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英特网协议。将据报切割成分组,并通过不同的路由,传送到目的地。
TCP:传输控制协议。提供连接型、可信赖的通信。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非连接、不可信赖的通信。
ARP:地址解析协议。将IP地址映射到物理地址上。
RARP:反地址解析协议。将物理地址映射到IP地址上
FTP:文件传输协议(21)
SMTP:简单传输协议
Romote Login Protocol:远程登录协议
TFTP:普通文件传输协议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DNS:域名服务器
IGP:内部网关协议
EGP:外部网关协议
BOOTP:启动协议
IGMP:Internet 组管理协议(IGMP)是因特网协议家族中的一个组播协议,用于 IP 主机向任一个直接相邻的路由器报告他们的组成员情况。IGMP 信息封装在 IP 报文中,其 IP 的协议号为 2。
ICMP: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用于在IP主机、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消息。控制消息是指网络通不通、主机是否可达、路由是否可用等网络本身的消息。这些控制消息虽然并不传输用户数据,但是对于用户数据的传递起着重要的作用。
DHCP:动态主机设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DHCP)是一个局域网的网络协议,使用UDP协议工作,主要有两个用途:给内部网络或网络服务供应商自动分配IP地址给用户给内部网络管理员作为对所有计算机作中央管理的手段。
Server->Client        UDP端口:68
Client->server        UDP端口:67
NAT:网络地址转换(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属接入广域网(WAN)技术,是一种将私有(保留)地址转化为合法IP地址的转换技术,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Internet接入方式和各种类型的网络中。原因很简单,NAT不仅完美地解决了lP地址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能够有效地避免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隐藏并保护网络内部的计算机。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即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它是一组用于由源地址到目的地址传送邮件的规则,由它来控制信件的中转方式。SMTP协议属于TCP/IP协议族,它帮助每台计算机在发送或中转信件时到下一个目的地。通过SMTP协议所指定的服务器,就可以把E- mail寄到收信人的服务器上了,整个过程只要几分钟。SMTP服务器则是遵循SMTP协议的发送邮件服务器,用来发送或中转发出的。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的英文简称,而中文简称为“文传协议”。用于Internet上的控制文件的双向传输。同时,它也是一个应用程序(Application)。用户可以通过它把自己的PC机与世界各地所有运行FTP协议的服务器相连,访问服务器上的大量程序和信息。FTP的主要作用,就是让用户连接上一个远程计算机(这些计算机上运行着FTP服务
器程序)察看远程计算机有哪些文件,然后把文件从远程计算机上拷到本地计算机,或把本地计算机的文件送到远程计算机去。
Telnet:Telnet协议是TCP/IP协议族中的一员,是Internet远程登陆服务的标准协议和主要方式。它为用户提供了在本地计算机上完成远程主机工作的能力。在终端使用者的电脑上使用telnet程序,用它连接到服务器。终端使用者可以在telnet程序中输入命令,这些命令会在服务器上运行,就像直接在服务器的控制台上输入一样。可以在本地就能控制服务器。要开始一个telnet会话,必须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来登录服务器。Telnet是常用的远程控制Web服务器的方法。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的前身是简单网关监控协议(SGMP),用来对通信线路进行管理。随后,人们对SGMP进行了很大的修改,特别是加入了符合Internet定义的SMI和MIB:体系结构,改进后的协议就是著名的SNMP。SNMP的目标是管理互联网Internet上众多厂家生产的软硬件平台,因此SNMP受Internet标准网络管理框架的影响也很大。现在SNMP已经出到第三个版本的协议,其功能较以前已经大大地加强和改进了。
OSI/RM:(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1983年ISO颁布的网络体系结构标准。从低到高分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各层之间相对独立,第N层向N+1层提供服务。
tcp协议和ip协议的含义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互联网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网络协议。所有的WWW文件都必须遵守这个标准。设计HTTP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发布和接收HTML页面的方法。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TCP是一种面向连接(连接导向)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运输层(Transport layer)通信协议,由IETF的RFC 793说明(specified)。在简化的计算机网络OSI模型中,它完成第四层传输层所指定的功能,UDP是同一层内另一个重要的传输协议。
