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必读:年轻⼈应该知道的职场哲学:⼯作态度篇
年轻⼈应该知道的职场哲学:⼯作态度篇
第⼀部分⼯作态度——态度决定⼀切
⽆论是做什么样的⼯作,最重要的就是个⼈⾯对⼯作的态度。⼀位哲⼈曾经说过:“⼈⽣所有的能⼒都必须排在态度之后。”在态度这⼀内在⼒量的驱动下,我们常常会激发⾃⾝的⽆限潜能,⽽这种潜能如果被正确地⽤在⼯作中,结果会远远超出我们最美好的构想。的确,态度永远是职场成功的基⽯,它能够承载能⼒,也可以为能⼒导航。
想想第⼀天⼯作的感觉
⼯作后的⼈们,⾯对每天的⼯作,总是会渐渐形成⼀种习惯。从好的⼀⽅⾯来想,我们对⼯作逐渐上⼿,随后越来越熟练了。熟能⽣巧,碰到各种难题都知道如何去得体处理,似乎得⼼应⼿。但是从另⼀个⾓度来看,如果我们每天⾯对重复的问题,都是⽤同⼀种思考模式和⽅式来处理,逐渐变得⿇⽊不仁,就会成为向前迈进的障碍。所以,我们应该养成经常“回味第⼀天上班的感觉”的习惯,始终有意识地问问⾃⼰,我们改变了什么,我们求新了什么,我们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我们离⾃⼰最初的理想和对⾃⼰的期望还有多远?
回味第⼀天上班的感觉会帮助我们追求卓越。
⼀个⼈要想成功,追求卓越必不可少。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论你是领导者,还是⼀名普通员⼯,都要有积极的⼼态。为了事业的成功,我们要做⼀个有勇⽓追求卓越的⼈。不随便妥协,也不随便放弃。
经常回味第⼀天上班时的感觉,你就不会只把⼯作当做⼀件差事,或者只把⽬光停留在⼯作本⾝。否则,即使是你最喜欢的⼯作,你也依然⽆法持久地保持对⼯作的激情。但如果你把⼯作当做⼀项事业来看待,情况就会完全不同。
回味第⼀天上班时的感觉,你会发现,虽然当初你可能因为兴趣⽽选择了这⼀种职业,但是做久了你会发现,使你充满激情做下去的不再只是初始的兴趣,更多的是⼀种责任,⼀种因为热恋⽽产⽣的眷恋,⼀种因为取得成绩⽽坚持下去的信⼼——这个时候,兴趣已经转化为⼀种更加深厚的激情了。
回味第⼀天上班时的感觉,你会发现现在的你已经把⼯作和职业⽣涯联系了起来,会对⾃⼰未来的事业负责。你会容忍⼯作中的压⼒和单调,觉得⾃⼰所从事的是⼀份有价值、有意义的⼯作。并且从中可以感受到使命感和成就感。
回味第⼀天上班时的感觉,你会不断树⽴新的⽬标。我们知道,保持长久激情的秘诀,就是给⾃⼰树⽴新的⽬标。在解决了⼀个⼜⼀个的问题之后,⾃然就会产⽣⼀些⼩⼩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是让激情每天都陪伴⾃⼰的良⽅。
回味第⼀天上班时的感觉,你会发现你已经学会了释放压⼒。⾯对压⼒,你已经学会了管理并科学地释放,从⽽减轻了对⼯作的恐惧感,让⼼情更轻松。
回味第⼀天上班时的感觉,你会时刻提醒⾃⼰切勿⾃满。你不会满⾜于已经取得的⼯作成绩,⽽忽略了开创未来的重要性。你会把过去的成绩当做激励⾃⼰更上⼀层楼的动⼒,试
图超越以往的表现。
如果说憧憬、希望和彷徨是第⼀天上班时的感受的话,那么在经历过这些之后,长时间占据你的⼼灵的,就是要激情飞扬地去⾯对你的⼯作。
态度决定⼀切。当你经常回味第⼀天上班的感觉时,就更容易到正确的⼼态,也更容易到适应环境的⽅法,就会全⾝⼼地、满怀激情地投⼊到⼯作中。那样,你的⽣活和⼯作⼀定会百尺竿头,更进⼀步。
⼯作没有激情,你会快乐吗
成功与其说取决于⼈的才能,不如说取决于⼈的激情。这个世界永远欣赏那些真正有使命感和⾃信⼼的⼈,他们的激情贯穿他们的⼀⽣。
拥有激情,能让你在执⾏任务的时候,把所有的精⼒都投⼊到⾃⼰所做的事情当中,并且将⼯作作为⼀种特殊的使命,根植于⼼中。⼯作离不开激情,激情能让你发掘⾃⾝潜⼒,激发想象⼒与创造⼒,从⽽更好地完成任务。
