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
2013年第28卷第6期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教育理论与心理学收稿日期:2013-05-06
作者简介:周振华(1981-),女,贵州瓮安人,讲师,从事心理咨询与
向的研究。
一、一般资料与个人成长史
来访者是一位在校女大学生,大二,20岁,身高约1.5米,身材娇小玲珑,为保护来访者隐私及叙述的方便,以下称之为“M ”。M 从小跟父母一起生活,在父母的关爱和呵护中长大,无重大生活事件的影响。她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与他人相处融洽。无器质性症状,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家族精神疾病史。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1.主诉。母亲喜欢唠叨,近年来面对母亲的唠叨,M 就会对母亲发怒或发脾气,其实心里非常明白对母亲发怒发脾气是不对的,但是就是控制不了自己,事后又非常后悔,很想改变这种对母亲发怒的行为。由于她听过咨询师的催眠讲座,相信催眠的疗效,故特意前来要求通过催眠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2.个人陈述。M 的母亲是一个喜欢唠叨的人,其实也是出自于对子女的爱,只是这种唠叨式的爱让M 感到反感和烦躁,并无法控制自己激动的情绪,进而对母亲发怒。M 对自己的问题认识比较明确,有很强的解决问题的意愿,希望通过咨询师的催眠,改变这种不良情绪状态和不良的行为。
三、评估与鉴别诊断
1.评估依据与鉴别诊断。M 主客观一致,知情意协调,个性稳定,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主动求助,故排除精神病。M 的心理症状主要是由自身心理冲突引起的苦恼、烦恼、懊悔、发怒等不良情绪和行为,且能到引发原因,其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未受到影响,没有泛化,其心理冲突属于常形,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2.评估:根据上诉诊断标准与依据,对M 的症状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3.病因分析:M 的问题中无明显的生物学因素。从社会性因素来看,M 尊敬母亲但不满母亲对自己的管教方式,导致出现心理冲突。从心理因素来看,M 存在一些不良认知与行为模式。四、制定咨询的目标与方案
1.目标:(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学会运用ABC 理论,纠正不良认知,再次面对母亲的唠叨时,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再发怒或发脾气,使母女关系得以改善。(2)长期目标和最终目标:建立合理的归因方式,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与人格完善。
2.明确双方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3.方法:催眠疗法,结合合理情绪疗法。
4.咨询与时间安排:每周1次,每次50分钟,计划3-4次结束。
5.咨询与地点及费用:学校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催眠室,免费。五、咨询过程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的阶段(第一次咨询)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1)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2)诊断评估;(3)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4)介绍催眠并做催眠感受性测试。
通过尊重、共情、积极关注等技术跟M 进行交谈,了解了M 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状况,个人成长史,求助问题等,并填写来访者登记表。告诉她,她的问题完全可以得到解决,增强了她的自信心,取得了她的信任,并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由于M 对催眠有所了解,咨询师又简要地给M 介绍了一下催眠疗法,确定她对催眠疗法有一个正确、科学的认识,并跟M 签订了催眠同意书。接下来对M 进行了催眠感受性测试:咨询师让M 安静而又舒适地坐在催眠椅上,伴着轻柔的背景音乐,采用渐进式放松法一步一步地引导M 进入了催眠状态,随着催眠状态的深入,检测到M 出现了幻视和幻触,还出现了年龄和姓名遗忘,说明M 已经进入深度催眠状态[1],适合做催眠。
家庭作业:回忆母亲唠叨时对母亲发怒、发脾气的情景,并思考当时为什么会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2.咨询与阶段(第二次咨询)
第一步:导入催眠状态。让M 舒适地坐在催眠椅子上,采用渐进式放松法将M 导入催眠状态,接着再用数数过隧道法(从1数到10)深化催眠状态。当数到4的时候,M 的头部就开始无意识地上下晃动,说明她已经进入比较深的催眠状态了。当数到10的时候,她就已经完完全全进入深度催眠状态。
第二步:挥去处理M 的不良情绪和行为。
