设备分配技术的是(A. 通道分配技术)。
5.下列存储管理方案中,不采用动态重定位的是(B. 固定分区)。
6.下列存储管理方案中,不要求将进程全部调入并且也不要求连续存储空间的是(C. 请求分页式存储管理)。
7.下列存储管理方式中,存储碎片尽可能少,使内存利用率较高的是(C. 分页管理)。
8.下列存储器中,容量最大的是(D. 硬盘)。
9.下列存储器中,速度最快的是(C. CPU内部寄存器)。
10.下列关于Linux系统设备管理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D. 将存储设备称为字符设备)。
11.下列关于磁盘的描述中,正确的是(B. 减少磁盘的寻道时间可以显著改善系统性能)。
12.下列关于进程和线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一个进程可拥有若干个线程)。
13.下列关于设备驱动程序的描述,错误的是(D. 设备驱动程序可使用系统调用)。
14.下列关于引入线程的好处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B. 利于分配资源)。
15.下列缓冲技术中,对于一个具有信息的输入和输出速率相差不大的I/O系统比较有效的是(D. 双缓冲技术)。
16.下列进程状态的转换中,不正确的是(B. 从就绪到阻塞)。linux是一个分时操作系统
17.下列描述不属于文件系统功能的是(C. 实现对磁盘的驱动调度)。
18.下列描述中,不是设备管理的功能的是(B. 实现中断处理)。
19.下列设备中,不属于独占设备的是(B. 磁盘)。
20.下列属于文件保密机制的是(C. 设置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