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两千年(2)——世界的边缘与焦点
俄罗斯乌克兰美国
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在一场刚刚呼吁更团结的奥运会结束之后,世界马上就陷入撕裂,
发言聒噪者从来都不少,能安安静静地读书的人不多,我想做作这个视频好的初衷,只是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读读书,读读历史。
回眸历史的深处,乌克兰最早走入历史的书卷,是由古希腊的“历史之父”,大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书写的。希罗多德也被认为是第一个关注乌克兰问题的专家,早在公元前512年,希波战争爆发前13年,波斯帝国的大流士就征服了这里,也是这场波及希腊文明的战争,让希罗多德关注这里。
在希罗多德笔下的“世界”,古希腊城邦才是文明的中心,而乌克兰只是“世界的边缘”,是草原、森林和山地组成的野蛮之地,位于被他称为“好客之海”的黑海以北,所以乌克兰在文化地理上来讲,是被今天我们称为的“西方世界”的最外一圈,是西方自身定义自己和他者的起始线。
翻看世界地图,你会发现,许多国家的名字都有“斯坦stan”比如乌兹别克斯坦、巴勒斯坦,也有很多国家的名字叫里亚“里亚 ia”利比里亚、保加利亚,还有很多国家的名字“兰 land”英格兰、苏格兰、波兰,这三个词缀,都是“领地”的意思,叫“斯坦”, 那些叫斯坦的主要是波斯帝国波斯语的遗产,叫里亚的古罗马帝国的衣钵,用希腊语,拉丁语的词缀,叫“兰”的就
是英语和日耳曼语的词缀,所以乌克兰这块土地,正好是这三种大的不同文明样板的中间,即使在今天你看一下地图,乌克兰周围的地国家的国名,波兰、罗马尼亚、俄罗斯、白俄罗斯,以及不远的几个中亚斯坦,你就知道地缘政治上乌克兰周围文明形态的复杂,所以为什么把它视为“欧洲的大门”。
这块土地在征服与游牧的变迁中,生活过尼安德特人、辛梅里安人、斯基泰人、罗马人、萨尔马提亚人、波斯人等等,之所以这么多不同民族种族的人反复争夺这里,也是因为这里水草丰美,土地肥沃,乌克兰今天也有一个别称叫“欧洲的粮仓”,或者“欧洲的面包篮”,第聂伯河滋养了丰美的草地,也有着像中国东北一样肥沃的黑土地,第聂伯河盆地。
时光倒退公元第一个一千年的开端,罗马人来到这里,乌克兰大地再次成为西方文明的边缘,只是从希腊化时期的北部边界,变成了罗马帝国的东部边界,此后的2000年,乌克兰一直处于这种边缘位置,一直到18世纪,俄罗斯帝国崛起,重新绘制欧洲版图。在深远的历史进程中,乌克兰就是撕裂的,黑海北岸的地中海殖民地和黑海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在这块土地上有一条文化地理的分界线。
梳理乌克兰民族文化的起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到今天乌克兰也是一个含混不清
的概念,甚至相当长时间它都被当成俄罗斯疆界之内的一部分,甚至被称为什么“大俄罗斯”和“小俄罗斯”,而实际在历史文明的深处,乌克兰民族文化是与俄罗斯民族文化有着一条平行、平等的独立线索的。当然俄罗斯到今天并不愿意承认这一点,普京早在2008年布加勒斯特的北约峰会上就就讲过“乌克兰——这是一个历史的误会,是一个建立在俄罗斯土地上的国家。”所以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哪个领导人决策所引发的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乌克兰危机是根植在1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的复杂问题。
斗转星移,随着希腊人、罗马人和波斯帝国的远去,又有一个部落集团在黑海大草原上登场,并且把他们的影响力延续至今,这个部族被称为斯拉夫民族,他们又将在这块土地上打下什么样的历史烙印,欲知后事,我们下篇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