成功的职场⼈⼠都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对别⼈、对⼯作具有较为持久的激情。美国陆军少将约翰·斯坦福曾对⼀有领导才能的研究⼈员说:“要使激情成为形成个⼈魅⼒的另⼀个因素,就是你必须到让你充满激情的东西,充分燃烧你的激情,并且让别⼈了解你的激情。”葛尔斯·史考伯也说过:“对任何事都有激情的⼈,做任何事都会成功。”
微软公司就⾮常重视员⼯的激情。微软公司的核⼼理念简单地说就是“激发每个员⼯的潜能”。在招聘时,强调的与其说是⼈的能⼒,不如说是⼈的潜能。你可以不懂软件、硬件的知识,因为你的潜能会让你掌握这些知识。微软强调的是⼈的激情,当你有了100%的能⼒时,你的激情能够让你做到120%。
不管是对于⼀个企业还是对于⼀个单独的⼈来说,激情都是我们所需要的。可是现在有很多年轻⼈正缺乏这样的东西,他们在进⼊职场以后,对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越来越感到失望,⾯对许多事业上的压⼒感到⽆所适从,渐渐地就变得⿇⽊不仁,⽆精打采。当年的豪情壮志,激情万丈的情形再也看不到了,取⽽代之的是当⼀天和尚撞⼀天钟的态度。更为致命的是,当他们在职场中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总是习惯于从外界借⼝来为⾃⼰开脱,却很少仔细地审视⾃⼰,也并不认为⽆精打采地上班、磨磨蹭蹭地⼯作是什么值得注意的⼤事。却不知,正是这些让⽼板下定决⼼辞退他们的。
⼀名资深的职业经理⼈说:“我感觉现在的年轻⼈⼯作热情⼤不如前,对待⼯作的态度就是听之任之,没有⾃⼰的主见。就拿我公司的⼀些年轻⼈来说吧,看见领导来了就装模作样地⼯作,领导⼀⾛,马上进⼊⾃⼰的娱乐天地——上⽹、聊天或是看⽹上电影,⼯作能⼒很⼀般。对于这样的员⼯,上司从⼼底⾥是不喜欢的。作为年轻⼈,在职场中⼀定要有饱满的激情,有了饱满的⼯作热情,客户或是上级主管也愿意把业务交给你做。对于那些不求上进,牢骚满腹的⼈,⼤家都不愿意合作,久⽽久之,你就会慢慢被淘汰。”
国内某知名⼈⼒资源⽹站开展的⼀项“职场⼈⼠⼯作倦怠现状调查”显⽰,有74.6%的职场⼈容易产⽣⼯作焦虑。
与过去相⽐,现在的年轻⼈似乎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调查中显⽰,近50%的⼯作倦怠者参加⼯作未满4年。⼯作5年后,倦怠指数有明显下降,⼯作16年后,⼯作倦怠程度降到最低。此次调查也显⽰,在25岁以下的⼈中,有35%的⼈出现了职业倦怠,其次为25~35岁的⼈。出现职业倦怠的年轻⼈最典型的应对则是换⼯作。和其他年龄层的劳动者相⽐,30岁以下的年轻⼈职业流动周期最短,平均不到⼀年半就换⼯作。
美国成功学⼤师拿破仑·希尔认为,激情是⼀种意识状态,能够⿎舞和激励⼀个⼈对⼿中的⼯作采取⾏动。他说,他的写作⼤都在晚上进⾏。有⼀天晚上,他⼯作了⼀整夜,因为太专注,使得⼀夜仿佛只是
1个⼩时,⼀眨眼就过去了。他⼜继续⼯作了⼀天⼀夜,除了其间停下来吃点清淡⾷物外,未曾停下来休息。如果不是对⼯作充满激情,他不可能连续⼯作⼀天两夜⽽丝毫不觉得疲倦。因此说,激情并不是⼀个空洞的名词,它是⼀种重要的⼒量。
王先⽣现在是⼀家知名企业的负责⼈,回想这么多年的职业历程,他颇有感触。在⼀次员⼯培训中,他讲了⼀件⾃⼰的亲⾝经历。
那时的他⼤学刚毕业,在⼀家公司当个⼩职员。刚进去那会⼉,激情万丈,每天都准备着想要在公司⼤展拳脚。可时间长了才发现,上司派给他的都是⼀些琐碎的“杂活”,不费太多脑筋,也看不出什么成果,⼼就不知不觉冷了下来。
⼀次董事长要开公司⼤会,他所在的部门彻夜准备⽂件,分配给他的⼯作是装订和封套。上司千叮咛万嘱咐:“⼀定要做好准备,别到时措⼿不及。”他听了不屑⼀顾,⼼想中学⽣也会的事,还⽤得着这样嘱咐?
