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第29卷第2期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May,2017
Vol. 29 No.2
DOI:10. 3969/J.ISSN. 1674-1471. 2017. 02. 006
闽南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基于岵山传统村落的调查
刘燕凌
(中共泉州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福建泉州362000)
摘要:传统村落以其独特的整体面貌体现了特有的地域文化价值。然而,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
传统村落消亡危机已经浮现,保护与发展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岵山传统村落是闽南地区唯一遗存较为完整的千年古镇,分布着众多的古建筑与人文历史遗迹,极具典型性。本文以岵山传统村落为例,梳理该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现状,分析其面临的严峻问题,从而进一步探讨如何更科学有效地保护与发展岵山传统村落。
关键词: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岵山
中图分类号:K928. 5;G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 — 1471 (2017 )02 — 0026 — 06
Researches on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 in Southern Fujian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Hushan Traditional Village
LIU Yan-ling
(Philosophy Te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Party School of CPC Quanzhou Municipal Committee,Quanzhou 362000»China)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villages embody their unique regional cultural values with particular overall
appearance.However,in the context of rapi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the crisis of the demise of the traditional villages has emerged,and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becomes an important issue.Hushan traditional village is the single millennium ancient town completely preserved in southern Fujian with typicality due to the ancient buildings and many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relics.Hushan traditional village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sort 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village, analyze the serious problems,and go further to explore how to protect and develop Hushan traditional village in a mor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way.
Key words:traditional villages;protection;development;Hushan