(1)确认线索画面。暗示M 回忆她对母亲发脾气之前的那一刻、那一幕,随即M 的眼睛迅速地跳动了起来,越来越快,有掉眼泪的趋势,咨询师知道那个场面应该是让她比较痛苦和难受的场面,所以咨询师接着暗示她以抽离的方式去回忆,不要融入进去,只要看着那个画面就行了。咨询师让她继续看着那个还没有发脾气之前的情景画面,并把这个情景画面叫做线索画面,放在她的左前方。
(2)咨询师采用ABC 理论启发M 认识到自己与母亲之间的问题所在。通过与处在催眠状态下的M 进行交谈和启发,M 很快发现自己对母亲存在以偏概全的认识,即把母亲爱唠叨的这个缺点放大,看不到母亲的其他优点,也看不到唠叨背后那份对自己的关心和关爱,反而觉得母亲烦,进而发怒和发脾气。M 说,
她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除了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来看以外,还应该站到母亲的角度来看问题,这样她就能更好地理解母亲了。
(3)创造结果画面。暗示M 去回忆某一次与母亲相处得非常融洽非常愉快的一个场景,在那个场景里,母女之间有更多的关爱、更多的包容、更多的理解。当暗示完后,M 的眼球开始转动,很快她点头明示她到了,暗示她这个情景画面叫结果画面,放在她的右前方。
(4)挥去处理。暗示将右前方的那个又大又清晰的结果画面缩小,缩小成只有线索画面的八分之一,并把这个缩小的结
催眠疗法改善大学生亲子关系的个案报告
周振华
(贵阳中医学院医学人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02)
摘 要:运用催眠疗法,并结合合理情绪疗法,对一例爱对母亲发怒和发脾气的大学生进行了咨询,纠正了来访者的不良认知和行为,改善了来访者与母亲的关系,并且对自己也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洞悉,人格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效果明显。
关键词:催眠疗法;合理情绪疗法;大学生;亲子关系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57(2013)06-0146-02
2013年Vol.28No.6周振华:催眠疗法改善大学生亲子关系的个案报告
果画面放在线索画面的右下角。当听到咨询师发出“咻”的声音后,就迅速用结果画面去覆盖线索画面。咨询师一共“咻”了三次,每次M睁开眼后眼睛都是定点散焦,一脸茫然,说明她还是处于催眠状态。然后让她闭上眼,让大脑恢复平静、放松、舒服的状态。
(5)未来模拟测试。让M去想象一下再次遇到类似对母亲发脾气的这样一个场景,然后用刚刚所获得的这个新的行为方式去处理,即带着更多的关爱、更多的包容、更多的理解、更多积极的情感去处理未来的场景。然后M对处理的结果进行了打分,M打了满分10分。最后,咨询师进一步对M进行了强化暗示,M很满意地点了点头。
第三步:唤醒及反馈交流。采用倒数法将M唤醒后,M说整个催眠过程中,当咨询师在过隧道法中数到4以后所说的话她就渐渐地回忆不起来了,而且她也不知道自己在咨询过程中流眼泪,只是感觉到眼球不知道为什么老是不停的跳动,且越跳越厉害,也不知道咨询师为她擦眼泪,只是感觉到有什么东西在她的眼睛上擦了一下。这些现象均说明本次是在M的深度催眠状态里进行的,其效果也很明显。
家庭作业:(1)巩固这种平和对待母亲的行为方式和情感体验。(2)继续采用ABC理论分析自己的问题所在,学会包容母亲爱唠叨的缺点。
3.结束巩固阶段(第三次咨询)
主要任务:(1)巩固疗效;(2)评估咨询效果,结束咨询。
M说经过上次的催眠,整个人已变得很轻松了。这期间,跟母亲通了1次电话,电话中母亲又唠叨了,但是这次M没有发怒,语气也变得平和了。M还说现在比以前更加地理解和包容母亲了,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再发怒了。相反,更加地感谢母亲把自己哺育成人,现在要加倍地偿还和孝顺才是。
3小时深度催眠音乐
接下来,为了进一步巩固疗效,将她导入中度催眠状态后,继续巩固ABC理论,并再次进行了一次未来模拟,强化她那强大的、平和的、带着极大正能量的方式去面对爱唠叨的母亲,对处理的结果M表示很满意。
六、咨询成效与评估
1.自我评估。咨询结束后,M认为对自己有了一个更深入和更全面的认知和了解,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承认自己的缺点,并包容别人的缺点,摆脱了自己的情绪困扰。
2.咨询师评估。M已基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纠正了自身存在的不良认知和行为模式,能够正确看待自己,改善了与母亲的关系。能更好地接受现实,人格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四个月后对M进行了一次回访,M说,当后来遇到这种想发脾气场景时,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她的这种对母亲发怒的不良行为已经解决了,跟母亲的关系也明显和谐了。
对于本例个案,由于来访者的催眠感受性好,加之主动要求进行催眠,故能在深度催眠状态下进行心理干预,使来访者能在潜意识状态下接受咨询师的积极暗示,纠正不良的认知和挥去不良的行为模式,以更加积极的方式去面对母亲,并且对自己也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洞悉,人格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邰启扬,吴承红.催眠术手记[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7:85-97.