那天,他先去外⾯吃了顿夜宵,⼜看了场电影,才摇晃着回来。看到同事们忙忙碌碌,他不仅不帮忙,还从⼼⾥感觉到厌烦。等到凌晨⼀点,⽂件终于弄好了交到他⼿⾥,他开始⼀件件地装订,没想到只装订了⼗⼏份,订书机“喀”地⼀响,订书钉⽤完了。他漫不经⼼地抽开订书钉的纸盒,脑袋突然“嗡”的⼀声——⾥⾯是空的。这下他可慌了,⽂件必须在明早⼤会开始前交给董事长秘书。见此情景,他的上司咆
哮道:“你在准备什么呢?你就这么对待⼯作吗?”
上司的确很着急,因为有⼏⼗份⽂件,如果不装订好,以后的程序都⽆法进⾏。王先⽣说⾃⼰当时感觉像被⽕烤,他匆匆跑出去寻订书钉,最后⼏经周折,天快亮时才在⼀家通宵⽂具店买了回来,终于在早晨⼋点之前,把整齐的⽂件交给了秘书。
事后,他灰头⼟脸等着挨训,没想到总是板着脸的上司这时只是轻轻说了⼀句:“记住,以后要以⼗分的激情迎接三分的⼯作。”
王先⽣感慨说,这是他⼀⽣最受⽤的话,即使他后来跳槽,再后来创办了⾃⼰的公司,这句话都让他受益匪浅。他说:“⽤⼗分的激情迎接三分的⼯作并⾮浪费,⽽以三分的态度⾯对⼗分的⼯作,将带来不可逆转的恶果。”
每次拿破仑·希尔评估⼀个⼈的时候,除了考虑才⼲和能⼒,还⾮常看重⼀个⼈的激情。在他看来,如果有了激情,⼏乎就所向⽆敌了。他举例说,要是没有能⼒,却有激情,还可以使有才能的⼈聚集到你⾝边来。假如你没有资⾦或设备,若你有激情说服别⼈,还是有⼈会回应你的梦想的。换句话说,激情就是成功和成就的源泉。你的意志⼒、追求成功的激情越强烈,成功的概率就越⼤。
如果你失去了激情,那么要在职场中⽴⾜和成长就会是⾮常困难的事情。⼀个没有激情的画家难以画出
流传千古的名作,⽽只能是单调的颜料的涂抹和技巧的运⽤,其中难以蕴涵作者本⼈的情感,⾃然也难以打动⼈。⽽⼀个没有激情的乐⼿也只能演奏出单调的⾳符,不会将听众带⼊⾳乐的圣殿。同样,没有激情的⼯作者只是能够单纯地将⼀件事情做完,但是要做好却很难,因为没有激情的引导,我们就很难有动⼒去寻优化的途径。
⽽当我们能够让⾃⼰的激情贯穿⼯作的时候,我们的眼中就没有简单的⼯作。每⼀件⼩事,我们都会把它当成艺术来做,全⾝⼼地投⼊进去。⽆论是⼀个多么⼩的细节,我们都会认真去做。这样给⼈的感觉就是⼀个真正的艺术家,⽽不是简单的劳动者。这样充满激情地去⾯对每⼀次任务,那么,终有⼀天会成功。
