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改名
中国人讲究“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可是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中国高校就掀起了改名风潮,并延续至今。
在过去6年的时间里,中国共有472所高校更改校名,占高校总数的23%。一是地方院校不再“偏居一隅”,名号从市到省,从省到华东、华中、华南;二是高校层次不断升级,名号从“专科学校”到“学院”再到“大学”,名号也越来越“洋气”。
一如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所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1] 
高校更名那些事
大学改名,给家长、高考生带大机遇
高校改名规律盘点更多
学校—学院—大学;独立学院和母体学校脱钩;为摆脱某些传统行业形象,改成时髦的校名;以市为名改成以省为名,以省为名的改成中国或小半个中国为名;民办大学抹去民办的影子。
改名风潮为何愈演愈热?
一方面,中国当前对高校的评价,还主要是行政评价;另外一方面,中国社会舆论,对于学校、学院和大学,存在“以名识校“的问题。
目录
1改名历程
2主要规律
3现实原因
4具体名单
5社会影响
6各方评价
7改名轶事
1改名历程
1840年战争之后,洋务运动兴起,西学渐入,出现了许多新式学堂。这一时期创办的新式学堂,以外语学堂和军事学堂为主,如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马尾福建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武汉湖北武备学堂、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等等。与民国时期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两大军校从政治战术入手不同,早期的军事学堂主要从工程技术入手。此外,也出现了其他类型的学堂,如上海电报学堂、南京路矿学堂、湖北自强学堂天津中西学堂唐山路矿学堂、上海南洋公学、四川中西学堂湖南时务学堂、南京江南高等学堂等等。此外,西方教会也在中国创办学堂,这一时期为主要教授外语和宗教及其他西学的书院,如山东的广文书院、武汉的文华书院、上海的圣约翰书院、苏州的中西书院、广州的格致书院、北京和南京的汇文书院等等。同时,中国的近代书院也开始创教西学。
1895年,中国在甲午海战中惨败日本后,变法之声顿起。当年,天津中西学堂改办为北洋大学堂,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诞生,标志着其为中国高校改名最早的高校。[2] 
尽管中国有大学的历史不长,只有一百年出头,但就在这不长的历史中,中国大学从未停止过更名。据相关统计,在全国近2000所公办高校中,过去20年,有将近一半改过名字。
先是在20世纪初,一些旧式学堂变为高等学府,比如上海圣约翰书院改名圣约翰大学,成为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而京师大学堂也在那时改名北京大学。
到了民国初年,各地又纷纷掀起了高等师范学院更名为某某大学的运动,武昌师范学院改名武汉大学,成都师范学院改名四川大学,只有北京高等师范学院坚持传统,改名北京师范大学
抗日战争时期,各地大学内迁,不少学校在战争中合并而改名,最著名的就是清华大学北平大学南开大学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
37名家长1949年之后,中共开始接受和改造旧的国立大学,私立大学也改造为公立大学。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南京大学,国立中正大学更名为南昌大学,辅仁大学改称国立辅仁大学等等。
1952年院系调整,学习苏联单科大学模式,中国几所名校的一些院系被拆出来单独成立大学,最著名的就是北京的“八大学院”,这也开启“地名+学科”命名大学的模式。30年之后,中
国高校再一次大规模改名,这次改名基本都是由“学院”升格为“大学”,典型的就是当年“八大学院”的更名模式:北京政法学院更名为北京政法大学,北京语言学院更名为北京语言大学等等。
1993年,国家教委决定设置“211工程”,由此引发了中国大学界的一次大洗牌和一场巨大的改名风潮,很多学校竞相进行兼并联合。如:1994年,四川大学和成都科技大学合并,成立“四川联合大学”,但这一新名字严重影响了招生质量,1998年,“四川联合大学”再度更名为“四川大学”。[3] 
2000年以来,中国众多二三线城市的高校纷纷改名,据统计,近6年来,中国共有472所大学更名,占高校总数的23%。有的甚至短时间内就实现三级跳:中高职合并——高职摇身一变成为学院——学院一跃成了大学,而这当中,不少高校“浑水摸鱼”、“新瓶装旧酒”,除了头衔更换,师资力量、硬件设施、校园环境均没有任何改进。例如郑州粮食学院先变身郑州工程学院,后觉得不够响亮,继续变身为河南工业大学。[4] 
高校更名
2主要规律
中国的高校更名,主要有六种类型:
一、由学校、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学院,基本上是从专科升为本科的学校。
二、由学院更名为大学,包括一些很有名的学院,也觉得学院名字不“高大上”,希望更名为大学;比如北京广播学院改名北京传媒大学、北京钢铁学院改名北京科技大学,虽然名字改了十几年,但熟悉的人还叫“广院”、“钢院”。
三、独立学院和母体学校脱钩,独立成为民办学校更名。
四、学校想摆脱某些传统行业形象,有一个时髦的校名,流行的有“铁道”改“交通”、“水产”改“海洋”、“地质”改“工程”、“钢铁”改“科技”……就算以前没有冷门词汇的,也要往热门词汇上贴,比如财经、经济、理工等等。步子迈得最大的就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河北地质学院更名为石家庄经济学院,这被民间评价为跨越难度最大、最不沾边也是最唬人的改名。
五、向更大的地名靠拢。以市为名的高校改成以省为名,如岳阳师范学院更名湖南理工学院;就算不能以省为名,也至少得改成半个省,比如烟台师范学院改名为鲁东大学;乃至试图以大区为名,无法以大区为名则以大区变体为名,如河北联合大学更名华北理工大学,吉林师范学院等校合并后更名北华大学
在中国,绝大多数国人都想当然地认为“学院”就是比“大学”差劲,地市级地方名字打头的高校就是比省级地方名字打头的高校差劲,师范类高校比综合性高校差劲。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许多高校都在想方设法“去地方”彩,而且还想方设法“去学院”彩。
六、有一些民办大学会尽力抹去民办的影子。比如江西蓝天学院2012年更名为江西科技学院,泉州泰山航海职业学院2013年更名为泉州海洋职业学院[5-6]   [3] 。
3现实原因
高校更名
招生
