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
程软件要学习“创意编程”课程,进行各专业成品设计和创意编程,通过创意设计制造出“所思即所得”的创客作品。
2.组建“创客教育”协作联盟
由各地方职业教育部门牵头成立青少年创客教育联盟,分享成功经验和遇到的问题,制订了本市创客教育联盟的发展规划,吸收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作为联盟成员单位,共同探索创客教育发展之路,协同开展创客教育教学研究、课程开发、资源建设和人才培养等,为本区域创客教育的良性发展和推广普及打下坚实的基础。
3.创建“创客教育”科普基地
创建创客教育科普基地,面向社会开放,践行“实践、创新、协作和分享”的创客精神,通过线下空间与线上空间联动,立足本市,放眼世界,迎接八方来客,共同探讨创客教育新思路、新方面、新理念、新模式。定期推送开展创新教育的最新动态、创客课程和创客资源。通过线下、线上空间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个立体化、全方位的创客教育科普基地,为本地区推广普及创客教育起引领和示范作用。
四、基于创客教育的中职机电类专业教学模式研究1.创客教育支持下的体验课程
什么编程课比较好中职机电类专业开设“3D 打印技术创新应用”课程,利用3D 打印机自己动手将创意转变为硬件作品,学生参与尝试3D 设备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捷,对3D 打印的高科技产品亲身体验操作手法,专业的图像处理技巧,精美的图片呈现,课本中的机械零件图片变成生动的实物造型,都会让学生激发学习的兴趣,充分利用机械加工实训基地现有的车、铣、刨、磨、钻及数控设备,3D 打印机、激光切割机、柔性生产设备等现代化加工设备,为创客教育提供强力的、开放的硬件支撑。通过创客教育体验课程的开设,让学生感受到开展创客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创客教育支持下的创客活动空间
中职机电类专业创客教育的推行以创客空间为载体,创客活动空间有互联网提供的知识交流平台;也有创客实体空间为设计加工活动提供了活动场
所、基本设备和硬件共享,以及相关人员面对面的交流空间,如开放机械加工实训基地,学生在专业教师指点下操作机床加工创意作品,组装机械机构。亲身的学习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到自己的兴趣点和立足点,学生创客进行创意设计、制作需要各种设备、材料、工具,构建一个创客学习的工作坊,配备创意制作设备、材料、资料、工具、计算机等设备器材,供学生创客们备用。这里将是一个“聚宝盆”,想制作什么结构都可以到相应的材料和工具;它既适合具有一定创意设
计制作人员制作,又适合零基础的学生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创新、实践、分享"的创客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及创业就业能力。建设创客教育实践基地,在创客教育试点学校搭建校园创客教育平台,组织创客教育活动社团,做好示范带动、典型引领,加强与高校、企业及社会团体的合作,发挥企事业单位创客实验室和创客空间的作用,建设一批校外创客教育实践基地。学校积极为创客教育提供固定的活动和交流场所,充分利用开放实验室、实训室、社团活动室、图书馆等创客空间,满足学生进行跨学科、跨专业创新实践项目的需要,提升技术应用并进行创意交流的需要,让创客空间成为创新创意的汇聚地,实现梦想的试验田需要从创客空间、创客课程、创客教师及学生学习方式四个方面协同推进。
3.创客教育支持下的教师教学手段
创客教育骨干教师队伍,是一批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高、技术能力好的文化、专业课教师教师队伍,通过知识培训、考察学习、创客实践等形式,提升理论认识、实践技能;新时代下的创客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建立创客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尝试融入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了动手做的核心理念,用“研究”的态度做创客,用工匠的精神去专注,在实际教学中将创意,设计和制作融入课堂。教师在创客教育教学中既是引导者,又是开拓者。课堂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创客教育教学实践,让学生掌握创客的方法,积极投身于教学活动中,并合理有序地使用新技术进行学习,扬长避短。课后,教师需要收集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不足,根据课程之间的连贯性进
行重组教学,探讨并形成下一节课的教学大纲和内容。
一、引言
业转型的步伐,才能培养出产业需要的人才。在BIM 协同发展,将BIM 对现有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创新有着重十分要的意义。
二、传统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1、缺乏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结合工程运用的多学科知识的教育。
节。
2、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学生积极性不高
当前绝大多数的院校开展的工程造价课程例如《建筑构造》、术》、大多利用PPT 些学生缺乏三维立体空间的思维能力,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假如课程中引入BIM 三维模型,利用三维立体展示,就可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能力,帮助学生在立体的空间中感知内部结构。
3、课程体系设置不能紧跟行业发展
众多地方高职院校的工程造价专业逐渐的将BIM 技术知识融入到课程中,但并不系统,现阶段的人才培养的目标大都是培养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操作型人才,培养侧重于要求毕业生能熟练准确地编制与审核工程造价,同时具备现场的施工管理、成本核算的能力,并有良好的招投标技巧。但是,面向建筑业体制机制改革和转型升级的需求不断增强,工程造价信息化稳步发展,专业教学已滞后于行业发展,普遍存在课程编排滞后,BIM 教材真空,BIM 实训室建设也在探索中等问题。
