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研究•2012—2016年北京市海淀区
传染病疫情流行特征
夏春花,王笑灵,董建平
北京市海淀医院,北京100081
【摘要】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传染病发病流行变化趋势,掌握其流行特征及流行规律,为有效制定传染
病防控措施,调整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海淀区2012—2016年传染病疫情资料
进行分析。结果2012—2016年海淀区法定传染病累计报告病例74811例,年均发病率维持在392/10万的水平。
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发病率由2012年的68.04/10万下降至2016年的38.85/10万;呼吸道
传染病发病率下降趋势不明显,2014年构成比上升为第1位;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下降趋势不明显,2016年发
病率降至26.37/10万的低水平。甲、乙和丙类传染病主要病种是痢疾、、梅毒、乙型肝炎、猩红热、麻疹。发病
地区集中在人口基数大及流动人口多的学院路和中关村街道。男女性别比为1.49:1,各年龄段均有发病,以0~15
岁发病例数所占比例最大(36.33%),职业以农民、学生为主(77.58%),4—6月(28.77%)和11—12月(21.15%)为传
染病发病高峰期。结论5年间海淀区传染病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痢疾、、梅毒为乙类传染病的前3位,发
病呈0~15岁低龄化,每年4—6月和11—12月为高发季,高校和流动人口集中区域病例较多。因此还应加强重点
传染病、重点地区、流动人口聚居地、学校疫情、暴发疫情的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关键词】传染病;发病率;疫情;流行特征
中图分类号:R1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039(2021)01-0053-04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主要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间经过各种途径传染相互传播的疾病。我国目前对传染病管理根据其传染程度及危害性分为甲、乙和丙3类。为做好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我国政府及卫生相关部门对传染病病例监测有严格的要求,以便在发生疫情时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⑴。本研究对2012—2016年北京海淀区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描述分析,为调整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现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2012—2016年海淀区法定传染病报告数据来自大疫情网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海淀区人口学资料来源于统计年鉴。
1.2网络报告质量控制疾控中心每年定期对辖区内的医疗机构集中进行传染病诊断、疫情报告和数据审核培训和讨论,完全按照《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要求执行,同时每天由区疾控中心的疫情管理专员进行查重、审核,减少错报和漏报事件发生,确保传染病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1.3统计分析将所有数据输入SPSS13.0软件包,采用计数或计量等描述方法进行分析,分析指标为发
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采用Cochran 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疾病变化趋势。检验水准均为双狈W,a=0.05。
2结果
2.1基本情况2012—2016年北京市海淀区共报告甲、乙、丙3类传染病共74811例,每年涉及病种20-27种,2013年病种最多(27种),2012年发病率最高(485.41/10万),详见表1。5年内死因为传染病的共110例,主要为乙型肝炎35例(占31.82%)、艾滋病25例(占22.73%)、丙型肝炎14例(占12.73%)和7例(占6.36%)□
DOI:10.12183/j.scjpm.2021.0053
作者简介:夏春花(1981—),女,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疾病控制
表12012—2016年北京市海淀区传染病发病及死亡情况
年份病种数病例数发病率(/10万)死亡例数死亡率(/10万)病死率(%)20122216301485.41210.620.13 20132714816432.19330.960.22 20142416181461.52160.460.10 20152113015345.12190.510.15 20162014498392.47210.570.14
合计74811110
2.2传染病突发、暴发、聚集性疫情情况传染病570例,其中突发3起,暴发27起、聚集性疫情3起。突发、暴发和聚集性疫情共发生43起,涉及病例详见表2。
表22012—2016年北京市海淀区传染病突发、暴发和聚集性疫情
年份