总之,没有激情地执⾏任务是⼀种对⾃⼰和他⼈的折磨,在这样的⼼态之下,想要做出成果⼏乎是不可能的。凭借激情,我们可以把枯燥的⼯作变得⽣动有趣,让⾃⼰时刻充满活⼒,培养⾃⼰对事业的狂热追求。同时,激情四射的你也能够感染周围的⼈,让他们理解和
⽀持你,为⾃⼰赢得成长和发展的机遇。
从⼯作中发现乐趣
许多在⼤公司⼯作的员⼯,他们拥有⾼学历和过硬的专业知识,也在实践中锻炼了出众的能⼒,可以说
他们是这⼀领域的精英。他们穿⾏在⾼级写字楼⾥,拿⼀份不菲的薪⽔,但是他们中的许多⼈却并不快乐,甚⾄有些⼈性格孤僻,不喜欢与⼈交流。他们视繁忙的⼯作如紧箍咒;他们认为⼯作仅仅是为了⽣存才不得已⽽为之。⼯作的压⼒使他们的精神总是处于紧张状态,⽽他们的⾝体则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有些⼯作,如果只从外⼈的眼光来看待,或者仅⽤世俗的标准来衡量,或许是缺少变化、没有挑战、单调乏味的,仿佛没有任何意义,也没有任何吸引⼒和价值可⾔。但对深⼊其中的⼈⽽⾔,也许并⾮如此。
每⼀件事情都可能对⼈⽣具有深刻的意义。只要有⼼,搬运⼯或泥⽡匠也能从砖块和砂浆中看出诗意;图书管理员⾟勤劳动,在整理书籍的间隙,也能感受获取知识的喜悦;厌倦了按部就班教学的⽼师,也许⼀见到⾃⼰的学⽣,就变得⾮常有耐⼼,忘记了所有的烦恼。⼀句话,我们从事的⼯作是单调还是充实,往往取决于我们⾃⼰的⼼态。
某天,⼀位乘客上了⼀辆出租车。⼀上车,他就看见司机笑容可掬地转过脸来,愉快地对他说:“您好,请问要去哪⾥?”
得知了⽬的地后,司机微笑着说:“好,没问题!”然⽽刚出发不久,前⾯就堵车了,车⼦堵在队伍中动弹不得。司机⼿握着⽅向盘,开始轻松地吹起⼝哨哼起歌来。乘客问他:“看来你今天⼼情很好嘛!”
司机微笑着说:“我每天⼼情都很好。”
“为什么呢?”乘客问他,“⼤家不是都说司机这个职业的收⼊不是很理想吗?”
司机说道:“没错,我也有家,有孩⼦要养,所以开车时间也跟着延长了。不过,⽇⼦还是很开⼼的,因为我有⼀个秘密……”他停顿了⼀下,说:“我总是换个⾓度来想事情。⽐如,我觉得出来开车,其实是客⼈付钱请我出来玩。像今天⼀早,我就碰到像你这样花钱请我跟你到郊外玩,还让我客串当司机的⼈,这不是很好吗?等到了郊外,你去办你的事,我就正好可以顺道欣赏郊外的景⾊,抽根烟再⾛!像前⼏天,我送⼀对情侣去东湖⽔库看⼣阳,他们下车后,我也下来喝碗鱼丸汤,然后看看⼣阳才⾛。多悠哉的⽣活,何况还有⼈付钱,怎么能不开⼼呢?”
