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和葡萄酒东传华夏
据《史记》记载,张骞出使西域时,发现新疆和中亚地区广种葡萄,他“得其种还……中国始有。”
葡萄传入内地后,很快被人们普遍接受,酿造葡萄酒技术也悄然兴起。到了唐朝,葡萄栽培已经相当普遍,葡萄酿酒业也得以广泛发展。近代爱国华侨张弼士先生引进优良葡萄品种,在胶东开辟葡萄园,用科学方法酿制葡萄酒。
我国原有野生山葡萄,最早的文字记载当属《诗经·豳风》:“六月食郁及”。今天我国许多地方特别是偏僻山区,野葡萄还呈天然分布状。东北地区叫阿鲁木,山东叫燕磊、葫芦塔,浙江叫孛桃,还有些地方叫毛葡萄、藤名、木龙等名称。人们采集来或酿酒,或当药材,或作为改良葡萄品种的砧木。
caber
西汉及之后文献资料中,葡萄称为“蒲陶“、“蒲桃”、“蒲萄”等。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谈到,当时皇家花园上林苑中把葡萄列为“奇树异草”的观赏植物。这观赏植物来自西域。据《史记》记载,张骞出使西域时,发现新疆和中亚地区广种葡萄,并以“蒲陶为酒,富人藏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年不败”,他“得其种还……中国始有。”可知我国最早引入欧亚种葡萄,并酿之成酒的地区是新疆。传说底开以努斯国王曾经派使臣到大食,重金购来一些优质大粒葡萄品种,在吐鲁番地区推广种植。从吐鲁番出土的东晋时期墓葬里,发现有不少葡萄果穗、枝条,墓室内绘有庭院葡萄的壁画。
东汉末年汉灵帝时,扶风人孟佗一心上爬,给当权宦官张让献上一斛葡萄酒,竟然换取了个凉州刺史的官职。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特别爱吃葡萄、饮葡萄酒。他说葡文章来源于中国红酒网萄“甘而不饴,酸而不酢,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又酿之为酒,甘于麴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况亲食之耶。他方之果,宁有匹者?”
到了唐朝,葡萄栽培已经相当普遍,葡萄酿酒业也得以广泛发展。长安城内外不少酒肆以经营葡萄酒为主。其中业主多为西域少数民族,他们还效法当年的卓文君,由胡姬当垆持酒。文人仕宦常出入其间,一边饮用葡萄酒,一边论经谈史、诵赋吟诗,是当时市场经营的一大特。《全唐诗》中吟唱葡萄酒的诗人数十人,诗歌近百首。
公元640年,兵部尚书、大将侯君集攻破高昌,把那里的马乳葡萄带回长安,种在御苑。唐太宗“得其酒法”,亲自参与酿制了“凡八,芳香酷烈,味兼醍醐”的葡萄酒,赏赐臣,千古传为美谈。
在长期生产实践中,葡萄栽培技术和加工技能不断提高。两千多年来在引进外来优质葡萄品种的同时,劳动者还培育出500多个新品种。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葡萄栽培、修剪、防寒、摘取、晾干、贮存、加工等方法。元代的《农桑辑要》、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众多农书、医书、工艺学著作都积累、总结了大量栽培、酿制经验。
由于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和灾荒、战乱等因素,葡萄在我国只能作为水果而不能成为主要农作物来
经营。还由于中国白酒一直处于中国酒类的支配地位,葡萄酒没有发挥如法、意、西、葡、美等欧美国家那样的主导消费作用。唐代以后的种植、酿造业发展缓慢,近于停滞。近代爱国华侨张弼士先生引进优良葡萄品种,在胶东开辟葡萄园,用科学方法酿制葡萄酒。100多年来,我国的葡萄酒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变化,但与国外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红酒文化深刻内涵
中国古代最浪漫的诗人李白一生纵情山水,并留下了“斗酒诗百篇” 的美名。在《对酒》中,他眉飞舞地写道:
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
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
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
当然,最令我们难以忘怀的还是唐朝的另一位大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他在其中写道: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深沉有力的句子,凝重豁达的人生态度,在世界葡萄酒文化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