手足口病水痘麻疹流感样病例聚集性起数例数起数例数起数例数起数例数起数例数2012565110000000 201300365000000 20140048751710162314 20152242340034800 20162111180021500
合计91001121451715225314
2.3传染病种类2012—2016年5年间北京市海P>0.05))o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共16067例(占淀区传染病以肠道传染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21.48%),发病率81.01/10万-100.63/10万,下降趋其中肠道传染病病例共30310例(占40.51%),以痢势不显著(/訥=0.629,P>0.05)o自然疫源及虫疾为主,发病率35.88/10万~45.20/10万,呈逐年下媒传染病共302例(占0.40%),发病率1.30/10万~降趋势(/显=
3.965,P<0.05)。呼吸道传染病共  2.08/10万,下降趋势不显著(/2曲=2.969,P> 28132例(占37.60
%),发病率140.63/10万~0.05),详见表3。
163.55/10万,发病率下降趋势不明显(才酣=0.097,
表32012—2016年北京市海淀区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发病情况
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性及性传播传染病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
年份
病例数发病率
(/10万)
比例
(%)
病例数
发病率
(/10万)
比例
(%)
病例数
发病率
(/10万)
%)
t
(病例数
发病率
(/10万)
%)
t
(
20127360219.1845.155492163.5533.693379100.6320.7370  2.080.43 20136697195.3645.204957144.6033.46310190.4620.9361  1.780.41 20146260178.553&696781193.4141.91306887.511&9671  2.030.44 20155526149.8740.195185140.6337.71298781.0121.7252  1.410.38 20164467121.2632.455717155.1841.54353295.8725.6648  1.300.35合计30310171.6040.5228132159.2737.601606790.9621.48302  1.710.40
2.4主要传染病病种主要传染病病种是痢疾、肺均为第1位和第2位,梅毒或猩红热位居第3结核、梅毒、乙型肝炎、猩红热和麻疹,其中痢疾和或4位,乙型肝炎或麻疹位居第5位,详见表4。
表42012—2016年北京市海淀区主要传染病发病次序
年份第1位第2位第3位第4位第5位疾病病例数疾病病例数疾病病例娄攵疾病病例数疾病病例数2012痢疾22131219梅毒478猩红热468乙型肝炎267 2013痢疾19131040梅毒489猩红热359乙型肝炎186 2014痢疾18311017猩红热790梅毒533麻疹283 2015痢疾17431018猩红热710梅毒509乙型肝炎189 2016痢疾1431940猩红热517梅毒402乙型肝炎172
2.5地区分布甲和乙类传染病病例数集中的前5庄。其中学院路和中关村病例数较多,详见表5。位分别是学院路、中关村、羊坊店、清河和北太平
表52012—2016年北京市海淀区甲和乙类传染病发病前5位街道乡镇分布
年份
第1位第2位第3位第4位第5位
街道病例数街道病例数街道病例数街道病例数街道病例数
2012学院路413中关村300羊坊店265清河265北太平庄224 2013学院路344中关村300清河262北太平庄248羊坊店227 2014学院路419清河308中关村306羊坊店295万寿路248 2015学院路402中关村302羊坊店268清河272北太平庄232 2016学院路398中关村303羊坊店275北太平庄263清河226
2.6人分布2012—2016年期间,北京市海淀区甲、乙和丙类传染病男女性别比为1.49:1,男性年均发病率高于女性(/2=9.635,P<0.01);各年龄段均有发病,以0~15岁发病为主;病例职业以农民及学生为主,详见表6。
表62012—2016年北京市海淀区
传染病病例性别、年龄和职业分布
项目例数构成比(%)年均发病率(/10万)性别
男性4478559.86507.11
女性3002640.14339.99
年龄(岁)
<169219.25940.35
1〜863511.54842.44
6~69269.26604.89
11~4703  6.29508.43
16~1163015.55455.01
31~1501420.07427.14
46~1135815.18384.24
>61962412.86200.29
职业
农民2983239.88913.69
学生2820637.70540.97
工人1289417.24365.68
干部3841  5.13162.89
军人380.050.882.7时间分布2012—2016年北京市海淀区传染病发病情况显示,每个月均有传染病病例报告,传染病发病主要集中在4—6月和11-12月,详见表7。
表72012—2016年北京市海淀区传染病发病月份分布
月份例数构成比(%)
14236  5.66 245636」0 365918.81 470399.41 572369.67 672499.69 756987.62 855267.39
94264  5.70 1065858.80 11762510.19 12819910.96
3讨论
2012—2016年海淀区报告传染病病例74811例,年均发病率约392/10万,与北京市2010—2015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498.95/10万比显著降低⑵。从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来看,肠道传染病的
