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
[日期:2011-5-23] [ 作者:- ]  [ 来源:农业部新闻办公室 ] 
   
  农作物秸秆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收获了稻谷、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以后,残留的不能食用的茎、叶等副产品。我国农作物秸秆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但近年来,随着秸秆产量增加、农村能源结构改善和各类替代原料应用,加上秸秆资源不清、利用现状不明,分布零散、体积大、收集运输成本高,以及综合利用经济性差、产业化程度低等原因,秸秆出现了地区性、季节性、结构性过剩,大量秸秆资源未被利用,浪费较为严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08]105号)“开展秸秆资源调查,进一步摸清秸秆资源情况和利用现状”的精神,2009年1月起我部正式启动了全国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组织制定了农业行业标准《NY T 1701-2009 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编制并印发了《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方案》,要求以县为单位,调查与评价稻谷、小麦、玉米、薯类、油料和棉花等大宗农作物秸秆
资源产量分布和秸秆利用现状,以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商品化,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与评价过程
  本次调查与评价工作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2009年1月至2月开展秸秆资源调查的有关准备工作,完成调查方案编制、技术规范制定,以及试点经验总结、业务培训等。2009年3月全面启动调查工作,全国累计1.2万人次参与本次调查工作,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10万余份。至2009年12月,31个省区市(除上海市和西藏自治区外)全部完成了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在各地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2010年1~3月,我司组织了有关专家对所有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校正、分析、总结,完成了全国秸秆资源数据的汇总工作。
  二、主要调查与评价结果
  (一)是我国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为8.20亿吨。
理论资源量是指某一区域秸秆的年总产量,表明理论上该地区每年可能生产的秸秆资源量。因为农作物分布的比较分散,通常均匀地分布在某一地区,并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生产情况
有关,统计起来比较困难。一般根据农作物产量和各种农作物的草谷比,大致估算出各种秸秆的产量,即秸秆理论资源量=农作物产量×草谷比。
由于各地区的土壤、气候以及耕作制度的不同,不同地区同一作物草谷比可能不相同。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以及不同种植类型,其草谷比也不相同。同一地区同种作物,其丰、平、歉年的草谷比也是有差异的。本次调查采取实测草谷比的方式进行测算。
  据调查,2009年,全国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为8.20亿吨(风干,含水量为15%)。
  从品种上看,稻草约为2.05亿吨,占理论资源量的25%;麦秸为1.50亿吨,占18.3%;玉米秸为2.65亿吨,占32.3%;棉秆为2584万吨,占3.2%;油料作物秸秆(主要为油菜和花生)为3737万吨,占4.6%;豆类秸秆为2726万吨,占3.3%;薯类秸秆为2243万吨,占2.7%,具体见图1。
          图1 各种农作物秸秆占总资源量比例
从区域分布上看,华北区和长江中下游区的秸秆资源最为丰富,理论资源量分别约为2.33亿吨和1.93亿吨,占总量的28.45%和23.58%;其次为东北区、西南区和蒙新区,分别约为1.4
1亿吨、8994万吨和5873万吨,占总量的17.2%、10.97%和7.16%;华南区和黄土高原区的秸秆理论资源量较低,分别约为5490万吨和4404万吨,占总量的6.7%和5.37%;青藏区最低,仅468万吨,占总量的0.57%。
31个省区市报告新增确诊病例  (二)是我国秸秆可收集资源量为6.87亿吨。
  在农作物收获过程中,许多农作物需要留茬收割;在秸秆收集以及运输过程中,会发生部分枝叶脱落而造成损失。考虑到收集过程中的损耗,可收集资源量与理论资源量并不相同,受作物品种、收集方式、气候等原因的影响,与收集技术和收集半径等因素有关。
2009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可达48.8%,比上年提高约3个百分点。水稻收获、玉米收获等机械化作业水平分别达到56%、17%,保护性耕作面积持续扩大。
  本项目通过对我国各地农作物机械收获和人工收获的留茬高度进行了调查,估算2009年全国农作物秸秆可收集资源量约为6.87亿吨,占理论资源量的83.8%。
  (三)是我国秸秆未利用资源量为2.15亿吨。
长期以来,秸秆一直是农民的基本生产、生活资料,是保证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生生不息的宝贵资源,可用作肥料、饲料、生活燃料、食用菌基料以及造纸等工业原料等,用途十分广泛。但是,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秸秆的传统利用方式正在发生转变。调查结果表明,秸秆作为肥料使用量约为1.02亿吨(不含根茬还田,根茬还田量约1.33亿吨),占可收集资源量的14.78%;作为饲料使用量约为2.11亿吨,占30.69%;作为燃料使用量(含秸秆新型能源化利用)约为1.29亿吨,占18.72%;作为种植食用菌基料量约为1500万吨,占2.14%;作为造纸等工业原料量约为1600万吨,占2.37%;废弃及焚烧约为2.15亿吨,占31.31%。具体见图2。
          图2 各种用途占可收集资源量的比例
1、秸秆直接还田
  秸秆还田分直接还田和间接还田两种形式。过腹还田实际是秸秆经饲喂后变为厩肥还田,统计时通常归入饲料用途,不计为秸秆还田范畴。本部分仅讨论秸秆直接还田。