中华文明源于农耕文明,而传统村落作为农耕 文明的重要载体,它几乎蕴含了乡土文化和乡土生 活所有方面的内容,具有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 会、经济等多元价值。它不仅拥有丰厚的文化遗产,而且具有丰富多彩的自然生态景观遗产;是我国农 耕文明的根基、精粹和各个民族的“D N A博物馆”。正如冯骥才先生所言“每个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 书。”2014年住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下发《关于做好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实施工作的意见》,全 国各地拉开了传统村落保护的序幕。
在福建闽南山区有一处规模宏大的古村落——岵山,随着千百年来的宗族繁衍生息,村落集 聚不断发展,逐渐形成“带状”和“团状”的散村形态。岵山古镇地处丘陵,四季分明,湿润多雨,地势由西 北向东南倾斜[1],古镇区含有6个行政村,在已公布 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岵山古镇占了 4个,即茂霞
收稿日期:2017 —05 —09
作者筒介:刘燕凌(1978-),女,福建泉州人,中共泉州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闽南文化、古村落保护。
2期刘燕凌:闽南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基于岵山传统村落的调查
村、塘溪村、铺上村和铺下村,这在全国乡镇中是独
一无二的。岵山传统村落有哪些宝贵的文化资源?
它的保护与利用现状如何?村落未来将向哪种态势
发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访了岵山镇政府、旅游
局、规划局及当地村民,以期通过岵山古村落的个案
研究为其他村落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岵山传统村落的价值评价与发展
现状
(一)咕山传统村落的价值评价
1. 名称来历
岵山得名于桃源姑峰阳山,自后周显德三年(公
元956年)就有陈氏族人在此居住,至今已有千年历
史。“小姑”原指陈姓族人。据记载“小姑派”开基
祖陈邕官至太子太傅,陈邕与李林甫“不协”,于公元
736年“被谪人闽”,“先卜居福建三山,旋迁兴化枫
亭井上,又移惠安社稷坛后,最后徒迁漳州南山下通
津桥南的驿路旁建宅‘南山居’焉。因筑宅宇宏其范
囿,被参镑私建宫殿主诬为谋反之罪,朝廷派钦差大
臣查处,祸将临头。陈邕之女金娘谓其父曰:务将家
宅改为寺院,吾削发为尼,庶可弭镑而免祸。陈邕遂
将家宅改为‘南山寺’,物业施舍予寺。金娘把剃下
的长发当笔,写下‘悠然’两字,终身事佛为尼,法号
‘玄妙’,后敕赐为‘金花郡主’。为纪念金娘舍身为
尼救全家之恩,陈邕第十一世孙陈洪义祀金花,分族
永春小姑,他人即呼小姑派。”[2]久而久之指代岵山
地名。1929年起“小姑”称“岵山”。
2. 物质文化遗产
岵山镇拥有350多座明代至近代的闽南传统民
居以及古街、古寨,规模与数量在整个闽南地区十分
罕见。
(1) 古厝。其中,茂霞村拥有百年以上的古厝 70多座,保护较好的有10多座。这些古厝经历了
上千年的发展变迁,形成“红砖、赤瓦、白石基”的独
特建筑风格,斗拱、梁柱的卯榫结构,精美的砖雕、石
雕、木雕、灰雕等,房屋样式及布局等的建造规制、建
筑技术,与其间所包含的思想内涵,都充分体现出闽
南传统建筑对中国传统建筑的传承,具有深厚的文
化内涵和研究价值。
(2) 福茂寨。该寨位于茂霞村,由建寨始祖员渠 公(明朝嘉靖年间任职泉州户良司)于嘉靖年间建寨
筑祠,“占地面积20亩,寨墙高2 —3丈,环寨一周,
方圆4里有余,巍峨雄伟”[3]。立于寨墙之上,放眼
望出,岵山美景尽收眼底。
表1岵山传统村落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列表
资源类型名称位置
西陵宫塘溪村
黄墘岩蟠溪村
仙控岩铺上村宗教建筑玉峰岩茂霞村
南山庵铺上村
龙水院茂霞村
虎井宫和林村
陈氏宗祠铺上村
福兴堂塘溪村
古建筑
古厝镇域
民国古骑楼街塘溪村
泉州古商业街铺上村古道遗址檬林街和林村、铺下村
福茂寨茂霞村
石城寨茂霞村
草铺城铺上村
特风貌聚落
吴板寨塘溪村
莲花寨和林村
水瓢寨铺上村
(3) 宗祠。其中,铺上村陈氏宗祠尤为典型。
祠堂的右侧墙上,清晰地记载着小姑南山陈氏家族
的发源与分支。自公元956年至今,共十七世,家族
兴衰、子孙繁衍,分流散支,皆记录详尽仔细,一保存
至今。著名的清水祖师陈荣祖便是该家族的第九世
sort out of
后人。
(4) 福兴堂。塘溪村福兴堂建于1942年,为名爱国商人李武宗所建,是民国后期闽南民居建筑
的典型代表作。总体建筑占地1400平方米,坐西南
朝东北,由正门、门厅、天井、两厢、正厅和左右护厝
组成。福兴堂装饰精美的花岗岩石雕,樟木、桧木 雕,砖雕和泥塑,人物、花卉、飞禽走兽,形象生动,栩
栩如生,出自参与建造“中山陵”的师傅之手,做工之
精细,是闽南地区所罕见的。近代著名画家李霞,书
法家、诗人、末代举人郑翘松和著名瓷画家陈尧民等
都在此留下了墨迹和画卷。另外,在其装饰中还体
现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如印度佛教、基督 教、伊斯兰教、南洋文化、华侨文化都在建筑风格与