愉快的⼯作态度对于⾃⾝⼯作的效率以及他⼈的⼼情都是有着正⾯的影响的。凡事多往好的、积极的⽅⾯思考,会让我们⼯作得更加愉悦和⾼效。西门⼦所崇尚的企业宗旨也是这样的思路,那就是:请愉快地⼯作,哪怕是假装的。
任何事情都有两⾯性,⼯作也不例外。能不能从你所从事的⼯作中感受到乐趣,归根到底是⼀个⼼态问题。乐观的⼼态使你在困境中也能发现积极的⼀⾯,从⽽保持良好的状态,想办法⾛出困境。悲观的⼼态使你过分关注不尽如⼈意的⽅⾯,⼀叶障⽬,从⽽看不到⼯作的乐趣。
罗斯·⾦曾说:“只有通过⼯作,才能保证精神的健康。在⼯作中进⾏思考,⼯作才是件快乐的事。两者密不可分。”当你在快乐中⼯作时,精神愉悦,那么就爱你所选,别轻⾔变动。如果你开始觉得压⼒越来越⼤,⽆法从⼯作中到乐趣、获得满⾜感时,就得先静下来思考⼀下是⼯作的问题还是⾃⼰的问题。如果我们不从⼼理上调整⾃⼰,就永远也不会有所改观。
在⽇常⼯作中,总是有⼈抱怨所从事的不是⾃⼰喜欢做的,不到乐趣。诚然,拥有兴
趣,你会更容易感受到乐趣;拥有兴趣,你会更⾃觉地爆发激情。可是,如果没有健康积极的⼼态,即使你从事的是⾃⼰最喜欢的⼯作,也依然⽆法真正地体验⼯作中的乐趣并持久地保持对⼯作的激情。
事实上,很多时候,个⼈喜好只是⼀个借⼝,这个借⼝掩盖了消极的⼼态,纵容了散漫的表现。这样做,对⾃⼰和社会都是不负责任的。⽄⽄计较⾃⼰的得失,陷⼊琐事的包围,看不到⼯作本⾝的价值和乐趣,怎么可能会从内⼼深处认同⾃⼰的⼯作,产⽣向上的动⼒,⼜怎么可能成就⼀番事业呢?
把⼯作当成事业来经营
⼯作就是⽣活,事业就是我们价值的体现,这是我们应有的⼈⽣价值观念。⽤⼼投⼊到⼯作之中,就会有激情,有活⼒。
有⼈说:“今天的成就是昨天的积累,明天的成功则有赖于今天的努⼒。”把⼯作与⾃⼰的职业⽣涯结合
起来,明⽩对⼯作负责就是对⾃⼰的未来事业负责,这样就能正确看待⼯作中的单调枯燥,领略到⼯作的使命感与成就感。如果只把⼯作当做⼀件差事,那么就很难倾注热情。⽽如果把⼯作当成⼀项事业、⼀个能够体现你价值的机会来看待,情况就会完全不同。
记得有这样⼀个故事:在⼀个⼩镇上,路⼈问三个⽯匠在做什么。第⼀个⽯匠说:“我每天都在搬⽯头砌墙。”第⼆个⽯匠
说:“我的⼯作很重要。我要把墙垒好,这样房⼦才能更结实。”第三个⽯匠则⽬光炯炯地说:“我的责任⼗分重⼤,这是镇上的第⼀所教堂,我要将它建成百年的标志。”
若⼲年后,路⼈再次回到这个⼩镇,突然想到了多年前这三个⼈的回答,于是他想去看看这三个⼯⼈现在的⽣活怎么样。等他到这三个⼯⼈的时候,发现当年的第⼀个⽯匠现在还是⼀个⽯匠,仍然像从前⼀样做着敲⽯头砌墙的体⼒活;⽽在施⼯现场拿着图纸的设计师竟然是当年的第⼆个⽯匠;⾄于第三个⽯匠,他现在已经是⼀家建筑公司的⽼板。
故事中的第⼀个⽯匠就事论事,看不到⼯作有什么乐趣和发展的价值,也⾃然不会有把事情做好的期望。第⼆个⼯⼈把⼯作看做是谋⽣的⼿段,⼯作的意义在于换得⼯作以外的东西。⼼理学家把这种⼯作动机叫做“外在动机”。⽽第三个⼯⼈从⼀点⼀滴
的⼯作中透视出未来的远景,从平凡的努⼒中积累未来的成就。在他的⼿下矗⽴起来的宏伟教堂是他的作品,是他的成就,更是他的骄傲。对这样的员⼯⽽⾔,⼯作本⾝就是⼀种意义。⼼理学家把这种⼯作动机叫做“内在动机”。⼼理学家经研究证明,持内在⼯作动机的⼈,对⼯作更执著,更投⼊,更会享⽤⼯作本⾝的乐趣,也会更有成就。