Case report of hypnotic therapy t o improve parent-child relat ionship of college student s
Zhou Zhen-hua
(Medical Humanities D epartment,G uiyangCo lleg 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 edicine,Guiyang G uizhou,550002,China) Abstract:Using hy pnosis,and combines with rational em otive therapy,to co nsult a case o f student to an gry and tem per for mo ther,co rrected the visitor’s adverse co gnitive and behav io r,im pro ving the relatio nship between visito r and m other,and having a more co 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and insight o n himself, g etting a further perfectio n of the person ality,effect is obv io us.
Key word s:h ypno sis;rational-emotive therapy;co llege students;parent-child relatio nship
[责任编辑:龚雅玲]
to Conceptualize Emotional Labor[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2000,5(01):95-110.
[6]Gross,J.J.Antecedent-and-response-focused emotion-
regulation:Divergent consequences for experience,expressive, and p hys iol ogy[J].Jou rn al of Pers onal ity an d Social Psychology,1998,74(01):224-237.
[7]Maslach,C.Burnout:A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In:W.B.
Schaufeli,C.Maslach,&T.Marek(Eds.),Professional bumout: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ory and research[M].Washington DC:Taylor&Francis,1993.
[8]Maslach,C.A multidimensional theory of burnout.In:C.L.
Cooper(Ed.),Theories of organizational stress[M].Oxford,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9]Maslach,C.,&Jackson,S.The measurement of experienced
burnout[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Behaviour,1981,2:99-113.
Emotion r egulat ion plays r ole in the occupation development
Peng Xiao-zhe
(Shenzhen University,Shenzhen Guangdong,518060,China)
Abstract:Emo tio n is bo th the su bjectiv e experience and the o bject o f regulatio n.Th is article reviews the latest research on relatio nships between emo tio n regulatio n and job burn out,and ho w the emo tion regulation app ly to the con cepts o f deep acting an d surface acting.Emo tion regu lation can occur at two po ints in the pro cess: antecedent-fo cused,an ind ividu al can regu late the precurso
rs of emo tio n such as th e situ atio n o r the appraisal;respo nse-focused,the indiv idual mo difies the phy siolo gical o r ob servable sig ns o f emo tions.Thes e tw o p ro cesses o f em o tio n regulatio n correspo nd to the emo tion al labo r co nceptof d eep actin g and surface acting.
Key word s:emo tio n;em otion reg ulatio n;job burnout
[责任编辑:龚雅玲](上接第139页)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