三、构件BIM 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笔者基于岗位分析和职业能力分析,在通用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融入基于BIM 的“基础理论课程+项目实践+创新教育”,见图1所示:
作者简介:王婧(1983—),女,汉族,重庆市人,重庆大学硕士,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
究方向:工程造价
图1 基于BIM 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
其中基础理论课程采用“嵌入式”,教学内容中融入BIM 技术相关基础知识,对《工程制度与识图》、《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项目管理》、《工程结算》等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同时开设基础课程《Revit 建模》;BIM 实践类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法”,校内多专业联合实训单专业独立实训:老师自己设计一份项目任务书,让学生将项目从二维施工图开始建立完整的BIM 模型并利用其进行项目管理,做一个仿真的BIM 实训;在此基础上利用BIM 创新工作室和BIM 教改班逐步培训起专业过硬、技术过关的BIM 业务骨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BIM 人才梯队。通过以上三个模块课程体系的建立,构建出基于BIM 工程造价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创新的专业课程体系,重点突出了基于BIM 的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
1、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通过校内BIM 技能大赛遴选出一批动手能力强、学习积极性高的同学作为参加全国BIM 技能大赛的储备成员,通过竞赛的组织、培训、选拔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有效地带动全体学生学习专业学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团队协作能力与创新精神。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巩固和拓展了BIM 技术专业知识,改进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基于BIM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研究
■王 婧 何理礼 张 萌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 401120)
【摘 要】 随着BIM 技术的发展,工程造价人才的需求不单单是会算量计价的技术人员,而是需要掌握BIM 技术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传统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对课程进行改革,探索改革和发展思路。本文提出将BIM 技术作为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创新的重要手段,构建了工程造价专业基于BIM 的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创新的课程体系,重点突出了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
【关键词】 工程造价;BIM;课程体系创新【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19-01
教育研究
2、BIM 创新工作室
通过BIM 创新工作室的建立,可将让BIM 融入实际教学体系,让BIM 成为一种改善建筑专业教学水平的
手段,提升互联网时代建筑教育的信息化应用深度,加强虚拟化教学资源服务于建筑工程教育的能力。通过案例式、MOOC 教学手段,利用BIM、三维扫描、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使得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认识到三维虚拟设计建造、智慧建造等技术应用在建设领域的方法和过程,提升职业技能,适应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增强就业能力。
通过校企合作、培训、认证考核等方式提升教师BIM 技能,并培养教师利用BIM 应用于教学和研究的能力,总体三维虚拟设计建造的能力,对外BIM 技术咨询服务的能力。
3、校企合作,设立BIM 教改班
加强与企业、行业协会的沟通和联系,积极响应企业发展诉求;与先进工程企业合作,建立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工程造价BIM 教改班,选拔部分优秀的教师负责夯实岗位基础能力,合作企业选派资深的企业专家承担学生岗位
核心技能的实战训练,BIM 课程由校内优秀教师和校外BIM 专家联合教学,通过这样的全面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四、结语
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构建了工程造价专业基于BIM 的理论
课程、实践教学、创新教育的课程体系。在今后工程造价专业教学的探索中,应紧跟行业发展,不断了解行业需求,合理修正人才培养目标,调配理论课程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培养满足行业需求的新型BIM 技术人才而不断进取。
参考文献:
[1]王雪春.基于BIM 工程管理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建筑经济,2015(12).