⼀位著名企业家说过这样⼀段话:“我的员⼯中最可悲也是最可怜的⼀种⼈,就是那些只想获得薪⽔,⽽对其他⼀⽆所知的⼈。同⼀件事,对于⼯作等于事业的⼈来说,意味着执著追求、⼒求完美。⽽对于⼯作不等于事业的⼈⽽⾔,意味着出于⽆奈、不得已⽽为之。”
⼀个⽼总讲了这么⼀个故事,很能让⼈有所启发。
⽼总说,他曾经从⼏百⼈⾥挑选出来⼀个员⼯,那位员⼯不可谓不优秀——学历⾼,形象好,⼤家对她的印象都还不错。但就有⼀个致命的⽑病——⼯作态度⼀般,遇事情总是有诸多理由,⽐如,她总有⼀箩筐理由迟到,总有⼀⼤堆理由完不成任务。
⼀次,⽼板派她去拜访三个公司的⼈事部经理,结果整整⼀天,她只见了⼀个就跑回来了。领导本来就感觉很不是滋味,还没发话,她就在那⾥解释说:“北京太⼤了,我跑啊跑才问到⼀个地⽅。”
⽼总彻底⽕了:“这三家公司都是⼤公司,你跑了⼀天,怎么会只到⼀个?”
她辩解说:“我问了好多⼈了,我真的去了。后来天太晚了,我才回来。不信你去查!”
⽼总⼼⾥更有⽓了:我去查什么?你⾃⼰没有到公司,还叫⽼总去核实,这是什么话?
其他员⼯好⼼地帮她出主意:你可以先在查询台查到那三家公司的电话,然后分别联系,问好具体怎么⾛再去……
谁知道她先⼤发脾⽓:“我已经尽⼒了!”
⽼总虽然没有因此辞退她,但是她在以后的⼏年内都只是个⼩职员,⼀直到离开这家公司。
对于⼯作,我们不仅要把它当成⼀项事业,更要把它当成⼀种体现⾃⼰价值的机会。这样去⼯作,才不会成为⼯作的奴⾪。让⼯作成为⼀种兴趣,成为⼀种⽣命内在的需要,成为展⽰智慧和才华的舞台,这样,才能体会到⼈⽣的幸福和成长的快乐。正如有位哲学家说过的:“⼯作就是⼈⽣的价值、⼈⽣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所以,当你把⼯作看做是⼀种快乐时,⽣活就会变得很美好;⽽当你把⼯作看成⼀种任务时,⽣活就变成了⼀种奴役。
⼀个年轻⼈取得博⼠学位后,便⾃愿进⼊⼀家制造燃油机的企业担任质检员。刚开始时,薪⽔与普通⼯⼈相同。⼯作半个⽉后,他发现该公司的⽣产成本⾼,产品质量差,于是便不遗余⼒地说服公司⽼板推⾏改⾰以占领市场。
⾝边的同事对他说:“⽼板给你的薪⽔也不⾼啊,你为什么要这么卖命啊?”他笑着回答说:“我是在为我⾃⼰⼯作,这是我的价值。”⼀年后,这个年轻⼈被晋升为副总经理,薪⽔也翻了⼏倍。
为⾃⼰⼯作,才能成就⾃⼰的事业。⼯作对于⼼中有所抱负的员⼯来说,永远不是负担,⽽是⼀种成功的途径。
停⽌抱怨,开始⼯作
⾛进办公室,我们⼏乎每天都能听到这些话:
“我的⼯作真是⽆聊透了。”
“每天⾯对这种⼯作,我快要发疯了。”
“⼯作做完就⾏了,哪还管得了那么多?”……
这些话,就是抱怨。说这些话的⼈,就是爱抱怨的⼈。爱抱怨的⼈,看什么都不顺眼,想什么都不顺⼼。⼼情不好时就抱怨天⽓,交通堵塞时就抱怨社会,上班迟到时就抱怨闹钟,⼯作太重时就抱怨⽼板,抱怨⼯作乏味,抱怨⽼板苛刻,抱怨⼯作时间过长,抱怨公司管理制度过严。在他看来,什么事情都和他作对,什么事情他都⽆法掌控。
如果⼀个⼈总是抱怨⾃⼰的命运,把⾃⼰的不幸归咎于他⼈,这只会影响到⾃⼰的⼯作和⽣活。