RIP协议的全称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GP),是一种动态路由选择,用于一个自治系统(AS)内的路由信息的传递。RIP协议是基于距离矢量算法(DistanceVectorAlgorithms)的,它使用“跳数”,即metric来衡量到达目标地址的路由距离。这种协议的路由器只关心自己周围的世界,只与自己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范围限制在15跳(15度)之内,再远,它就不
关心了。RIP应用于OSI网络七层模型的网络层。
CSMA/CD:Ethernet是通过CSMA/CD机制中的CS载波监听及CD冲突检测来达成MA多路访问的目的。
CIDR:无类型域间路由。
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
Supernet:超网,是CIDR的延伸。
NFS:网络文件系统。RPC(远程过程调用协议)、XDR(外部数据表示协议)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就是利用动态、非固定的方式自动设置主机对应的IP地址。
UU编码:(UNIX to UNIX)编码是利用和程序对Email文件进行编码和解码。
MIME:利用封装对象的概念,将不同类型的文件一起封装后再自动即使编码,当收到信件时再自动即使编码
CGI:共通网关界面。是在HTML中提供一个跨平台的界面。经由这个界面,用户就可以通过浏览器来调用外部CGI应用程序,同时让用户可以在浏览器看到程序的执行结果。
GGP:网关对网关协议。用在核心网关与核心网关之间,用来交换路由信息的一种协议。
DNS: 域名系统 (Domain Name System) 的缩写,它是由解析器和域名服务器组成的。域名服务器是指保存有该网络中所有主机的域名和对应IP地址,并具有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功能的服务器。
AS: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在互联网中,一个自治系统(AS)是一个有权自主地决定在本系统中应采用何种路由协议的小型单位。这个网络单位可以是一个简单的网络也可以是一个由一个或多个普通的网络管理员来控制的网络体,它是一个单独的可管理的网络单元(例如一所大学,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公司个体)。一个自治系统有时也被称为是一个路由选择域(routing domain)。
BGP:边界网关协议。是EGP的改进。
RIP:作为一种内部网关协议或 IGP(内部网关协议),路由选择协议应用于 AS 系统。连
接 AS 系统有专门的协议,其中最早的这样的协议是“EGP”(外部网关协议),目前仍然应用于因特网,这样的协议通常被视为内部 AS 路由选择协议。RIP 主要设计来利用同类技术与大小适度的网络一起工作。因此通过速度变化不大的接线连接,RIP 比较适用于简单的校园网和区域网,但并不适用于复杂网络的情况。
HELLO协议是一种网络层协议,它使得网络设备能够互相标识自己的身份,并表明自己仍然处于工作状态。网络上的设备在接收到hello请求后返回hello应答。网络设备按照指定的时间间隔发送hello数据包,以表明自己仍处于工作状态。通过检查hello数据包,网络设备可以学习到其他设备的mac地址
gated程序:RIP、HELLO、EGP的结合。
IGRP: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GRP: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
OSPF协议: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1]是一个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简称IGP),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内决策路由。与RIP相比,OSPF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而RIP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OSPF的协议管理距离(AD)是110。
QoS:(Quality of Service)即服务质量。对于网络业务,服务质量包括传输的带宽、传送的时延、数据的丢包率等。在网络中可以通过保证传输的带宽、降低传送的时延、降低数据的丢包率以及时延抖动等措施来提高服务质量。
FDDI:一种速率为100Mb/s,采用多模光纤作为传输媒介的高性能光纤令牌环(token ring)局域网。
RAID:独立冗余磁盘阵列。
iSCSI:Internet 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是一种基于 TCP/IP 的协议,用来建立和管理 IP 存储设备、主机和客户机等之间的相互连接,并创建存储区域网络(SAN)。SAN 使得 SCSI 协议应用于高速数据传输网络成为可能,这种传输以数据块级别(block-level)在多个数据存储网络间进行。
SAN:存储区域网络(SAN)是一种高速网络或子网络,提供在计算机与存储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存储设备是指一台或多台用以存储计算机数据的磁盘设备,通常指磁盘阵列。一个 SAN 网络由负责网络连接的通信结构、负责组织连接的管理层、存储部件以及计算机系统构成,从而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力度。
NAS: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属存储)是一种将分布、独立的数据整合为大型、集中化管理的数据中心,以便于对不同主机和应用服务器进行访问的技术。按字面简单说就是连接在网络上, 具备资料存储功能的装置,因此也称为“网络存储器”。它是一种专用数据存储服务器。它以数据为中心,将存储设备与服务器彻底分离,集中管理数据,从而释放带宽、提高性能、降低总拥有成本、保护投资。其成本远远低于使用服务器存储,而效率却远远高于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