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第1期)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基本的增删改查语句
知识回顾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一直是高频考点。近几年全国卷将词语放在阅读文段中考查,对考生在具体语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2年无论是新高考卷还是全国卷都考查的是根据语境填写成语,这既考查考生的成语积累量,也考查考生在语境中灵活运用成语的能力。正确理解词语意义、准确把握词语使用对象和准确判断词语感情彩与适用语境是词语考查的主要方面。
考点一 成语填空
近几年全国卷对成语的考查题型是客观题,而2022年新高考Ⅰ卷、Ⅱ卷第18题,全国甲卷、乙卷第17题均采用主观题考查成语填空。此类试题答案并不唯一,学生填写的成语只要符合上下文语境即可。该题型突出考查考生的成语的储备量,对语言表达与运用的情景性和灵活性有更高要求。成语填空题型新颖,难度系数大大增加,在复习备考时,要注意有意识地进行
词语的积累。
方法指导
成语填空题的语境分析法
(1)出关键句。这里的关键句是指与需填入的成语距离最近,联系最紧密的句子。一般而言,这些句子暗含了对成语的解释说明。
(2)分析语境,确定关键信息。首先对空缺处前后文的语境进行分析,出关键句中的信息点,然后分析其含义,再将此含义缩减为对应的词语。
(3)结合分析,选出合适成语。在给定的语境中需要考虑词语使用对象、范围、词义侧重点、感情彩等,最后选出一个合适的成语填写即可。
考点二 辨析近义成语
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侧重考查辨析与正确使用近义成语的能力。近义成语之间的细微差别一般表现在词义的侧重点不同、词义的轻重程度不同、范围的大小不同、使用的对象
不同、感情彩不同、语体彩不同、词性不同等几个角度。
方法指导
近义实词辨析方法
1.辨析词义
(1)正确掌握词义。近义词大多具有相同或相异的语素,通过辨析一组相异语素的细微差别,从而辨析近义词的词义。如:“不力和不利”中的“力”和“利”。“力”指力量、尽力、得力;“利”指好处,顺利。
(2)分清词义的侧重点。如:“辩护”和“辩解”,“辩护”着重于“护”,指用充足的理由为自己或他人申辩;“辩解”着重于“解”,分辩解释,说明见解或言行是正确的或错误不是那么严重。
(3)了解词义的范围。如:“憧憬”和“向往”,“憧憬”仅用于事物或境界较广大、时间较长远的对象;“向往”适用的事物或境界则不如“憧憬”所适用的广大和长远。
(4)区分词义使用的对象。如:“违反”和“违犯”,“违反”是不符合法则、规程等,如“这样做会违反操作规程”。“违犯”指违背和触犯法律、法纪等,如“如果对自己要求不严,就容易违犯纪律”。
2.辨析彩
(1)感情彩不同。如:“顽强”和“顽固”,“顽强”指坚强,强硬,是中性词。“顽固”是贬义词,表示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或立场反动,不肯改变等。
(2)语体彩不同。语体彩主要表现在书面语和口语上。如:“商量”和“商榷”都有互相交换意见和互相讨论的意思。但是“商量”常用于口头语体,多指就一般问题交换意见。“商榷”常用于书面语,多指就不同意见进行商量、研讨,如“此观点还值得商榷”。
3.辨析用法
(1)从词语搭配上辨析。如:“本质”和“实质”,“本质”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如“本质特点”。“实质”指内在的实际属性,跟表面的或虚假的东西相对,一般指抽象事物,如“精神实质”。
(2)从语法功能上辨析。主要表现在实词和虚词的区别上,如“突然”和“忽然”,“突然”是形容词,“忽然”是副词。可以说“突然的想法”,但是不能说“忽然的想法”。
对点训练
语言文字运用 [适用于全地区]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书法评论中的“骨气”,是指书家的精神风貌和品格操守,与书家的“魂”融为一体。与其他书法家洋洋洒洒的评论不同,柳公权的“心正则笔正”则是 ① 。唐穆宗即位后纵情享乐,荒废政事。有一次他请教柳公权如何运笔,柳公权借用书法的道理劝谏道:“运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柳公权一心为国,不顾个人安危、不畏权贵的骨气,是对“心正则笔正”的绝佳注脚。
中国文人在书法中不断追求遒劲有力的“骨气”之美。《祭侄文稿》是一篇祭文,作者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颜真卿为了纪念在安史之乱中牺牲的侄儿颜季明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当时情绪极度悲愤,故时见涂抹之迹,国耻家仇、民族大义流淌于 ② ,线条浑厚圆劲,力透
纸外,结体俯仰变化很大,气势凛然。宋代书法家米芾评价颜真卿字“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我们从米芾的评论中可以读出颜真卿的 ③ 。由此可见,书法之骨气,实乃中国人修身养性、供者爱人、达兼穷善、自强不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代名词。
1.【考点:正确使用成语】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考点: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请将文中斜体加粗的部分改成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不超过40字。
3.【考点: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一些在畅销书排行榜上占据前列的书,内容虽不足观,但在书名、封面上做足了文章,加之有名人的“倾情推荐”,再凭借一系列营销策略激发起读者的购买欲望。而一旦一种图书畅销,类似的选题便  ① ,粗制滥造往往与跟风炒作相伴而生。书中没有真知灼见倒没什么,
如果有一些不准确甚至错误的表述,就会导致一些负面的效应。对于读者来说,这样的书买得越多越糟糕。好书为什么没人买呢?原因有很多。比如,很多人在当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的情况下无法静下心来读那些深刻、厚重的好书而去一些轻松、平庸的书来消遣也无可厚非。读者到一本适合自己的书,好比 ② ,难度很大。面对如此庞大数量的图书,书店即使面积再大,书架再多,也难以承载。据说,目前一本新书的动销时间大概是3个月。这就意味着,一本新书在书店的书架上摆放了3个月,如果少人问津,无论内容如何,都将下架回仓,其在图书零售市场上的生命就宣告终结了。在畅销书排行榜上,劣书驱逐良书的案例 ③ 。在书店的书架上,劣书驱逐良书的现象同样频频上演。这是市场的选择。虽然很多书店具备公益机构的某些性质,不少书店还主打文化情怀,但归根结底,无论网络书店还是实体书店,都是一门生意,首先需要通过买和卖来保证自身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