莉莎是⼀家⼤型超市的收银员。从进超市的第⼀天起,她就开始喋喋不休地抱怨,什么“站得那么久很累啊,活太脏了”“真累呀,我简直讨厌死这份⼯作了”……每天,莉莎都是在抱怨和不满的情绪中度过。她认为⾃⼰在受煎熬,像奴⾪⼀样卖苦⼒。因此,莉莎每时每刻都在注意同伴和顾客的眼神与⾏动,稍有空隙,便偷懒耍滑。
转眼⼏年过去,当时与莉莎⼀同进⼚的三个收银员,各⾃凭着积极的⼯作态度,或另谋⾼就,或被公司送去培训,唯有她仍旧在抱怨声中做着收银员。
其实,抱怨的最⼤受害者是⾃⼰。在现实⼯作中,⼀个总是抱怨的⼈,很容易看到⽣活中的灰暗⾯,看不到我们⾝边事情的积极⾯。⽽任何⼀个⼈在⼀辈⼦的⽣活、⼯作或学习过
程中都不会事事满意,重要的是对待不如意事情的态度。
积极的⼈总看到光明⾯,⽆论遇到什么挫折都会信⼼百倍地⾯对。相反,喜欢抱怨的⼈总是低着头在那⾥抱怨这个,埋怨那个,好像⾃⼰就是天下最可怜的⼈。
英国哲学家巴特勒说:“抱怨是最严重的迫害。”事实上,抱怨会给我们带来巨⼤的伤害。抱怨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反⽽会把问题带向更加复杂的⼀⾯。抱怨也是⼀种最软弱的表现,所以,我们要拒绝抱
怨。
有⼀个故事是这样说的:在建筑⼯地上,有两个建筑⼯⼈在⼀起吃午餐,其中⼀个打开便当盒就抱怨:“呃!青椒炒⾁……我讨厌青椒炒⾁。”他的朋友什么话也没说。
隔天两⼈⼜碰⾯吃午餐。同样的,第⼀个⼯⼈打开便当盒往⾥⾯看,这次他的⽕更⼤了,说:“怎么⼜是青椒炒⾁?我痛恨青椒炒⾁。我讨厌青椒炒⾁。”他的同事⼀如前⽇,仍然保持沉默。35岁以后的人都在做什么
第三天,两⼈⼜要准备吃午餐,第⼀个⼯⼈打开便当盒,⼜⼤叫起来:“我受够了!每天都是⼀样的东西,每天都是青椒炒⾁!我要吃别的东西!”
他的朋友想帮点忙,便问他:“你为什么不叫你太太帮你做点别的?”第⼀个⼈满脸疑惑,答道:“我每天都是⾃⼰做的午餐。”
我们⽆须抱怨⾃⼰⽇复⼀⽇的菜单,因为每天的午餐就是⾃⼰做的。当你停⽌抱怨,开始改变⼼态时,就能改变⾃⼰的⼈⽣。因为,当你开始抱怨时,正是你潜意识摆脱不了⾃⼰说不喜欢却仍然抵挡不住的东西。你抱怨这些新事物,⼜引来更多不要的东西。这样就会陷⼊到“抱怨轮回”——表露抱怨、招致抱怨;表露抱怨、招致抱怨……就这样⼀直反复轮回,没有休⽌。
太多的抱怨会让⼈看不到⾃⼰的缺点,并且⼼理上也容易产⽣挫折感。抱怨的⼈没有认识到事情做不好
可能是⾃⾝能⼒或是⾃⼰的知识不够,很少从⾃⾝寻原因,长此以往,就会习惯性地抱怨。由于抱怨的⼈没有到事情产⽣的根源,不能从事情中吸取⾜够的教训,所以往往会犯同样的错误。
有⼀个⼤学⽣⾃认为是个⼈才,然⽽分配到单位以后对⼯作却不是全⼼的投⼊其中,只是想着如何晋升,没有⼲出⼀点实际成绩,到头来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往⾼处去,⾃⼰也放弃了学习和努⼒。⼀天到晚依旧只会埋怨,最后因为不⽤⼼⼯作⽽被辞退。事实上,他本来也是⼀个优秀的⼈才,可是,抱怨的情绪和寻借⼝的习惯毁了他。
