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23期
信息与电脑
China Computer & Communication
信息化教育
面向运维的Linux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教学研究
魏小龙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摘 要:Linux操作系统课程是信息管理及信息安全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其主要内容是操作系统安全管理及应用系统运行维护,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实验教学中往往存在诸多问题,使得教与学都面临困境。基于此,笔者从教学内容、实验方式革新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
关键词:Linux;系统运维;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16.81-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767(2019)23-255-02
Research on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of Linux Operating
System for Maintenance
Wei Xiaolong
(Guangxi Vocational Normal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7, China)
Abstract: Linux operating system course is an important compulsory course fo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major. Its main content is operating system security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 system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especially i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which makes teaching and learning face difficulties. Based on thi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reform measures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experiment mode innovation.
Key words: Linux; system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experimental teaching
0 引言
Linux操作系统作为优秀的开源操作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服务器领域、嵌入式开发领域,成为运维的重要
对象,通过学习和使用Linux操作系统,能够培养学生从事Linux系统网络管理、维护等实践能力[1-3]。目前,校内的实验教学仍存在不少问题,无法满足市场对Linux系统运维人才的需求,本文通过对实验教学进行分析,希望能到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
1 实验教学常见问题表现
1.1 实验教学安排不够合理
实验教学安排不够合理一方面表现在实验课时在总课时中占比较少,另一方面是实验内容中综合性实验较少。Linux 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庞杂,包括操作系统原理、系统应用基础、网络管理,程序开发等内容,几方面内容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为了做好运维工作,哪个内容都不能偏废,都要掌握,相对来说课时比较紧张,而为了讲清楚基础内容,必须有大量的理论讲授,实验课时显得不足,往往只有时间进行验证性的实验,而综合实验开展不够充分。对于要培养运维一线的工作人员来说,这样是不合理的。
1.2 实验中学生的主动性差
实验的内容以命令操作为主,重点讲解系统管理和网络服务器配置等,由于涵盖的知识点和命令众多,还包括网络知识,因此原理抽象,过程复杂,学生不太容易上手。目前的教学手段主要采用理论教学与
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强调把知识点介绍给学生,安排的实验缺少灵活性,学生大多只会机械模仿,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的活动较少。在课程讲授时虽然也有案例,但案例设计缺乏针对性,综合应用性不强。
红帽linux系统下载iso1.3 平时的实验考核较少
考核方式比较单一,采取知识点再现的考核方式,以客观试题的形式进行考核,对学生理解记忆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当然也是正确的,但不能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学习习惯,对于实验教学的影响很大,尤其对平时的实验起不到督促效果。当然,只使
作者简介:魏小龙(1973—),男,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经济信息管理。
2019年第23期
信息与电脑
China Computer & Communication
信息化教育
用直接操作的考试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2 实验教学常见问题的原因
2.1 对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分析不到位
很多教师认为操作系统课程是专业基础课,教学方式“重理论,轻操作”,实践课时较少,学生的训练不充分。但是以运维为培养目标的话,此课程就是重要的专业技能课,而不是操作系统原理通识课程,需要安排更多的实验课时,在未来工作中的安全加固、服务配置等都需要用到Linux 操作系统的知识,这是不可回避的,而且在内容上要充分与先修课程进行融合,在教授本课程的核心内容的基础上,需要常常“回头看”,巩固先修课程中的知识点,为学习本课程扫除障碍。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能只着眼于Linux 操作系统本身的知识体系,应该统筹考虑,优化教学内容,做到前后课程相互融通。
2.2 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很多教师缺少开放式的教学设计偏向于对知识点本身进行讲解,思路相对封闭。另外,由于Linux 操作系统的实验环境建设相对比较麻烦,学生平时练习时间不够充分,课外补充的实验活动开展较少。从学生角度看,学生日常接触的操作系统并不是Linux 操作系统,与熟悉的Windows 系统相比,Linux 具有不容易掌握、知识点多、内容复杂、命令操作多的特点,学生原来熟悉的操作习惯很难迁移到新的学习对象上,这些都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困惑而失去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而且在操作系统、网络技术等先修知识掌握不好的前提下,学生也无法进行自主学习。2.3 操作类考试存在一些限制
操作类考试方式存在命题复杂、设备要求高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实施。一般来说,学生操作过程中的技能点和规范性细节往往难以有效捕捉,而且无法完全做到自动化阅卷,需要人工分析评卷,工作量大。另外,组织操作形式考试对学校硬件的要求较高,还往往需要多批次进行,考试中的信息记录和考试后的阅卷等工作时间长,过程不容易把控。另外,学校实验室资源有限,不可能专用,而实践考试方式的环境不易搭建,单次组织成本高,不方便平时经常开展。
3 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目前Linux 系统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为了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操作能力,从课程目标和内容开始分析,提出一系列措施。3.1 重构课程内容
教师应根据专业课程体系的需求,对现有内容进行取舍、补充和优化,重构课程内容,并做好教学课时的确定和进度
编排,合理安排实验课时量,贴近面向运维的技能岗位培养目标,把理论细节体现在实践过程中,解决理论知识过于庞杂的问题,把教师从繁重的理论讲解状况中解脱出来。同时,要与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进行融合。对于网络技术课程中学习过的网络知识,要在Linux 系统课程中有意识地体现和运用,强化学生的基础。当然,还要为后续课程做好准备。比如,对于系统运行管理课程,在Linux 系统课程的后期,要有运行管理的综合性实训,紧贴系统运行管理课程的技能要求。3.2 紧密联系运维实际
教师应紧密联系运维实际,从网络服务搭建、应用系统部署等内容中挖掘素材,做好案例设计,特别强调案例的针对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容易对课程学习产生兴趣。在案例形式上,既有基础案例,也要有综合案例,要求层次不同。另外,应将比赛和职业认证的内容融入案例设计,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施阶段,教师应根据学生在课堂的反映情况,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外,教师应提出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利用多种学习渠道积极学习、主动探究,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3.3 考核方式以操作考核方式为主
平时成绩以项目完成情况为主要依据,兼顾知识点考核,期末考试成绩以综合实训案例完成度来度量,这样就有效考核了学生对Linux 系统的动手实操能力,并且考核贯穿了学生技能养成的全过程,实现对平时学习过程的监督检查。在实验和考试环境准备上,为了减轻组织难度,教师需要投入必要的精力,研究考试结果的自动回收、自动批改方法;在积极改善硬件设备状况的同时,更加细致地分析实验需求,比如将应用服务管理的内容,分解为协议学习、软件包维护、参数配置、服务监控4个方面,然后逐个分析实验过程所需的条件,整合模拟仿真软件和工具软件的功能,打造从基础性实验到综合演练不同层次需要的实验环境。
4 结 语
Linux 操作系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围绕提高
学生系统配置、管理和开发基础能力这个中心,优化教学内容,改革考核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努力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奎.基于案例驱动的Linux 服务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喀什大学学报,2019(6):67.
[2]周军.基于虚拟机的Linux 课程教学环境构建[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8):221,265.
[3]彭兵.高职院校Linux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10):189-190.