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发展战略和人生规划
大学毕业前我妈就追着我问未来的打算,我说要好好学习,尤其要把线性代数再学一遍。我妈说我是傻呵呵不成熟的大学生。
后来我给自己制定了人生战略规划——大学毕业后要去世界500强当研发总监,工作2年后在一线城市买车买房,买完了车就结婚,结完婚就生娃;生了娃就送去双语幼儿园...35岁以后的职业规划
我妈说我终于长大了,成熟了很多。
然后我按计划去500强面试研发总监的职位,却发现那些500强一个都不要我...
人生的压力,大概是从第一次战略受挫时候开始的吧。
(1)那些听起来很靠谱的“战略视角”
从公司的发展到人生的规划,战略和规划一直都是个看起来高端大气的词汇。优秀的初创公司的商业计划书上总得有个三年上市的战略;优秀的家长总会时不时的给儿子规划工作和娶媳妇的时间线。在这个世界上,人类普遍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战略眼光和提前对未来的规划,成功学的书籍都会把战略和规划拆分成几章来讲;我一个热衷成功学的阿姨甚至知道巴菲特的12种商业布局策略,而现实里这老娘们儿欠了一屁股债,天天劝我妈投资她做微商。
成功人士真像大师说的那样有大眼光,在十几年就开始战略布局了么?仔细想想,这话就TM是胡扯。朱元璋在庙里敲钟的时候应该还没规划当皇帝,马化腾50万兜售卖腾讯的时候应该也想到什么战略布局,乐视股价50多的时候股民说贾跃亭格局大眼界宽对乐视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结果马屁股刚拍热这孙贼就TM跑路了,股民懵逼了好一阵子,然后扯着嗓子骂姓贾的蒙眼狂奔坑人钱。
所以评估战略眼光的方法很简单,你看一个人要是成功了,那就是有战略格局;要是失败了,那就是没有战略格局。2017中国青年报年说小黄车的CEO有资本和战略眼光,展现了时代创业者的优秀品质,2019年同一家报纸说他资本和战略意识不足,是值得创业者反思的案例。
你说他娘的搞不搞笑。
(2)形式化成功——“成功人士”的人生陷阱
中国家长一般都是战略家,他们擅长给自己的孩子规划人生发展战略。一线城市的家长的战略路线是三岁学钢琴和英语,小学毕业考雅思托福,高中授权两篇专利,大学申请哈佛商学院或者耶鲁大学经济专业。而一般小城镇家长的战略则是中学考重点,高考考清华,大学对象,毕业考老家的公务员,老家买好买房子和车;三十岁以前媳妇生孩子。
孩子则会按照父母的战略路线来走,有些资质好的尚且能承受;资质一般的就直接跪了;比如我阿姨家
的娃子十了,人生规划就是考研,结果考了三年研究生没考上,给他妈急得满脸褶子天天哭,他自己也整天嚷嚷着压力太大赖他妈不出钱给走走后门。
人们都会制定一些“我要在**的时候实现**目标”的计划,比如30岁以前要在县城里买上房子和车,35岁实现月薪两万,再买一台30万的车...结果在最应该提升的年纪满脑子就是买房买车;到了30岁因为绩效不达标被炒了,车子房子都没买上......
然后这个的社会就TM把年轻人搞抑郁了。
爹妈经常问我对未来有什么打算,我说我要好好学数学和编程,多跑步,另外争取能在毕业之前练几首钢琴谱。
我爸妈则说我跑偏了,要多想想毕业了是工作还是考研,打不打算考个公务员,如果不考公务员的话什么工作,当个老师也行...
我一听这些破玩意儿就头大,因为在我看来这些形式目标是内在积累后的水到渠成,就好像考研得有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你把知识和能力培养好了自然就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你整天想着我要读研我要读研而不思考怎么提升自己,那你就算把读研二字纹脑门子上了也照样考不上。
你想成为马云,那就应该思考他有什么潜质能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凝聚起18罗汉,你想做成京东这样的
企业,就应该思考是什么驱动了刘强东在开饭馆赔了20万以后还敢继续投钱创业;成功学书上会教你马云抓住互联网机遇,刘强东在电商变革中寻机会...然后你傻呵呵的就跟着成功学大师读:互联网+电商=微商。干了一年发现把家底赔光了,你哭哭啼啼的说刘强东大骗子,马云是。
中国发展的几千年来,“形式主义”已经像楔子一样扎进了人的心里。他要买车,你也要买车;人家买车是因为工作单位离得远,而你买了车后却发现自己连驾照都没考下
来;他要读博,你也得跟着读博,却不知人家是对科研真的有兴趣而你指望着读博赚钱。你专注于表象而不去探索本质,热衷形式而不思考其中内涵,天天对照着那些粉饰了几千层的“成功者”们给自己的未来定目标,却怎么都意识不到能支撑起战略目标的就是你自身的能力和实力。内在已然千疮百孔,不停下来疗伤却硬撑着往那些形式化的东西上爬。
你看那些吃的精致用的轻奢还顶着天大压力的年轻人,他们的中年危机多半是自己作出来的。
(3)好的战略永远面向自己
有个商业鬼才叫杜国楹,这个人你可能不了解,但是你应该知道十几年前很火的的背背佳。
这个杜国楹凭着自己的鬼才营销和铺天盖地的广告,用忽悠人的背背佳赚了个盆满钵丰。
后来背背佳被曝光,大家觉得这个人估计也就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