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之家》2019年第25期  总第325期
71
音乐研究
浅析门德尔松的《无词歌》
——以第40首(作品85之4)为例
李姝柳
(河南大学音乐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0)
( )
作者简介:李姝柳(1999-),女,河南大学音乐学院在校本科生,研究方向:音乐学。
【摘 要】19世纪西方浪漫主义乐派的代表人之一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将声乐题材的歌曲运用在器乐独奏上,首创了“无词歌”题材,共创作48首《无词歌》,其艺术价值也经久不衰,是教学中必备的教材。本文即是以《无词歌》曲集中的第40首(作品85之4)为例,分析门德尔松的《无词歌》作品及其创作特点。
【关键词】门德尔松;钢琴;《无词歌》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5-0071-01
一、门德尔松的生平与音乐道路
门德尔松1809年出生在德国汉堡,出身于德国犹太名门望族,用“富”三代形容他的出身再合适不过,这里面的“富”并不仅仅指物质上的富有,还包括精神上的富有。因为门德尔松的祖父是著名的启蒙主义哲学家,同时也是德国民族主义文学奠基人之一,父亲是名银行家,母亲是珠宝商的女儿。少年时期的门德尔松在家庭音乐会上就表现出在钢琴、作曲等方面惊人的才华与天赋。10岁拜柏林音乐学院院长、著名作曲家策尔特为师,策尔特老师对门德尔松成年后复兴巴洛克和古典音乐产生了很深的影响。1829-1835年这六年间,他开始到英国、意大利、法国等不同国家旅行演出和创作。旅行的同时结识了柏辽兹、肖邦等音乐家,这一段经历使他受益匪浅,完成了很多《意大利交响曲》等优秀作品的创作。
门德尔松短暂的一生却创作了很多作品,例如交响序曲、无词歌、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等,其中以无词歌的创作最为著名。“无词歌”是他首创的一种抒情性的小型器乐体裁,也被称为“无言歌”,旋律形象生动,手法清新朴实。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述和自然风格的描绘,抒发了门德尔松多样的思想感情。据他的范妮日记中的记载描述,门德尔松首批“无词歌”创作于1828年,范妮第一次称这些作品为“无词歌”,并且称赞它们为“绝妙的小品”。
二、《无词歌》第40首(作品85之4)的分析
《无词歌》第40首曲式的第一部分为4+6的乐段结构。组合性结构出现在再现部中(第20-32小节)。这里乐段的第二乐句形成了新的扩充和发展,即半终止之后从对比材料的乐汇模进开始,并在结构扩充中达到了乐曲的高潮(第26小节),而高潮部分的旋律再进行反复,其结构在高潮的反复中形成了典型的a+b+b’结构。然而,这里是在后乐句本身形成的变化,实际标为b+c+c’的结构(第24-32小节)。
再现部引用较有对比性的材料进行扩充,造成更为积极的发展势头,使再现部的音乐形成十分鲜明的高潮发展。《无词歌》第40首第一部分为a+a’(4+6)的两个乐句的转调乐段结构,在再现部陈述结构和主题材料都有很大的改变:当第一乐句再现之后,第二乐句一开始就利用相同的节奏型作为引申发展,同时引入A 部主题开始所没有的向上六度跳进的音程关系(A 部主题只在最后第9-10小节中出现过六度跳进);紧接着又连续两次引入小七度向上跳进(第
24-29小节),因此音乐的情绪在此处很明显高涨起来;最后再用下行级进运动给予填充,并进入终止式结束。再现部的第二乐句,陈述结构也变成了三小节一乐句。整个再现部的结构为a+b+c+c’的乐节结构。结构的变化和主题材料的突出对比,使这首抒情性的略带“悲歌”特点的无词歌在再现部中达到了更为激昂的高潮情绪。
这首作品再现部的和声处理也非常有趣。曲式的主题从主和弦开始,作曲家经常会把再现部的和弦进行
变化,以加强其和声彩的变化。这样曲子中间部分不稳定的和声会一直延续伸展在再现部,再现部的主和弦也会因此很晚出现。
三、结语
门德尔松一生的创作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1829 年之前为创作的第一个阶段,当时的创作风格主要受莫扎特、贝多芬、韦伯等古典主义大师的影响,尚未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1829年之后为他创作的第二个阶段,创作技巧慢慢趋向成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无词歌》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之一。在这时期,作曲家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创作个性。直到1845年,也就是门德尔松去世的前两年,他一直没有中断无词歌的创作和发表。所以,门德尔松后半生的创作主要集中在无词歌上。
《无词歌》是门德尔松钢琴作品创作的精华,从他的48首《无词歌》作品中可以看到古典主义的元素和浪漫主义丰富的想象力贯穿始终,这也是他《无词歌》可以独树一帜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曲式结构上,既有传统曲式的严谨性,但是又不乏自由的气息,一切变化和发展都极为灵活和自然,使每一首无词歌都获得了完美的艺术表达。无论是创作技巧还是内容和形式,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些经验不管对音乐创作还是钢琴演奏,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正如“赋格曲”词与约翰·赛巴斯蒂安·巴赫的名字连在一起、“夜曲”与肖邦的名字连在一起那样,“无词歌”一词也是门德尔松一个很重要的标签。不只是因为他首创了“无词歌”体裁,让这些无词的作品变成世人所倾慕的音乐,而且《无词歌》在艺术创作上也给予了我们无言的丰盈启示!
参考文献:
[1] 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7.
[2] 高佳佳.门德尔松·无词歌——分析与演奏 [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3] 吴禹.门德尔<;无词歌>的分析及演奏研究 [J],齐齐哈尔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