装饰艺术上有所表现。
(5) 古街。1930年开始建造的古街位于岵山塘溪村和茂霞村的交界路段,至今已有80多年历 史。古街是按照闽南典型的街道特进行布局,两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9卷
边建筑由于多为民国时期永春归侨所建,所以在建 筑风格上颇受到西方建筑的影响,既保留有着闽南 传统古厝的红砖和飞檐,同时在一层廊柱和二层阳 台栅栏则采用西式的建筑风格,又有了中西结合的 特。古街是那个时期闽南建筑的典型写照,也是
特定时期文化标志的展现。
3.非物质文化遗产
岵山传统村落的完整保留,使得以村落为载体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近乎原汁原味的保存下来。
表2
岵山镇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列表
所辖村民间文学
民间音乐
民间舞蹈
民间手工技艺
生产商贸习俗
人生礼仪
民间信仰
游艺、传统体育
磘溪村54
1
1
3
塘溪村3茂霞村33
1和林村51
2
铺上村4铺下村
7
42
(1) 香饼制造。茂霞香饼传承时间已有100年 以上,且已自设品牌为“美源香饼”,其香饼制作技艺 精湛,闻名永春县,是传统喜庆节日、嫁娶中必备的 馈赠礼品。
(2)
木偶戏。铺下村木偶戏属于掌中木偶戏,该 戏种是从明清时期开始流传于闽南地带的特民间 技艺之一。掌中木偶是把小小的木偶头和木偶的衣 服连结起来,衣服像一条口向下开的布袋。以传承
人杨章火掌中木偶戏为例,表演时把手伸进这布袋 型的衣服里,食指套进木偶头腔内,大拇指和另三个 指头套进在左右两个衣袖里,靠着灵活自如的手指,
把各种木偶角表演得活龙活现,栩栩如生。
(3) 竹编。陈振宗的竹编技艺是铺下村的一大 特,这是一项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活态手工技艺。 精心挑选柔韧度、长度、宽度皆适宜的竹子,按照图 纸或编制经验,顺着纹路和方向,手工编织成篮子、 竹筐等一些日常用具。这些竹编用具美观、结实、古 朴,既实用又具有审美价值。
总之,岵山传统村落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具有较 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及科学价值,不论是传统格 局、空间肌理、人文环境以及整体风貌方面都得到了 很好的延续,是闽南地区唯一遗存较为完整的千年 古镇。那么,如何将这些珍贵的村落资源进一步的 挖掘利用,为村民谋福利?在“全域规划、全域整治” 理念的指导下,当地政府及民众对村落的保护与发 展的做法值得借鉴。
(二)岵山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主要措施
1.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在全面盘点岵山镇现有资源现状的基础上,邀
请专家因地制宜,突出特,编制了《岵山古镇综合
保护发展规划》、《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以及闽南 文化活态区课题研究。对于村落所遗留下来的文化
遗产启动保护工程。不断收集整理古镇古村所遗留
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深人挖掘特别能展示古镇
特的农耕文化、华侨文化、建筑文化及地方民俗节 庆,进行详细的归纳提炼。同时设立专门的文化培 育扶持基金,为村落的发展积蓄资金。
2. 风貌修靖适当改造
对于镇域内保存的数量众多、年代不等的特 历史建筑,在尊重其原有的选址格局、建筑形式及历 史痕迹的基础上,分类实施4种修缮改造形式
是保护管理。对具有珍贵价值的保存完好的历史建 筑,及时与住户沟通,采取适当补助方式,动员他们 自觉对古厝进行管护保洁,对无人居住的,由村里统
一加强对内外部构件及周边环境的保护管理,尽量 维持其原貌。二是功能提升。对建筑质量和建筑结 构尚好,又有人居住的历史建筑保留其传统风貌不 变,结合现代构局,在合理的范围内,对内部结构予 以适当改建,增加厨、厕等必要的生活设施,如金谷 堂、霞溪堂等。三是改造整治。对与传统风貌不协 调又难以马上拆除的建筑,特别是历史建筑周边 及传统古街区内部的现代建筑,进行适当的外部改 造整治,以达到与传统风貌相协调。如对和塘古街 进行仿古修复,形成具有闽南特的业态商贸古街。 四是修缮复原。在理清聚落分布脉络的基础上对具 有特定时代意义和历史价值的环境要素及历史古 迹,如祠堂、风水池水渠的复原,再现传统生活形态。
3. 大力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
2期刘燕凌:闽南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基于岵山传统村落的调查29