2002~2009年,中央财政累计投资2亿元,地方财政投入资金8亿元,带动农民投入26亿元,
累计建设256个部级、315个省市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县。保护性耕作项目的实施有效带动了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的大幅度增加,2009年全国机械化秸秆还田面积为3.58亿亩,约占当年全国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5.3%,秸秆利用量约1.02亿吨。其中,河南、河北、山东秸秆直接还田量居全国前三位。
  2、秸秆养畜
  秸秆是草食性家畜重要的粗饲料来源。据专家测算,1吨普通秸秆的营养价值平均与0.25吨粮食的营养价值相当。但未经处理的秸秆不仅消化率低、粗蛋白质含量低,而且适口性差,单纯饲喂这种饲料,牲畜采食量不高,难以满足维持需要。而经过青贮、氨化等科学处理,秸秆的营养价值可以大幅度提高,是秸秆饲料化的主要技术途径。
自1992年以来,由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和我部共同组织实施秸秆养畜示范县,项目选择牛羊等反刍动物养殖基础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的地区(县级),建设秸秆青贮氨化设施、配备秸秆处理机械、畜舍等,重点推广秸秆青贮、氨化等处理技术。2001至2009年项目实施第二阶段统计数据显示,项目直接投资共建成青贮氨化池667.5万立方米,建设氨化站165个,购置秸秆处理机械和小型饲料加工机械4.96万台套。目前我国秸秆饲用量已从199
2年项目建设之初的1.1亿吨上升至2009年的2.11亿吨,经过青贮、氨化等手段处理的秸秆处理利用率由21%上升到44%。秸秆养畜的主要省份是河南、黑龙江、河北等省。
3、秸秆能源化利用
  秸秆能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式有直接燃烧(包括通过省柴灶、节能炕、节能炉燃烧及直燃发电)、固体成型燃料技术、气化和液化等。长期以来,秸秆和薪柴等传统生物质能是我国农村地区居民传统炊事和采暖用燃料。但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生活用能结构正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煤、油、气和电等商品能源越来越得到普遍的应用,秸秆仅在传统利用地区(如三北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如西部)、以及经济发达地区的贫困人中使用,目前利用量约为1.23亿吨,主要为黑龙江、吉林、四川、辽宁等省。
  近年来,我部积极支持开展了秸秆沼气、秸秆气化、秸秆固体成型等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标准制定等工作,建立了一批试点。到2008年底,全国农村地区已累计建设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150处,秸秆热解气化站856处,固体成型加工点102处、年产成型燃料30万吨。秸秆直燃发电也迈出可喜步伐,已建成投产的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40多个,分布在山东、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江苏、河南和新疆等省区,总装机容量约82万千瓦。据测
算,秸秆新型能源化开发利用量约640万吨。
  4、秸秆种植食用菌
  由于秸秆中含有丰富的碳、氮、矿物质及激素等营养成分,且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因此很适合做多种食用菌的培养料。我国食用菌总产量约1800万吨,秸秆利用量约1500万吨。
  5、秸秆作为工业原料
  秸秆纤维作为一种天然纤维素纤维,生物降解性好,可以作为工业原料,如纸浆原料、保温材料、包装材料、各类轻质板材的原料,可降解包装缓冲材料、编织用品等,或从中提取淀粉、木糖醇、糖醛等。我国秸秆工业利用量约1600万吨。
  6、秸秆废弃及焚烧
随着农村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煤、液化气等商品能源在农村地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直接用作燃料的秸秆越来越少。此外,由于化肥的大量使用,使秸秆作为肥源的用量减少。不少秸秆被弃于田头和路边、村前和屋后,最终被付之一
炬,严重污染环境,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我国每年废弃焚烧的秸秆总量约2.15亿吨。
  秸秆焚烧的污染和安全问题相当突出。目前焚烧的秸秆主要是小麦、水稻和玉米秸秆三大类。秸秆焚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粮食主产省、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焚烧秸秆发生在收获期与下一个播种期之间,时间短,处理量大。麦秸焚烧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北京、天津、陕西、山西等省市,焚烧时段多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稻草焚烧主要集中在四川、江西、湖南、福建、广东、浙江、湖北、上海、江苏等省市,焚烧时段多在10~11月;玉米秸焚烧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河北、吉林、辽宁、黑龙江、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等省市,多发生于9月下旬至10月中旬。
  (四)是13个粮食主产省秸秆理论资源量为6亿吨。
  我国的粮食生产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四川等13个粮食主产省,提供了全国80%的商品粮。据调查,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的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约为6亿吨,占全国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的73.2%。其中,河南的秸秆资源最为丰富,为8438万吨,其次为山东、黑龙江和河
北,分别为8182万吨、6920万吨和6176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