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体温是37.2’C左右,这是经过大量的测试得出的结果。这是一个范围而不是一个值。一般来讲这个范围是36.5~37.5℃。所以37.2℃不是2 分体温,而是正常的。在这范围都是正常的。这个数值是一个统计学概念,也就是说超过这个范围还有5%的人是正常的。37.6~37.9℃是否正常,这要根据临床综合判断。低于36.5℃对新生儿来说可能是不正常的,但其它对小儿就没有临床意义。大多数家长知道肛温要比口温高0.5℃,腋温要比口温低0.5℃。其实这是一个错误观点。如果测试方法正确,结果相差没有这么大,不信你可以同时测二个或三个部位的体温试一试。我们通过大量的测试否定了这一说法。我们还发现过肛温低于口温的现象。在新生儿还有腋温高于肛温的现象。当测量不准确,39℃的体温测成37℃的也是常事。当你测得体温向医生汇报时,不要自行加上或减去数值。只要将测的得体温及部位告诉医生即可,让医生判断。
多少体温算发热?
  一般来说,37.6~38.5℃是低热,38.6~39.9℃是高热,>40℃是超高热。发热只是一个症状,是一个信号,体温增高与疾病严重程度不成正比,也就是说不是高热病就重,低热病就轻,家长不要为高热过份紧张,也不要为肺炎不发热而麻痹。
  小儿体温增高怎么办?
  首先测量体温,发现高热先服用退热药,一般30分钟后体温开始下降,可择时看医生,若高热不退需及
时到医院就诊。当发现低热应多次测量并记录。最好每天3次:清晨刚醒,下午5~6:00左右和睡前,测量5~7天后就诊。医生要根据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来综合判断疾病的情况,所以正确测量体温可以为医生判断病情带来帮助,这样医生判断起来更准确。我们门诊发现部分家长由于小儿体温在37.1~37.5℃波动,而频繁就诊于各医院,进行了许多检查,服用了许多药物,这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也增加了小儿的痛苦和家长的心理负担。低热的原因很多。一部分小儿是生理现象。如夏天,部分小儿体温在下午可在37.6~37.9℃,但到睡前应下降。如>38℃ 应引起重视,特别是较长时间的引起这种情况有:风湿,结核及一些变态反应性疾病,所以需要到医院明确诊断。
药物退烧法
  退烧药的使用有技巧,有原则,了解它的用药原则,才能达到良好效果。一般退烧药有水剂、锭剂、栓剂和针剂,它们各有不同的使用原则--
  ●水剂较温和,最普遍使用的是含扑热息痛的糖浆,如小儿美林糖浆、小儿百服宁滴剂等。 35度体温是低烧吗
  ●阿司匹林锭剂退烧效果好。但阿斯匹灵可能会引发雷氏症候,所以某些特定时期不能使用,例如宝宝患
有水痘或流感时。
  ●栓剂是从肛门塞入的药物,主要由直肠吸收,效果比较快速。如果孩子拒绝口服药物,退热栓就是最好的选择。使用时,宁愿少用一些,烧退得慢一些,也不要大量使用。如果密集使用,容易退烧过度,不仅会导致体温陡降,药物反覆刺激肛门后,还易造成宝宝腹泻。
  ●针剂是最不安全的退烧药物,不是非常必要时,一般不建议使用。
  注意
  不同退烧药最好不要并用,如果剂量控制不好,会有隐患。更不可为了加强退烧效果,为宝宝多服几次退烧药或将剂量增加。要知道退烧药的毒性反应之一,就是使体温重新升高。
  物理降温法
  物理降温适用于高热而循环良好的患儿。特点是方法简单,不良反应少。
  ●温水擦浴
  适用于高热宝宝。水温应略低于宝宝的皮肤温度(即32℃-34℃)。皮肤接受冷刺激后,可使毛细血管收缩,继而又扩张,达到降温效果。擦浴时亦可用按摩手法刺激血管被动扩张,促进热的发散。注意擦浴时用力要均匀,轻轻按摩几下,还可以促进血管扩张。擦至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处停留时间稍长些,
以助散热。四肢及背部各擦浴3-5分钟。温水擦浴后用大毛巾将宝宝包好,让宝宝舒适平卧,并多给宝宝喝些温开水。
  ●酒精擦浴
  使用酒精擦浴时要注意酒精的浓度,一般以30%-50%浓度为宜。酒精不要太凉,温度以32℃-35℃为宜。用纱布或毛巾浸蘸酒精后,有规律地擦拭。通常是先从患儿的颈部开始,自上而下地沿上臂外侧擦至手背。然后经腋窝沿上臂内侧擦至手心。上肢擦完后,自颈部向下擦试后背,擦浴的同时用另一只手轻轻按摩拍打后背,以促进血液循环。最后自髂部开始擦拭下肢,方法与擦拭上肢相同。每个部位擦拭3分钟左右。擦拭腋下、肘部、掌心、腹股沟、足心等部位时停留时间应稍长些,以提高散热效果。
