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版
研究园地
66
人工智能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的应用
研究
*
文/王欢 敖青 商惠敏
*
北京疫情最新数据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计算机视觉产业发展研究”(XMHT-202103008);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人工智能技术标
准研究及公共支撑服务平台建设”(2018B010112001)
0  引言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运用人工智能(AI )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人工智能+医疗防控”“人工智能+城市治理”等提供了丰富且高效的技术手段,本文对相关应用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并研究提出下一步发展建议。
1  人工智能技术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
首先,在医疗疾控方面,人工智能技术能有效助力病毒溯源、疾病预防、疫苗研制等。在此次新冠疫情防控中,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应用到辅助诊断、影像分析、药物研发、病毒溯源、体温检测、医疗机器人等方面。一是AI 辅助诊断,表现为远程问诊、影像辅助、快速智检等。自动、无接触的高效疫情诊断能有效缓解医疗资源紧张问题,基于人工智能的远程诊疗能实时了解分析患者的病情,并给出相关建议。二是AI 影像分析,能够提升近百倍的诊断效率。目前多家医疗企业构建医疗影像诊断系统“CT+AI ”,可在5秒内完成数百张影像的初诊。三是AI 药物研发,缩短药物研发时间。通过智能算法模型,在筛选化合物、新药合成、药物安全有效性预测等环节发挥关键作用,如百度、华为、鹏城实验室等通过开放核心算法和计算能力的方式助力药物研发。四是AI 病毒溯源,快速出病毒宿主和传播途径。北京大学团队预测出新冠病毒宿主分别是蝙蝠和水貂;第四范式联合南京大学等单位构建人工智能驱动的病毒
传播数字孪生系统,到最终的新冠病毒传播源。五是AI 体温检测,通过红外体温检测等方式提升疫情筛查效率。利用“图像识别+红外热成像”技术,对多人进行快速筛选及预警。六是AI 医疗机器人,广泛应用到智诊、消毒、送餐、清扫等工作,如猎豹移动研制出无人导诊、递送化验单等功能的机器人。
此外,人工智能在城市治理领域能助力疫情预警、舆情分析、智能服务等,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主要应用到疫情预警、舆情分析、智能外呼、路径追踪、线上办公、远程教育等领域。一是AI 疫情预警,通过人工智能对传染病预测,帮助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及时监控疫情,并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指导民众进行疾病预防。二是AI 舆情分析,尽早掌握舆情动态,发布科学、可靠的疫情信息,如腾讯、字节跳动、小米、搜狗等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时比对疑似谣言,并对社会舆情作出评估。三是AI 智能外呼,快速了解最新疫情发展情况及防控知识。以智能外呼平台为例,通过定向或随机拨打居民电话,自动询问并采集居民信息。如思必驰开发了“疫情防控AI ”,免费提供针对疫情的人工智能外呼服务。四是AI 路径追踪,精准获悉疫情扩散情况。利用人工智能分析旅客的行程信息,确定疾病潜在传播路径。目前,华为、腾讯、高新兴等搭建了高维机器学习模型,有效追踪高危人。五是AI 远程办公,通过使用智能视频会议系统等,支持企业快速恢复生产力。此次疫情期间,智能视频会议的市场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六是AI 线上教育,建立线上智能教育系统,保障教学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有序开展。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决策和专家等系统让学生体验全方位沉浸式教学内容,保障教育工作有序开展。
2  广东省人工智能技术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
广东省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防控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华为、腾讯、平安、商汤等省内人工智能企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纷纷采用人工智能提升医疗防控能力。如华为自研的华为云为新冠肺炎患者推出昇腾AI芯片的辅助影像量化分析服务;平安智慧医疗上线了新冠肺炎智能阅片系统,辅助放射科医生尽早发现、快速报告、精准诊断;商汤推出“AI无感测温”的智慧防疫区域通行模块,已率先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完成部署,驰援疫情防控最前线。
广东省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治理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抗疫过程中,省内部分企业参与到智能城市管理中。如腾讯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和遥感影像相结合,传递疫情动态、精准辟谣,稳定民众情绪;云天励飞自主研发的“深目”“天图”系统,针对目标人员的出行轨迹进行精确筛查,防止疫情扩散;高新兴设计了“1脑+2网+1人+N终端”的大数据平台;力维智联推出无接触核实与多维智能管控,预测网格/社区疫情趋势,辅助疫情管控人员决策。
与疫情防控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在有关领域应用广泛,相关技术攻关也正在加速推进,省内有关单位正大力推进相关技术攻关。如在智慧医疗领域,中山大学通过迁移学习建立新冠病毒感染的人工