结合岵山原有的旅游资源,形成生态旅游产品、宗教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产品以及休闲商业旅游产品。
表3旅游景点规划信息表
资源类型景点名称景点位置
金溪河镇域
三斗溪塘溪村生态旅游产品乌叶荔枝林镇域
荔枝王茂霞村
农田景观镇域
西陵宫塘溪村
黄墘岩蟠溪村
五峰岩茂霞村宗教旅游产品南山庵铺上村
龙水院茂霞村
陈氏宗祠铺上村
仙控岩铺上村
福兴堂塘溪村
古厝镇域
福茂寨茂霞村
石城寨茂霞村
草铺城铺上村
吴板寨塘溪村
莲花寨和林村
水瓢寨铺上村
民国古骑楼街塘溪村文化旅游产品泉州古商业街铺上村
檬林街和林村、铺下村
李家大院塘溪村
宗教馆铺上村
领航馆铺上村
寻根馆铺上村
戏剧馆铺下村
教育馆塘溪村
侨乡馆镇域
物产馆镇域
休闲商业旅游产品游客集散中心镇域、铺上村、塘溪村
岵山古镇专门制定传统村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规划,以鲜明地方特文化为主题,注重游客参与 性,融人民俗、民风、饮食文化、传统手工艺制作等活 动,动静结合。越来越多的人被传统村落的魅力所 吸引,2016年岵山传统村落接待游客量达30多万人次。目前岵山已形成古镇生态休闲游、荔枝文化 旅游节、北溪桃花文化节等节庆品牌。
4.成立村落保护资金监管小组
按照国家住建部的要求,根据传统村落项目保 护需求表,合理安排建设项目及投放资金。岵山古 镇在村落保护进程中,以镇村联合形式成立资金监 管小组,严密监管资金用途及拨付额度,跟进资金审 计监察,确保资金确实“用到点上,用到实处”。
由镇政府主导的岵山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在 村民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岵山传统村落处于中国快速城 镇化的大背景中,它的保护不可能独立存在,必然承 受着外界社会的各种影响,也面临着各种挑战。
二、岵山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 文化遗产散落,传承后继无人
岵山古镇目前保留的传统手工技艺如香饼制 作、榜舍龟制作等往往由个体小户掌握,低廉的销量 价格,单薄的经营能力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大部分年 轻人不愿继续学习,传承面临着“后继无人”的严峻 形势。而大部分民间民俗文化散落乡间、远离市场,如特殊的“吕洞宾诞辰”、“吴公祖师进香”等,仅在村 里某个小角落传衍,且大多在老一辈中以口相传,没 有详细记载,传播方式、范围有限,传承不易。加上 现代大量新兴文化媒介的快速广泛应用,使得许多 传统民间文化技艺被逐渐淡忘,如若没有足够重视 并及时挖掘收集,就会出现失传甚至消失。
(二) 传统村落保护存在技术困难
由于年代久远,村落里的大部分建筑都非常脆 弱,急需专门技术人才的专业技术进行修复。如福 茂寨,嘉靖年间建寨,时间久远,寨墙破损严重。寨 墙是由石头硇,修复时要选择相同材质、相近颜、相似大小的石头,原工艺修复,才能体现文物的原真 性。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乡土建筑市场的“萎缩”,建 造、修缮乡土建筑的民间工匠早已纷纷改行,熟知乡 土建筑的形制样式和特工艺的工匠已经后继无 人[4],使得修复工作一直难以展开。另外,村落在在 文化内涵提升、促进旅游业适度发展以及民俗活动 的开展等各方面,也急需专业技术指导和帮助。
(三)乡村游正悄然改变村落的传统生活
目前,岵山传统村落由于旅游的快速发展,对村庄的自然环境已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并且随着游 客大量涌人,村民世代相袭的传统生活造方式正在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9卷
改变。原先村民伴随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作息。而现在日益红火的乡村游使村民放下手中的 农活,转而办起了农家乐、民宿等;为了迎合游客的 需要,将两餐改为了三餐,且在原来的小米稀饭、馒 头等单一食物的基础上增加了炒菜、饮品、特农产 品,以此来满足游客的需要。快速发展的乡村
游影 响着当地居民的传统生活方式正。另外,我们在调 查中还发现,旅游公司的介人同村民自治组织的管 理机构还未建立起良好的协商合作机制,村民与村 落管理、旅游公司的关系还在进一步改善中。
(四)保护资金严重匮乏
作为实施全镇域保护的古镇,保护项目涵盖了 古建筑修缮、文化传承、历史要素保护、环境整治、基 础设施完善、规划建档、产业扶持等各方面,项目多,任务重。特别是岵山历史建筑数量多,往往一栋古 建筑修缮就需耗费几十万资金,修缮整治难度大。虽然有部分配套资金,但单纯靠政府投人远远不够,特别是后续保护更因资金短缺而难以为继。