酒文化,永远是爱酒者的重要话题。“中国并不乏白酒文化,但我们缺少红酒文化。”在很多场合,也包括一些知名的星级酒店,对葡萄酒的饮用知识所知甚少。有的服务生竟将发泡桃红酒和干红酒一起放在冰块里备用。而更多的客人则是用饮用白酒啤酒的方式饮用葡萄酒。斟得满杯,猜拳行令,一饮而尽,醉眼迷离,狼籍一片。
有人说,品味葡萄酒不但能感受阳光与泥土的气息,还有一种与天国执手般的虔敬。这是因为,那些具有与人的生命一样的葡萄酒,浸透着泥土的芳香,体现着阳光的厚重,包容着人生的精髓。
和酒业杂志社的朋友谈天,他们说:“一般的女人不喝酒,女人不喝一般的酒,喝酒的女人不一般。文章来源于中国红酒网”把生命的悲哀倾于怀中,把希望的绝唱托于掌心,入
口是青涩涩的生活,入梦便是净化的理想。这就是指喝酒女人的那份文化心境。
葡萄酒的风格,不仅体现在口味上,还在于饮者对酒文化的心理感受。面对一瓶精心酿造的朗格斯美酒,我们心中可能浮现出法国古堡风情,并感受到她的厚重沉郁。
产业离不开文化,文化拉动产业。
产业是宽度,文化是深度。一个人没有文化素养就会处处显露出一种苍白和浮浅,而一个产业没有文化内涵则永远达不到它最佳的发展境地。
说到这里,使我想起葡萄酒的发源地希腊,想起希腊神话里的酒神狄奥尼索斯,他集多种人类情感于一体,既是古希腊的酒神,也是希腊悲剧的守护神,同时还是音乐之神。在世界各地的许多著名酒庄里,都有狄奥尼索斯神态各异的雕像,他所表现出的智慧光芒是人类关于生命本质最为彻底的思考,也是西方尼采哲学的精神渊薮。尼采说:“上帝死了!”其思想之叛逆,恰是酒神精神的具体象征。
早在公元前7世纪,希腊就有“大酒神节”。每年3月,身着盛装的人们在筵席上为祭祝酒神狄奥尼索斯即兴而歌,这种“酒神赞歌”以即兴抒情合唱诗为特点。在酒神赞歌中,人们伴芦笛的乐曲,环绕狄奥尼索斯的祭坛翩然起舞,庆祝这一节日。还有人会被选派打扮成酒神狄奥尼索斯乘坐着船型的花车,随着喧嚣的游行队伍进入市镇中心狂欢……一个产业真正融入到了人们生活里甚至骨髓里而化为一种精神的时候,那就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葡萄酒与茶的文化特点对比
葡萄酒在世界的流行也把法国的葡萄酒文化也带到各地。我发现葡萄酒文化是那么的类似与我们的茶
文化。中国的茶文化是渊远流长的,法国酒文化也是几千年的历史,发源的年代都是那么的悠久。茶是一种植物,葡萄也是,可以说是上天同时给于两个不同区域的人类最好的礼物了。
那我们就来对比一下葡萄酒与茶她们的文化特点。
第一:对比出产地
茶有分不同地区出产不同茶种:如浙江省出产龙井出名,福建出产铁观音出名,潮汕出产单枞出名,云南出普洱出名。这些茶类各有特点,各有所长个人所爱就要见仁见智了。
葡萄在法国也是不同地区也产不同品种的葡萄,波尔多的左岸出产CABERINET SAUVIGNON(加本纳或叫解百纳)出名;波尔多的右岸出产MERLOT(梅乐)出名;罗纳河谷地区出产SYRAH(穗乐仙)出名;布更地出产PINOT NOIR(贝露娃)出名,同样也是个有千秋。
也就是说茶也好葡萄也好。不是来自中国任何地方的铁观音都是好喝的铁观音;同样不是所有来自法国的PINOT NOIR(贝露娃)酿的葡萄酒都是好喝的酒。
第二:对比用具和配备
拿铁观音来比吧,潮汕工夫茶就很讲究,先要有茶具,要有好水,再要冲茶的手艺文章来源于中国红酒网和安静舒适的环境。
葡萄酒呢也要好的水晶高脚杯,要好的水作为清口用,要懂得倒酒的礼仪和安静舒适的环境。这不是也和茶很相似吗?
第三:对比饮品的过程
温度:
茶呢,首先要把握冲茶的水温,水温太低茶香散发不出来,太高又伤害了里面的营养物质。
葡萄酒也是很注重饮用温度,一般红葡萄酒是在17~20度饮用,太高酒就变得太冲不平衡,酒温太低酒又象被上锁一样香气散发不出来。
观看:
茶的颜,泽饱满,清透,带光泽的才是上品。葡萄酒呢!要晶莹透亮,带宝石的光泽,饱满柔和才是好酒。如果带混浊了就是已变质的酒。
闻香;
茶的香气要深入心肺,让人感觉香气悠香持久舒畅才为好茶,葡萄酒闻香时要感觉酒香饱满平衡,香气变化多样,层次分明才为美酒。
入口:
好茶入口要有重感,口腔感觉饱满舒服,入喉流畅,回香持久,回味生津。好葡萄酒入口要饱满平衡,口腔各味蕾要感受到酸甜苦涩的平衡而舒服,酒体象丝绸羽绒般柔滑,入喉也是要舒畅,回味口腔香气变化持久。
通过以上最简单的对比,可以看出两种品味文化是有那么多的共同之处。说到底每一个文化都含有几千年来人们的经验积累。如果你想去品味,去享受这种乐趣,就得尊重客观事实,了解文化的基本内涵后再去感受她的魅力。相信她们会给你带来一个无穷乐趣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