[2]张剑.BIM 的工程管理教学改革问题研究[J].建筑经济,2014(8).
[3]张雪,陈三渡.将BIM 技术融入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的思考[J].经济纵横,2014(8)
PLTL 符合社会构建主义理论,也即个体的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协商构建起来的,学习者可以通过更有能力的同辈的引导来构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确切地说,由于学习者与引导者拥有“相近发展区”,可以更快更容易地达成认知成长的目的。
一、开展“学生朋辈引导协作师徒制”的背景与意义
传统的“师徒制”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技能传授。拿我校的机械专业教学班为例,每班50名左右的学生人数,无论是进行专业基础课教学,还是专业实训教学,在辅导学生环节1名教师是苦于无分身之术,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很难做到及时到位,往往是事倍功半,课堂出现状况在所难免。
如何破解这个困境,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关于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的论述,帮我们理清了思路——能者为师,“师徒制”同样包括学生对学生的技能传授。
二、“学生朋辈引导协作师徒制”的实施办法
根据不同年级课程的安排,我校“学生朋辈引导协作师徒制”教学模式按年级分成三种形式。
1、高一学生做学习组长。课堂学习,组长把关,自主学习。
面对专业知识一片空白的高一新生,科任教师的专业引导虽然关键,但学生集体的学习氛围营造尤为重要。以《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为例,把学生的学习模式分为四层:第一层同桌互助学习,互为师徒;第二层四人学习小组,设小组长(小师傅);第三层八人一大组,设学习组长(师傅);第四层老师把关。两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四人协商解决;小组长解决不了的问题,学习组长解决;学习组长也解决不了的困难,师生协商解决。这样层层设置,多层互助,从课堂到课后,学生互助学习之风盛行。能力不足的学生及时得到帮助,能力中等的学生可以正常的掌握相关知识,能力突出的学生在独立思考、语言表达等方面得到提升,老师则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学习能力严重不足的学生。我从12级开始尝试这种教学模式至今,学生能力的提升是显著的,考试合格率由以前的50%提升为如今的80%以上,优秀率达30%以上。
2、高二学生做社团社长。社团活动,社长负责,提升能力。
以《手工绘图社团》为例,该社团招生对象主要是高一新生,社长则从高二学生中挑选。社长除了有以往理论学习的经验,对实操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明白哪些知识是后期专业学习必须掌握的基本功,由他们来参与制定社团活动的内容,指导团员的活动,非常富有时效性。该社团成立两个学期,均被评为校“优秀社团”,第一期25位社团成员,有13位获机械项目竞赛队参训资格。
3、高三学生做实训助教。实训课堂,助教助力,提高效率。
在专业实训课中,往往1个专业教师上课很吃力,而实训助教参与实训教学的方式,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难题。选理论、实操过硬的部分高三学生做为助教,留在校内顶岗实习,担任高二学生的技能指导师傅,辅助参与教学。这种学生给学生当师傅,学生给学生当徒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专业实训老师的授课压力极大的减轻了,教师重心放在课堂的首次讲解演示上,课下学生的答疑解惑、动手实践演示的事情交给实训助教,由学生师傅指导学生徒弟进行实训。教师则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学生安全和教学设计上,引导好学生师傅去指导好学生徒弟,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三、“学生朋辈引导协作师徒制”实施过程中关注的问题
1、教师作为整个学习团队的核心,是“学生朋辈引导协作师徒制”实施的策划者。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
的课堂调控能力是自我提升的目标;准确了解学生,挑选合适的学生师傅(组长、社长、助教)是教学过程顺利实施
的关键。