中国社会舆论存在着“以名识校”的问题,一所高校,从学院更名大学,办学质量并没有变,可当年的招生就可能提高录取分数好几十分。比如原武汉纺织工学院1999年在湖北招收理科生352人,第一志愿填报仅148人,达到分数线的才37人;但在更名武汉科技学院之后,生源则逐年攀升,分数线也是节节升高。一些热门沿海城市的普通大学更换了“高大上”的名字,虽然在本地仍然没有什么吸引力,可是到了外地,一所二本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比一本线还要高出许多。
资源
中国当前对高校的评价,还主要是行政评价,而行政评价,存在把大学、学院、学校分为不同层次、等级的问题,通常,如果学院更名为大学,专科升格为本科,都可以获得地方政府更多的投入。
职业技术学院在资金投入、专业建设、实验设备、师资力量上的确和综合性大学存在差异。
学院升为综合性大学,平台更大,可以设立硕士点、博士点,获得的资源更多,名誉、声誉、影响力、办学层次可能都会获得提升。[7] 
此外,还有人认为,在唯学历人盛行的职场上,用人单位对于应聘者的简历,第一眼关注的必定是简历封皮上的校名。看到名校学生,顿时倍加慈祥详细加以询问,看到不入流的校名,常常就是直接拒绝。某些用人单位一听“师范”就会问你怎么不当老师,听“大学”就觉得比“学院”好。这种状况也是众多冷门院校,不知名院校煞费苦心要改名的原因:方便本校毕业生就业。[8] 
4具体名单
中国高校改名分类
一、电子工业→电子科技
例如: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电子工业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二、矿业→工业,理工,科技
例如:西安矿业学院→西安科技学院→西安科技大学
三、工,工业→理工,科技
例如:华东工学院→南京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学院→沈阳理工大学
四、地质→工程,理工,科技
例如:西安地质学院→西安工程学院;成都地质学院→成都理工大学
五、机械→理工
例如:陕西机械学院→西安理工大学
六、经济→财经
例如:南京经济学院→南京财经大学
七、铁道→交通
例如:兰州铁道学院→兰州交通大学;大连铁道学院→大连交通大学
八、工程→理工
例如:浙江工程学院→浙江理工大学
九、气象→信息工程
例如:成都气象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南京气象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9] 
中国大学改名名单(部分)
北京广播学院→北京传媒大学
北方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
太原机械学院→华北工学院→中北大学
杭州商学院→浙江工商大学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科大学
浙江丝绸工学院→浙江工程学院→浙江理工大学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长安大学
吉林师范学院、吉林医学院、吉林林学院、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北华大学
江汉石油学院、湖北农学院、荆州师范学院、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合并→长江大学
郑州纺织工学院→中原工学院
中南工学院、衡阳医学院合并→南华大学
兰州铁道学院→兰州交通大学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西南工学院合并→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工业学院、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西华大学
沈阳工业学院→沈阳理工大学
湖南医科大学、中南工业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合并→中南大学
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合并→西南大学
郑州粮食学院→郑州工程学院→河南工业大学
河北地质学院→石家庄经济学院
山东农机化学院→山东工程学院→山东理工大学
青岛海洋大学→青岛海洋大学
湛江水产学院→湛江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
北京广播学院→北京传媒大学
淮南煤炭学校→淮南矿业学院→淮南工业学院→安徽理工大学
株洲工学院→湖南工业大学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文理学院
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商学院
常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常德高等专科学校→常德师范学院→湖南文理学院
岳阳师范学院→湖南理工学院
锦州师范学院、辽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渤海大学
郴州师专、郴州医专、郴州教育学院、郴州师范→湘南学院
赤峰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赤峰教育学院、内蒙古电视大学赤峰分校、赤峰卫生学校、内蒙幼儿师范学校合并→赤峰学院
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凉山大学、凉山教育学院合并→西昌学院
鹭江职业大学→厦门理工学院
彭城职业大学、徐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徐州工程学院
金陵职业大学、南京农业专科学校合并→金陵科技学院
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南昌农业学校、南昌市高级技工学校、南昌卫生学校、南昌粮食职工中专合并→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南昌科技大学(筹)
杭州应用工程学院→浙江科技学院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上海机械学院→华东工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
山东矿业学院、山东煤炭教育学院合并→山东科技大学
北京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分院→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华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