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
性月考卷(三)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震中位于磨西镇(29.59°N,102.08°E)。此次地震发生在鲜水河断裂带附近,这里是我国动力作用环境和地壳运动变形最强烈的断裂带之一。下图为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空间展布及大地构造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泸定地震震源位于()
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
2.与周边地区比较,此次地震震中()
A.与昆明震级相同,烈度相同B.与成都接收横波信息快于纵波C.与成都震级不同,烈度相同D.与成都接收横波信息慢于纵波3.此次震中周边灾情严重地区接受救灾援助难度非常大,最大的原因可能是()
A.余震导致再次山体滑坡和落石B.地震导致很多道路无法通行C.地处川西偏远地区,贫穷落后D.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沟通障碍
科西嘉岛为法国最大的岛屿,年均温为15.5℃,冬季平均温度为10.5℃,海岸城市阿雅克肖夏季均温为21℃。岛上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平均880mm,降水量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和时间差异。下图为科西嘉岛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科西嘉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C.下垫面D.人类活动
5.科西嘉岛降水量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推测科西嘉岛降水量丰富分布区及其成因()
A.岛屿西南部——山地迎风坡B.岛屿东南部——暖湿信风
C.岛屿东北部——山地背风坡D.岛屿西北部——海洋西风
6.科西嘉岛降水量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当地的雨季可能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市地处祖国陆地最东瑞,素有“华夏东极”“太阳的故乡”之美誉。下图是2019年11月11日8时(北京时间)东北亚局部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天气形势图,图中天气系统移动速度约10千米/小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d还原重庆山火7.图示区域范围内,气压最大差值最可能是()
A.10 B.30 C.25 D.27
8.抚远市大约将在()小时内迎来天气系统过境时的剧烈变化
A.12小时内B.24小时内C.36小时内D.48小时内9.即将经过抚远的天气系统及引起的剧烈天气变化表现是()
A.气旋——气流旋转上升,中心阴雨天气B.冷锋——风力增加,降温,阴雨雪天气
C.准静止锋——连续性降水D.暖锋——连续性降水
以火攻火原理:当火异常大时,火场中心气压很低,呈上升气流,火外围相对高压,形成向火场流动的强大气流。这是在火场外围(或大火蔓延前方)人为放大,与相向烧来的山火对接,致使可燃物烧光、氧气耗尽而失去燃烧条件。以火攻火必须考虑风向、风力,并有一定的隔离带保障。今夏重庆连晴高温,
缙云山、明月山等地多点爆发大规模山火,大量志愿者临时强挖隔离带。下图为缙云山以火攻火技术使用点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以火攻火利用的地理原理是()
A.热力环流原理B.大气对流作用C.沃克环流规律D.大气受热作用
11.今夏重庆缙云山山火扑灭过程中,专业消防队伍成功使用了以火攻火的扑灭技术。推测当时使用该技术的有利地理技术条件()
A.志愿者队伍和专业队伍数量庞大B.山火蔓延方向与当地盛行风一致C.无人机及时动态监测风力风向D.拥有建成公路作为现成隔离带12.今夏重庆缙云山森林山火扑灭难度大、多次复燃的原因可能是()
①当地当时气温非常高②山形地势特别复杂
③灭火技术及装备落后④志愿者队伍不专业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日本暖流又叫“黑潮”,具有流速强,流量大,高温高盐等特征。因其水深蓝,远看似黑,因而得名。下图为黑潮及其分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据图推测黑潮在日本岛南部和朝鲜半岛附近发生分支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东亚季风B.海陆分布C.地转偏向力D.洋流惯性14.黑潮具有高温高盐的特点,形成高盐的主要原因是()
A.副热带温度高,蒸发旺B.沿岸大量河流注入影响
C.冬季洋面的结冰时间长D.海区封闭,与外界交换少
15.黑潮对流经地区及其周边产生的影响是()
A.沿岸的热带、亚热带范围北扩B.海上航运加快速度,节约成本C.流经海域水温增高,冰山融化D.东亚内陆海雾多发,能见度低
二、综合题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省的那棱格勒河发源于昆仑山脉,向东北流入柴达木盆地,最终汇入东、西台吉乃尔湖泊,成为我国著名的从死亡谷流出的内流河。左图为那棱格勒河水系图,右图为乌素特水上雅丹景观图。
(1)简述那棱格勒河的水文特征______。
(2)任选A,B中的一处,说出其地貌名称______,并解释其形成原因______
(3)推测乌素特水上雅丹地貌的成因______。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CO2,排放到大气中,海洋中水的pH值持续下降,在过去的200年里,海洋吸收了大约30%的CO2排放,这种吸收已经改变了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