2、学习组长、社长、助教作为学生团队的领导者,是“学生朋辈引导协作师徒制”实施的一个重要主体。需要学习进度较快、沟通能力较强的学生来担任。他们应该能够带领一个学习小组,完成如下工作:在教师带领下,参与完成课程教学任务,提前于教学进度进行预习;在一定程度上充当教师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沟通者的角;为其他同学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学习指导和帮助;做好传帮带,培养更多的学生师傅,服务今后的学生。
3、其他学生作为学习小组、社团的主干部分,要完成如下任务:在教师带领下,参与课程学习,跟随组长、社长、助教,按教学进度完成任务,争取成为新的学生师傅。
四、“学生朋辈引导协作师徒制”对于学生成长的影响
对于班级学生来说,学生朋辈引导协作以师徒制模式为基本架构,学习优秀、沟通能力强的学生为师傅,其余学生为徒弟,两者在学习过程中互动互促,共同成长。
1、对于学生师傅来说,“学生朋辈引导协作师徒制”是促进个体学习能力、领导能力发展的良好模式。
首先,“学生朋辈引导协作师徒制”有助于学生师傅个体学习能力的发展及迁移。他们利用“教”的机会,与徒弟互动,重新建构个人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在“教学相长”过程中温习已有的知识,并将这些学习经验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去,最终通过“教导”朋辈,扩大自身学习领域,进而获得另一种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其次,“学生朋辈引导协作师徒制”还有助于学生师傅个体情商的进一步发展。他们接受教师的指导,学习如何沟通、互动、指导(或领导)的技巧。同时,他们必须把这些技巧整合复制应用到其他朋辈身上。这个过程让学生师傅比其他朋辈获得更多的指导(领导)他人的机会,最终通过“教导”朋辈,积累指导(或领导)、沟通、互动的经验,进而为今后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对于学生徒弟来说,“学生朋辈引导协作师徒制”则是减少学习压力、增加个体学习动力和效率的良好模式。
首先,“学生朋辈引导协作师徒制”有助于减少学生徒弟个体学习压力,促进学习的效率。在“学生朋辈引导协作师徒制”这种学习情境中,师傅与徒弟彼此处于平等地位,他们能以相似思维、语言结构、认知发展历程,在较无压力的情况下(相对于来自教师的压力),学习到课程中应该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大大减小了知识和技能在个体间迁移的困难程度(相对于从教师到学生的迁移)。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促进了学习的效率。
其次,“学生朋辈引导协作师徒制”有助于学生徒弟构建更强的学习动机。同时在师徒互动的过程中,可以更加容易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且有更强的动机来弥补这些不足,进而产生自发性的学习动机。
五、结论
本文在朋辈引领的分组学习基础上,结合中等职业教学实际,提出了学生朋辈引导协作师徒制中职教学模式。该模式在促进学生师徒内在与外在的自我成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何使更多的学生获得职业发展所需的技能,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赵伶俐.教育教学模式的建构及运用——查有梁教授教育模式理论述要[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30(2):12-16.
[2]顾宇峰,《职业院校“技能师徒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探索》,学生管理,2015年8期。
[3]雷刚,《一种新型“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导师制下的项目驱动”》,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年9期
中职学生朋辈引导协作师徒制教学模式的探讨
■孙天焕 (中山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528400)
【摘 要】 朋辈引领的分组学习(简称PLTL)是一种针对理工专业学生,通过学生分组教学、组内互动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的课程教学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在课程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将被聘任为朋辈组长,进行相应培训,进而领导一个学习小组(6—10人)开展课程学习。
【关键词】 朋辈引导;社团建设【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