垣曲县英雄事迹摘录
【示例范文仅供参考】
---------------------------------------------------------------------- 狄循,垣曲县历山镇大石崖村人,1937年参加牺盟会,1939年3月入党,同年10月参加八路军,1951年3月入朝参战,参加过第五次战役、金城防御战和上甘岭战役,时任12军35师作战科长。
1951年3月21日,他们从辽宁宽甸河口跨过鸭绿江,狄循当时从师作战科抽调到师后勤部工作,负责给部队行军打前站,边走边想边通过电台向师首长汇报情况,经朔州、新仓、云山、德州等地,于4月10日到达谷山、伊川地区,顺利完成了打前站任务。
4月22日他们参加第5次战役第一阶段作战,打垮了土耳其旅,突破“三八线”附近,由于我军弹尽粮绝,志愿军司令部命令各部停止追击,就地休整,第一阶段作战结束,这时师长李德生命令他从后勤立即
回司令部作战科工作。
5月10日,第二阶段作战开始,我军从抱川地区东移,5月14日到达春东以东地带集结,35师面对加里山是美军二师,5月16日,美军又调去23团和法国营到达自隐里,5月17日夜,103团向加里山发起攻击,战斗打得非常激烈,在战斗中接连牺牲了副师长蔡启荣、作战科副科长李超峰及105团团长吴彦生、副团长
赵切源、团参谋长武肇峰等师团领导,终于打下了加里山,成为志愿军部队中一支敢打硬仗、能征善战的主力师,师长李德生被提拔为12军副军长,接着又率部参加了金城防御战。
金城战役是和上甘岭战役相互联系在一起的,金城战役后,上甘岭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了,守住上甘岭成为我军与美军、南朝鲜军较量的关键。15军打了上甘岭战役的前期阶段,急需其他部队轮换上去,而12军在打完金城防御战后也计划向谷山地区转移休整,兵团急令12军暂
缓休整,作为兵团战役预备队,李德生出任上甘岭前线总指挥,统一指挥12军、15军在上甘岭前线的兵力,并搞好协调,打好上甘岭后期战役。
除上甘岭前线指挥所外,李德生还带着狄循在五圣山建立了指挥所,靠前指挥,把31师拉上去接守15军45师阵地,34师、35师作为31师的预备队,35师担任渊巨里、科湖里、下观音、昌道里一带防御。
1952年的冬天朝鲜山区格外寒冷,11月中旬就下起了大雪,李德生只身带着作战科长狄循踏着厚厚的积雪,艰难地爬到上甘岭阵地前沿,他们到前沿后,什么也不问,只是一个一个地看战士们构筑的工事,查看问题,他们在103团7连2班、104团4连3班阵地前站住了,发现这两个班战斗减员少的经验主要是掩蔽洞挖得深,向下掘进了六七米,形成一个非常深的坑道掩蔽部,敌人重炮和飞机投掷的炸不毁,可有效减少人员伤亡。104团3营还把几个坑道相互挖通,连接起来,打
仗时可灵活调动兵力,互相支援。
他们把这种经验在全军强力推广,组织大量人力物力在上甘岭地区修筑了大量的地下坑道,甚至在坑道修建了地下指挥所、地下医院、地下补给线,为夺取上甘岭战役后期胜利奠定了基础,他们还开展了狙击手歼敌活动,打冷冷炮袭扰敌人,打得敌人不敢公开出来。上甘岭战役共进行了43天,狄循所在的12军35师参战了30天,战役结束后,作战科参谋陆景星详细描绘了全师所有坑道的详细情况及草图,一并交到承担防御任务的67军手里。
1952年9月28日和10月6日,104团两次攻占“541”阵地,三打541时,狄循亲自到104团协助任保裕团长工作,组织人力开辟山道,让坦克开上半山腰隐蔽起来以增强火力,他在1营向导带领下,沿着战壕抵近观察,和战士们挤在猫耳洞里度过了整整一夜,了解到了很多珍贵资料。300英雄
在攻击“611”高地时,李德生师长带着狄循和103团团长王西军等人,爬上龙鹤山,拿着地图对敌军阵地进行仔细观察,确定攻击路线,为制定作战计划掌握第一手资料,取得了歼敌1200人的战绩。
在朝作战期间,狄循主要是协助师长做好作战计划,把领导作战意图化作具体的战斗行动,并记录好阵中日记,把作战指令上传下达,从没出过错。
回国后,狄循担任12军炮兵参谋长、师炮兵司令员、团长、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丶马鞍山市委书记、安徽省军区副参谋长等职,1955年9月被授予少校军衔,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及国家功勋荣誉章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