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专题研究方案3fen(模版)
第一篇:小专题研究方案3fen(模版)
基于导学案的小学中段数学自主课堂构建研究
成都市双林小学中段数学教研组
一、小专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
小学数学课标2011年修订版提出,要在数学学习中培育学生的“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和“四能”(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成都的“儿童学堂”和我校的“生态学堂”建设,提出要建立以“儿童为本”、“多元互动”、“生态协同”、“高效低负”的课堂范式。儿童为本,即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学定教,因学施教,按学论教,教师的教尽量让位于学生的学。“高效低负”,最好的方法就是,尽量将课外练习纳入
课堂,对教学内容、作业、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减负”落实后,教师的课堂掌控时间、学生在校时间必然减少,课堂的时间是一定的,但是教育教学的质量不能减,学生的课堂效率就要相应提高。所以基于导学案的有效课堂的构建应运而生。基于这个层面的理解,新课改以前所提出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课堂理念仍然是不过时的。
(二)问题的提出
审视我们现实中的数学课堂,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老师主宰课堂的时间过多、空间过大,课堂内容过泛、解析过多,思维训练过于定势、教师主导过于强势,对具体的知识技能过于关注、对数学的高层次思维、方法和“四能”关注不够等问题。
基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我们的设想是:将导学案引入课堂,让学生回归课堂的主人地位,将课堂的设计权、话语权、评价权、选择权还给学生,将课堂时空还给学生,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达成学教目标,促进学生发展最大化。
之所以选择导学案,是基于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导学案在设3 证书
计教师教的同时,要突出学生学的内容,教师在教法中要融合学法指导,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同时,知识传授应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连贯性的特点。基于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解决实际问题中所获知识的随机性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和平衡,基于整体课程与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来设计问题,做到课时教学服从单元教学的要求,单元教学服从整体教学的要求。
(三)课题的界定
1.导学案:导学案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而编写的纸质文案。导学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预习、课中研讨、反馈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环节。导学案的编写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从教师备课的角度来看,编写导学案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2.自主课堂:即“三自”“三主”为核心的课堂。“三自”,自主、自能、自觉;“三主”,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课堂。导学案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是教与学的过程牵
引载体,是学生训练的内容载体,是对学生数学“四基”“四能”达成度的评价载体。
二、研究的目标
(一)发挥“导学案”在推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的独特作用,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养成自学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由原本题海战转变为按先学后教,先思考后提问的学习程序去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提升学生的学力。
(二)通过研究和导学案的编写,促进教师教学理念、方式的改变,提升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及教学技巧,提高教师教学理论水平和培养学生能力的水平,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三)以“导学案”为平台,探索“儿童为本”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习实效,实现减负增效,打造具有双林特质的数学课堂。
三、研究的内容
(一)导学案的“五环教学法”的实践与创新运用研究
先前学校已经构建了“明确目标→前置自学→展示交流→合作探究→达标拓展→总结提高”五环节法。在本小专题研究,对这五环教学法,进行一个实践运用,并在实践运用中,不断探索发现新的教学范式。如在数学的四个学习领域,这教学模式是否都合适?可以产生哪些变式?可以进行哪些创编?
(二)导学案的制定与使用、评价策略研究 1.导学案的制定主体研究:
预设:一是教师制定;二是教师引导学生制定;三是师生共同制定;四是家长参与制定。2.指导学生制定导学案的策略研究
预设:目标定位策略,模仿试制策略,同伴互助策略,借助外力策略(外力包括:家长和教师等人力资源、网络资源和现代的技术工具。)循序渐进策略,序列递进策略。
3.导学案的使用策略研究
预设:分时分段策略,讲练结合策略,学以致用策略,导思导法策略,适当拓展策略,延伸使用策略等。
4.导学案的评价策略
反馈-调节策略,质疑—回应策略,诊断-激励策略,激趣-引趣策略等。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依托本校中段数学教师的力量,联动区域内的兄弟学校,借助区数学教学专家力量,整体思考研究内容,分工落实研究任务,边研究边总结,边总结边修正,及时把成功经验推广,带动研究组教师共同发展。
(二)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案例(课例)研究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问卷、现场调查法,观察法。
(三)研究阶段
1.准备阶段(2014.03)
(1)确定课题和课题研究的方向,拟定实施方案,组织学习,并充分认识和明确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2)进行研究分工和职责划分。2.实施阶段(2014.04—2014.11)(1)开始具体研究;
(2)承办学校和成华区研究现场会的献课任务,进行主旨发言,接受专家指导。(3)及时进行总结,检验前期成果,提出修改、调整的方案(4)研究资料的及时搜集、整理与归档。3.总结阶段
(1)小专题材料整理;
(2)撰写研究报告,形成研究课例集。
(3)填报相关表册,向学校和成华区申报成果奖。
五、成果的预设
研究报告,研究案例,研究课例集,研究经验文章,学生作品。
六、研究人员及分工
(一)指导小组
刘 诚:成华区教师进修校小学室主任,小学数学教研员
周 文:双林小学教导处主任
丁 晶:双林小学数学教研组大组组长
张家宽:双林小学数学教研组大组组长
七、研究措施及保障
(一)人员保障:研究指导组成员,对导学案有丰富的认识和操作经验;研究组成员,大多数还参加了成都市小学数学导学案的编撰工作,有数百个个导学案出版发行,对导学案并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