还有⼀位⼩伙⼦,⼤学毕业后进⼊⼀家⾮常普通的公司⼯作。公司安排新员⼯从基层做起。其他新员⼯都在抱怨:“为什么让我们做这些⽆聊的⼯作?”、“做这种平凡的⼯作会有什么出息呢?”这位⼩伙⼦却什么都没说,他每天都认认真真地去做每⼀件领导交给他的⼯作,⽽且还帮助其他员⼯去做⼀些最基础、最累的⼯作。
由于他的态度端正,事情做得往往更快更好。更难能可贵的是,⼩伙⼦是个⾮常有⼼的⼈,他对⾃⼰的⼯作有⼀个详细的记录,做什么事情出现问题,他都记录下来,然后,他就很虚⼼地去请教⽼员⼯。由于他的态度和⼈缘都很好,⼤家也都⾮常乐于教他。经过⼀年的磨炼,⼩伙⼦掌握了基层的全部⼯作要领,很快,他就被提拔为车间主任。⼜过了⼀年,他就成了部门的经理。⽽与他⼀起参加⼯作的其他员⼯,却还在基层抱怨着。
抱怨是⼀件很痛苦的事情。与其抱怨,不如快乐地⼯作。只有不抱怨⼯作的⼈,才是最快乐的⼈;只有不抱怨⼯作的员⼯,才是最优秀的员⼯。我们要从⼯作当中到乐趣、尊严、成就感以及和谐的⼈际关系,这是作为职场⼈⼠必须要做的事。即使你的处境再不如意,也不应该时常抱怨。即使环境迫使你不得不做⼀些令⼈乏味的⼯作,你也应该想⽅设法使之充满乐趣。⽤这种积极的态度投⼊⼯作,⽆论做什么,都很容易取得好的效果。
有这样⼀个有趣的⼩故事。
⼀个⼼理咨询室先后来了两个顾客。他们来⾃同⼀家公司,⼀个是⾼管,⼀个是⽼总。
⾼管情绪激动地嚷嚷说:“我说我不想来这个破公司,这家⽼板⾮把我拉来。虽然⼯资⾼了点,职位⾼了点,但这家公司的问题这么多,战略不清晰、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板经常变化思路等。⽼板⼜不听意见,根本就是个⼀意孤⾏的暴君……我正在准备跳槽!”
⽽后来到咨询室的⽼板也是满腹牢骚:“我这哪⾥是雇⼈?我是花钱请个挑⽑病的⼤爷。对企业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想请他⾛路吧,⼀笔猎头费⾎本⽆归;有⼼留下吧,⼜担⼼他整天抱怨,成为公司的不因素。”
职业顾问给这位“空降兵”开的药⽅是:闭紧嘴巴,少说多做,少点抱怨,埋头实⼲!谁都喜欢有能⼒的
⼈,最初的摩擦根源也不是什么“私仇”,⽽是“公怨”——⽼板怀疑这个⾼管只会抱怨,⾼管怀疑⽼板不能虚⾔纳谏。⾼管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先打⼀
些“⼩胜仗”,⼲出样⼦来,再选择合适的时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给这位⽼板的建议同样是:忍耐⼀下,看看往后的情况如何。
⽼板忍耐了⼏个⽉,抱着业绩表就⾼兴得不得了:这位⾼管给公司节约了近百万成本。⽽⾼管也看到了企业的潜⼒,看到了⾃⼰的施展空间。
⽐尔·盖茨说过:“⽣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适应它。”停⽌抱怨,开始⼯作,这是⼀种经验,也是⼀种对⽣活的态度。况且,抱怨没有任何⽤处。处在职场⾥,就该闭紧抱怨的嘴,把所有的热情和⼼思都投⼊到⼯作⾥。
世界上没有⼗全⼗美的⼯作,与其抱怨,不如改变⼼态。命运不会因为抱怨⽽改变,要想改变命运,⾸先就要踏实做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