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以及最新研究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叫做类风湿性关节炎
内容简介
很多人认为风湿和类风湿是一个东西,其实不是,我稍后会给出解释。什么是风湿病?
风湿病是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多较隐蔽而缓慢,病程较长,且大多具有遗传倾向。诊断及均有一定难度;血液中多可检查出不同的自身抗体,可能与不同HLA亚型有关;对非甾类抗炎药(NSAID),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较好的短期或长期的缓解性反应。(1)
什么是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侵蚀性关节炎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变特点为滑膜炎,以及由此造成的关节软骨和骨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由于自体免疫引发的关节炎。该病伴随产生类风湿因子。(2)
在19世纪初,人们总是把风湿和类风湿混为一谈,认为是同一种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一病名是1858年
由英国医生加罗德首先使用的。1896年舍费尔和雷蒙将该病定为独立的疾病,同年斯蒂尔对儿童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作了详细的描述。1931年塞西尔等人发现类风湿病人血清与链球菌的凝集率很高,1940年瓦勒发现类风湿因子。1945年卡维尔蒂、1961年斯勒芬分别提出类风湿发病机理的自身变态反应理论,并得到确定。(3)
1941年美国正式使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名。目前,除中、英、美三国使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名外,法国、比利时、荷兰称之为慢性进展性多关节炎;德国、捷克和罗马尼亚等称之为原发性慢性多关节炎;前苏联称之为传染性非特异性多关节炎;日本则称之为慢性关节风湿症。(4)
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不同
一.类风湿和风湿有某些相似之处,如都有风、寒、湿外因及关节疼痛,但两者有本质的不同。
1、病因不同:风湿病多数应称风寒湿性关节痛,寒冷地区绝大部分是这类风湿病,不累及心脏、不破坏骨质、绝大多数可治愈,从中医角度看风湿病属寒痹症,而类风湿和强直性脊柱炎属热痹症,即使有畏寒症状也是真热假寒或里热外寒。有少数风湿热病人系链球菌感染所致,而类风湿属自身免疫病。
2、病理和症状不同:风湿病是脉道内血液循环不畅阴寒而痛。
类风湿是脉道外有异物压迫脉道不通而痛。从外观看风湿病初期不肿,后期关节也不变形。
类风湿初期手指、足趾小关节呈现对称性肿胀,后期关节变形,风湿病脉象常见沉迟,类风湿脉象常见细数。
3、法则不同:风湿病用一般抗风湿西药或中医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药常能速愈,而类风湿用一般抗风湿中西药不但不能治愈,有时反而会越治越重。(5)
二.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虽然仅有一字之差,但意思完全不同。
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热的一种表现。风湿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全身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初起时常有咽峡炎、丹毒等感染病史。风湿热起病较急,且多见于青少年。风湿性关节炎可侵犯心脏,引起风湿性心脏病,并有发热、皮下结节和皮疹等表现。
在临床上,风湿性关节炎有两个特点:
一是关节红、肿、热、痛明显,不能活动,发病的部位常常是膝、髋、踝等下肢大关节,其次是肩、肘、腕关节,手足的小关节少见;
二是疼痛游走不定,一段时间是这个关节发作,一段时间是那个关节不适,但疼痛持续时间不长,几天就可消退。血化验血沉加快,抗“O”滴度升高,类风湿因子阴性。治愈后很少复发,关节不遗留畸形,有的病人可遗留心脏病变。
类风湿性关节炎则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虽不属于遗传性疾病,
但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多发生于20~40岁女性。早期症状多为关节疼痛、肿胀、发僵、活动不便,时轻时重,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常遗留骨关节强直畸形。虽然少数病人可有心血管疾病,但绝大多数病人无心脏症状,类风湿因子阳性。(6)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危害
1.类风湿结节:多见于关节突起部及经常受压处,无明显压痛,不易活动。类风湿结节也可发生在内脏,心包表面、心内膜、中枢神经系统、肺组织及巩膜等。
2.血管炎:可影响各类血管,以中、小动脉受累多见。可表现为指端坏疽、皮肤溃疡、外周神经病变、巩膜炎等。
3.心脏:心包炎、非特异性心瓣膜炎、心肌炎。
4.胸膜和肺:胸膜炎、肺间质纤维化、肺类风湿结节、肺动脉高压。
5.肾:膜性及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增殖性肾炎、IgA肾病及淀粉样变性等。
6.神经系统:感觉型周围神经病、混合型周围神经病,多发性单神经炎及嵌压性周围神经病。
7.造血系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出现正细胞正素性贫血,疾病活动期血小板升高。(7)
由此可见,类风湿性关节炎能够造成非常严重的疾病,both并发症和继发症状。
但是,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理尚不是特别明确,而且这种疾病和人类免疫系统缺陷有很大的关系(人类免疫系统攻击体内正常细胞),而且现在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可以这种免疫性的疾病。不过,国际上已经有了很多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首先,如果大家对这个疾病的研究有很大兴趣的话,我推荐大家去浏览www.biomedcentral里面的Arthritis Research and Therapy 专栏。链接如下:arthritis-research/
最新的(我个人最感兴趣的)是在分子靶向这个方面。你们也许会有疑问:什么是分子靶向?
分子靶向--简介
所谓的分子靶向,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来设计相应的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
reactive阳性是什么
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所以分子靶向又被称为“生物导弹”。(8)
癌症领域人类目前已经能够通过多个靶标CD30CD44CD90CD133等作为分子靶向的靶标。在类风湿性关节炎领域,我们又到了新的靶标。废话不多说,赶紧看看Abstract吧!
原文在:arthritis-research/content/14/S5/S1有免费PDF 可以提供下载
Abstract
Anti-CD20therapy using rituximab directly targeting B cells has been approved for treatment of non-Hodgkin lymphoma,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ssociated vasculitides and has led to reappreciation of B-lineage cells for anti-rheumatic treatment strategies.Moreover, blocking B-cell activating factor with belimumab,a drug that is licensed for treatment of active,seropositive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represents an alternative,indirect anti-B-cell approach interfering with proper B-cell development.While these approaches apparently have no substantial impact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