发病率呈逐年降低趋势,从2012年的219.18/10万降至2016年的121.26/10万,呼吸道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也呈一定程度地降低趋势,可见海淀区传染病防控近年来取得了一定进展。原因可能与该期间北京市公共卫生机构人力资源配备加大力度有关⑷。与此同时海淀区对所有三级医院设立专项经费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增加专人健康教育,为患者及社区居民提供可取阅的传染病健康传播资料,做好高危人的健康教育,落实日常监管居民饮食卫生工作,根据肠道传染病尤其痢疾的发病时间和传播特点,及时有效切断传播途径⑷。但海淀区传染病发病率高于与国内同期其他地区®7),可见海淀区传染病防控工作任务仍较艰巨。
分析结果显示海淀区传染病还呈以下特点:(1)与猩红热及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相比,仍是防控重点,与文献报道类似⑷。海淀区是北京市高校和名校聚集的行政区,高校具有人密集及网络活跃等特征为聚集性爆发埋下了安全隐患,另外,海淀区的人口流动频繁,大量携菌及易感人进入城市,居住卫生环境差,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及人口老龄化等不利因素可增加患病率⑼,由此也解释了学院路和中关村是海淀区传染病的高发地的原因。(2)传染病发病还呈0~15岁低龄化态势,与该人体质相对较弱,尤其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成熟,托幼儿童及学生人叉性集体感染概率较高何,尤其城乡结合部的卫生、医疗和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较低,错过了早期发病控制的最佳时机,因而发病率保持较高水平,对因传染病致死的患儿家庭分析的研究显示,绝大多数死亡患儿由爷爷奶奶抚养,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必要的医疗知识[11J O(3)每年的传染病发病高发呈双峰相,4—6月和11—12月是高发季,该时期北京市天气多变,时暖时寒,空气湿度低,户外活动减少,封闭空间的滞留时间长,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流行。针对上述传染病,防控措施应做好以下两点,第一,将幼儿园、中小学校、高校、城中村等人流量密集处纳入海淀区传染病防控工作重点,于每年4-6月和11—12月加强宣传,学龄前儿童在高发季前及时接种麻风腮及肺炎等疫苗;第二,对于已经确诊的传染病例进行隔离,医疗机构引进先进的诊断手段,提高常见传染病的诊断率呵。
参考文献
[1]代吉亚,黄建华,郭汝宁,等.应用加权秩和比法评价广东省医
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J].华南预防医学,2020,46(3):210-213.
[2]高建华,黄若刚.北京市2010—2015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
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6):836-840. [3]孟月莉,毛阿燕,杨玉洁,等.北京市2011-2016年公共卫生
人员配置现况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9,33(3):42-47. [4]陈艳,李玉青,万国峰,等.北京市肠道门诊健康教育资源现况
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11):1046-104&
[5]丁璐.扬州市江都区2008—2017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
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8,44(5):436-438,441.
[6]徐小明,东雪卓玛.2005—2015年松潘县法定传染病疫情分
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7,44(3):529-532.
[7]关珂.河南省栾川县2007—2017年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分
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9,45(1):37-40.
[8]徐兰英,余志祥.2010-2016年中国大陆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
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8,29(4):244-247.
北京疫情最新数据[9]张莹,刘海燕,画宝勇.2013至2015年河南省法定传染病疫情
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52(2):217-220. [10]刘淑勤,湛柳华,周德谦,等.广州市越秀区2011—2015年学
校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7,17(4): 375-377,381.
[11]李晖.2014—2018年北京市肠道传染病的调査研究[J].中国
医学创新,2020,17(4):80-83.
(收稿日期:2020-01-26)
(本文编辑:江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