那么,如何做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呢?从 目前我国众多传统村落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 对地方性、区域性的追求,正成为地区文化发展的动 力源。因此,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中就应积极 探索带有基因传承的保护与利用模式。
三、岵山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对策
岵山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应本着并举兼得的 大方向,以“立足本地资源、促进活态传承、加强社会 合作、适度乡村旅游”为总体思路进行。
(一)设立文化传承基金,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进一步继续组织村落力量,特别是集合离休老 干部、退休教师、村落长辈等,通过编撰村志、完善镇 志、人文史情收集、民间文化艺术普查等形式,将分 散的文化遗产、传承人及其技艺流程挖掘出来,并形 成档案资料,更好的记录保存。成立村落“民间文化 交流研究所”,组织“文化进校园”、“特节庆文化展 演”、“文化交流会”等活动,增加文化遗产的宣传力 度,提升文化认知度,扩大影响力。设立专门的文化 遗产传承扶持基金,加强对木雕(永春工)、各种祭祀 仪式、传统节庆、特小吃制作、永春老醋酿造、传统 制瓦工艺及南音、戏剧、武术等传统工艺和民俗的展 示、体验、伴手礼等附加产业链的扶持,集中培养一 批非遗技艺传承人,在此形成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 孵化器。同时,依托旅游产业的发展,积极融人文化 元素,丰富岵山旅游内涵,吸引游客,进而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形成一个良 性循环,最终实现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
(二) 整合资源促进活态传承
深人挖掘岵山特文化元素,进行统一归纳展 示,保护传承。一是加快与民俗文化融合。可以代 表南山陈氏一脉发展延续的陈氏宗祠为重点,融人 南音戏曲、掌上木偶、腰鼓队等民间文化艺术,举办 特民俗祭祀—
—“冬祭”大典,建设宗族寻根文化 交流地。另外,充分发挥清水祖师故里优势,在原有 旧殿及旧址的基础上,建设配套的祖师文化园,传承 清水祖师信仰文化。二是推动文化展馆建设。修缮 布置历史建筑
明德堂,以购买、租赁、借用的方式从 村民家里收集农具、生活用具等体现传统农耕生活 的旧物进行陈列展示,建设农耕文化展示馆。修缮 布置敦福堂,收集华侨工艺品、物件等,融合侨捐工 程、重点华侨人物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建设华侨文化 展示馆,达到传承特地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加深与海外华侨情感交流的目的。三是促进手工技 艺传承。在修缮宋代瓦窑旧址,保留传统制瓦工艺 流程的同时,更新部分设备场所,拓展建设制瓦技艺 体验区,通过再现制瓦场景,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并 传承制瓦工艺。
(三) 适度控制旅游业的发展
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 导意见》中提出,保护好传统村落重点要处理好两个 关系,一是保护古建筑与改善居住环境的关系,二是 处理好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的关系,对市场介人村 落保护利用要防止过度商业化经营模式。
旅游产业会促进村落环境、基础设施的改善,村 民收人的增加、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但过度的 旅游开发确也对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生活方式与生 产结构带来严重的破坏。[5]要尽可能保护村落中文 化遗产的完整性,维护村落环境,不可任旅游业的泛 滥发展给传统村落带来不可修得的伤害。因此,发 展旅游业并不是传统村落保护的唯一途径。把传统 村落建设成为教育基地、研究基地、文化艺术场所、现代农业基地、一村一品等等也是很好的方式。
(四) 构建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众自筹”的资金多 元筹措机制。[6]切实加强公共财政对保护工作的支 持力度,重点用于保护规划编制、市政基础设施改造 及濒危历史建筑保护与修缮等。积极探索市场化保 护利用机制,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工商企业、社会团 体、民间组织和各界人士参与保护工作,调动乡贤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