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的可靠性与趋势分析
【摘要】文章主要以1997—2009年我国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制造业企业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从1997—2009年间整个制造业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整体呈现下滑趋势。对企业其他相关变量分析后发现,整个行业的偿债能力和资产流动性并不呈现下滑趋势,这与最初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下滑趋势有所矛盾,很大程度上证明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直接计算并不完全可靠,这是由于在计算过程中并没有考虑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结构所导致。
【关键词】制造业;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一、绪论
(一)引言
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是反映企业短
期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财务信息需求
者通过这两个指标了解企业流动资产的
经营状况以及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传统观念认为,流动比率为2,速
动比率为1较合适,如果低于标准值,
就表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流动性不足,企业容易出现破产、财务困境和债
务违约等现象。
但是,由于企业规模和性质的不同,以及该指标内涵的复杂性,指标数值在
不同时期或者在不同企业中也未必相同。
本文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后发现我
国制造企业在1997
—2009年间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
率呈现下滑趋势,这一现象与Charles H. Gibson的《Financial Reporting Analysis》书中第六章中描述的美国制
造业企业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在1947
年到1997年的趋势相同,都呈现下滑
趋势。
(二)文献综述
有关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趋势分析的文章并不多见,最有代表性的是“FASB Discussion Memorandum—Reporting Funds Flow, Liquidity,and Financial Flexibility”中所讲述的美国制造业在1947年到1997年间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变化。
在国内,关于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文献,主要讲述如何正确地评价这两种指标,随着企业规模和经营范围的扩大,如何才能正确地计算这些变量等问题,可以说在进一步深刻理解这些变量的问题上有一定的帮助和参考。
赵丽红(2009)认为:由于企业规模和性质的不同,以及指标内涵的复杂性,指标数值相当的不同时期或不同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也未必相同。笔者通过三个陷阱问题来解释和说明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缺陷。
由于缺乏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趋势分析方面的文章,因此笔者从这些变量的概念、基本特性、计算过程去探索,
主要参考了部分书籍及教材包括:《中级财务会计》(葛家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CPA会计教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会计学——数字意味着什么》(戴维·马歇尔,丹尼尔·维勒等,沈洁. 译,人民邮电出版社)等部分教材。
二、数据分析与结果
(一)数据的选取与处理
在数据上主要选取了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在1997—2009年13年的数据,通过删除部分数据不全以及存在异常值的上市公司以后最终得到了572 家制造业上市公司13年的完整数据。
根据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公式: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100%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待摊费用)/流动负债总额×100%
分别统计了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
债合计,存货,待摊费用,短期借款,
应付账款,存货周转率,应付账款周转
率等变量。
希望通过分析这些变量后对流动比
3d走视图例和速动比率的变化作出有效的说明和
解释;在计算行业数据时主要利用总体
样本的平均值为行业数据。
(二)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
1.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利用标准值,通过公式计算后得到
了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在1997—2009
年间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平均值。
以下为制造业企业1997—2009年
间的平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趋势图(见图1)。
图中很容易发现从1997—2009年
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流动比率和速
动比率呈现下滑趋势,最低点分别出现
在2005—2006年,为(1.26,0.59),(1.20,0.78);如果从上一节中的标
准值来分析的话,可以得出我国制造业
上市公司的资金流动性一般的结果;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