  宝宝皮肤娇嫩,擦浴时动作要轻,不可过度用力,以免损伤皮肤。酒精擦浴过程中应注意为宝宝保暖,身体暴露部位不要多,擦拭过的部位及时盖好衣被。擦浴时如发现宝宝寒战、面苍白等异常情况,应停止擦浴,盖好衣被保温,并及时请医生诊治。对婴儿和体质虚弱的小儿不宜使用酒精擦浴。
  ●头部冷敷
  头部冷敷适合宝宝的一般发热,尤其适合低温宝宝。将毛巾用凉水浸湿后敷在宝宝前额部,每5-10分钟更换一次。也可将水袋中灌上凉水,枕在脑下。
  ●冷盐水灌肠
  冷盐水灌汤的降温效果显著,但不适合家庭中操作。
  提醒
  1、擦浴前最好先在患儿头部放置一个
冰袋,这样既有助于降温,又可防止由于擦浴时表皮血管收缩,血液集中到头部引起充血。
  2、胸部、腹部及后颈部对刺激非常敏感,可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和腹泻等不良反应,不宜做温水、酒精擦浴。
  3、出疹的孩子不要用温水擦浴降温。
儿童发烧使用抗生素要谨重
  目前,对许多常见的儿童疾病的临床还存在着许多错误的观点。最近,美国儿科学会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公布了鉴别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的指南,并推荐了针对一些常见儿科疾病的新思维。
  用抗生素应有临床指征在儿科新思维中,对抗生素的临床应用非常慎重。如对于耳道感染,当出现感染迹象时,2岁以下的儿童应立即进行;但对于大于2岁的儿童,医生在处方抗生素前,应尽可能获得感染病因的准确临床证据。
  一般来说,细菌感染的儿童耳道有渗液、发烧、疼痛、耳部发红等症状。出现全身感觉不舒服或有其他症状并不表明一定是细菌感染。如果难以确定感染类型,专家建议,医生应在对疼痛进行的同时静候观察。
  而对于剧烈的咽喉痛,CDC建议医生始终要进行喉咙提取物的链球菌培养检查,在结果没出来之前不能应用抗生素。支气管炎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感染。对于支气管炎,CDC推荐应用抗生素的指标是怀疑有肺炎或咳嗽持续超过10至14天且没有改善。
  医生指出,那些近期曾服用抗生素而今又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儿童,发生耐药感染的可能性是没有用抗生素者的三至九倍。
  退烧应以儿童舒适为目的纽约联合医院医学中心儿科主任JeffreyL.Brown医生说:“只有外源性儿童发烧,如大热天闷在车厢里引起中暑时的发烧,才与大脑损伤相关。内源性发烧一般不会造成大脑损害。”
  Brown医生指出,有关研究表明,过度发烧并不能预防儿童惊厥,而且这种惊厥与大脑损伤和学习能力低下无关。但对于六个月以下的婴儿,发热可能意味着严重的问题,父母应立即带婴儿去就诊。
  美国儿科学会药物委员会主任RichardGorman医生指出,发烧的应严格限制为以儿童舒适为目的。但经常在临床上见到的情况是,当孩子已经舒适时,医生还进行过度的。他认为,如果儿童体温达38·8摄氏度,但舒适地躺在沙发椅上,那么无需对其发烧进行;如果儿童呈痛苦、烦躁、激惹表现,那么,医生建议在温度超过38·3摄氏度时应予以。多项研究表明,不低烧实际上可能有助于儿童更快地消除感染。体温升高是身体防御机制的一部分,它使身体成为一个不利于病毒或细菌生
存的宿主。
发热,是人体对疾病的一种防御反应。小儿发热,是儿科许多疾病的一个共同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小儿发热并不完全是坏事,对某些疾病,还有助于病体康复,因此不必急于采取降温退热措施。但是发烧持续过久或者温度过高,就可以引起机体的损害,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不利的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小儿发烧时,家长应密切注意发病的情况,如果孩子体温不很高,一般情况比较好,可以在家休息。
  有的家长一见孩子有点烧,就赶快给吃退烧药,希望在短时间内将体温降下来,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小儿发烧的原因很多,在未弄清病情之前,就急匆匆地把体温压下去,反而掩盖了病情,延误了。同时,任何疾病引起发烧都有一个过程,病情的也需要一段时间,对小儿的疾病应综合治
疗。比如因炎症发烧,待消炎后,体温自然恢复正常,如果仅仅是服退烧药,一下子将体温降下来,不久就又会回升。
