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九 RIP路由报文结构分析
【实验目的】
1. 掌握动态路由协议RIP的报文结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2. 掌握RIP路由协议两个版本的区别。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环境】
在本实验中需要3台路由器、1台交换机、1台协议分析仪。3台路由器运行RIP路由协议,使用协议分析仪采集数据包,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将所有的路由器都接入到交换机上,并在交换机上配置端口映像功能,具体IP分配如下表:
表6-1 设备IP地址分配表
设备接口IP地址连接到交换机
FA0/8 RSR-A FA0/0
192.168.1.1/24
RSR-A LO0 192.168.10.1/24 --
RSR-B FA0/0 192.168.1.2/24 FA0/9
FA0/10
192.168.2.1/24
RSR-B FA0/1
-- RSR-B LO0
192.168.20.1/24
RSR-C FA0/0 192.168.2.2/24 FA0/7
-- RSR-C LO0
192.168.30.1/24
0 172.16.1.4 FA0/24
RG-PATS协议分析仪 Eth
设备连接如下图所示:
图6-4 实验拓扑图
224
【实验内容】
1、学习RIP协议的报文格式;
2、掌握RIP协议的工作原理,了解RIP1和RIP2的区别;
3、了解RIP协议的缺陷。
【实验流程】
图 6-5 实验流程图
【实验原理】
RIP协议简介
RIP路由协议有RIPv1和RIPv2两个版本,RIPv1是有类路由协议,其不支持VLSM,
不支持验证,路由更新采用的广播的方式;而RIPv2是无类路由协议,支持VLSM,支持
验证,路由更新采用组播的方式。RIPv2首先在RFC1388“携带额外信息的RIP版本2”
中定义,发布于1993年1月。该RFC在1732中做了修订,最终在1998年11月发布的
RFC2453“RIP版本2”中定稿。
为确保RIP今后可以和TCP/IP一起使用,有必要定义一种能和IPv6一起使用的版本,
1997年RFC2080发布了标题为“用于IPv6的RIPng”文档。
RIP路由协议进行路由信息交换是通过发送两种不同类型RIP报文实现的:RIP请求和
225
响应,这些报文作为常规TCP/IP报文,使用UDP传输,使用UDP端口520。该端口按照如下方式使用:
z RIP请求报文发送到UDP目的端口520,这些报文可以使用520作为源端口,也可以使用一个短暂端口号。
z为回答RIP请求面发送的响应报文使用源端口520,其目的端口等于RIP请求报文使用的端口。
z未经请求的RIP响应报文发送时使用的源端口和目的端口均为520。
RIP报文格式
RIP报文包含在UDP数据报中,如下图所示:
图6-6 封装在UDP数据报的RIP报文
下图所示为RIP的报文格式:
图6-7 RIP消息格式
z命令:命令字段为1表示请求,2表示应答。还有两个舍弃不用的命令(3和4),两个非正式的命令:轮询(5)和轮询表项(6)。请求表示要求其他系统发送其全
部或部分路由表。应答则包含发送者全部或部分路由表。
z版本:版本字段通常为1,而第2版RIP将此字段设置为2。
226
z地址族标识:紧跟在后面的20字节指定地址系列(address family)(对于IP地址来说,其值是2)、IP地址以及相应的度量。
采用这种20字节格式的RIP报文可以通告多达25条路由。上限25条是用来保证RIP
报文的总长度为20×25+4=504,小于512字节。由于每个报文最多携带25个路由,因此react router6
为了发送整个路由表,经常需要多个报文。
如下图是使用RG-PATS网络协议分析仪采集到的RIP报文:
图6-8 RG-PATS网络协议分析仪采集RIP消息格式
RIP报文类型
RIP使用两种报文类型:请求和响应
1、请求报文:
当路由器刚刚接入到网络上,或路由器有一些超时的项目,它就发送请求报文,请求报
文可以询问整个路由表的信息或某个具体的路由信息,如下图所示:
图6-9 对于特定的路由表信息的请求
227
图6-10 对于所有的路由表信息的请求
如下图是使用RG-PATS网络协议分析仪采集到的RIP请求报文:
图6-11 RG-PATS网络协议分析仪采集RIP请求报文
2、响应报文
响应可以是询问的或非询问的,询问的响应仅在回答请求时才发送出来。它包含了在对应的请求中指明的终点的信息,而非询问的响应则是定期发送,如每隔30s或当路由表中有变化时,这种响应有时叫做更新分组,如下图所示:
图6-12 响应报文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