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对城市的影响
摘要: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了全世界, 本文将以印度首都新德里的疫情发展为例,浅析城市如何成为人类抗击疫情的最后一道屏障,并提出当下城市防疫中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新冠疫情 防控 城镇化
一、前言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以其难以置信的传播速度、变异频率和复杂的后遗症向人类证明:病毒将长期伴随人类共同演化,而每个人类个体都不可能在疫情中独善其身,以城市为单位形成的由多种系统复合的空间实体,将保护人类免于疫情的伤害。由于疫情在印度有较为完整的传播、破坏过程,更适合做为分析对象,便于了解城市如何通过一系列防控手段保护人类。
二、印度疫情发展过程梳理
2.1、疫情初期
2020年1月,相较于全球疫情的不断升温,印度显得过于平静。1月末印度报告了首例新冠病
例,并在2月1日、3日报告第2例和第3例,一个月后这3名患者全部康复出院,此后的一个月印度新增确诊病例一直为0。
2020年3月4日,印度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升至28例,其中均以海外输入病例为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截止15日印度只开展了近5000次新冠病毒检测,且大多是对海外回国人员进行的检测。印度民众开始囤积口罩、测体温、减少聚集性活动。由于疫情初期的检测数量和范围有限,此时病毒在印度的扩散情况还难以分析。
2.2、通过封城阻止疫情蔓延
2020年3月22日,印度确诊病例360例。印度政府决定对全国受疫情影响严重的75个行政区实施封锁,公共交通将全部禁止运行。23日,印度部分城市开启封锁状态,日均客流量2300万人的印度铁路客运全面中断。而在火车停运前,爆发了一场规模浩大的返乡潮,民众试图搭上最后一班火车,赶在封城令生效前回到家乡。在火车停运后,成千上万的外来务工者更是选择徒步逃离城市返回农村。
2020年3月24日,印度总理莫迪宣布自25日零时起,整个印度进入持续21天的全国封锁状态。
这意味着所有人都必须待在家里,不必要的服务设施都将被关闭。值得注意的是,该国有约30%的城市人口生活在贫民窟中,这些人没有农田,没有积蓄,没有充足的食物,甚至没有入户自来水,日常用水需要通过公共区域的水龙头打水。封锁状态对于社区层级公共服务缺失的贫民窟来说,可能引发更多意想不到的灾难。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印度的医院床位总数为1759580张,印度每千人拥有1.31张病床,法国是6.5张,中国是4.2张,意大利是3.4张,英国是2.9张,美国是2.8张。印度现有ICU床位不到9万张,疫情前就已处于满负荷运转。印度的医疗服务体系是以私立为主,私立医院拥有全国55%的病床数、90%的医生和80%的呼吸机,私立医院可以无视政府的安排,自行选择以合种程度参与城市防疫工作。
2.3、疫情清零前无奈解封
2020年5月19日,印度确诊病例突破10万例,政府却突然放松了封锁,宣布重新开放购物中心、饭店、旅馆等公共场所。主要原因是城市居民中有23.48%约1.22亿人失业率,由于基层管理系统的欠缺,市民难以在封锁期获得足够的物资供给,部分城区甚至出现小范围的粮食危机。此举也使之前长达数月的封城抗疫工作前功尽弃。
三、疫情失控下的印度首都新德里
3.1、第一轮疫情
2020年6月29日,印度首都新德里,累计确诊病例达7.7万例。仅在过去的一周,这座有着20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就报告了印度全国确诊总数的三分之一。
新德里的疫情扩散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其极高的人口密度在公立和私立医院难以相互配合、疫情追踪无法有效落实、感染人没有有效隔离管理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感染人数迅速激增。而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城市抗疫表现反倒要有序一些:班加罗尔市通过及时追踪密接和严格的防控政策,有效遏制了疫情在当地蔓延;钦奈市虽然疫情长期无法清零,但由于人口总数较少,当地医疗体系尚可维持稳定运转。
但上文仅仅是印度的第一轮疫情。随着病毒在数以亿计的人中传播,并以小时为单位指数级繁殖,通过近一年的自然演化后,一种以德尔塔命名的新型新冠病毒成为第二轮疫情的主力。
3.2、第二轮疫情
2021年5月2日左右,第二轮新冠疫情再度在印度爆发,全国单日新增确诊超过36万例,单日新增死亡3293例,均刷新了全球疫情单日最高数据,快速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疫情最严重的地区。
新德里等大城市的医疗系统在数天内就被如潮水般的患者击穿,医疗资源枯竭,等待医治的患者在路边死去,焚尸炉的部件因处理尸体长期处于高温而被烧化,空旷的场地横竖排列着数十个火堆,昼夜不停处理新增的尸体,燃烧产生的浓烟遮蔽了天空。
距本文完稿时,印度累积确诊4362万例,累积死亡52.5万人;全球累积确诊5.5亿例,累积死亡635万人,而此时新的猴痘病毒和奥密克戎及其众多子系新型新冠病毒早已替代德尔塔成为新的防疫焦点。
四、分析疫情在印度城市中蔓延的启示
3.1、疫情下,农村可以有效弥补城市的战略纵深
2020年我国的疫情大面积蔓延是发生在春节期间,由于城市数以万计的打工者早在节前就已经离开城市返回了有耕种条件的乡村。这恰好减轻了封锁城市后造成的供给负担和人员流动
规模,补充了农村的务农工作者,进一步保障了城市的物资供给。所以疫情期间,农村起到了延长城市抗疫战略纵深、疏解城市人口密度和管控压力的作用。
在以县区为单位的空间内,控制城区范围和人口密度,提升城区周边三农条件,使之成为城市的大后方,弥补城市在特殊时期的战略纵深。城市周边的农村在疫情甚至战争来临时能够快速吸纳部分城市人口从事农业工作,削减城市供给压力,保存可调配的人力资源,维系城市重要生产部类正常运行。
3.2、超大城市相较中小城市更难以应对疫情冲击
2000万人口的新德里在封城期间,城市居民大量失业率,粮食供给极端困难,如无法快速得到有效的外部协助,必然引发疫情以外其他类型的灾难发生。所以当地政府只得选择解封来缓解城市内部生存压力,这不但导致了前期封城工作的前功尽弃,还促使了疫情在城市内部的全面爆发。
体量庞大、体系完整、劳动力充裕的二三产业聚集地——超大城市,虽然能够创造产业奇迹,但很难在疫情、战争面前发挥优势,反倒容易成为受攻击的目标。超大城市的非封锁区31个省区市报告新增确诊病例
需要时刻警惕,及时发现确诊者,追踪密接者;小范围封锁区,需要组织社区级基层工作者定期向封锁人发放物资;封锁区范围过大时,对于人口稠密、人多样、物资需求总量大、诉求多元的超大城市,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组建起规模庞大、运行稳定的物资调配体系,难度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