  对新生儿发热,最好采用物理降温法,不要轻易使用各种退热药,以防产生毒性反应。首先应该调节居室的温度,保持空气流通,比如打开门窗或利用风扇加速空气流通,就有利于散热降温。也可采用冰或冷水敷头颈、腋下及双侧腹股沟的退热方法。冰敷时,冰袋外需裹一层布,以防局部皮肤冻伤。用35-40%的酒精或30℃的温水拭浴,可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加速水分的蒸发,也是一种相当简单的退热方法。酒精拭浴时,要注意不要拭浴头面及胸部。物理降温方法的疗效不佳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适当的退热药。
  小儿发烧时,应经常喂些白开水或糖水,饮水可补充因发热而蒸发的水分。饮水后出汗,水分的蒸发又可帮助退热。此外,排尿增多也可使部分热量由尿液带出,加速退热。
  小儿发热,只是各种疾病的一个表现。无热,不一定无病,热退也不等于疾病已经痊愈。所以,当小儿发热时,关键在于对原发病的,而不仅仅是退热。
儿童体温
1、 小儿正常体温是腑下表36度度之间,如果试口腔或肛门表,则体温可诊次高0.5度,即腑下表体温最低,口表次之,肛门表最高。
2、 小儿体温在正常情况下,也可以有波动。如果喂奶、饭后、活动、哭闹、衣补过厚,室内温过高等都可以使小儿的体温有暂时性的增高,达到37.5度左右。
一般以腋探温度37.5。C—38。C称为低热。引起低热的原因有功能性的,也有器质性的,所以必须注意鉴别。并不是低热就一定要服药,而是根据情况来定的.
一、生理性低热 小儿体温昼夜之间是有波动的,下午稍高,
但波动一般不超过1。C;如小儿活动,哭闹、衣着过厚、室温过高等因素影响,使小儿分解代谢增加,产热过多出现的一过性低热,称生理性低热。
  二、体质性低热 体质性低热属于功能性低热的一种。特点是晨间体温比晚上体温稍高,伴有多汗、乏力、纳差等表现,全身无任何体征,胸片、血沉等项检查正常,低热时服用退热药物无效,但低热可自退。这种体质性低热一般不影响健康。
  三、季节性低热 多发生于夏令季节,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习称小儿夏季热.特点为体温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夏季时体温上升,多表现为长期低热,口渴多饮,多尿、无汗、乏力等,季节性低热属功能低热的一种,气候好转时体温转为正常,第二年同样时间可出现同样低热表现。
  四、感染性低热 小儿患麻疹、白喉、百日咳等急性传染病后或小儿感染性疾病痊愈之后出现的低热,
多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小儿体温调节中枢紊乱有关,进行各项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可正常。
  五、慢性感染性低热 这是由于病原体微生物刺激,引起小儿的发热反应,是最常见的小儿低热原因。各种慢性感染中以引起的低热最常见,其次是扁桃体炎、中耳炎、泌尿系的炎症或慢性感染,各种细菌引起的败血症、病毒感染、原虫感染反应、立克次氏体感染等都可出现长期低热。
  六、非感染性低热 小儿如果患了内分泌系统的疾病,结缔组织疾病、慢性白血病或恶性淋巴瘤等情况可出现长期低热。父母应予注意,如果小儿出现反复低热,苍白、消瘦、乏力及关节、肌肉和胸部疼痛等现象,须积极诊治。
  七、链球菌感染后状态 个别儿童在患呼吸道感染后,出现持续性低热,验血时,抗“O”滴度增高,血沉加快,用青霉素、水杨酸和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症状迅速缓解,这种现象的低热称为链球菌感染后状态。
问答历史
首先,发烧是人体一种自我保护性反应,还有一种情况是拉肚子。在适量情况下,刚开始时对人体是有益的,不要一见上述情况出现立刻用药来控制。当超出人体免疫控制力后,则应当采用药物等方法进行干涉和控制。
在38.5度以下,一般是在人体免疫力作用的结果。如儿童,如果从小不经过发烧过程,是建立不起来自己的免疫系统的。且在38.5度以下,对人体的脏器不会产生什么影响。超出范围内,首先会损害其大脑等脏器,其次有时会出现抽搐、休克等较严重的反应,造成身体伤害,所以在38.5度以上,要进行药物控制。
儿童身体、神经、免疫等尚不健全,有时会没有任何原因发烧,如果超过38.5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