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十六号桂海潮个人事迹
  神州十六号桂海潮个人事迹
  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航天员桂海潮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青年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是我国航天员队伍“新成员”。以下是关于神州十六号桂海潮个人事迹X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神州十六号桂海潮个人事迹 篇1
  戴着一副近视眼镜,黑瘦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5月29日,随着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的公布,桂海潮出现在了公众的视野里。由此,他成为中国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首个载荷专家,实现自己的飞天梦想。
  “能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参与到载人航天事业中是一件幸福的事。保持好奇心、探索未知是我前行的动力。”桂海潮深有感触地说。
  少年有个航天梦
  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驾乘神舟五号飞船一飞冲天,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当时,桂海潮正在云南施甸县城中学读高中二年级,从校园广播里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时,他开始对飞向太空充满向往。
  但在那时,他并没想到,这项神圣的职业在近20年后竟然跟他产生关联。
  从小,桂海潮对科学就有着浓厚的兴趣,一套《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是他少年时代最为心爱的科普读物。在这套书里,他学习到了很多航天的入门知识,特别是看到“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致力于航天报国的感人事迹后,桂海潮崇拜不已,也在心里埋下航天的种子。
  心怀理想,学习便有了动力。高考时,桂海潮以县城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
  9年时间,桂海潮一路攻读完博士学位,继而赴国外从事博士后研究,并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近20篇SCI学术论文,成绩斐然。
  3年后,桂海潮带着丰硕的学术成果学成归来,国内多个名校纷纷向他抛出了橄榄枝。最终,桂海潮选择回到自己的母校,成为宇航学院的一名副教授。
  20XX年,31岁的桂海潮担任博士生导师。正当他在自己的领域打算大展拳脚时,又幸运地迎来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3名航天员简历公布
  20XX年的一天,全院召开大会。会上,院长宣布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国家开始招募第三批航天员,跟以往不同的是,这次选拔的航天员分三种类型,即: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其中,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从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选拔。
  听到这一消息,桂海潮十分兴奋。在国外留学期间,他听闻科研人员可以报名航天员,并进入国际空间站开展科学实验。那时,桂海潮一边做实验,一边畅想: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中国的科研人员进入太空也一定很快变为现实。
  “如果有一天能把自己热爱的科研工作,搬到太空去。太有意义了!我一定要试一试,将我这么多年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自己的幻想变成了现实。桂海潮第一时间就报名参选载荷专家。
  神州十六号桂海潮个人事迹 篇2
  通过层层严苛的选拔后,桂海潮以载荷专家的身份加入我国第三批航天员队伍。
  第三批航天员是幸运的,他们赶上了空间站阶段密集的飞行任务,给每个人都提供了充分的舞台和机会。
  幸运并不代表他们的训练标准会降低。他们的训练内容多,训练强度大,训练进度紧,挑战比较大。对于桂海潮来说,比起从空军飞行员队伍里选拔的航天员,他的体能素质和航天技能训练底子上显得稍微薄些。
  体能曾经是桂海潮的弱项,他通过自己的摸索,悟出一套方法:循序渐进地训练,针对自己的弱项加强练。长跑、闭眼单脚站立、台阶测试等体能训练中的老大难项目最终都从良好变成优秀。
  离心机训练中,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选拔标准是6G的过载,比航天驾驶员标准低。但是,入队后所有训练标准都要达到8G的过载,这2G的差距对桂海潮来说,也是一段艰辛的跋涉。
  第一次训练时,桂海潮感觉胸腹部有被牢牢压住的感觉,每一次呼吸,胸·部都有撕扯的感觉,心率也偏高。
  桂海潮对自己的表现极不满意。训练结束,他便有经验的师兄们请教。爱琢磨的桂海潮还出了自己成绩不佳的症结所在——由于心里紧张、身体素质、技巧不足,从而导致呼吸对抗动作做得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