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风险划分的标准
1、高风险地区:一般是指累计新冠病例超过了50例,同时十四天内是有聚集性疫情发生;
2、中风险区域:14天以内有新增新冠确诊病例,合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未超过50病例,共合计确诊的病例超过50例,14天之内未未发生聚集性疫情;
3、低风险地区:没有确诊新冠肺炎病例,或连续14天都无新增加确诊新冠病例。
应对策略:
31个省区市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高风险地区实行内防扩散、外防输出、严格管控的战略,持续尽全力做好疫情防护和管控工作。当高风险区疫情得到有效管控后,再有秩序的扩大复工复产范围;
2、对于中风险地区实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策略,尽快有序的恢复正常生活。相关的组织人员可先有秩序的返岗,指导用人企业严格执行疫情防护工作,同时推进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
3、对于低风险地区实施严防输入、统筹兼顾的措施,取消道路和居住区的限行措施,并全面
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七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
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承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相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
第十八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和方案;
(二)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监测信息,预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趋势;
(三)开展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理及其效果评价;
(四)开展传染病实验室检测、诊断、病原学鉴定;
(五)实施免疫规划,负责预防性生物制品的使用管理;
(六)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
(七)指导、培训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
(八)开展传染病防治应用性研究和卫生评价,提供技术咨询。
国家、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传染病发生、流行以及分布进行监测,对重大传染病流行趋势进行预测,提出预防控制对策,参与并指导对暴发的疫情进行调查处理,开展传染病病原学鉴定,建立检测质量控制体系,开展应用性研究和卫生评价。
设区的市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方案的落实,组织实施免疫、消毒、控制病媒生物的危害,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负责本地区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