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融合助力史料实证素养的落地
关键词:信息技术史料实证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指出:“史料实证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培养史料实证素养,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同时强调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手段
的多样化和信息化水平。”“史料实证”作为高中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既承载着引导学生“增强实证意识”,进而“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这一重要使命,又处于“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
“史料实证”的学业质量水平分为四级。其内涵涉及史料的类型区分、获取途径和信息提取解读;史料“价值”的判断与合理运用解读;史料整理、辨析,不同类型史料间的互证解读;史料来源、观点的比较、分析,以及史料的真实性与客观性解读。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融合助力史料实证学业质量水平层次的落地,笔者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归纳以下几种方法。
一、传统的信息技术应用(以POWERPOINT、FLASH、EXCEL为例)
PPT是现在学校中普遍使用的辅助教学手段,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呈现文字、图表等多渠道史料突破教学重难点。如在《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人民解放战争”一课探究重庆谈判原因时,笔者提供史料:
材料1:你党应维持国内和平,中国不能再打内战了,若再打内战,中华民族有毁灭的危险!世界要和平,中国也要和平。……蒋介石已再三邀请你去重庆协商国是,如果一味拒绝,国内、国际各方面就不能理解了。如果打起内战,战争的责任由谁承担?立即到重庆同蒋会谈,你的安全由美、苏两家负责。
——1945年8月24日斯大林电报,见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馆,Fond(F.).45,Opis (Op.)1.Delo(D.)322.Listy(LI).103
材料2:美国政府相信,在现阶段,一个强大、团结的中国政府有利于联合国及世界和平。一直以来美国政府秉承内政问题由本国人民自己解决的原则,但在本世纪某个国家所发生的时间将会影响到整个世界的和平。因此,中国人民能够和平解决内政问题对于世界至关重要。——《杜鲁门总统致电马歇尔》1944年12月
呈现多元实证化的史料,可以将解放战争视为美苏对抗大棋局下的国共关系,从而更好的理解历史。
FLASH动画适合展示历史事件的动态过程,例如《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可以通过动画展示,将长征过程直观生动形象的展现,便于学生时空观素养培育。
EXCEL的功能不单纯是数据的罗列,还可以将数据转化为各类图表,适用于处理计量史料,通过图表对比,能够一目了然地得出历史结论,可以在经济史教学中更好的运用。如《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一课中,借助信息技术处理不同时段不同产业的经济数据和分类,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在不同时段发展的原因。再根据这些经济数据的时序信息化处理,引导学生探究不同的历史问题,进而推断出相应的历史结论。
二、线上教学技术应用(以钉钉、腾讯课堂为例)
2020年突发的疫情将教育逼到了“线上”,很多老师都是第一次采用线上教学的方式,钉钉、腾讯课堂等多种功能的设置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和课后作业的及时反馈提供了可能。在“史料实证”方面为学生搜集和反馈成果提供了平台,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书面作业,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展示学生搜集的文献史料、图片史料和音像史料等等,在师生互动中,实现史料的搜集和辨析。如在《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人民解放战争”一课探讨中国共产党战胜国民党的原因时,笔者设计让学生分别从胜利者(中国共产党)、失败者(中国国民党)、第三者(民主党派)、他者(美国)不同视角搜集史料,希望能够全面认识历史问题,得出历史结论,且让学生能够保持开放、批判的思维,激发探究兴趣,在史料实证基础上去探寻历史解释的更多可能性。
三、教学评价工具(以好分数、问卷星为例)
好分数是一款以学生考试数据为基础的学习平台,为学生、家长和教师提供定制化的教育服务。这也是当下普遍应用于各阶段测试的平台,以学生的答卷为基础信息,进行大量的技术分析,出学生的强项、弱项,从而有助于教师制定学生的个人学习计划。当然,这样的信息处理方式不仅可以应用于阶段性的测试,也适用于平常教师了解学生某一项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本课题成员在做《基于史料实证素养的情况调查报告》时通过问卷星的“考试问卷”“史证能力素养现状调查”收集学生关于史料价值的了解情况,其优点是系统可以进行数据的自动统计,尤其是通过网络可以跨越时空得到反馈结果,为教学的开展和及时调整提供极大的便利。
四、常见的网络资源平台(以抖音、哔哩哔哩等为例)
时下最时髦的休闲方式莫过于“刷抖音”了,这几年随着抖音、哔哩哔哩等小视频APP 的上线,人们开始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生活、学习,寻自己的兴趣。作为教师可以引导学
生利用这些工具为学习服务,这些平台为我们分享和搜集音像、口述等史料提供了便捷。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知识点,笔者认为利用视频更能展示战争的场景,再加上音效效果,学生在直观面对再现的历史场景的同时,达到情感价值观的提升。例如,以抗日战争为例,通过小视频展示抗战纪录片的整个过程,无论是日本签署投降书的场景,还是抗战老兵出现在新中国的阅兵仪式时的场景,学生会情不自禁产生共鸣。通过这些音像史料,让学生梳理抗日战争的总体线索,感受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以及我们身处和平年代的幸福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五、学生可用的史料搜集网址(以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知网等为例)
信息技术的发达,让史料的获取更加容易。史料获取渠道不分时间地域的呈现,让我们有了“搜集史料”的平台,有了“辨别史料”的资本,有了“实证”的训练场。提供“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知网”等资源共享平台,引导学生“增强实证意识”,养成自主搜寻史料并恰当运用的习惯。学生在搜集史料进行辨析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四个方面考虑:一问作者信息;二问是否有偏见;三问史料来源,一手还是二手史料?思问史与识,呈现的史料是事实还是观点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要高度重视“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形成以重事实、重证据为基本特征的实证意识,进而形成实证精神,并不是让学生高水平地掌握具体的治史方法,并让学生像历史学家那样去展开历史研究。“实证”是“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教师要有自觉的实证意识,从史料的选择、史事的讲解到观点的阐述,都要基于“史料实证”而经得起学生的拷问,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施教,利用信息技术融合补充适当的史料,创设适当的历史情境,引领学生如同历史学家一样地展开探讨,以此让学生在环环相扣、抽丝剥茧的探究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实证意识,涵养他们的实证精神,助力史料实证素养的落地。
参考文献:
1.徐蓝、朱汉国主编:《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解读》,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18年版。
[2]徐永琴、何成刚:“高中历史史料实证素养水平1-4解读与教学建议”,《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20卷第2期。
[3] 赵士祥:“信息技术融合视角下的历史教学方式变革——兼论智能教学环境下学生信息
化素养的培育”,《历史教学》,2017年,第1期。
福建省宁德市中学教育科学研究2019年度课题《信息技术与史料实证素养的深度融合途径研究》(FJNDKY19-504)
-全文完-
>excel线上教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