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学院
关于学位(毕业)论文抄袭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
(试行)
 
为加强学生学术道德建设,规范学生学术行为,保证学生学位(毕业)论文质量,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学位[2010]9号)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学位(毕业)论文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攻读我校学位的研究生、本科生等撰写的以我校为著作权人单位的学位(毕业)论文。本办法专门针对学位(毕业)论文中的抄袭学术不端行为进行认定和处理,其它学术不端行为另见文件。   
第二条 学位(毕业)论文抄袭的定义
本办法定义学位(毕业)论文的抄袭是指把他人具有著作权的内容,如学术观点、数据资料、内容情节、架构或研究成果等原封不动或虽改变形式但未改变内在本质后在本人学位(毕业)论文中据为己有或采用他人成果时不注明出处的行为。
第三条 学位(毕业)论文抄袭的认定标准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原则上可认定为抄袭
1、连续引用他人作品超过300字而未注明出处的。
2、使用他人已发表的数据、图表等内容未经授权或未注明出处的。
3、原文复制或通过改变个别单词、词组及重排句子顺序复制他人作品内容超过本人所撰写论文总字数的20%的(引用法律法规,政府公文,时事新闻,名人名言,经典词诗,古籍书,公认的原理、方法和公式,通用数表等内容除外)。
4、将文献直接翻译或在翻译中改变字词、重排句子顺序等用于自己的论文中,且总字数超
过本人所撰写论文总字数20%的(引用法律法规,政府公文,时事新闻,名人名言,经典词诗,古籍书,公认的原理、方法和公式,通用数表等内容除外)。
5、照搬他人论文或著作中的实验结果及分析、系统设计和问题解决办法而没有注明出处或未说明借鉴来源的。
3种情形或被撤销学位
6、其它由北京城市学院学术道德监督委员会认定为抄袭行为的。
第四条 不属于抄袭行为的情形
具有第三条所列除12两种情形之外的涉嫌抄袭行为,若同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则不属于抄袭行为:
1、表现形式相同或相似,但确为两个独立的创作活动取得的;
2、翻译、评论、介绍、综述他人作品且已注明,不会被普遍误认为自己原创的;
3、借鉴采用他人的实验方法和手段、实验装置和仪器设备得出不同的实验结果和结论的;
4、能够提供详实的原始材料和数据证明作品为自己原始创作的;
5、将他人作品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专题研究、引用该作品部分超出第三条所规定限度的;
6、其它经北京城市学院学术道德监督委员会认定不属于抄袭行为的。
第五条 抄袭程度的认定
已认定为抄袭行为的论文,其抄袭程度分为轻度抄袭、中度抄袭、严重抄袭三类。
1、已认定为抄袭行为,且与他人已有论文、著作重复内容占本人论文总字数比例在30%以内(含30%)的,可认定为轻度抄袭;
2、已认定为抄袭行为,且与他人已有论文、著作重复内容占本人论文总字数比例达到30%-50%(含50%)的,可认定为中度抄袭;
3、已认定为抄袭行为,且与他人已有论文、著作重复内容占本人论文总字数比例超过50%的;或全文引用均未注明来源出处、被普遍误认为是其原创的;或不论重复字数多少,其表述的核心思想、关键论证、关键数据图表抄袭、剽窃他人的,可认定为严重抄袭;
4、难以通过以上条件认定抄袭程度的,由北京城市学院学术道德监督委员会认定。
第六条 学位(毕业)论文抄袭问题的处理机构与程序
1、学位(毕业)论文的审查
各学部(中心)负有对本单位教师、学生进行防范学位(毕业)论文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规范学术道德的教育责任和义务,并负责对本单位的学位(毕业)论文提交前进行审查。所有学位(毕业)论文在提交答辩申请前,须由学部(中心)采用计算机辅助审查和人工审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形式审查
教务处、研究生处须进行抽查。抽查中发现具有抄袭嫌疑的学位(毕业)论文,由教务处、研究生处分别委托或指定相关学部(中心)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抄袭行为和程度进行认定,给出处理意见,并书面上报至校学术道德监督委员会。
2、举报受理机构
1)教务处负责受理本科生毕业论文抄袭行为的举报。
2)研究生处负责受理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抄袭行为的举报。
3、举报要求
对于学位(毕业)论文抄袭行为的举报者必须为实名举报,并提供详实的证据材料方予以受理。
4、认定机构
教务处、研究生处受理的举报,可委托或指定相关学部(中心)学位委员会对抄袭行为和程度进行认定,并向校学术道德监督委员会提出书面初步认定结果和处理意见。
北京城市学院学术道德监督委员会为校内学位(毕业)论文抄袭的最终认定机构。对于被认定为抄袭行为的直接责任人,由校学术道德监督委员会作出书面最终认定结论,并通知相关管理部门作为处理的依据。
5、争议解决
举报人或当事人对校学术道德监督委员会认定结果有不同意见的,可在接到认定结果和处理意见起10个工作日内向校学术委员会申诉。
第七条 具有抄袭行为的学位(毕业)论文有关人员的处理
()对授学位(毕业)前被发现或被举报具有抄袭行为的学位(毕业)论文作者的处理
对于学部(中心)、教务处、研究生处在论文审查过程中被发现或在论文送审、答辩过程中被发现,或被他人举报的具有抄袭行为的学位(毕业)论文,由相关教学单位对论文作者进行批评教育、责令改正,并可由相关部门根据抄袭情节轻重责令其修改论文、重新撰写论文、推迟答辩半年或一年、取消学位(毕业)申请(答辩)资格等。
()对授学位(毕业)后被举报具有抄袭行为的学位(毕业)论文作者的处理
1、对于毕业后仍然继续攻读我校高一级学位的在读学生,可视抄袭程度、认错态度、产生的社会不良影响、对学校造成的损失等方面按相关程序给予通报批评、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处分,并可同时给予撤销所获学位、注销所获学历证书(包括电子注册证书)等处理。
2、对于毕业后在我校工作的当事人,视抄袭程度、认错态度、产生的社会不良影响、对学校造成的损失等方面按相关程序给予通报批评、警告、严重警告、记过、撤职、开除留用或
开除处分,同时可给予暂停职务晋升、取消各类评优评奖等资格、撤销因论文抄袭而获得的学历证书(包括电子注册证书)、学位证书、荣誉称号、追回因论文抄袭在我校获得的经济利益等处理;不适合继续在原岗位工作的,应调离原岗位或解聘、辞退;情节特别恶劣、或给学校造成重大损失的,可移交司法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