智能临床-影像学复合快速筛查分选模型;华南农业大学正研制一款通过双目摄像头全天候快速筛查感染人的设备;迈瑞医疗正着手搭载肺部超声影像智能分析与检测技术的便携彩超诊断系统。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华南师范大学正建立新冠病毒感染风险人工智能分析研判平台;诺尔医药正开发适合个体周围环境消毒模块(手环)以解决大规模人的数据采集问题,并对疫情进行可视化实时监控。
尽管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人工智能在医疗防控、城市治理等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广东省人工智能政策还有待完善,人工智能技术在基础和前沿技术领域研究比较薄弱、人工智能基础数据体系不规范等,直接限制了人工智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3  广东省人工智能应用发展建议
关于广东省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要“牵牢牵好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的重要批示精神,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做好系统化顶层谋划,推动人工智能走向更深、更远、更广阔的未来。
一是完善人工智能相关扶持政策,完善广东省人工智能协同推进机制,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对广东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重大决策提供咨询评估。出台广东省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扶持政策,支持鹏城实验室、腾讯、商汤、佳都等省级开放创新平台单位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平台资源开放共享、重大成果转移转化、营造创新创业氛围、集聚创新创业人才等方面发挥关键支撑作用。强
化开放创新平台的核心引领地位,引导平台技术、资源、人才,主动加大对外辐射扩散力度,推进以平台引领试验区、产业园区、人工智能小镇等产业集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继续办好人工智能高峰论坛,提升广东省人工智能发展品牌效应,吸引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科研机构落户广东。参考科技部高技术中心“西苑会议模式”,探索举办重大专项成果发布会,面向全社会推介人工智能领域重大项目成果。探索建立省级人工智能发展促进会,盘活省内人工智能创新资源,做好国内外和全省人工智能重点领域动态情报监测和统计分析,开展人工智能发展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决策支撑研究。
二是加强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针对广东省原始创新相对薄弱的短板,开展基础研究、理论研究,持续精准对接国家项目。组织人工智能领域抗击疫情应急专项项目,快速启动一批前期已有相关研究基础,短期内可投入临床应用的预防、诊断与创新品种的研发与生产。继续做好人工智能领域重大专项的各项工作,重点围绕公共卫生与健康、重大传染病防治、生物安全与应急防控等领域,开展助力病毒基因测序、新药研发、蛋白筛选等技术攻关。引导龙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67
专版
研究园地
68
头企业关注强人工智能领域可能产生的技术点和成果,提前做好前沿技术攻关和前沿工程开发。推进广东省人工智能基础数据体系建设,面向疫情等重大事件风险防控等关键领域做好数据采集、系统建设等工作,推进数据补全、分类等数据标注和标准化建设,建立数据的规范管理和开放共享机制。
三是建立人工智能社会治理体系,加强人工智能对安全和保密领域影响的研究及动态监测评估,完善安全防护体系,构建人工智能安全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公开透明的人工智能监管体系,加强对人工智能产品开发、成果应用等全流程监管,推动人工智能行业和企业自律。开展人工智能法治保障、隐私和产权保护、信息安全以及伦理道德研究,建立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原则和框架。
四是深入推进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充分发挥广东数据资源丰富、产业基础扎实的优势,充分开展应用示范。积极培育智能医疗,鼓励腾讯、华大基因、平安好医生等开展人工智能辅诊、分诊、药物研发、快速测试等场景应用,提升医疗诊断与效率。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应用。鼓
励省内制造业企业建设智能生产线或智能工厂;引导服务业企业在物流配送、餐饮、客户服务等特定场景应用智能化使能技术,大力推广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提高应用深度和广度。加快推进“AI+5G ”应用示范,有效扩大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和智能生产的辐射面和应用面,加快培育智慧生产、智慧生
活等新兴业态。【作者简介】
王欢(1988-),男,博士,助理研究员,任职于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研究方向为科技情报、科技战略、人工智能以及计算机视觉等;敖青(1990-),男,硕士,助理研究员,任职于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研究方向为科技情报、科技战略等;商惠敏(1981-),女,硕士,副研究员,任职于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研究方向为科技情报、科技战略等。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